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极性和非极性混合溶剂一步提取法是迷迭香抗氧化剂和精油综合提取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容易实施.迷选香抗氧化剂和精油一步综合提取的合理条件为:混合溶剂石油醚-乙醇-水的体积比80∶15∶5,其用量为迷迭香叶质量的10倍,80℃提取3 h.迷迭香精油的得率在2%~3%,主要含有α-蒎烯、1,8-桉叶素、莰烯、樟脑、马鞭草烯酮、龙脑、4-松油醇、芋烯和乙酸龙脑酯等成分.迷迭香抗氧化剂的得率为16.98%,主要含有鼠尾草酸、鼠尾草酚和迷迭香酸等活性成分,其量分别为15.17%、2.51%和5.62%.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萃取(SCDE)法是迷迭香抗氧化剂和精油综合提取的有效方法之一.迷迭香抗氧化剂和精油超临界CO2萃取的优选条件为:萃取时间 4 h,夹带剂 95% 乙醇与迷迭香叶子的质量比为2∶5,萃取罐和分离器I的温度分别为50和 70 ℃,分离器II的温度为 40 ℃,萃取压力 20 MPa,分离压力为4~5 MPa.迷迭香精油的平均得率为 1.80%,迷迭香精油主要含有1,8 - 桉叶素、樟脑、α - 松油醇、龙脑、马鞭草烯酮、 4 - 松油醇、乙酸龙脑酯和芳樟醇等成分.迷迭香抗氧化剂的平均得率为 11.93%,主要含有鼠尾草酸、鼠尾草酚和迷迭香酸等活性成分,其质量分数分别为 23.61%、 7.33% 和 5.13%.  相似文献   

3.
提取技术对香榧假种皮提取物组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和两步提取法对新鲜的和风干的香榧假种皮原料进行提取,从提取物得率、性状、组成成分和各成分含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新鲜原料所得提取物得率高于风干原料,两步提取法所得提取物总得率高于另外两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新鲜原料的提取得率为5.54%,风干原料为1.98%,GC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新鲜原料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风干原料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化合物。新鲜原料的溶剂提取物得率高于水蒸气蒸馏法,且随着溶剂不同,得率略有变化,其中使用甲苯时得率为21.84%,使用正己烷时得率为16.01%,主要成分皆为二萜类物质;新鲜原料的两步法提取所得组分分为精油和提取物两部分,其中精油的得率、性状、组成与水蒸气蒸馏方法一致,提取物的得率、性状、组成接近于溶剂提取法,只是组分含量略有变化。对香榧假种皮进行两步法提取比较有利于精油和提取物的有效分离及利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和两步提取法对新鲜的和风干的香榧假种皮原料进行提取,从提取物得率、性状、组成成分和各成分含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新鲜原料所得提取物得率高于风干原料,两步提取法所得提取物总得率高于另外两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新鲜原料的提取得率为5.54%,风干原料为1.98%,GC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新鲜原料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风干原料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化合物.新鲜原料的溶剂提取物得率高于水蒸气蒸馏法,且随着溶剂不同,得率略有变化,其中使用甲苯时得率为21.84%,使用正己烷时得率为16.01%,主要成分皆为二萜类物质;新鲜原料的两步法提取所得组分分为精油和提取物两部分,其中精油的得率、性状、组成与水蒸气蒸馏方法一致,提取物的得率、性状、组成接近于溶剂提取法,只是组分含量略有变化.对香榧假种皮进行两步法提取比较有利于精油和提取物的有效分离及利用.  相似文献   

5.
以墨西哥柏的枝、叶为原料,研究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法提取精油工艺,并采用GC-MS分析茎叶油与枝干油的化学成分,以及水蒸气蒸馏法与溶剂提取法所得精油成分的差异。研究表明,水蒸气蒸馏法较佳工艺条件为:茎叶原料粒度1.0 mm,提取时间4 h,渗透剂Na Cl 6%,料液比1∶6,在此条件下精油得率为1.17%;溶剂提取法以石油醚、乙醇为溶剂,提取所得浸膏得率(去除石油醚和乙醇溶剂后的得率)分别为16.06%和28.79%。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茎叶油中含有36种成分,其中单萜类物质12种;枝干油中含有24种成分,其中7种为单萜类物质;溶剂提取浸膏中有42种成分,含倍半萜类20种。此外,墨西哥柏木油中石竹烯、Α-毕橙茄醇、(+)-柠檬烯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柏木油。  相似文献   

