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硫素对不同基因型大豆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大豆脂肪酸含量,改善大豆品质,通过施用硫素,揭示其对不同基因型大豆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寻找3个基因型品种最佳施硫水平。选用‘黑农37’(HN37)、‘黑农44’(HN44)‘黑农48’(HN48)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每个品种设S1、S2、S3、S4 4个硫处理(即每千克土壤施用单质硫0、0.02、0.04、0.06 g)。采用高效气相色谱法,对成熟大豆籽粒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个基因型大豆籽粒中脂肪酸含量均有所增加。同一处理不同品种NH44含量增加较为明显,同一品种不同处理S3条件下各脂肪酸含量增加较为明显。并且在S3条件下,HN37和HN48籽粒中出现了微量的豆蔻酸;HN44籽粒中亚油酸和硬脂酸2种脂肪酸含量均远高于其他品种;HN48籽粒中油酸的含量最高;HN44、HN48和HN37三个基因型大豆籽粒中α-亚麻酸和棕榈酸含量差异不明显。施硫对3个大豆品种脂肪酸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硫量有利于提高大豆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硫素对不同基因型大豆皂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施硫量对不同基因型大豆皂甙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硫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皂甙的含量,改善大豆品质。选用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较大的‘黑农48’(高蛋白)、‘黑农37’(中间型)和‘黑农44’(高油)3种大豆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种植,每个品种设4个处理组(即每kg土壤分别施单质硫0、0.02、0.04、0.06 g,即S1、S2、S3、S4)。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对成熟大豆籽粒皂甙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农48’在S2条件下皂甙含量最高,‘黑农44’和‘黑农37’均在S3水平下皂甙含量最高,但‘黑农37’S1~S3水平表现不明显。过高硫素含量会降低大豆皂甙含量,不同基因型大豆对硫素敏感度不同,合理适量的施用硫肥能有效地提高大豆皂甙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此试验主要研究不同磷素水平对不同大豆品种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探索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磷水平,以期提高大豆膳食纤维的含量,改善其品质。选用‘黑农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kg土壤施纯N和K2O各为0.033 g基础上,设P1、P2、P3、P4 4个P处理(即每kg土壤分别施纯P2O5 0、0.033、0.067、0.100 g)。采用酶-重量法测定了不同大豆品种总膳食纤维的含量。同一品种P3处理大豆总膳食纤维含量显著高于P1、P2、P4处理,‘黑农37’、‘黑农44’、‘黑农48’3个大豆品种P3处理总膳食纤维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6.45%、4.86%、7.65%,不同品种同一处理都是‘黑农44’总膳食纤维含量最高。3个大豆品种总膳食纤维含量在品种间和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12个处理组合中‘黑农44’P3处理总膳食纤维含量最高。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总膳食纤维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大豆总膳食纤维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磷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改善其品质。选用‘黑农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kg土壤施N和K2O各为0.033 g基础上,设P1、P2、P3、P4 4个P处理(即每kg土壤分别施P2O5 0、0.033、0.067、0.100 g)。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异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品种P2处理大豆总异黄酮含量显著高于P1、P3、P4处理,‘黑农37’、‘黑农44’、‘黑农48’3个品种大豆P2处理大豆总异黄酮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7%、4.3%、3.8%;不同品种同一处理都是‘黑农44’总异黄酮含量最高;在12个处理组合中‘黑农44’P2处理总异黄酮含量最高,3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在品种间和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施硫量对不同基因型大豆7S和11S球蛋白亚基组成及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硫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籽粒球蛋白的含量,改善期品质。选用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较大的‘黑农48’(高蛋白)、‘黑农37’(中间型)和‘黑农44’(高油)3种大豆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种植,每个品种设S1、S2、S3、S4 4个S处理(即每千克土壤分别施单质硫0、0.02、0.04、0.06 g)。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方法,对成熟大豆籽粒球蛋白亚基组成和含量2个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大豆品种中,7S球蛋白由α′、α、γ、β 4个亚基组成;11S球蛋白由酸性亚基和碱性亚基组成;各种亚基分子量在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处理中均以S3水平下蛋白含量最高,对不同品种施用硫肥时,以高油品种提高球蛋白含量效果显著。施用硫肥对3个大豆品种的7S和11S球蛋白各种亚基组成都没有影响,对分子量的大小影响很小。施用硫肥对3个大豆品种中的7S和11S球蛋白和亚基含量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施用硫肥有利于提高各品种球蛋白和亚基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豆叶面氮素的应用效果,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主栽品种‘合农64’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时期叶面施氮量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增加,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时期普遍在B3处理达到最高值;A1时期叶面施氮有利于叶绿素含量及无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增加,A3时期叶面施氮有利于籽粒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在A1B3处理组合下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SPAD值为49.30;在A3B3处理组合下籽粒干物重最高,为26.08 g。因此,就‘合农64’这一品种而言,利于产量形成的最佳处理组合为A3B3,如果在A1B3和A3B3都进行处理,产量结果可能会更高。  相似文献   

7.
