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规模植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碱地规模植棉"是山东省政府下达的科技兴棉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之一 ,1997~1999年广饶县集中安排在全国优质棉基地县的良繁区大码头等五乡镇 ,累计推广面积1万公顷 ,平均皮棉1108kg·hm-2,比对照区 (前三年平均903kg·hm-2)增皮棉205kg,增产22.7 %,新增收益2656.8万元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1规模植棉示范区基本条件1 .1地力条件示范区属黄河三角洲南端的滨海盐化潮土地带 ,0~20cm土壤含盐量平均为0.24 %,极值0.65 %,pH值7.6 ,有机质0.89 %,全N0.056 …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产3.75t/hm^2栽培技术“规范”中试效果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1995年课题组进行了“再生稻产3.75t/hm2栽培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间示范试验(简称中试),累计面积977.83hm2;头季稻平均单产8.55t/hm2,再生稻3.67t/hm2,比同地区示范前的1991年头季7.65t/hm2,再生稻2.28t/hm2分别增产0.90和1.39t/hm2,两季增产2.29t/hm2。其中再生稻验收的最高单产达5.21t/hm2,两季总产13.03t/hm2。对比试验结果,“规范”较原再生稻产2.25t/hm2栽培“模式”(以下简称“模式”)头季稻和再生稻分别增加0.66和0.94t/hm2。说明“规范”是一套更先进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施硼对花生吸收硼氮的影响/江荣风(北京农业大学),张起刚,韩琅丰…//土壤.—1994,26(2).—83~86在黄河故道贫瘠的砂地上进行田间试验,采用单因子3水平设计,施硼量为0、0.85、1.70kg/hm2B。底肥用量为75kg/hm2N和15...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74/527分别与桂糖11号和川糖61/408进行两新一宿比较试验。结果:蔗糖分比川糖61/408高1.78%(绝对值),新植增产5160千克/hm^2。宿根增产26700千克/hm^2;蔗糖分比桂糖11号新植高0.89%(绝对值),比宿根高0.67%(绝对值);产量新植比桂糖11号增产3000千克/hm^2,宿根减产7455千克/hm^2,但公顷含糖量仅少244千克。  相似文献   

5.
乐平市棉地套种高产高效经验徐鞠晖(乐平市农业局333300)九四年在全市六个植棉乡(镇)2666.67hm2棉地开展了棉花—大豆、棉花—花生、棉花—蔬菜间作套种;套种面积1286.67hm2,占棉地面积48.25%。其中棉花—大豆433.33hm2、...  相似文献   

6.
宿松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常年植棉面积1.7万hm2,皮棉产量1275kg·hm-2左右,是长江流域高产棉区之一。近年来,由于棉铃虫为害猖獗,皮棉单产一直徘徊不前,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的植棉积极性。为寻求综合治理棉铃虫新途径,1997年我县引进了中国棉花...  相似文献   

7.
施硼对花生利用氮素的影响/江荣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张起刚…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4,20(2).-218~222采用单因子3水平设计,施硼量为0(对照)、0.85、1.70kg/hm2。底肥氮磷钾肥一次施足,氮肥为15N标记尿素。结果表...  相似文献   

8.
优质食用稻硫镁钙吸收运转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8 年,在长沙县基点利用多品种进行了优质稻硫镁钙的吸收运转规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生产 62~80 t 优质稻谷,需吸收 S 141~189 kg, M g 18.0~28.1 kg, Ca24.3~35.4 kg;生产100 kg 稻谷的 S, Mg, Ca 吸收量优质晚稻高于普通晚稻,更高于优质早稻。稻株最高含 S量在分蘖期,成熟期最低; M g, Ca 则与 S相反。吸 S高峰2 个,主峰在孕穗至齐穗(030~031 kg/hm 2·d); M g, Ca 吸收高峰分别在孕穗前后(059~063 kg/hm 2·d)和穗分化至孕穗间(074~093 kg/hm 2·d)。向谷粒中的运转率为 S> Mg> Ca,优质稻低于普通稻;表观运转率优质稻亦低于普通稻。  相似文献   

9.
棉花黄萎病流行与温度降水的关系及防治对策梁占强,蒋占军,张秀英河北省保定市植保植检站0710511黄萎病发病情况1993~1995年全市每年均植棉4万多hm2。3年黄萎病发病面积分别为2.67hm2,占棉田面积的67%;1.27hm2,占棉田面积的4...  相似文献   

10.
棉花生产在郓城棉花是郓城县种植业中产值最高的大宗作物,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居首位。1980~1991年的12年间,郓城县平均每年植棉31833hm2,产值10799万元(只算皮棉)。面积为小麦(平均65493hm2)的48.6%,产值为小麦(平均853...  相似文献   

