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别在25和35℃下模拟皂荚种子发芽过程,对比研究不同发芽时间下皂荚胚芽子叶和内胚乳内α-D-半乳糖苷酶的酶活及皂荚半乳甘露聚糖的分子质量、单糖含量和流变特性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25℃时皂荚内胚乳内α-D-半乳糖苷酶的酶活在3.45~5.78 U/g上下波动(发芽第2~8天)后迅速增加至86.12 U/g(发芽第14天),35℃时皂荚内胚乳内α-D-半乳糖苷酶的酶活在3.31~9.24 U/g之间上下波动。皂荚胚芽子叶内α-D-半乳糖苷酶的酶活大多高于内胚乳内α-D-半乳糖苷酶的酶活。种子发芽前期,较高发芽温度(35℃)更有利于半乳甘露聚糖的降解。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皂荚半乳甘露聚糖的分子质量和表观黏度逐渐降低,25℃下溶液在第12天从假塑性流体转变为牛顿流体;皂荚半乳甘露聚糖中甘露糖和半乳糖的含量逐渐降低,甘露糖与半乳糖质量比值(M/G值)逐渐增加,35℃发芽第14天M/G值达到最大值为3.31,有望成为价格昂贵的刺槐豆胶半乳甘露聚糖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2.
我国主要植物多糖胶资源组成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胡芦巴、皂荚、野皂荚与塔拉种子组分和多糖胶性质.种子胚乳质量分数分别为33.1%、37.8%、41.3%和30.5%;种子胚乳中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74.6%、68.6%、63.0%和78.0%;多糖结构与瓜尔多糖类似,均为半乳甘露聚糖,多糖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图谱对应的热裂解峰温分别为325.5、314.8、309.6和313.6 ℃,热裂解吸热量分别为88.6、114.4、71.6和84.1 J/g.质量分数1%的各种胶液黏度中皂荚多糖胶的表观黏度值最高(274 mPa·s);胡芦巴多糖胶水不溶物质量分数最低(8.5%).多糖胶与硼离子形成的冻胶,其黏度因多糖胶品种而异,其中质量分数1%的胡芦巴冻胶黏度最高,其值为5 940 Pa·s.  相似文献   

3.
植物多糖胶研究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乳甘露聚糖属中性多糖胶,是工业上有着广泛用途的植物多糖胶,它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的胚乳中.半乳甘露聚糖胶水溶液为假塑性流体,大分子在自然状态下呈缠绕的网状结构,因而它在许多工业中用作增稠剂、稳定剂、乳化剂、黏结剂和调理剂等.作者从结构性质、制备工艺、化学改性应用和酶法改性应用等4方面叙述了植物多糖胶的研究应用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角豆树(Ceratonia siliqua)种子产一种高分子多糖,即刺槐豆胶,是一种半乳甘露聚糖。美国用它做辅助药配制眼药水,大大提高了药效,用于治青光眼,效果更好。刺槐豆胶还可用来配制抗细菌药、抗炎药以及拟交感神经药等等。希腊雅典大学肾石病研究中心发现刺槐豆胶能吸收大量氨、尿素、尿酸、钠和磷等,并  相似文献   

