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淡黄叶隐性标记不育系育种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克堡  肖建平 《杂交水稻》2012,27(2):15-17,32
概述了杂交水稻种子纯度鉴定的主要方法以及水稻淡黄叶隐性叶色标记不育系的特点和应用价值。自从2006年水稻淡黄叶隐性标记光温敏不育系安农标810S育成以来,以该不育系为标记基因供体,采用常规杂交转育的方法,初步育成了标泰S、标88S、标CS、1166S和H159A等多个淡黄叶标记新不育系。介绍了这些不育系的主要特性及所配部分组合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优质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潭农S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潭农S是用株1S与中鉴100杂交转育而成的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早熟性好,分蘖力强,植株矮壮,穗大粒多,株叶型好,稻米品质优,配组优势强。不育起点温度22℃以下,不育期不育株率和花粉不育度均为100%,表现为典败或无花粉型败育,可育期自交结实率42%左右。开花习性好,柱头外露率高,制种产量高,2007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
籼型优质不育系45A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45A是从优ⅠA、B中选变异株回交转育而成的籼型优质不育系。其不育性彻底,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9.8%以上;米质优,株叶型好,异交习性优良,配合力强;杂种一代米质优,丰产性好,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水稻紫红叶标记不育系先红A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先红A是广西农科院水稻所利用紫叶稻IR1552与保持系材料K青的杂交后代,再与珍汕97B、丰B杂交的R代紫红叶优良株系与博A测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紫红叶标记不育系,于2008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先红A具有株叶型好,分蘖力强,长势旺,植株叶紫红色,柱头外露率高,开花习性好,对“九二○”敏感,容易繁殖制种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2014,(5):7-9
热农1A是从T98B/金23B∥宜香1B杂交后代群体中获得的转绿型新叶黄化自然突变株系为父本,以丰源A为母本,经测交和连续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籼稻叶色标记不育系。热农1A全生育期每片叶都经历新叶黄化,随后从叶尖向叶基部由黄转绿的动态发育过程,是一种新的理想型水稻叶色标记材料;该不育系具有标记性状明显、农艺性状优良、花粉败育彻底、异交结实率高、米质较优、配合力好等特点,于2013年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具互作型弱感光特性籼稻不育系振丰A的选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振丰A是通过人工制保(优ⅠB×博B)并与优ⅠA回交转育而成的具印尼水田谷型不育胞质的互作型弱感光籼稻不育系.该不育系育性稳定,株叶型较好,配合力强,开花习性与异交结实性好,繁制种产量高;所配杂交稻具有弱感光特点,品质较优,后期熟色好,抗寒性强.该不育系于2003年10月通过了广东省技术鉴定,所配优质杂交稻组合振优998于2004年2月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以克螟稻为Bt抗虫基因供体,采用杂交、回交转育方法,结合GUS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田间抗螟虫性选择技术,选育出首个转Bt抗螟虫基因籼型水稻不育系科龙A。经鉴定,科龙A的花器性状和开花习性良好,花粉败育彻底,不育度高,配合力强,高抗螟虫,所配杂种F1代仍保持有高抗螟虫特性。该不育系于2006年8月通过浙江省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8.
白化转绿型水稻三系不育系白丰A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丰A是用60Coγ射线诱变保持系Ⅱ-32B干种子,筛选叶色突变体并与Ⅱ-32A杂交和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苗期携带白化叶色标记的不育系.白丰A苗期第1~3叶表现叶缘白化,从第4叶开始转绿.利用这一特性在苗期即可鉴别并剔除杂交稻种子中的不育系自交种,从而有效地提高杂种纯度.白丰A的不育性、开花习性、主要农艺性状、稻米品质性状、抗病性、配合力均与Ⅱ-32A相似.该不育系已于2003年8月通过浙江省鉴定.  相似文献   

9.
用日均温20℃低温处理3个采用剑叶叶枕距标记幼穗发育时期的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G317S、G321S和G326S,研究低温对不同发育时期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0℃低温处理3d,3个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花粉不育度明显降低,平均自交结实率为66.41%;3个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敏感期所对应的剑叶叶枕距为-4 ~4 cm,而剑叶叶枕距<-4 cm或>4 cm时,各不育系育性稳定;剑叶叶枕距为-4~ -2 cm和2~4 cm时各不育系不同穗位颖花的花粉不育度比较接近,而剑叶叶枕距为-2~2 cm时,各不育系不同穗位颖花的花粉不育度表现为穗上部<穗中部<穗下部.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2015,(6):6-9
金泰A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选用高代优质保持系材料香混-9与优质三系保持系宜香1B杂交,F4代选单株与金山A-1测交并连续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野败籼型优质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育性稳定、米质优、株叶形态好、柱头外露率高、可恢性好、杂种优势较强等特点,于2015年4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广泰A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保持系中间材料荣丰B//米31/W254为母本,具有香味的保持系中间材料天丰B/粤丰B为父本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香味且直链淀粉较低的F3代株系与印尼水田谷胞质不育系荣丰A测交,后经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香稻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败育彻底、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异交习...  相似文献   

12.
