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种子活力检测相关指标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伟芳 《中国种业》2014,(11):47-48
论文以4份小麦种子宁春51、2038、烟农21、豫农416为材料,利用三个发芽箱或发芽室以及两种发芽方法(发芽盒发芽、卷纸发芽),比较发芽试验检测小麦种子活力时常用的发芽势、发芽率、苗长、平均鲜重和活力指数等指标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四个小麦品种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指标在不同培养环境和发芽方式下均无显著差异,豫农416的苗长、平均鲜重和活力指数指标在不同培养环境下存在差异显著,说明在进行活力检测时发芽势和发芽率更加稳定可靠,结果同时表明低活力小麦种子的苗长、平均鲜重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高活力小麦种子的苗长、平均鲜重等指标的环境稳定性相对较好;卷纸发芽发芽势和发芽率普遍高于发芽盒法,不同重复之间的变异系数也要显著低于发芽盒法,因此建议在进行小麦种子活力普查时,采用卷纸法,活力指标建议采用发芽率和发芽势。  相似文献   

2.
NaCl、KNO3处理对辣椒种子发芽及其幼苗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的NaCl、KNO3溶液处理4个辣椒品种种子,探讨了各溶液对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萌发芽苗体内POD、SOD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差异显著,天鹰和改良线椒8819的上述3项指标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天鹰在受到NaCl处理时的发芽率和受到 KNO3处理时的发芽率表现截然相反的趋势,春雨在0.3%KNO3处理下有了71.4%的最大发芽率,用蒸馏水处理改良线椒8819更有利于发芽;相对CK而言,4个品种辣椒种子在NaCl、KNO3处理下,其POD同工酶谱带的带数增加,染色加深,而它们在受到同浓度离子的不同处理时,SOD同工酶酶带的亮度高低为:NaCl>KNO3>CK,说明高浓度的NaCl处理能显著提高辣椒种子的SOD同工酶活力。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紫色辣椒新品系YN 99007萌发及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隋益虎  张子学  邢素芝  陆晓民  郭正明 《种子》2005,24(1):19-20,23
用6种温度(40、35、30、25、20、15℃)处理紫色辣椒新品系YN 99007进行发芽试验(以日本天鹰椒作为对照),研究各温度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质膜透性(PMP)等指标.结果表明:紫色辣椒YN 99007的发芽适宜温度范围为20~35℃,40℃和15℃下发芽优于对照品种;抗逆温生理特性亦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4.
利用10个浓度梯度(0.5%、1.0%、1.5%、2.0%、2.5%、3.0%、3.5%、4.0%、4.5%、5.0%)氯化钠溶液对红砂种子进行处理,对种子萌发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砂种子在1.0%的NaCl溶液处理下发芽率、发芽势和平均发芽率均达到最大值。当NaCl溶液浓度大于1.0%时,发芽率、发芽势和平均发芽率均随着盐浓度的上升而下降。发芽总时间和平均发芽天数则受浓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平均发芽天数基本上呈现平缓的走势,而发芽总时间则在浓度大于3.5%的NaCl溶液中呈现下降的趋势。试验结果为提高红砂的抗旱及耐盐碱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吡虫啉拌种对不同小麦品种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吡虫啉拌种荆对四川主栽小麦品种的安全性,选择了10个代表性品种,拌种后测试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长、最长根长等参数.结果表明,各参数均存在显著的拌种、品种以及互作效应.拌种后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平均降幅分别为1.7%、2.9%和8.2%,不同品种反应差异明显.川麦42、川麦38等品种发芽率、发芽势未受影响,发芽指数降幅也较小(3%左右),而川农16、蜀麦969拌种后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有大幅降低.拌种对胚根和胚芽生长也有明显抑制作用,胚芽长平均降低50.1%,最长根长平均降低73.0%,其中川农16、绵麦37、川麦61等品种2个参数降幅较大,川麦38的降幅相对较小.以上结果说明,不同类型品种对吡虫啉拌种剂的敏感程度不同,川农16、蜀麦969较敏感,川麦38、川麦42不敏感,其他品种介于两类品种之间.  相似文献   

