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发生动态据1949~1989年统计资料分析,自1949~1963年河北省小麦黑穗(粉)病常年发生面积700万亩左右。小麦散黑穗病穗率一般1~3%,高的10%以上;小麦秆黑粉病株率一般5~20%,严重地块达60~80%。经过大力推广石家庄407、石家庄54、丰产5号、农大187等品种,以及推广赛力散,西力生等药剂拌种,到1964年基本控制了小麦黑穗(粉)病的危害。随着汞制剂禁用和药剂拌种面积减少,70年代初小麦黑穗(粉)病再度回升,1973~1979年发生面积在近400万亩。进入80年代,每年都有局部地区流行成灾,1981~1983年,每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汉中地区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不断加重.1988年全区发病面积17.07万亩,平均病穗率1.28%;1989年发病面积增加到57.66万亩,平均病穗率为2.96%,严重田块达17%,每亩损失小麦10公斤左右,全区约损失小麦500多万公斤。为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从1989年秋播前开始,全面推行《汉中地区小麦散黑穗病防治方案》,到1992年夏收前,3年全区共  相似文献   

3.
梁云 《植物保护》1987,13(5):49-49
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tritici)内蒙麦区每年都有发生,一般田间发病率2—5%,严重地块达20—40%,近年发生又趋严重。  相似文献   

4.
野燕麦(Avena sp)属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性农田恶性杂草。目前我国约16个省,计5800万亩农田遭受野燕麦危害,每年损失粮食达20亿斤以上。我省小麦常年栽培面积6500万亩,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之一。六十年代初,由于缺乏严格的植物检疫制度,在引进小麦良种中野燕麦夹带传入我省。野燕麦适应性强,繁殖量大,加之发生初期未注意控制,致使野燕麦在我省蔓延成灾。1979年据全省重点县,国营农场的调查,发生面积达1600万亩,其中严重发生面积300万亩左右,一般减产1—2成,重的在  相似文献   

5.
倪学仁 《植物保护》1965,3(5):185-185
近年来,大、元麦的条纹病和散、坚黑穗病的发病面积和发病率逐渐扩大,如条纹病平均发病率在5—10%;严重的田块可达20—30%,发病最严重的大部不能抽穗,少数抽穗的也造成籽粒不实;散、坚黑穗病的发病率,平均在3—5%,严重的田块达15—22%。由于这两种病害的发生,每年亩产损失粮食15—30斤。几年来推广了多种方法的药  相似文献   

6.
《植物保护》1982,8(3):4-4
目前,禾谷类黑穗病在我国北方旱粮地区发生比较普遍,部分地区危害严重,产量损失较大,发病率达4~5%。谷子白发病发生也很普遍,发病率一般都在5~10%。 禾谷类黑穗病种类较多,传播的方式和侵染的途径也不同,因此,必须根据传病方式,分别采取防治措施: 一、种子表面带菌的小麦光腥黑穗病、网腥黑穗病、糜子黑穗病、高粱坚黑穗病、高粱散黑穗病及莜麦坚黑穗病……,这些种子表面带菌的黑穗病害,可采用保护性杀菌剂。目前,防治效果较好、药源充足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王贺军 《植物保护》1988,14(4):55-55
1987年邯郸地区小麦黑穗病发生73.43万亩,其中腥黑穗病发生5500亩;邢台地区发生47.70万亩,其中秆黑粉占2.35万亩,个别地块损失严重。沙河市孔庄乡南沟村5500亩小麦全部发病,病株率在10%以  相似文献   

8.
1980年以来,我省农田害鼠逐年加重,危害面积不断扩大,每年全省农田鼠害发生面积达1100~1500万亩,占全省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30%,鼠密度一般为10~20%,全省每年农田害鼠损失粮食2.5—3亿公斤,为了探讨农田鼠害防治指标,1989年晚稻期间,我们在萍乡市及赣县进行了农田害鼠损  相似文献   

9.
我国北方高粱丝黑穗病发生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粱是我国北方重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每年种植面积为2500万亩左右,辽宁省为主产区每年种植600多万亩。高粱丝黑穗病一直是影响高粱产量的重要病害。建国以来该病曾几次严重发生,较近的一次发生是由于八十年代初从美国引入新抗源 T×622A及其抗病杂交种在生产上应用后而得到控制。那时在辽宁省高粱生产田中几乎找不到丝黑穗病。但自1989年后,辽宁省高粱丝黑穗病又普遍发生,发病率逐年上升。至1991年辽宁及吉林省部分地区该病为害十分严重,平  相似文献   

10.
70年代以前,小麦叶枯病只在河南省部分地区偶尔发生。1979—1985年我省引种春播小麦,根腐叶枯在春小麦上普遍发生,引起严重的叶枯和穗腐,减产一般在30%以上。1990年河南省小麦叶枯病发生650万亩,仅尉氏县西部沙丘陵发生11万亩,产量损失平均30—40%。1991年全省发生此病1000多万亩,其中周口、商丘、驻马店和南阳地区的发生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小麦叶枯病成为严  相似文献   