5.
半乳甘露聚糖主要来源于瓜尔豆等特色林产资源,因其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半乳甘露聚糖的温敏性能,拓展其应用范围,采用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过硫酸铵、四甲基乙二胺、蒙脱土等为原料,合成了具有温度响应性的半乳甘露聚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复合水凝胶,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热失重分析、万能试验机等对水凝胶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温敏水凝胶,具有快速弯曲的温度响应性;随着交联剂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从N-异丙基丙烯酰胺单体用量的0%增加至2%,水凝胶的平衡溶胀率降低,且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引入增强了水凝胶的热稳定性,但其对水凝胶的结晶结构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半乳甘露聚糖的质量分数从0%增加至1%,水凝胶的压缩强度增加,最高为51 kPa。且用质量分数1%的四硼酸钠溶液处理后,样品压缩强度增强一倍以上,半乳甘露聚糖质量分数为1%的样品增强至107 kPa。半乳甘露聚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复合水凝胶,绿色无污染,环保可降解,力学强度高,对温度响应速度快,实现了对植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的同时也探索了其在温敏智能材料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胡芦巴、皂荚、野皂荚与塔拉种子组分和多糖胶性质。种子胚乳质量分数分别为33.1%、37.8%、41.3%和30.5%;种子胚乳中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74.6%、68.6%、63.0%和78.0%;多糖结构与瓜尔多糖类似,均为半乳甘露聚糖,多糖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图谱对应的热裂解峰温分别为325.5、314.8、309.6和313.6℃,热裂解吸热量分别为88.6、114.4、71.6和84.1J/g。质量分数1%的各种胶液黏度中皂荚多糖胶的表观黏度值最高(274mPa·s);胡芦巴多糖胶水不溶物质量分数最低(8.5%)。多糖胶与硼离子形成的冻胶,其黏度因多糖胶品种而异,其中质量分数1%的胡芦巴冻胶黏度最高,其值为5940Pa·s。  相似文献   

7.
NMR法研究我国主要植物胶资源的多糖化学结构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植物种子多糖^1H NMR和^13C NMR分析表明,胡芦巴、皂荚、野皂荚和塔拉多糖与瓜尔多糖化学结构基本相同,同属半乳甘露聚糖,即主链由β-(1→4)-苷键连接的D-吡喃甘露糖组成,D-半乳糖以侧链形式通过α-(1→6)-苷键连接到主链甘露糖分子上;不同植物种子多糖,其半乳糖与甘露糖比值不同,其中胡芦巴1:1.2、皂荚1:2.5、野皂荚1:3.2、塔拉1:2.4(瓜尔1:1、6);种子多糖均为中性粘多糖,熔点在263~272℃之间,粘均相对分子质量(Mv)为206000~343900(瓜尔胶Mv为430600)。  相似文献   

8.
田菁是被广泛应用的盐碱地改良先锋植物,半乳甘露聚糖是田菁种子的主要成分。半乳糖、甘露糖和半乳甘露低聚糖为半乳甘露聚糖酶法完全和不完全水解产物。为揭示不同分子质量半乳甘露聚糖不完全降解产物的生物学功能差异,笔者研究了半乳糖、甘露糖和不同分子质量分布的半乳甘露低聚糖对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的增殖作用及其代谢产物。青春双歧杆菌分别以3g/L(质量浓度)半乳糖和甘露糖为碳源培养24h,糖利用率分别为99.67%和72.00%,菌体质量浓度从初始的0.04g/L分别增殖到1.82和0.39g/L,生成的总短链脂肪酸(乙酸、乳酸和丙酸)质量浓度分别为6.76和3.02g/L。不同分子质量分布的半乳甘露低聚糖能有效增殖青春双歧杆菌,半乳甘露低聚糖平均分子质量越低,对青春双歧杆菌的增殖作用越强。青春双歧杆菌以3g/L,分子质量分布为510,25和≤2ku的半乳甘露低聚糖为碳源培养24h,半乳甘露低聚糖利用率分别为59.00%,61.67%和86.33%,青春双歧杆菌菌体质量浓度从初始浓度的0.04g/L分别增殖到0.51,0.79和1.71g/L。青春双歧杆菌以分子质量≤2ku的半乳甘露低聚糖为碳源培养24h,代谢产物乙酸、乳酸和丙酸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14,2.48和0.81g/L。  相似文献   

9.
通过机械法得到未提纯的半乳甘露聚糖,并比较了不同生长期龙爪槐半乳甘露聚糖理化性质,包括豆荚长、宽、种子湿质量、各部分质量分数(以干质量计),半乳甘露聚糖流变特性及水溶性物质和水不溶物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龙爪槐果实的不断生长和成熟,胚乳内半乳甘露聚糖积累,半乳甘露聚糖的黏度和水不溶物逐渐增加,而水溶性物质逐渐减少.半...  相似文献   