白化转斑叶籼型水稻不育系高光A的创制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籼型保持系D57B为起始材料,利用300Gy的60Co-γ射线辐照干种子诱发突变,获得6叶前整株叶片全白而后叶脉白化其他部分转绿的突变体,经1次杂交和6次回交选育出一个携带白化转斑型叶色标记的籼型三系不育系高光A。该不育系白化转斑型叶色突变性状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1~6叶白化,6叶后呈白化斑叶,幼穗白化带绿;播始历期65d左右,属早籼早熟类型。与D57B相比,高光A植株稍矮且剑叶变长,有利于授粉(受精),提高杂种结实率和获得饱满的杂交种子,但种子萌发稍慢,其他农艺性状与D57B相仿。高光A具有高柱头外露率、强柱头生活力、长花时、小颖花张角、低闭颖率、对赤霉素敏感和强配合力等优良异交特性,杂种优势明显。高光A与杂交稻混播时,其幼苗竞争力弱。最后对高光A在三系杂交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水稻新型黄化转绿叶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育种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育种实践中,叶色变异可作为标记性状,在种子生产和纯度鉴定等方面得到利用。本研究中,对一个水稻新型叶色黄化转绿型自然突变体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遗传分析和育种利用,比较了突变体与野生型的主要农艺性状,利用突变体与正常绿色水稻材料构建遗传群体对该突变体进行经典遗传学分析,通过回交选育了带叶色标记的新不育系。形态观察发现,突变体植株从苗期到分蘖剑叶全展以前的整个叶片生长发育期能持续观察到各个叶片从叶尖向叶基部由黄转绿的发育特性。突变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与野生型基本一致;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三系不育系回交转育而成的实用型黄化转绿型标记叶色不育系标记性状明显、败育彻底、配合力和可恢复性好。该突变体不同于其它叶色突变体的叶色表达特性具有很好的基础研究和育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保持系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保持系的农艺性状,使其能够应用于杂种小麦生产,利用轮回选择、标记及育性分离鉴定方法对原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保持系进行了遗传改良,初步转育出了新型蓝标型不育、保持系。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后的不育、保持系育性稳定,农艺性状较好,生长发育正常。这说明利用轮回选择、标记及育性分离选择是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保持系转育和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胜A是以优质长粒型中9B为母本与丝苗型胜泰1号杂交,通过定向系统选育至F4代,从中选取优良单株与印水型三系不育系中100A杂交,之后再经过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籼型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米质优、株叶形态好、败育彻底、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异交习性好、配合力好等优点,于2015年通过广东省农业厅组织的不育系鉴定。以胜A为母本组配出的胜优青占、胜优美占等多个组合已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金稻13A是通过人工制保(金23B×博B)并与博A回交转育而成的具野败型不育胞质的互作型弱感光籼稻不育系.该不育系育性稳定,株叶型较好.配合力强,穗大粒多,着粒密,直链淀粉含量适中,软胶稠度和低糊化温度,开花习性与异交结实性好,繁殖制种产量高,于2006年10月通过了广东省技术鉴定.所配杂交稻具有弱感光特点,产量高,品质较优,后期熟色好,抗寒性强,其中金稻优122、金稻优368和金稻优998分别于2008年、2009年和2010年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7.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的主要原因在于育性位点上等位基因互作,因此,在籼粳交主要的育性位点上的片段置换,及把籼粳片段相互置换克服生殖障碍进行育种成为可能。本研究将籼稻轮回422S的光温敏不育基因以及籼稻249黄的黄叶形态标记通过回交方法导入到粳稻镇稻88中,同时在S5、S7、S8和S9育性位点上,分别利用4个与育性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M276、RM455、RM141和RM185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最终成功选育出粳稻光温敏不育系509S。该不育系株叶形态表现为粳稻特征,与大量籼稻品种杂交结实率正常,与粳稻杂交结实率反而偏低。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标记对509S的遗传背景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不育系509S遗传背景92%为粳稻遗传背景。不育系509S在4个置换的育性位点都为籼稻片段,正是这些籼稻片段的置换使不育系509S与籼稻杂交可育,而与粳稻杂交表现低育,且在不育系与籼稻配制的杂交组合中表现强大的籼粳交杂种优势。该实验结果为籼粳交杂种优势的育种实践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92年9月10日,由湖南省科委组织、省农业厅主持,对湖南省常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釉型优质新不育系金23 A进行了技术鉴定。来自湖南、湖北、浙江等省的30位专家,通过对金23A的农艺性状,不育性,开花习性、异文结实性、繁殖制种产量及米质、抗性、杂种优势等情况的严格考查,一致认为金23A属籼型野败型中熟早籼不育系,农艺性状整齐,株叶型好,分蘖力强。穗粒结构合理;不育性稳定,不育度高,不育株率100%,败育花粉率99.998%,自交结实率0。24‰,育性指标达到了“三系”不育系鉴定标准;抽穗整齐,花期集中,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制种产量可…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2014,(6):16-18
吉丰A是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广谱抗瘟基因Pi-1导入荣丰B,然后再与荣丰A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三系不育系,2011年6月通过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组织的技术鉴定。吉丰A表现株型集散适中,不育性稳定,配合力强,高抗稻瘟病,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高,对"九二○"敏感,易于繁殖制种。利用该不育系已经组配出吉丰优512、吉丰优1002、吉丰优1008和吉丰优3550等多个组合于2013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0.
安农810S的选育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安农810S是以安农S-1为母本,水源28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温敏型为主的两用核不育系,该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在日均温24℃以下,历年稳定不育期在50d能度和不育株率为100%,其株叶型好,田间抗性好,配合力强,米质优,异交习性优良,制种产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