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山苍子油提取效率与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 GC-MS分析,研究山苍子油成分构成与抗氧化活性的内在关联,分析山苍子油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液液萃取(分别加以超声波与磁化辅助处理)、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以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苍子油,DPPH 法比较不同提取方式对山苍子油抗氧化活力的影响,GC-MS分析山苍子油的主要成分,并以1,4-二溴苯为内标,采用面积归化法解析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山苍子油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液液萃取法的提取效率与山苍子油抗氧化活性最高,超声波辅助处理油得率最高,为26.3%,磁化辅助处理抗氧化活性最优,达到31.22 mg·mL -1( IC50),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次之,抗氧化活性为56.95 mg·mL -1( IC50),水蒸气蒸馏法抗氧化活性最弱,为64.95 mg·mL -1( IC50); GC-MS分析检测出122种以上的化合物,包括12种脂肪酸,16种萜烯,18种含氧萜烯以及其他微量化合物包括烯烃、醇、酮类与烷烃等。GC-MS分析结果表明:山苍子干果主要成分为饱和脂肪酸(月桂酸等)、不饱和脂肪酸(9,12-十八碳二烯酸、9-十八碳烯酸等)以及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等萜烯、氧化萜烯类物质。液液萃取法得到的山苍子油脂肪酸含量(53.51%~66.61%)明显高于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17.64%)与水蒸气蒸馏法(8.1%),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与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萜烯、氧化萜烯类含量分别达到29.37%和17.69%,明显高于液液萃取法(6.49%~9.75%)。【结论】磁化辅助处理有利于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且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高;超声波辅助处理可以提升油的得率;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更有利于萜烯类化合物的获取;联系到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山苍子油富含萜烯化合物却显示较低的抗氧化活性(64.95 mg·mL -1 ),色谱级的柠檬醛抗氧化活性最低(74.33 mg·mL -1),因此推测脂肪酸成分(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是山苍子油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萃取赖百当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压力28MPa、温度40℃、反应时间3h及CO2流量30L/h的条件下,对岩蔷薇(Cistus labdaniferus L.)的枝叶进行萃取,得到赖百当(Labdanum)萃取物。并以苯为溶剂,采用索氏抽提法制备赖百当浸膏;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赖百当精油。对不同提取工艺得到的赖百当产品的得率及质量进行了分析比较,超临界CO2萃取法产品得率最高,为6.6%(苯萃取法为4.8%,水蒸气蒸馏法为0.8%),且品质优于苯萃取法产品。用GC-MS分别对超临界CO2萃取物和水蒸气蒸馏精油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共鉴定出31种化合物,其中超临界CO2萃取物中31种,水蒸气蒸馏精油中26种。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从川桂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存在较大差别,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1.6%,主要成分是香豆素(32.5%),芳樟醇(19.9%),棕榈酸(10.4%),而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0.9%,主要成分是芳樟醇(69.0%)、丁香烯(4.6%)、氧化丁香烯(2.7%).  相似文献   

4.
汪葵 《绿色科技》2012,(11):249-251
从压榨法、浸提法、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萃取法、超声波法、微波萃取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等方面介绍了柑橘有效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榧外种皮提取物,并采用GC-MS分析手段对提取物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从超临界CO2萃取的香榧外种皮提取物中鉴定出40个组分,相对含量较多的是香榧酯(14.90%)和7,15-海松二烯-3-酮(14.45%);由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提取物中,相对含量较多的是柠檬烯(32.90%),β-蒎烯(13.48%);依据官能团来划分,超临界CO2萃取出的香榧外种皮提取物中,化学成分比较全面,含量均衡;而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产物以沸点较低的单萜类烯烃居多.  相似文献   