鼓粒期干旱对春大豆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大豆生育后期合理灌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试验在2016—2017年采用8个春大豆品种为材料,于收获后用Foss1241测定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并进行产量计算,以此探讨鼓粒期干旱对春大豆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鼓粒期干旱条件下,‘黑农37’蛋白质含量下降最为明显,而‘合丰46’变化最小;‘黑农61’脂肪含量升高最为明显,‘绥农29’脂肪含量升高幅度最小;‘黑农65’百粒重下降最为明显,‘黑农45’百粒重下降幅度最小;‘黑农65’产量降低幅度最大,而‘黑农44’、‘黑农37’和‘黑农45’产量降低幅度均较小。本试验表明,鼓粒期干旱会使大豆蛋白质含量下降,脂肪含量升高,百粒重下降,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大豆品种的推广种植潜力,以‘东农252’、‘黑农48’、‘黑农35’、‘黑农34’4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在短日照条件下,分析各大豆品种的株高、单株荚数、叶面积、根干重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短日照显著降低4个品种大豆的株高、叶面积、根干重,除‘东农252’外,也显著降低了单株荚数。大豆品种差异极显著影响株高性状的短日照敏感性,对单株荚数、叶面积、根干重性状影响不显著。性状差异极显著影响‘东农252’、‘黑农48’的短日照敏感性,显著影响‘黑农34’的短日照敏感性,对‘黑农35’影响不显著。各性状的短日照敏感性差异为根干重>叶面积>株高>单株荚数。相对其他大豆品种,‘东农252’各农艺性状短日照敏感性最强。4个大豆品种的短日照敏感性差异与其种植范围大小基本一致。本研究为评估大豆品种推广种植潜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花生品种氮磷钾钙硫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优化施肥条件下,不同花生品种氮磷钾钙硫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差异,旨在为豫南花生产区不同品种花生合理施用氮磷钾钙硫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花生仁中氮(N)、磷(P)、硫(S)含量最高,其中,‘驻花1号’的N、‘开农71’的P、‘冀花13’的S含量最高,分别为5.150%、0.558%、0.277%;花生茎叶中钾(K)、钙(Ca)含量最高,其中‘中花16’茎叶中K、‘中花24’茎叶中Ca含量最高,分别为1.637%、0.940%。花生仁中N、P、S积累量最高,其中,‘豫花40’花生仁中N、P、S积累量最高,分别为288.436、25.505、15.263 kg/hm2;花生茎叶中K、Ca积累量最高,其中‘豫花37’、‘中花24’茎叶中K、Ca积累量最高,分别为80.760、54.084 kg/hm2。每形成100 kg荚果需求的N、P2O5、K2O、CaO、S养分量分别3.920~5.042、0.905~1.293、1.626~2.721、0.777~1.150、0.270~0.343 kg。本试验条件下,每形成100 kg荚果,‘豫花22’需求的氮最低,‘中花24’需求的磷最低,‘商花5号’需求的钾、钙、硫最低;‘驻花1号’需求的氮最高,‘开农71’需求的磷、钾、硫最高,‘中花24’需求的钙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采收期甜玉米品质性状的变化,以7个国内生产主推甜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授粉后15、18、21、24、27、30天共计6个采收期,动态监测甜玉米籽粒含水率、果皮厚度和糖组分等指标。结果表明:(1)参试甜玉米品种的籽粒含水率在授粉后15~30天呈下降趋势,其籽粒含水率变幅为80.09%~68.76%。不同甜玉米品种间籽粒含水率的平均下降速率各异。‘京科甜608’、‘京科甜533’和‘中农大甜413’籽粒含水率下降速率相对缓慢。(2)参试甜玉米品种果皮厚度随授粉后天数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授粉后21天左右。不同品种间籽粒平均果皮厚度以‘京科甜608’和‘米哥’最低,为78.40 μm;‘中农大甜413’最高,为91.63 μm。(3)参试甜玉米品种籽粒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授粉后15~30天呈降低趋势,‘京科甜533’、‘京科甜183’、‘京科甜608’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授粉后15~24天相对较高。蔗糖和山梨醇含量随授粉后天数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授粉后21~30天,蔗糖含量以‘京科甜158’和‘米哥’含量相对较高。籽粒发育初期(授粉后21天之前),籽粒中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之后蔗糖逐渐增加。不同品种间,‘京科甜533’、‘京科甜183’、‘中农大甜413’和‘京科甜608’籽粒中总糖含量均高于‘米哥’,其籽粒中糖组分主要以果糖和葡萄糖等还原性糖为主,而蔗糖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在干旱环境下提高空气湿度能否减弱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损伤,对受试材料进行初步研究。通过采用人工气候箱控制环境的温湿度,盆栽试验的方法,设置土干气湿(DH)、土干气干(DL)、土湿气湿(WH)、土湿气干(WL)4个处理组,进行一段时间的干旱,随后复水作业至W水平。通过对不同处理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参数等的测定,研究不同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对大豆苗期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指标数据的变化趋势大体上都是WH>WL>DH>DL。随着干旱程度加剧,植物生命活性变弱,数值逐渐下降。气孔关闭是光合效率低的重要原因。土壤湿度是植物生长的显著限制因子,提高空气湿度能对植物的干旱损伤起到缓解作用。复水后处理组能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空气湿度高环境下复水后恢复较低湿的快,较之耐旱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2.
