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鸽肉在4℃条件下贮藏过程中腐败菌菌相的变化和鸽肉品质变化的规律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鸽肉中的假单胞菌、乳酸菌、肠杆菌、热死环丝菌和菌落总数、pH、挥发性盐基氮(TVB-N)、感官评价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冷藏初期,乳酸菌数量最高;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假单胞菌数量逐渐占据优势.pH呈先降低后增高的变化趋势;TVB-N值和菌落总数在贮藏过程中持续上升,在冷藏时间为11 d时,均超过国家新鲜肉标准;感官品质以气味及组织状态变化为主.相关性分析表明,腐败菌数、菌落总数与TVB-N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感官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H的相关性不显著.pH可能不适合作为冰鲜鸽肉品质检测的重要指标.[结论]该研究可为冰鲜鸽的保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分别接种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的无菌大黄鱼鱼块在5℃贮藏中的生长速率和腐败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以产生异臭味时的腐败菌数和腐败代谢产物的产量因子作为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定量指标。接种鱼块腐败时(产生明显异臭味)腐败希瓦氏菌与假单胞菌的菌数即最小腐败菌数(Ns)的对数值分别为9.14lg cfu/g和9.25lgcfu/g。由Gompertz方程得到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的生长动力学参数: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分别为0.0714和0.0700,最大菌数(Nmax)的对数值分别为9.45lg cfu/g和9.37lg cfu/g。结果表明,两种腐败菌在无菌大黄鱼鱼块中的μmax基本一致,且Nmax都超过Ns,这两种腐败菌都能引起大黄鱼的腐败。接种鱼块中腐败希瓦氏菌的腐败代谢产物(TVBN和TMA)的产量因子YTVBN/cfu和YTMA/cfu分别为1.38×10-10mg-N TVBN/cfu和1.31×10-10mg-N TMA/cfu,假单胞菌的腐败代谢产物(TVBN)的产量因子YTVBN/cfu为1.18×10-10mg-N TVBN/cfu,比较产量因子可得,两菌的腐败能力相当。因为大黄鱼低温贮藏中的优势腐败菌是腐败希瓦氏菌,其次是假单胞菌,根据特定腐败菌的概念,大黄鱼低温贮藏过程中的特定腐败菌是腐败希瓦氏菌,其次是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3.
为了延长冷鲜肉的货架期,以圆香黑猪肉为原材料,设置4个贮藏处理[处理组A:肉桂精油-壳聚糖涂膜+聚乙烯(polyethylene, PE)保鲜膜包装+0℃贮藏;处理组B:稀冰乙酸浸渍+聚偏二氯乙烯(polyvinyl dichloride,PVDC)低氧气调(50%CO_2+35%O_2+15%N_2)包装+0℃贮藏;协同组:肉桂精油-壳聚糖涂膜+PVDC低氧气调(50%CO_2+35%O_2+15%N_2)包装+0℃贮藏;对照组:稀冰乙酸浸渍+PE保鲜膜包装+0℃贮藏],通过考察冷鲜肉(猪背最长肌)贮藏期的pH、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数、热杀索丝菌数、红度值a*、弹性、汁液损失率等理化及生物指标,探究不同处理条件对冷鲜肉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并对其贮藏期间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A、处理组B及协同组均可有效抑制pH、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数、热杀索丝菌数、汁液损失率的上升,同时可显著减缓红度值a*和弹性的下降(P0.05),且贮藏后期(7~9 d),协同组的保鲜效果显著优于处理组A、B(P0.05);与对照组比较,协同组可明显改善圆香黑猪肉贮藏品质,延长其货架期约4 d。通过对检测的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知,p H、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数、热杀索丝菌数、汁液损失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但均与红度值a*及弹性呈显著负相关(P0.01)。8个检测指标可简化为1个主成分,其方差贡献率为96.557%,能较好地反映原始信息,其中第1主成分中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假单胞菌数热杀索丝菌数菌落总数汁液损失率p H弹性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红度值a*,主要反映了冷鲜肉贮藏期间微生物增殖及蛋白质水解氧化程度;建立的关于第1主成分的线性回归函数为Y1=0.128X1+0.126X2+0.128X3+0.129X4+0.129X5-0.123X6-0.126X7+0.128X8。上述结果可为冷鲜肉的低温保鲜提供数据支持及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养殖刀鲚冰鲜保存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及变化情况,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冰鲜条件不同贮藏时间(0、3、6、9、12、15、18 d)刀鲚肌肉样本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2个高变区(V3—V4)进行测序,比较其细菌多样性及门、属水平的细菌相对丰度,并进行主成分分析、Heatmap分析以及特定腐败菌分析。结果显示,7组样品细菌分布于40门787属,冰鲜条件下刀鲚肌肉的优势致腐败菌属为假单胞菌、微杆菌属和气单胞菌属。主成分分析显示,刀鲚腐败前后的微生物结构存在差异。Heatmap图分析显示新鲜样本的细菌丰度最大。3组冰鲜贮藏6 d前的样品群落结构较相似。贮藏12 d时常见致腐菌(微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占比显著提高,其细菌的多样性及丰富度最低。随着冰鲜保存时间的延长,刀鲚肌肉的细菌菌落结构产生了动态变化。