11.
东辛农场拥有耕地9067hm2,常年种植棉花6000hm2左右,是江苏垦区的植棉大户。但棉花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还较低,职工还没有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减轻植棉的劳动强度,农场于1995年开始研究棉花机械穴播技术及其应用,经...  相似文献   

12.
甜菜多系杂交种甜研八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甜研八号是以KH为骨干系,与4个自交系按4∶1(自交系等量)配制的多系自然杂交组合(代号KH-5),生产上利用一代杂交种。1991~1995年参加全国13个网点区域试验和4个点两年(1994~1995年)的生产试验,平均根产量为42638.6kg/hm2和43782.0kg/hm2,前者比对照增产9.0%,后者与对照持平(-0.1%),平均含糖率为16.6%和16.1%,比对照提高1.32度和1.35度,平均产糖量为7101.9kg/hm2和7003.7kg/hm2,比对照增产22.9%和9.5%;1993~1997年参加黑龙江省10个点区域试验和6个点两年(1996~1997年)的生产试验,平均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0.2%和27.8%、0.8度和0.64度、18.5%和34.9%。抗褐斑病和根腐病,较对照低0.8级,根腐病罹病率5.5%,亦较耐立枯病和丛根病。适宜在黑龙江省的佳木斯、齐齐哈尔、哈尔滨、大庆,内蒙古的中部、东部,宁夏的银川,甘肃的黄羊镇,新疆的石河子、和静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黄梅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140hm2左右,全县平均单产在1.88t/hm2左右徘徊,且各基点、农户、田块之间产量差异很大。一些制种农户单产只有1.50t/hm2,但也出现了许多高产片、高产户和高产田块。如1988年张湖秋制0.35hm2汕...  相似文献   

14.
大米小麦旱高粱品质与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秀梅 《杂粮作物》1998,18(6):32-34
对“大米小麦旱高粱”的生物学性状,产量性状,内在品质和加工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植株较矮(140cm左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高抗倒伏;穗大粒多,产量高,在同等条件下,平均单产9241.5kg/hm^2,比对照品种-本地红高粱单间4338.0kg/hm^2增产4903.5kg/hm^2,增产率为117.1%,籽粒的蛋白质,脂肪,还原糖,非还原糖,淀粉,维生素B1等指标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15.
剖析棉花高产典型探究技术操作规程──棉船镇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分类调查浅析柯森保(彭泽县农牧局332700)棉船镇位于彭泽县城斜北小孤山之下游,为长江中一大冲积洲。全镇12个行政村,152个村民小组,38460人,耕地总面积2667hm2,其中植棉233...  相似文献   

16.
铜仁地区杂交稻大面积高产稳产制种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佐有  龙刚 《杂交水稻》2000,15(5):14-16
近9a来,贵州铜仁地区大面积(1300hm^2左右)制种连续获得高产稳产,平均单产稳定在3.0t/hm^2左右,最高单产达5.25t/hm^2,总结了其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牧草蔗新品系94-42的三种施肥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模式C(181.8公斤/hm^2尿素,60.6公斤/hm^2氯化钾,60.6公斤/hm^2钙镁磷肥)较模式A(303公斤/hm^2尿素)节约化肥投入14.3%的基础上,增产效果显著,增产幅度达16.64%,粗蛋白增加0.83%,是提高本品系产量及品质的一种较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棉所12在巴楚县推广获得成功②吴大虎新疆巴楚县种子站843800巴楚县地处南疆棉区,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全县现有耕地4万hm2。常年棉花种植面积2.3万~2.6万hm2,是新疆重点产棉县。1994年前,已多年种植苏联108夫大铃棉品种,由于种植年代久...  相似文献   

19.
苏棉8号生育特点及其高产栽培技术顾炳芳,吴美南,朱松华,缪金国张家港市棉花良种繁育推广中心215627陈志祥,朱华祥,刘一成,徐凤琪张家港市农业局我市常年植棉面积1万hm2左右,苏棉8号已成为我市当家品种。该品种自1992年从育种单位引进试种至今,通...  相似文献   

20.
北方寒地甘蓝型春油菜氮磷施用总量在0~225kg/hm24个量级范围内,菜籽产量随施肥量级和氮肥比例的提高而增加,施肥量级的增产效果大于氮磷配比的作用,氮肥的增产作用又明显高于磷肥的增产作用。在2250kg/hm2产量水平下,氮磷用量120~150kg/hm2,氮磷比例1.6~2.0:1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