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试验分成4组进行,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3个试验组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5%壳聚糖、0.50%壳聚糖和1.00%壳聚糖的试验饲料,自然水温下饲养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50尾/池[初始体质量为(78.31±2.15)g].64 d后,采用国标常规方法测定异育银鲫肌肉的营养成分,采用国标间接法(以Cr2O3为外源指示剂)测定饲料能量和营养成分消化率,并计算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白肌RNA/DNA,旨在探讨壳聚糖对异育银鲫生长、饲料营养成分和能量消化率及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50%以上的壳聚糖可以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特定生长率(P<0.05)、蛋白质消化率(P<0.05)和白肌RNA/DNA(P<0.05),显著降低异育银鲫对饲料脂肪的消化率(P<0.05).添加0.50%壳聚糖可以显著降低异育银鲫的饲料系数(P<0.05),显著提高蛋白质效率和肌肉中的蛋白质沉积率(P<0.05),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对饲料能量的消化率(P<0.05).添加0.25%和0.50%壳聚糖可以显著提高鱼体肌肉中的灰分含量(P<0.05).由此看来,在饲料中添加0.50%壳聚糖可以提高蛋白质和能量的消化率和利用率,从而降低饲料系数、促进异育银鲫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钙和磷对七彩神仙鱼生长、体组成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4个钙水平和3个磷水平,共配制12组饵料进行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幼鱼存活率随饵料中磷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磷添加量为0. 5%或1. 0%时,体质量特定生长率随着钙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不添加钙时,磷的添加能显著提高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但添加量为1. 0%和0. 5%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幼鱼体长特定生长率随着钙的添加显著降低,且钙、磷添加量分别为0%和1. 0%的组具有最大均值,同时该组体长/体高比值最小。饵料中钙、磷水平对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幼鱼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力随着钙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钙和磷的单独添加对肠道淀粉酶无显著影响,但两者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磷添加量为1. 0%时,淀粉酶活力随饵料钙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钙和磷对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有显著交互作用。不添加磷时,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随着饵料中钙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以增重率、体重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综合考虑,七彩神仙鱼幼鱼饵料中钙和磷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0%和0. 5%。  相似文献   

3.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质源配制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3.26%、46.34%、49.12%、51.94%、54.65%的等能饲料,在水温23~25℃条件下对初始体质量为(1.16±0.01)g的香鱼幼鱼进行7周的饲养试验以确定香鱼幼鱼最适蛋白质需要量。结果显示,蛋白质水平为49.12%试验组的鱼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指标显著高于其他蛋白质含量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54.65%蛋白质试验组(P0.05),蛋白质效率随蛋白质水平升高而下降,49.12%试验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43.26%和51.94%蛋白质试验组(P0.05),但与其他组无显著差异(P0.05)。蛋白质水平对香鱼幼鱼肌肉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的折线分析求得香鱼幼鱼对饲料蛋白质的最适需要量分别是49.04%和48.94%。  相似文献   

4.
以混合植物蛋白源(棉粕/菜粕/玉米蛋白粉/蚕豆的质量比为1∶1∶1∶1)分别替代0%、25%、50%、75%、100%鱼粉,配制成5组等氮(粗蛋白为30%)、等能(总能为20 kJ/g)的饲料,探讨混合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对初始体质量为(7.16±0.81) g的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体组成及消化率的影响,试验期为10周.结果表明:混合植物蛋白源替代25%~75%鱼粉时,罗非鱼的质量增量、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替代100%鱼粉时,罗非鱼的质量增量、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混合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对鱼体的肝体比、脏体比无显著影响;随着混合植物蛋白源替代比例的升高,罗非鱼全鱼粗蛋白质、灰分含量显著降低,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但肌肉的营养组成不受影响;除组氨酸含量随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外,混合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对鱼体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无显著影响,100%替代组的肌肉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他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00%替代组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消化率显著低于25%、50%、75%替代组和对照组,但各处理组的脂肪消化率差异不显著.本试验条件下,以生长、体组成及消化率为评价指标,罗非鱼饲料中以混合植物蛋白源替代75%鱼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花鲈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采用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5.0%、37.5%、40.0%、42.5%、45.0%的5种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84.81±0.92)g的花鲈幼鱼进行为期75d的饲养试验,以确定花鲈幼鱼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水平。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为39.85%组的花鲈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最高,其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极显著高于34.76%组和37.54%组(P<0.01),与42.34%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34.76%、42.34%和45.03%组(P<0.05),而与37.54%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为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蛋白质含量为38.87%~41.50%时,花鲈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最好。  相似文献   