10.
微水固相法氧化改性皂荚多糖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水固相法氧化改性皂荚多糖胶(GSG),以H2O2为氧化剂,制备氧化皂荚多糖胶(OGSG)。通过凝胶渗透谱(GPC)和黏度计检测器等的分析,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H2O2对OGSG的取代度(DS)、相对分子质量、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氧化试剂H2O2浓度的增大,氧化皂荚多糖胶的取代度和多分散性呈增加趋势,特性黏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呈下降趋势。皂荚多糖胶20 g,30%H2O218 g,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65℃,在上述较佳反应条件下,取代度达到1.22。微水固相法氧化改性可以在使用较少反应试剂条件下达到较好氧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野皂荚豆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将野皂荚中分离出的多糖胶加以提纯,对其化学、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提纯的多糖是均匀的,经测定,多糖是由半乳糖和甘露糖组成,其配比为1:3.2,化学结构为:主链以β-(1,4)-苷键连接的D-吡喃甘露 糖和支链以α-(1,6)-苷键连接的D-吡喃半乳糖。  相似文献   

12.
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壳聚糖凝胶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 /壳聚糖通过改变共混比例制备了混合凝胶 ,当多糖总质量分数为 4 %、盐离子浓度为 1 .6mol·L-1时 ,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对壳聚糖的共混质量比为 2 0 /80 ,在 70℃共混并恒温 30min ,可达凝胶强度最大值 ;研究了制备温度、恒温时间、体系中盐离子浓度及壳聚糖粘均分子质量与脱乙酰度对凝胶化影响。同时从FT IR谱图上分析了这两种多糖凝胶化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以纤维素酶水解胡芦巴半乳甘露聚糖所得产物 1为原料;用普鲁兰酶水解产物1侧链的α -1,6糖苷键,以还原糖得率为指标,通过 L 9(34)正交试验优化了制备低相对分子质量胡芦巴半乳甘露聚糖(产物2)的工艺,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普鲁兰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为2000ASPU/g,酶解时间2h,pH值5.2,酶解温度60℃,此时还原糖得率为43.8%.用黏度法测得水解产物2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 M V)为5.10×104.红外光谱结果表明,1595cm-1的-OH吸收峰和1402cm-1处C-H的变角振动吸收峰变强,由此说明胡芦巴半乳甘露聚糖的糖苷键断裂,羟基的数量增加.X射线衍射图谱结果表明,胡芦巴半乳甘露聚糖的结晶区只受轻微破坏,由此说明酶解反应主要发生在胡芦巴半乳甘露聚糖的非结晶区.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林下塔拉多糖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塔拉多糖是一种β型糖苷键的多糖类物质,具有多糖的一般共性特征。塔拉多糖与半乳甘露聚糖结构存在明显性差异,其内部结构与葡萄甘露聚糖更贴近,数均分子量为(3~6)×104。XRD分析时发现,在区间为10~100的Ze条件下只有较少的小型峰存在。塔拉多糖形态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不稳定性,并且主要以单晶体形式予以存在。  相似文献   