11.
禾谷类黑穗病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小麦腥黑穗、散黑穗,大麦坚黑穗、散黑穗,谷子粒黑穗,高粱散黑穗、坚粒黑穗、丝黑穗,玉米丝黑穗等等。对于这一类病害的产量损失的估算,以往许多人都认为是比较简单的,即认为产量损失大体上等于发病率。这固然反映了一定的客观实际,但有时却也并不全然正确。由于作物群体间的补偿作用,实际产量的损失率往往低于发病率,这就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加以区别对待。现举几种有代表性的黑穗病类做如下说明。  相似文献   

12.
1998年,玉米丝黑穗病在城口县大面积发生。据当地7月下旬的调查资料,全县平均黑穗株率约为3%。其中,个别乡超过30%。估计全县198年累计发生面积4~6万亩,玉米产量损失150~200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150~200万元。一、造成玉米丝黑穗病19...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通县近几年小麦散黑穗病发生不断上升,1992年平均病穗率达到1.22%。对此县政府、农业局于1992年秋播麦时,采取措施,作了大量工作,经一年时间,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所采用的主要措施:1 选用丰产耐抗病良种主要种植农大146、京437等,将不抗病的京437从4万多亩,压低到2万亩,基本淘汰了农大146品种。2 药剂拌种去秋全县共药剂拌种59.2万  相似文献   

14.
麦类黑穗病包括小麦的腥黑穗、散黑穗、秆黑粉病;大麦、燕麦的坚黑穗、散黑穗、秆黑粉病等,是历史上麦区重要病害之一。近些年来,由于不重视选用无病良种及种子消毒处理,致使该类病害在部分麦区逐年回升、加重,特别是山区、半山区尤为突出。造成产量损失1~2成,严重时达9  相似文献   

15.
皖东丘陵地区,位于江淮之间,常年种植小麦320万亩左右,总产8亿公斤。近年来,麦田杂草危害日趋加重。据统计,1980年麦田草害面积98万亩,1986年达到150.5万亩,草害面积增加53.6%,平均每年增加8.7%。杂草发生密度每平方尺30~200株,多的达300株以上。因草害减产,一般为10~20%,严重的达50%以上。如不进行有效防除,全区年损失小麦可达4500万公斤左右。可见,麦田草害已成为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16.
小麦散黑穗病在我场近几年来较为严重,采用多福粉(25%多菌灵,15%福美双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发病率逐渐降低。 小麦散黑穗病菌的浸染是由花器侵入,潜伏于种子胚部休眠过冬。一般采取抗病育种或  相似文献   

17.
一、农田野燕麦的发生和危害野燕麦是世界性的农田恶性杂草。在60至80年代曾在欧洲、北美等地严重发生。在我国于60年代初期开始,在青海、甘肃、宁夏和黑龙江严重发生,每亩有野燕麦几十至上百万株,使小麦减产达20~30%,重者50%以上,甚至毁种弃耕。约经20余年,野燕麦迅速传播蔓延,东侵南犯。至80年代中期,全国野燕麦发生危害面积达7500万亩,其中严重危害面积约2400万亩,每年减产粮食约17.5亿千克。其中河南省野燕麦发生面积达1600万亩,陕西省野燕麦受害面积达500万亩,新疆野燕麦危害面积约420万亩,每年损失粮食约1.5亿千克。内蒙古野燕麦危害面积350万商,每年损失粮食1.5亿千克以上。在江苏省,野燕麦危害迅速加重,仅扬州地区发生面积已达104万亩。在云南、湖北等省野燕麦危害也很严重。  相似文献   

18.
一、分布与危害小麦吸浆虫是小麦毁灭性害虫,在我省为害小麦的有麦红吸浆虫 Sitodidlosis mosella-na(Gehin)和麦黄吸浆虫 Contarinia tritici(Kirby)。早在解放前,我省关中一些县就有小麦吸浆虫发生,1954年全省有50多个县1106个乡,发生面积400—500万亩,受害麦田一般损失20—30%,严重的达80—90%,损失惨重,当时武功一带流传着“走下代家坡,大麦还比小麦多,早起吃的大麦仁,中午又把麦仁喝,晚上揭开锅,还是小麦他大哥(大麦)”的歌谣。经过大力防治,五十年代中后期基本控制了危害,30余年来基本未造成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tritici)近年来在我县回升很快。1989年,仅个别地块零星发生,病穗率仅占0.25%,最高0.75%;1990年,发生面积为0.9万亩,平均发病田病穗率为0.41%,最高达1%。今年,据调查:发生面积为38万亩,病田率达100%,病穗率为0.57%;发病较重的地块,病穗率为3.4%;发病最重的地块,病穗率达15.8%以上。全县种植的  相似文献   

20.
小麦吸浆虫是我国北方麦产区发生危害较重的一种害虫,最近几年又有所上升,但我省曾先后多次在全省范围内普查,一直没有发现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危害。1990年在我省鱼台县罗屯乡首次发现小麦吸浆虫后,经全省普查,在济宁、枣庄、德州三市地的9个县(区),即:济宁郊区、嘉祥、鱼台、金乡、滕州、峄城、薛城、枣庄中区、乐陵县市区,查到有吸浆虫的发生,发生面积50多万亩,估算因其危害,全省的损失小麦2 700万 kg。最重的鱼台县有3 000亩小麦减产在90%以上,全县16万亩麦田加权平均每亩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