6.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CK)、0.05%、0.20%和0.80%的益生菌制备试验饲料,饲养初重(78.31±2.15)g的异育银鲫64 d,测定其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成活率、异育银鲫肌肉营养成分及白肌RNA/DNA,并以Cr2O3为指示剂,采用间接法测定饲料消化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20%和0....  相似文献   

7.
以秘鲁鱼粉、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通过调节饲料中不同磷酸二氢钙水平形成7种不同磷水平(0.72%、0.85%、1.00%、1.16%、1.32%、1.47%和1.74%)的等氮等能饲料,并以此饲料投喂红螯螯虾幼虾(2.25±0.12)g8周。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红螯螯虾幼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着磷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当总磷含量为1.34%时获得最佳特定生长率,而过高(1.74%)或过低(0.72%)的磷水平会显著影响幼虾的生长;饲料系数随磷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在1.00%~1.74%的磷水平之间成活率均为100%;随着磷水平的升高,全虾和肝胰脏粗脂肪含量逐渐降低,全虾粗灰分和总磷含量均逐渐升高,并且肌肉粗蛋白含量也呈一定的增长趋势;适宜的磷水平可以提高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而肝胰脏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磷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综合幼虾的生长性能、营养成分等分析得出,体重在(2.25±0.12)g的红螯螯虾幼虾适宜的饲料总磷含量在1.32%~1.47%之间。  相似文献   

8.
以秘鲁鱼粉、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通过调节饲料中不同磷酸二氢钙水平形成7种不同磷水平(0.72%、0.85%、1.00%、1.16%、1.32%、1.47%和1.74%)的等氮等能饲料,并以此饲料投喂红螯螯虾幼虾(2.25±0.12)g8周。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红螯螯虾幼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着磷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当总磷含量为1.34%时获得最佳特定生长率,而过高(1.74%)或过低(0.72%)的磷水平会显著影响幼虾的生长;饲料系数随磷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在1.00%~1.74%的磷水平之间成活率均为100%;随着磷水平的升高,全虾和肝胰脏粗脂肪含量逐渐降低,全虾粗灰分和总磷含量均逐渐升高,并且肌肉粗蛋白含量也呈一定的增长趋势;适宜的磷水平可以提高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而肝胰脏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磷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综合幼虾的生长性能、营养成分等分析得出,体重在(2.25±0.12)g的红螯螯虾幼虾适宜的饲料总磷含量在1.32%~1.47%之间。  相似文献   

9.
以酪蛋白-明胶为蛋白源,以磷酸二氢钾作磷源配制6种磷水平(0.32%、0.58%、0.83%、1.09%、1.35%和1.59%)的等氮等能的精制饲料,饱食投喂花(鱼骨)(初重为7.97±0.07 g)8周,探讨饲料磷水平对花(鱼骨)生长及全鱼、肌肉、肝脏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1)饲料磷水平对花(鱼骨)的增重率、饲料效率、肝体比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当饲料磷水平从0.32%上升到0.83%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磷沉积系数随之提高,但超过此水平后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2)饲料中磷含量对全鱼体组成、肌肉、肝脏成分有显著影响,随磷水平的升高,鱼体脂肪逐渐降低,灰分、钙和磷含量逐渐升高,鱼体水分、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肌肉和肝脏的脂肪与体脂变化趋势一致.试验表明饲料磷含量不足会导致鱼体营养不良、生长缓慢,建议花(鱼骨)饲料总磷含量宜在0.83%.  相似文献   