15.
魔芋葡苷聚糖/壳聚糖共混胶黏剂应用于胶合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胶合强度为考察指标,进行魔芋葡苷聚糖/壳聚糖共混配比胶黏剂工艺的制备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胶黏剂中各组分用量的较佳参数为:壳聚糖1%,魔芋葡苷聚糖1.5%,NaOH为1%.此配比制备的胶黏剂压制的胶合板,干状胶合强度最大;在壳聚糖1%,魔芋葡苷聚糖1.5%,NaOH为2%的配比时,胶合板的湿状胶合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罗望子多糖(TSP)结构特殊、复杂,但该木葡聚糖具有优异的流变性、胶凝性、黏膜黏附性、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为促进TSP在医药凝胶材料等领域的高值化利用,根据TSP对温度独特的响应,将TSP在3种不同温度(30,55,80℃)下进行分级水提。结果表明,所得3种粗多糖(TSP30、TSP55和TSP80)的醇沉形态存在显著差异,粗多糖得率分别为14.23%,21.22%和36.07%。经纯化后,测得3种纯化多糖(PTSP30,PTSP55和PTSP80)均由半乳糖、木糖、葡萄糖组成,其比例分别为1.00∶1.42∶2.45,1.00∶1.74∶3.04和1.00∶1.71∶2.97,平均分子质量分别为2.187×105,6.886×105和8.759×105,且分子质量越大的多糖均一性越好。X射线衍射(XRD)测定结晶度结果表明TSP55TSP80TSP30。质量分数为1.5%的TSP30和TSP55多糖溶液均表现为牛顿流体,TSP80表现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且具有较高的表观黏度。TSP55-乙醇凝胶和TSP80-乙醇凝胶强度分别为256和1 126 g(Bloom),而TSP30与乙醇不能形成凝胶。凝胶冷冻干燥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TSP80-乙醇凝胶呈现较为有序的三维多孔网状结构,而TSP55-乙醇凝胶结构较为无序。3种温度水提TSP的结构和性质具有明显差异:TSP30分子质量小且分支度高,适用于开发为生物活性多糖;TSP55分子质量较小、黏度较低,具有开发为膳食纤维的潜力;TSP80相对具有较高的黏度及形成高强度凝胶的能力,可用于制备凝胶材料。  相似文献   

17.
K-卡拉胶和纳米微晶纤维素(CNC)共混时可以得到凝胶多糖。多糖总质量分数为1%,K-卡拉胶与纳米微晶纤维素的比例为9∶1时,可达到协同相互作用的最大值。研究了pH值和体系盐离子浓度对凝胶强度的影响,并通过FT-IR光谱和Raman光谱对这两种多糖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Kuzen)的木屑为原料提取阿拉伯半乳聚糖(AG),并利用超声波辅助AG定向降解,以降解后阿拉伯半乳低聚糖(AG-O)对自由基清除率为检测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再利用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降解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降解条件为多糖质量浓度10 g/L、反应温度60℃、H2O2体积分数6%、超声波作用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获得的阿拉伯半乳低聚糖对·OH清除率为89.6%,且可使原阿拉伯半乳聚糖的分子质量由52 ku定向降解到25 ku左右,且多糖累积质量分数达到60%;AG-O抗氧化活性较AG明显增强,其IC50值由2.058 g/L降低到0.497 g/L。  相似文献   

19.
三聚氰胺改性低毒脲醛树脂耐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摩尔比的两类低毒脲醛树脂(JQ21未改性,JQ22与5%三聚氰胺共聚),分别与不同质量比的三聚氰胺树脂混合,并在不同的固化体系中固化,用于胶合板的压制.对胶合板的胶合性能及甲醛释放量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固化体系不同,胶接强度也不相同;随着摩尔比的增加,胶接强度提高,甲醛释放量亦相应提高;同时采用共聚和共混两种方法进行改性的脲醛树脂,其胶接强度和甲醛释放量均优于单一的采用共混改性的脲醛树脂;并且混合胶液中三聚氰胺的比例越低,胶接性能越筹,甲醛释放量变化逐渐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20.
皂荚是山西省重要的乡土经济型树种,近几年对皂荚良种苗需求不断增大,选育良种迫在眉睫。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乡土树种课题组科技人员从2008年开始,在山西省设11个点,以皂荚果刺两用为目标,通过初选、复选和决选,选出6株皂荚优树。通过6 a的嫁接试验,对山西省6个产地的皂荚优良无性系的产量和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出果刺两用皂荚最优品系为12号母树。嫁接5 a后,12号无性系单株产刺量1.06 kg,刺平均长度、平均粗度、平均重分别为16.21 cm,0.61 cm,4.84 g,荚果平均产量5.07 kg/株,荚果平均长度、平均宽度、平均厚度、平均重量、千粒重分别为23.41 cm,2.67 cm,1.08 cm,25.5 g,431.15 g.通过和母树比较,12号无性系保持了良好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