6.
以迷迭香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超声波辅助正己烷提取及p H值调节、硅胶柱层析3步骤复合提取纯化方法制备鼠尾草酸,结果表明:迷迭香叶经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得到迷迭香叶提取物,其鼠尾草酸纯度为21.06%;迷迭香叶提取物经超声波辅助正己烷提取和p H调节得鼠尾草酸粗品,其鼠尾草酸纯度为79.62%,超声波辅助正己烷提取的优化条件为:液固比20∶1(m L∶g)、超声波频率28 k Hz、超声波时间40 min、超声波功率140 W,鼠尾草酸的得率为2.0%;硅胶柱层析的优化条件为:硅胶粒径48~75μm、洗脱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体积比4∶7)、洗脱剂流速6 m L/min、上样量为0.3 g,鼠尾草酸回收率为54.12%。通过此种方法得到的鼠尾草酸纯度为95.18%。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迷迭香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鼠尾草酸,分别研究了不同条件对鼠尾草酸提取率的影响.对5.0 g粉碎后的迷迭香叶子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的结果表明,室温较适宜的超声波提取条件是:乙醇质量分数75%、3 g盐酸为酸稳定剂、超声波频率28 kHz、超声波功率200W、超声波提取时间40min、料液比(g:g)...  相似文献   

8.
采用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兴安落叶松针叶精油的结果表明:经混合酶组预处理后的兴安落叶松针叶精油得率最高。对提取兴安落叶松针叶精油的预处理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H值为5、酶解时间为90min、酶解温度为50℃,兴安落叶松针叶精油得率为1.70%。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沉香精油的提取得率并缩短提取时间,利用单因素法研究不同果胶酶预处理条件对沉香精油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果胶酶预处理温度为60℃、质量分数为2%、预处理时间为5 h时,沉香精油的提取得率达21.33%,与未进行预处理的提取工艺相比,提取得率增加了11.05%,果胶酶预处理可提高沉香精油提取得率。利用气质联用色谱检测预处理后沉香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果胶酶预处理辅助提取沉香精油提高了精油得率,同时保留了精油纯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沉香精油提取后残渣的主要化学成分测定结果表明,综纤维素质量分数为73.26%、木质素质量分数为20.98%、灰分质量分数为0.23%。研究结果可为精油提取后残渣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以杉木根屑为原料,采用过热蒸汽连续升温工艺提取不同温度段的杉木精油。投料量为400 g,蒸汽流量为900 mL/h,蒸馏釜塔内温度为<100,≥100~150,≥150~200和≥200~250℃,可得到不同温度段提取的精油。考察不同温度段得到的杉木精油得率及组成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过热蒸汽连续升温过程中,当蒸汽温度为≥100~150℃时,精油得率最高,为1.44%,过热蒸汽提取的总精油得率为3.95%,是常压水蒸气蒸馏法的2.56倍。过热蒸汽连续升温工艺中不同温度段得到的精油组成成分有所变化,主要表现为烯类化合物减少,醇类化合物增加,α-柏木烯质量分数由31.72%下降到11.49%,β-柏木烯质量分数由13.12%下降到5.17%,柏木醇质量分数由27.37%上升至47.60%。过热蒸汽连续升温不仅能高质高效地提取杉木精油,还能明确不同温度段得到的精油组分差异,为杉木精油的高效开发与满足不同产品需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肉桂精油的亚临界水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制的1 L亚临界水提取装置,进行肉桂精油的亚临界水提取研究。考察了提取条件对肉桂精油提取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设计方法,得到肉桂精油的亚临界水提取最佳工艺:原料粒径0.3 mm,装料量175 g,提取温度132℃,提取时间38 min,压力5 MPa,此条件下肉桂精油提取得率1.83%,肉桂醛得率为1.1521%(11.521 mg/g);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相比,提取时间相当于水蒸气蒸馏法的1/6,肉桂精油得率提高了15.8%,肉桂醛得率提高了28.4%。  相似文献   