10.
以酪蛋白-明胶为蛋白源,以磷酸二氢钾作磷源配制6种磷水平(0.32%、0.58%、0.83%、1.09%、1.35%和1.59%)的等氮等能的精制饲料,饱食投喂花(鱼骨)(初重为7.97±0.07 g)8周,探讨饲料磷水平对花(鱼骨)生长及全鱼、肌肉、肝脏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1)饲料磷水平对花(鱼骨)的增重率、饲料效率、肝体比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当饲料磷水平从0.32%上升到0.83%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磷沉积系数随之提高,但超过此水平后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2)饲料中磷含量对全鱼体组成、肌肉、肝脏成分有显著影响,随磷水平的升高,鱼体脂肪逐渐降低,灰分、钙和磷含量逐渐升高,鱼体水分、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肌肉和肝脏的脂肪与体脂变化趋势一致.试验表明饲料磷含量不足会导致鱼体营养不良、生长缓慢,建议花(鱼骨)饲料总磷含量宜在0.8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饲料钙磷比(质量比)对吉富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磷表观消化率、体成分、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适宜的钙磷比。【方法】以磷酸二氢钾为磷源、氯化钙为钙源,分别配制等磷(总磷为9~10 g/kg)、等氮、等能、钙磷比理论值分别为2∶1,1.5∶1,1∶1,1∶1.5,1∶2和1∶3(实测值分别为1.8∶1,1.3∶1,1∶1.1,1∶1.5,1∶2.5和1∶2.9)的6组纯化饲料,用之饲养吉富罗非鱼(初始体质量为(46.03±2.14) g/尾)8周,每组设3个重复,测定其体质量增加率、饲料系数、磷表观消化率、体成分、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等。用折线模型分别对供试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全鱼磷含量、脊椎骨磷含量和血清磷含量与饲料钙磷比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确定饲料中钙磷比的适宜水平。【结果】钙磷比为1∶1.1~1∶2.9的试验组鱼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钙磷比1.8∶1组(P<0.05);钙磷比1∶2.5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1.8∶1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钙磷比1∶2.5组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8∶1组、1.3∶1组和1∶2.9组(P<0.05),但与1∶1.1组和1∶1.5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钙磷比对吉富罗非鱼的脏体比、肝体比、肥满度及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钙磷比的下降(钙水平的降低),全鱼和脊椎骨的钙、磷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肌肉的粗脂肪含量呈升高趋势(P<0.05),而全鱼和脊椎骨的粗灰分含量及Ca/P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磷含量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呈升高的趋势(P<0.05),饲料钙磷比对血清钙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和甲状旁腺激素含量均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吉富罗非鱼要获得最大的特定生长率、全鱼磷含量、脊椎骨磷含量和血清磷含量,其饲料中最适钙磷比分别应为1∶1.5,1∶1.1,1∶1.1和1∶2.4,据此建议在饲料总磷水平为9~10 g/kg时,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钙磷比的适宜水平为1∶1.1~1∶1.5。  相似文献   

12.
以鱼粉作为对照,用黄粉虫、蚕蛹干粉半量和全量替代鱼粉,配制5组等蛋白质水平(40%)的饲料,对黄颡鱼幼鱼进行36 d的饲养.结果表明:对照组幼鱼的增重率、蛋白质消化率和饵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黄粉虫和蚕蛹全量替代组的增重率显著低于半量替代组(P0.05);全黄粉虫组幼鱼的蛋白质消化率与2种半量替代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蚕蛹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替代组;除半量黄粉虫组幼鱼的饵料系数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不显著外,全量替代组和半量蚕蛹组的饵料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机体含水率外,各替代组幼鱼机体的粗蛋白含量只有全蚕蛹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全蚕蛹组和半量蚕蛹组幼鱼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除半量黄粉虫组幼鱼的粗灰分含量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3组间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幼鱼肝胰脏、胃、肠道的蛋白酶活性均最高,除胃蛋白酶活性与半量黄粉虫组间的差异显著外(P0.05),肝胰脏和肠道的蛋白酶活性与半量黄粉虫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2种全量替代组(P0.05).  相似文献   

13.
在以鱼粉、豆粕、花生粕等为主要蛋白源的实用饲料配方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海带粉(0%、0.4%、0.8%、1.6%、3.2%、6.4%),喂养初重约0.68 g的凡纳对虾8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带粉添加水平的增加,凡纳对虾的增重率、饲料利用率有所提高,但这种提高的趋势在试验前期并不明显,试验中期海带粉的添加量为3%左右时,幼虾增重率最高;海带粉添加量为0.4%时,凡纳对虾对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最高,达到84.82%,显著高于0%、3.2%和6.4%添加组。随着饲料中海带粉添加量的增加,饲料的粗灰分含量增加,因此配方中大量使用海带粉,其适宜添加量需视基础配方和加工工艺以及对虾不同阶段生长和消化生理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4.
低磷饲粮添加植酸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60只1日龄健康艾维因肉鸡为试材,研究在低磷饲粮中添加植酸酶(60 IU/kg)对其生长性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植酸酶对肉仔鸡的日增重、耗料增重比、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提高饲粮中钙和磷的消化率(P〈0.05)。  相似文献   