6.
柑橘精油的提取方法目前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压榨法、有机溶剂浸提法、超临界C02流体萃取法,微波辐射提取法等,基于微波预处理橘皮方便、水蒸汽蒸馏法设备简单、产率高,本文采用微波-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柑橘精油,最佳蒸馏时间确定为Ih;研究了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碳酸钙,氢氧化钙,硫酸钙6种添加剂对柑橘精油出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氯化钠的浓度为3.5%时出油率最高。实验表明微波-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柑橘精油比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出油率更高,可以达到7.43%。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_2法和微波法提取了香茅草精油,并对精油提取率、理化性质和精油组成进行了比较。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方法得到的精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香茅草精油的提取率分别为水蒸气蒸馏法(3. 53±0. 08%),超临界CO_2(4. 32±0. 06%),微波法(4. 20±0. 08%),超临界CO_2不仅精油得率高,得到的精油色泽较浅,透明水蒸汽提取法得到的精油共分离鉴定出39种组分,超临界CO_2萃取法得到的精油共分离鉴定出44种组分,微波萃取法共分离鉴定出36种组分。三种提取方法所得精油的共同组分有α-蒎烯、芳樟醇、橙花醛、香叶醇、香叶醛、β-石竹烯等16种组分,且共有组分间含量差异显著(p0. 05)。三种精油样品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均为柠檬醛(橙花醛和香叶醛),其次平均含量最高的为香叶醇。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是一种更适合提取香茅草精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苦楝素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比研究了从苦楝树皮中提取苦楝素的几种方法,通过实验,得出了不同提取方法的最佳条件。超临界CO2萃取在萃取温度45℃、压力20MPa、夹带剂为60%乙醇的情况下萃取2h,苦楝素的萃取率为0.850%;微波辅助提取法,以6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9(g∶mL,下同),微波功率340W,辐射时间40s×3次,苦楝素的提取率为0.693%;超声波提取法,以6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9,超声波作用时间为30min,超声波功率为200W,苦楝素的提取率为0.715%。将上述3种提取方法与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进行详细的比较,结果表明:对于苦楝素提取,超声波提取法最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波-微波辅助法优化杜仲叶中总多酚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超声波功率和超声波处理时间6个因素对杜仲叶总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筛选得到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功率和超声波处理时间4个显著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46%,料液比为1∶20.70(g∶mL),微波功率为154 W,微波处理时间140 s,超声波功率350 W,超声波处理时间为31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2次总多酚得率达8.491%,与传统溶剂提取法相比,总多酚得率提高33.57%。利用最优工艺得到总多酚提取物,其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杜仲叶总多酚提取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自由基(ABTS·)和羟基自由基(·OH)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分别为31.21、24.50和311.8 mg/L,抗氧化活性与BHT相当,低于Vc。  相似文献   

10.
反相微乳萃取人参皂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行设计的超声波强化超临界CO2反相微乳(USCRM)萃取设备,以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为主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研究了超声波强化AOT/乙醇/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人参皂苷,分别考察了超声波功率和超声波作用方式的影响。实验发现,每克人参先用0.6mL水浸泡12h后,在萃取压力、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4MPa、45℃、4h,分离压力和温度分别为5MPa和55℃,CO2流量2L/h条件下,超声波强化AOT/乙醇/超临界CO2反相微乳的人参皂苷萃取率,分别是乙醇超临界CO2萃取和AOT/乙醇/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的5.28和1.64倍;并且萃取率随超声波功率的增大和超声波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  相似文献   

11.
微波辅助萃取-固相微萃取联用技术分析桑叶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微波辅助萃取-固相微萃取联用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桑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鉴定出化合物45种,包括酮、醇、酸、烷烃、烯烃、甾醇、醛、酯及杂环化合物等,其中酮类化合物占总色谱馏出峰面积的 6.56%;醇类化合物占 33.32%;酸类占 13.71%;烃类占 23.44%.主要化合物有: 3,7,11,15-四甲基-2-十六醇(24.05%)、1-乙酰基-4-异丙基-二环[3.1.0]己烷 (16.27%)、5-(2-异丁烯基)-4,6,6-三甲基-3-环己烯酸(8.35%)、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1-醇(5.67%).该技术可以简便、快捷、准确地进行桑叶挥发性成分的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2.
萃取法提取薄荷油的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水蒸气蒸馏(SD)法和超临界CO2萃取(SCDE)法从薄荷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SD法提取薄荷油的出油率为1.15%,SCDE法提取薄荷油的出油率为2.43%.GC-MS分析表明,SD法提取的薄荷油中含44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7%以上,其中薄荷醇相对含量为69.4%;SCDE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含38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2%以上,其中薄荷醇相对含量为61.8%.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 - 分子蒸馏提取丁香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CDE)萃取丁香精油,然后用分子蒸馏技术(MD)进行精制,所得精油经气相色谱 - 质谱(GC - MS)分析并与传统提取方法比较.正交试验分析结果显示,SCDE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12MPa、解析温度50℃.SCDE得油率达到21.04%,经GC - MS分析共检测出22种成分,主要成分丁香酚GC含量为67.56%,经MD精制后,尽管丁香酚、β - 石竹烯、乙酰基丁香酚3种有效成分的总含量与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回流法相差不大,但精油中丁香酚提高至68.75%,精油色泽和流动性明显改善,品质明显提高.SCDE - MD技术萃取丁香精油的得油率为19.18%,高于水蒸气蒸馏法(11.38%)和正己烷回流法(17.40%),而且萃取时间短,色素、树脂含量低.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Volatile oil is a kind of aromatic and volatile matter existing in plants. Presently, there are relevant reports about the components and activity of volatile oil. Tellez Mario et al. (2001) isolated volatile oil from tarbush (Flourensia cernua) leaves with organic solvent; after identifying components by GC/MS, he detected its anti- fungal, anti-algae and anti-termites bioactivities. Meepagala et al. (2003 ) isolated volatile oil from Artemisia douglasiana by steam distil…  相似文献   