冰鲜保存6~9 d后刀鲚肌肉的细菌菌落结构变化较大,研究结果可以为预测冰鲜刀鲚货架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丁香、桂皮、八角、甘草和大蒜5种香辛料提取液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选择抑菌作用较强的香辛料提取液进行复配试验。结果表明,丁香和甘草提取液抑菌作用较强,当V丁香∶V甘草为3∶2时,协同抑菌作用大于单一提取液抑菌作用,对假单胞菌和鱼体中分离的腐败菌P1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3.125 mg/m L。在0℃贮藏条件下,用复配提取液处理银鲳,银鲳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等鲜度指标随时间的推移增加显著减缓,银鲳贮藏时间可以延长5 d。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新疆高白鲑鱼肉在冷藏(4℃)、冰温(0℃)和冷冻(-18℃)3个冻藏条件下理化品质、感官评价及微生物的变化。【方法】 通过对理化(pH值、TVB-N值、TBA值、色泽和质构特性)、感官评价及微生物指标的测定,研究新疆高白鲑鱼肉在冷藏(4℃)、冰温(0℃)和冷冻(-18℃)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分析高白鲑在不同冻藏温度条件下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 不同冻藏温度条件下的高白鲑鱼肉,伴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其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均不同。pH值呈明显的先快速降低再缓慢升高的趋势;TVB-N值和TBA值均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色泽饱和度与各项质构特性指标同贮藏时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感官评价得分逐渐降低;而菌落总数则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冷藏(4℃)的各项指标变化速率最快,冷冻(-18℃)的品质变化速率最慢且差异最小;冷藏(4℃)6 d和冰温(0℃)10 d的高白鲑鱼肉明显腐败且伴有异味,菌落总数值为5.68和7.86 lgcfu/g,已超过加工食用的最高安全限量标准值;冷冻(-18℃)20 d仍为可接受收范围,至贮藏结束菌落总数的测定结果为4.52 lgcfu/g。【结论】 与冷藏(4℃)和冰温(0℃)相比,冷冻(-18 ℃)贮藏条件可有效抑制高白鲑鱼肉酸败和腐败现象的发生,贮藏温度对高白鲑鱼肉整体色泽饱和度的变化影响较大,低温冷冻贮藏对减缓高白鲑鱼肉的固有色泽品质劣化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真空包装烟熏火腿切片贮藏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真空包装烟熏火腿切片在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各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跟踪,分析了该产品在4℃、10℃和20℃贮藏条件下的菌落总数、乳酸菌(LAB)、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球菌属和酵母菌属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温度显著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低温能延缓微生物的生长,但最终达到的菌数是一致的.乳酸菌是该产品中的主要微生物,其次是肠杆菌、假单胞菌、葡萄球菌与微球菌,产品中有酵母菌污染.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4种复合生物保鲜剂对冰鲜菊黄东方鲀的作用效果,测定了菌落总数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的菊黄东方鲀肌肉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2个高变区(V3~V4)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复合生物保鲜剂A(0.5%茶多酚+0.2%乳酸链球菌素+0.3%溶菌酶)可使菊黄东方鲀贮藏期间的菌落总数显著降低(P <0.05)。冰鲜18 d时的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表明复合生物保鲜剂A可将菊黄东方鲀冰鲜保存时间延长到18 d或以上。复合生物保鲜剂B(0.5%茶多酚+0.2%乳酸链球菌素)、C(0.2%乳酸链球菌素+0.3%溶菌酶)和D(0.5%茶多酚+0.3%溶菌酶)可将菊黄东方鲀冰鲜保存时间货架期延长至15 d左右。冰鲜条件下菊黄东方鲀肌肉5组15个样品细菌分布于21门187属,优势菌门分别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主要优势菌属包括假单胞菌属、无色杆菌属与红球菌属。复合生物保鲜剂改变了菊黄东方鲀肌肉的群落结构,菊黄东方鲀特定腐败菌可能为假单胞菌属。试验结果为后期开展菊黄东方鲀保鲜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真空包装的冷鲜牛肉中常见的假单胞菌、乳酸菌、肠杆菌以及热杀索丝菌为对象,研究其与冷鲜牛肉腐败品质指标的关系,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来反映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乳酸菌、假单胞菌及热杀索丝菌与冷鲜牛肉的细菌总数、TVB-N值有较高的相关性(P<0.01),乳酸菌与二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881;假单胞菌与二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0.908;热杀索丝菌与二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0.890;此3种腐败菌与pH值的相关性(P<0.05)也较高,分别为0.815,0.846,0.813.肠杆菌仅与细菌总数显示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28(P <0.05).因此,乳酸菌、假单胞菌及热杀索丝菌与真空包装冷鲜牛肉的腐败品质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10.