15.
付世建  谢小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57-7859
[目的]为了验证肉食性鱼类在摄食糖后由于代谢上的不适应造成血糖含量持续偏高和内环境的紊乱,鱼体随之产生的抗逆适应性调节导致代谢支出增加的假设。[方法]以白鱼粉、玉米油、玉米淀粉分别作为蛋白质、脂肪和糖原料,配制等蛋白质(含量为40%),等脂肪(含量为10%),不同糖梯度的3组饲料,饲料糖水平分别设计为0、15%、30%。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Chen)幼鱼(24.3~250.8 g)为试验对象,测定不同糖水平饲料驯养的南方鲇的日常代谢率(Rr)。[结果]结果表明:15%和30%糖饲料组南方鲇日常代谢率显著大于0糖饲料组(P<0.05);3饲料处理组南方鲇日常代谢率和体重(Wt)的双对数直线相关方程分别为:0糖:ln(Rr)=0.986 ln(Wt)+1.419,r2=0.922,n=25,P<0.001;15%糖:ln(Rr)=0.912 ln(Wt)+1.741,r2=0.966,n=21,P<0.001;30%糖:ln(Rr)=0.762 ln(Wt)+2.378,r2=0.958,n=21,P<0.001。[结论]南方鲇幼鱼由于不适应饲料糖而导致日常代谢率的增加,随着鱼体生长,南方鲇对饲料中糖的适应性逐渐提高,糖对日常代谢率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日粮中不同营养水平对育肥期广西新美系长白猪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以确定新美系长白原种猪在育肥阶段所需能量、粗蛋白、钙和磷的最佳水平。[方法]选择胎次、断奶日龄及年龄基本相近,体重为(70±1)kg,健康新美系长白原种猪36头。随机分为9个试验组。试验采用4因素3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设计。测定猪的生产性能,表观消化率以及酮体品质等各项指标。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粗蛋白和钙水平对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能量水平对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能量,粗蛋白以及钙磷水平对各养分的表观消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粗蛋白水平对背膘P2点有显著影响(P〈0.05);能量水平对背膘P2点,背膘P1点有显著影响(P〈0.05);钙水平对背膘P2点,瘦肉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育肥期,新美系长白原种猪适宜的消化能为13.39 MJ/kg,粗蛋白,钙和磷分别为16.00%,1.45%和0.90%。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饲料不同糖水平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生长和生理机能的影响,配制投喂6个糖水平(0、8%、16%、24%、32%和40%)的等蛋白、等脂肪试验饲料,经过90 d试验期后发现:(1)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试验鱼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饵料系数则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饲料糖水平对斑点叉尾鮰肌肉的粗蛋白、粗灰分、水分含量无影响,但对粗脂肪含量有影响,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3)血浆葡萄糖浓度、胆固醇含量、甘油三酯含量、总胆汁酸含量等相关血液指标随饲料糖水平变化呈升高的趋势.(4)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活性随摄入饲料糖水平升高而升高,而碱性磷酸酶含量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各项研究指标结果认为,在斑点叉尾鮰幼鱼饲料中添加16%~24%的糖含量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饲料不同糖水平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生长和生理机能的影响,配制投喂6 个糖水平(0、8%、16%、24%、32%和40%)的等蛋白、等脂肪试验饲料,经过90 d 试验期后发现:(1)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试验鱼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饵料系数则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饲料糖水平对斑点叉尾鮰肌肉的粗蛋白、粗灰分、水分含量无影响,但对粗脂肪含量有影响,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3)血浆葡萄糖浓度、胆固醇含量、甘油三酯含量、总胆汁酸含量等相关血液指标随饲料糖水平变化呈升高的趋势。(4)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活性随摄入饲料糖水平升高而升高,而碱性磷酸酶含量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各项研究指标结果认为,在斑点叉尾鮰幼鱼饲料中添加16%~24%的糖含量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糖源对鲟鱼生长、饲料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共配制5种含有不同糖源(葡萄糖、蔗糖、糊精、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的等氮、等脂试验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31.88±1.96)g的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8周。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成活率和日摄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葡萄糖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饲料系数则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糊精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为最高,且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蔗糖组(P0.05),但与玉米淀粉组和小麦淀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葡萄糖组的血糖、血清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均为最高,其中血糖和血清胆固醇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血清甘油三酯指标则与蔗糖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3个试验组(P0.05);糊精组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其余各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糊精组肝糖原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葡萄糖组和小麦淀粉组(P0.05);葡萄糖组粗脂肪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小麦淀粉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但与玉米淀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淀粉和小麦淀粉更适宜作为杂交鲟幼鱼饲料糖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