15.
《Fitoterapia》1999,70(1):44-49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largely used tea from lemon verbena, Aloysia triphylla, was investigated.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position of the main aromatic and polyphenolic constituents of tea made by infusion from leaves were exa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proportions of the active constituents differ from those of the original leaves. The tea contained a large amount of polyphenolic compounds (mean value 675 mg/l; extraction yield 65%) including verbascoside (400 mg/l) and luteolin 7-diglucuronide (100 mg/l). It contained also 42 mg/l of essential oil (extraction yield 51%) with much more citral (77% of the essential oil) than the original leaves (41%).  相似文献   

16.
用有机溶剂萃取法从三种木莲叶片中分离获得的提取物,经GC/MS进行成分分析和定量测定.再进行抗氧自由基活性测定.从红花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 (Wall) Blume)、桂南木莲(Manglietia chingii Dandy)和乳源木莲(Manglietia yuyuanensis Law)中分别鉴定出21、36和20种化合物,其中11种成分为三种木莲所共有,12种成分为两种木莲所共有.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为红花木莲:萜烯类化物38.93%,烷烃类28.18%,含氮化合物15.73%,芳香族化合物7.23%.桂南木莲:萜烯类30.22%,酸类14.17%,烷烃类13.87%,芳香族化合物13.29%;乳源木莲:醇类28.00%,萜烯类25.38%,芳香族化合物18.00%. 研究结果还表明,三种木莲的提取物均有较强的抑制氧自由基的功能.在稀释100倍时,抑制超氧阴离子活力最强,稀释20倍时,抑制羟自由基活力达最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三种木莲的保健功能提供科学依据.图1表5参15.  相似文献   

17.
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为瑞香科(Thymelaeaceae)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等地(刘欣等,2004)。据《神农百草经》记载,瑞香狼毒与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月腺大戟(E.ebracteolata)同作狼毒入药,其性味苦平,全草有毒,有逐水祛痰、破积杀虫之功效(张慧文等,2006)。瑞香狼毒也是一种  相似文献   

18.
从黄芩中微波辅助提取黄芩苷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研究运用新型分离方法微波辅助提取法(MAE)来提取黄芩中的黄芩苷.分别选用水、乙醇、氯仿、正己烷、石油醚作为萃取介质,在间歇微波辅助提取装置中,对10 g黄芩原料进行微波辅助提取实验,得出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为:黄芩原材料粉碎粒度200目,溶剂为60%乙醇溶液,微波辐射8 min.同时还对微波辐射时间、溶剂、物料粒度等条件对黄芩苷得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黄芩中的黄芩苷,具有质量稳定、速度快、萃取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微波辅助提取柚皮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行了微波辅助提取柚皮精油的实验。结果表明,石油醚是微波辅助提取柚皮精油的最佳溶剂,液料质量比、物料含水率、粒度、微波功率等因素对微波辅助提取柚皮精油有较大影响。通过实验得到了柚皮精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物料粒度60目,物料含水率7.4%,总液料质量比14:1,微波功率300w,提取两次,每次微波辐射时间3min。提取液进行真空浓缩至不再有溶剂蒸出,得精油粗产品。往精油粗产品中加入乙醇溶解,放入~15℃冰箱中冷冻48h,离心分离去除树脂状物质,过滤,滤液进行真空浓缩后,即得精油,产率约2.09%,精油纯度99.0%。与传统的直接加热提取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法所用时间仅为直接加热提取法的1/20。  相似文献   

20.
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分离得到的某些天然成分,具有结构的多样性和生物活性的多样性,在新药和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分离技术分离效率低而成本高,新技术的出现将有效改善这一不利局面。为给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还对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