冷却猪肉贮藏过程中主要腐败菌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确定冷却猪肉贮藏过程中对腐败的群体效应起关键作用的腐败菌,为微生物的控制和货架期的延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接种单一的和混合细菌于猪肉表面,托盘包装后在4℃下贮藏,测定不同贮藏时间的品质状况,对不同组别的品质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冷却猪肉在托盘包装贮藏时,单一菌类与混合菌组被聚为3组,单一菌类为一组,不同混合菌类被聚为两组。气单胞菌、热杀索丝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假单胞菌的混合菌组与自然污染的微生物组聚在同一组中,且距离最小,其欧氏平方距离为45.797。因此,影响肉品腐败不是单独的某一类微生物的作用,而是多种腐败菌的相互作用。【结论】冷却猪肉低温贮藏时,在混合细菌(包括气单胞菌、热杀索丝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假单胞菌)导致产品腐败的进程中,气单胞菌对腐败的群体效应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nuoB对莓实假单胞菌菌体特性及其对冷鲜鸡肉致腐能力的影响,为揭示nuoB介导的冷鲜鸡肉腐败机制,开发新型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构建nuoB插入失活突变株,对比野生株和突变株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聚集性、泳动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以及原位培养条件对冷鲜鸡肉的致腐特征,包括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pH和感官评分,探讨nuoB对莓实假单胞菌生理特性和致腐作用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条件下,nuoB并未影响莓实假单胞菌的生长能力、聚集性和swarming泳动性,但突变株的swimming泳动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在培养过程中显著下降。原位条件下,对冷鲜鸡肉致腐能力的评估发现两组样品菌落总数差异不显著,均达到了10 lg CFU·g-1;突变株组在冷鲜鸡肉储藏期间TVBN均显著低于野生株组,在第4天时才超过国家标准限量15 mg/100 g,培养末期的最大值约为野生株组的1/2;培养前2 d所有样品的pH均处于正常范围内,突变株组的pH从培养第5天开始显著低于野生株组;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培养第4天时的两组样品均出现了黏液和异味,被判定为腐败,但突变株组样品稍弱于野生株组。【结论】nuoB的破坏没有影响莓实假单胞菌的生长能力,但抑制了菌株的泳动性、生物被膜形成和对冷鲜鸡肉的致腐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浓度壳聚糖对带鱼冷藏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研究不同浓度壳聚糖在冷藏条件下对带鱼品质变化的影响,将生鲜带鱼清理,经冰水洗净沥干后切成6~7cm长段,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涂膜,然后分装于PE保鲜袋中,立即放入4℃下贮藏。以感官评分、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H、硫代巴比妥酸(TBA值)为指标,测定带鱼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能较好地维持带鱼的鲜度,抑制细菌的增长,延缓TVBN,TBA值及pH的升高。其中,1.0%壳聚糖涂膜对带鱼保鲜效果最好,相对于4℃冷藏条件,涂膜结合冷藏能将带鱼的一级鲜度延长2~3d,二级鲜度延长6~7d。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冷鲜鸡冷藏保存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于华东地区一家禽定点屠宰场随机采集25只冷鲜鸡样品,置于4 ℃冷藏保存,在第0、1、3、5、7 天,分别取5只冷鲜鸡,检测挥发性盐基氮、菌落总数、大肠埃希菌数量的变化,并进一步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挥发性盐基氮由5.51 mg·(100 g)-1 增至29.84 mg·(100 g)-1(P<0.05),菌落总数、大肠埃希菌总数分别由4.46×106、1.48×106 CFU·g-1增至1.87×108、5.18×106 CFU·g-1(P<0.05)。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菌门,其相对丰度在各个试验组均超过99%,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随着冷蔵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随着冷藏天数的增加而减少。在属水平上,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为主要的优势菌属。随着冷藏天数的增加,在相对丰度大于0.1%的属中,有9个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包括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乳球菌属(Lactococcus)、巨球菌属(Macr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等典型的腐败菌;10个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包括拟杆菌属(Bacteroides)、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SMB53等典型肉鸡肠道菌属。综上,冷鲜鸡肉的污染微生物起始阶段主要是肉鸡自身携带微生物,而后逐渐演替成腐败菌为优势菌群,导致鸡肉的腐败变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冷鲜猪肉在不同贮存条件下感官、理化、微生物指标的变化规律,揭示冷鲜肉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肉质的变化规律,为其货架寿命和保质期提供一定参考。