12.
天然迷迭香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是唇形科迷迭香属植物,我国南方地区已有大量种植.迷迭香精油是传统的天然香料.从提取精油后的残渣中提取得到的迷迭香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迷迭香栽培、迷迭香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及其作为抗氧化剂在油脂和食品中的应用等研究.同时展望了迷迭香提取物在其它领域,特别是在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水蒸气蒸馏提取芳樟精油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实验室条件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芳樟精油的优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条件对芳樟精油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芳樟叶片的精油提取得率高于枝干,水上蒸馏方式优于水中蒸馏,最佳蒸馏功率为600 W,最佳蒸馏时间为40 min,叶片采后最佳存放时间为48 h以内,此条件下精油的提取得率为1.42%。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对获得的芳樟精油进行成分分析,鉴定出6种化合物,总GC含量为94.56%,其中主要成分芳樟醇为89.58%。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不同质量浓度芳樟精油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芳樟精油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较强,质量浓度为500、250和125 mg/L时,抑制率分别为100%、90.88%和67.94%。  相似文献   

14.
天然迷迭香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迷迭香(Rosmarinus of ficinalis L.)是唇形科迷迭香属植物.我国南方地区已有大量种植。迷迭香精油是传统的天然香料。从提取精油后的残渣中提取得到的迷迭香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本综述了国内外迷迭香栽培、迷迭香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及其作为抗氧化剂在油脂和食品中的应用等研究。同时展望了述迭香提取物在其它领域.特别是在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水蒸气蒸馏法,考虑粉碎程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进行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西南桦树皮精油提取工艺。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精油得率均有显著影响,以粉碎程度影响最大;西南桦树皮精油提取适宜组合工艺条件为:粉碎程度80目、提取时间180 min、料液比1:5,在此条件下西南桦树皮精油得率为0.074%。研究结果为西南桦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微波辅助提取香附精油的研究。应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提取剂类型、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液料质量比、液料湿度和物料粒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得到了微波辅助提取香附精油的最佳条件:以环己烷为溶剂,物料粒度0.28 mm,微波功率450 W,提取两次,每次90 s,每次用液料质量比为6∶1。提取液进行真空浓缩至不再有溶剂蒸出,得精油粗产品。往精油粗产品中加入乙醇溶解,放入-15℃冰箱中冷冻48 h,离心分离去除树脂状物质,过滤,滤液进行真空浓缩后,即得香附精油,产率约1.24%,纯度97.3%。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从天竺桂叶中提取精油的方法,并对其精油的成分进行分析。以天竺桂叶为研究材料,用水上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天竺桂精油,并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时间以4 h为宜,精油得率为0.42 mL/100 g;天竺桂叶精油中鉴定出了57种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为2-羟基-1,7,7-三甲基降冰片烯(18.55%),其它依次为(-)-柠檬烯(7.68%)、乙酸冰片酯(7.55%)、l-石竹烯(7.34%)等。  相似文献   

18.
热榨苦杏仁油脂及精油提取最佳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苦杏仁综合加工提供理论依据,系统地研究了热榨法压榨苦杏仁油脂的最佳温度,并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苦杏仁精油的工艺.结果表明:热榨法提取苦杏仁油脂的最佳温度为80℃;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精油的最佳工艺组合为提取过油脂的杏仁粒径30目,水解pH值5,水料比5倍,水解温度40℃,蒸馏时间60 min,水解时间2 h;在最佳条件下精油得率7.96‰,其中精油中苯甲醛含量为91.43%.  相似文献   

19.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研究姜黄色素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黄色素主要含有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和二脱甲氧基姜黄素等抗氧化成分。本研究以得率和抗氧化活性为考察指标,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研究了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姜黄色素的得率、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的影响。综合评分法得到的姜黄色素优化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0℃、乙醇体积分数90 %、提取时间1.5h、料液比1∶8(g∶mL),该工艺条件下姜黄色素得率为4.37%,DPPH.清除率8.58%,.OH清除率20.67%。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实现迷迭香提取精油后残渣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迷迭香提取精油后固体残渣为原料,分别采用溶剂提取(CSE)、超声波辅助提取(UAE)、超临界CO2萃取(SC-CO2)和亚临界萃取(SE)4种方法对有效组分进行提取,采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高分辨串联质谱仪进行成分分析,通过分析对DPPH、ABTS、羟基等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综合评估所得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3个指标评价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4种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为鼠尾草酚、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等萜类化合物,木樨草素、橙皮素、香叶木苷和橙皮苷等黄酮类化合物,以及鼠尾草酸和绿原酸等酚酸类化合物。采用4种方法所得提取物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果,其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SC-CO2、CSE、UAE、SE。采用4种方法所得提取物均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SC-CO2、SE、CSE、UAE,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