大豆多肽对高温胁迫下巴西蕉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大豆多肽对香蕉耐高温特性的调控作用,本试验以巴西蕉幼苗为试材,用不同浓度的大豆多肽溶液进行叶面喷施,研究经42 ℃高温处理后其叶片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大豆多肽预处理能有效降低巴西蕉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叶片SOD、POD活性及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说明大豆多肽可减轻高温胁迫引起的伤害,提高巴西蕉幼苗的抗高温能力。在所设四个浓度中以0.6% 的大豆多肽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剪秋罗种子催芽及秋水仙碱诱导多倍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剪秋罗种子发芽率不高的问题,以剪秋罗种子为试验材料,比较种子新旧、播种基质以及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对剪秋罗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碱和不同时间处理剪秋罗萌动种子诱导多倍体。通过形态鉴定、气孔鉴定以及细胞学鉴定变异植株。结果表明:存放1年的剪秋罗种子发芽指标均优于当年新种子,当年种子可能具有初生休眠特性。以150 mg/L的GA3预处理存放1年的剪秋罗种子24 h并播种于培养皿中能获得最高的发芽势(76.33%)和最高的发芽率(85.33%)。经过秋水仙碱处理的种子普遍存活率低,但每个处理浓度下都获得了变异植株,秋水仙碱浓度0.1%为筛选出的最适诱导浓度。变异植株表现出了与对照植株在形态上、气孔分析上和细胞学检测上的差异。经鉴定,初选出1株多倍体。研究为培育剪秋罗多倍体新品种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温室中不同温度条件下3个草莓品种的光响应曲线,研究温度与光照条件对草莓光合特征的影响。以草莓品种‘晶瑶’、‘红颊’和‘公四莓一号’为材料,比较25、30、35℃条件下其光合特征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1)同一温度条件下,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提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胞间CO2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2)在25~3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晶瑶’、‘红颊’的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光合速率提高,而光补偿点降低;在25~30℃范围内,‘公四莓一号’的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光合速率在30℃时最高,而光补偿点最低;(3)‘晶瑶’、‘红颊’在温度35℃时,光合有效辐射为1050 μmol/(m2?s)条件下具最高光合速率;公四莓一号在30℃,光合有效辐射为1200 μmol/(m2?s)条件下具最高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5.
地黄野生种与栽培品种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旨在研究碳水化合物代谢在地黄块根膨大过程中的作用,为地黄增产和提高商品等级提供依据。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单糖和低聚糖含量的测定采用HPLC法。单糖测定条件:流动相乙腈-水(85:15),流速1.0mL/min,柱温40℃;低聚糖测定条件:流动相乙腈-水(70:30),流速0.5 mL/min,柱温25℃;ELSD:增益300,漂移管温度40℃,氮气流速30 psi,喷雾器模式为冷却。(1)叶片中:与野生品种相比,栽培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逐渐增加,低聚糖在拉线期、快速增长期逐渐上升,且含量高于野生品种;(2)块根中:二者变化规律大体相似。栽培品种根中果糖、葡萄糖、水苏糖和淀粉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品种,而野生种块根中蔗糖含量高于栽培品种。地黄栽培品种的叶片具有更高的光合作用合成能力;生长期块根中蔗糖含量的降低可以提高“源-库”间蔗糖浓度的梯度,有利于光合作用同化产物从叶片运输到块根中,促进块根发育,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草莓‘晶瑶’感染炭疽病后抗性生理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炭疽菌侵染对草莓‘晶瑶’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检测了‘晶瑶’接种胶孢炭疽菌后,不同时间点的12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96 h检测范围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可溶性总蛋白、维生素C、丙二醛(MDA)、木质素、总酚、绿原酸、阿魏酸含量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MDA含量达到最高水平的时间早于PAL、总蛋白、总酚、阿魏酸,晚于SOD、POD、CAT、维生素C、木质素、绿原酸;MDA含量的提高倍数小于CAT、PAL、总蛋白,但大于其他8个抗性生理指标;高含量MDA的持续时间长于其他抗性指标。这些结果表明,炭疽菌侵染后,相对于丙二醛含量,其他抗性指标的提高幅度较小、持续时间较短,是与‘晶瑶’易感炭疽病相关的生理指标。该结果为深入研究‘晶瑶’的炭疽病发病机制以及进行诱抗等措施提高其抗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