试验将冷鲜猪肉在4℃和~18℃条件下,分别放置1d、2d、4d、7d、10d、13d、17d、23d、30d,在设定贮存时间分别进行感官检验、pH值、挥发性盐基氮值、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及霉菌和酵母菌数检测。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随时间延长,猪肉感官变差;pH由6.22升高到10d时6.72、挥发性盐基氮值由1d时的7.0mg/100g升高到10d时26.5rag/100g;微生物指标到13d时均多不可计。在-18℃下情况下,感官、理化、微生物指标等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证明冷鲜肉的品质与温度和贮存时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鲶鱼肉片贮藏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动态变化,探究天然保鲜剂对鲶鱼肉片菌相及菌落组成的影响。【方法】试验分8组,即新鲜鲶鱼片(CK0);空气包装(air-package,AP)鲶鱼片低温贮藏(4±1)℃第4、7天(AP4和AP7)样品;气调包装(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e,MAP,60%CO_2/40%N_2)鲶鱼片冰温贮藏(-0.7±0.02℃)第10、30天(MAP10和MAP30)样品;添加5%天然保鲜液(由壳聚糖、蜂胶、溶菌酶、Nisin和茶多酚复配而成)MAP鲶鱼片冰温贮藏第10、30和40天(MAPP10、MAPP30和MAPP40)样品。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测定并分析不同贮藏方式鲶鱼片全部微生物的16S r DNA序列,比较各组菌群的物种组成和丰度信息,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考察包装方式、贮藏温度和天然保鲜液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8组样品中454焦磷酸测序共鉴定出25个门、433个属的细菌。MAP10、MAPP10、MAPP30中的最优势菌属和CK0一致,均为Actinomyces;而AP4和AP7中的最优势菌分别为Aeromonas(70.49%)和Pseudomonas(59.01%)。从微生物角度来看,MAP+冰温贮藏优于AP+冷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气调包装中的Lactococcus丰度由15.78%(MAP10)急剧上升为82.85%(MAP30)。添加天然保鲜液的MAPP10和MAPP30中Lactococcus几乎检测不到。【结论】气调包装协同冰温贮藏显著降低了鲶鱼片中细菌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有利于延长鲶鱼肉的保质期。天然保鲜液中的茶多酚、Nisin和壳聚糖等能显著抑制MAP+冰温贮藏的鲶鱼片中的主要腐败菌属Lactococcus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6.
杜欣  熊善柏  程薇  汪兰  熊光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48-19549,19563
[目的]研究维生素C、E处理对草鱼片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不同处理草鱼片在冷藏、微冻和冷冻2 d后,测定其失重率、挥发性盐基氮、pH值、白度。[结果]维生素E处理的持水性好于维生素C处理,但均高于空白;维生素C、E处理对鱼片的pH值影响较小,比较接近于空白样品;在3种处理中,维生素C处理的样品挥发性盐基氮值最低;维生素C、E对冷藏、微冻状态下的草鱼片具有良好色泽保护作用。[结论]维生素C对冷藏、微冻状态下的草鱼片具有良好的降低水产品腐败和色泽保护作用;维生素E对冷藏、微冻状态下的草鱼片具有良好色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肉品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预测肉品微生物的变化是监测食品货架期的基础,它根据食品微生物在不同加工技术、储藏和流通条件下的变化规律,通过建立模型和计算机处理,判断食品内主要致病菌和腐败菌生长或残存的动态变化,从而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作出快速评估和预测。生鲜肉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所致,不同的微生物在特定的条件下生长速率不同,因此不同冷鲜肉类上的特定腐败菌也有所不同。根据微生物在特定的肉类以及环境条件下的生长规律构建微生物预测模型,从而进行货架期预测。综述各种冷鲜肉上的腐败菌以及当前的微生物预测模型种类,并展望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曾晓房  林惠珍  邝智祥  唐秀山  白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50-19552,19558
综述了冰鲜肉中腐败菌的组成特点及生长代谢特点,分析了不同种类冰鲜肉(猪肉、羊肉、牛肉、鸭肉及鸡肉)的初始菌相构成及其冷藏过程中的消长规律,旨在为我国冰鲜肉防腐保鲜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即食醉鱼制品的品质及微生物随贮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对潜在病原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产品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H值和盐分含量分别为(53.50±0.50)%、0.930 0±0.005 3、6.29±0.03和(4.33±0.07)%。菌落总数、耐热菌数和厌氧菌数在贮藏起始时分别为2.00×105、1.55×102和<100 cfu/g;进入贮藏期后4个月期间,菌落总数急剧下降,厌氧菌数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低于10cfu/g。在贮藏过程中各测试点菌落总数计数平板分离获得165株细菌,对其中157株进行分类鉴定。鉴定残存优势菌群为葡萄球菌84.8%,芽孢杆菌3.6%,李斯特菌6.7%,表明热杀菌强度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