6.
解成彪  滕长才 《种子》2017,(10):99-101
一定量的激素和温度处理能够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本试验以四川丁香为材料,通过3种激素和2种变温方式的处理,调查了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3个指标.结果表明,只要条件适宜,四川丁香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中,对照是最理想的,发芽率分别为61.00%(恒温)和550.0%(变温),发芽势分别为59.00%(恒温)和51.33%(变温),发芽指数分别为23.0%(恒温)和17.5%(变温).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苏打碱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建立耐盐碱玉米种质资源筛选体系,对9份玉米自交系种子进行盐碱胁迫发芽试验.碱浓度分别为50,100,150,200mmol/L和250mmol/L,蒸馏水为对照,测定种子萌发期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和胚芽长6个指标.结果表明,活力指数和胚根长在自交系间表现不显著,而其他各项萌发指标和生长指标在自交系间、浓度间以及二者互作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并且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品种间对苏打碱的敏感程度不同,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和胚芽长在150mmol/L碱浓度下供试材料平均表现差异显著,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可作为玉米萌发期种质资源筛选鉴定指标,170mmol/L的碱浓度为适宜的筛选浓度.  相似文献   

8.
《种子》2021,(4)
以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种子为材料,以不同浸种温度(5℃、15℃、25℃、35℃、45℃、55℃、65℃)和不同光照天数(0 d、1 d、2 d、3 d、4 d、5 d)处理种子进行萌发实验,检测浸种温度和光照天数对披碱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以期探究披碱草种子萌发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浸种处理对披碱草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p0.05)。披碱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浸种温度的升高,均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45℃处理条件下,披碱草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7.34%、62%和33.71,其中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发芽势与15℃、25℃、35℃、55℃以及65℃处理差异显著(p0.05);而65℃处理下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及15℃的发芽指数最低,分别为65.33%,44.67%和21.93,均显著低于45℃和5℃处理(p0.05)。研究表明,45℃为披碱草种子萌发的最适前处理温度。光照处理对披碱草种子萌发也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种子光照天数的增加,披碱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先增大后减小;光照处理3 d后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98%、60.5%和37.37,均达到最高值,其中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与其他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芽势仅与光照4 d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5 d光照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及0 d光照处理后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低,光照5 d后种子发芽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光照0 d后的种子发芽势与光照2 d、3 d以及4 d处理差异显著(p0.05),0 d光照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仅显著低于光照3 d处理(p0.05)。说明光照处理3 d的种子萌发效果最佳。综上可知,不同温度浸种及光照处理对披碱草种子发芽均有影响,光照3 d处理和45℃处理对披碱草种子的萌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改良802、合作906、赛棚F1 3个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0mmol/L、150mmol/L、250mmol/L、350mmol/L四个NaCl溶液浓度处理,测定番茄种子萌发的发芽势、发芽率等发芽指标及MDA含量等生理指标.比较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番茄品种随NaCl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活力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赛棚F1的发芽率、活力指数等发芽指标的下降程度小于改良802、合作906.随NaCl浓度的增加,3个番茄品种的MDA含量均增加,根系活力不断下降.改良802和合作906的MDA含量增大程度大于赛棚F1.不同番茄品种的耐盐性以赛棚F1最强,改良802次之,合作906最弱.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不同盐胁迫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晋绿9号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不同浓度(0.5%、1.0%、1.5%、2.0%、2.5%)的NaCl、Na2SO4和Na2CO3胁迫下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平均发芽天数、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盐害率。结果表明,3种盐胁迫均能抑制绿豆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平均发芽天数和相对盐害率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盐分胁迫与绿豆种子发芽率之间的回归方程表明,3种盐胁迫对绿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表现为Na2CO3>NaCl>Na2SO4,晋绿9号的耐盐极限浓度分别为Na2CO3 2.062%、NaCl 2.816%、Na2SO4 7.6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