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青蒿种子的挥发性赋香成分.方法:固相微萃取富集青蒿种子的赋香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组成.结果:从酉阳及黑龙江青蒿种子的挥发性赋香成分中分别鉴定出20和15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89.74%和88.26%.酉阳青蒿种子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3E,5E)-2,6-二甲基-3,5,7-辛三烯-2-醇(30.29%),2,6-二甲基-2,7-辛二烯-1,6-二醇(22.31%),蒿酮(7.69%),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已烯-1-醇(5.28%),1-甲基-4-(1-甲基乙基)苯(3.42%),2-辛烯4-醇(3.36%),3-甲基-2-亚甲基-3-丁烯基-2-甲基丙烯酸酯(2.4%)和樟脑(2.19%);而黑龙江青蒿种子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包括蒿酮(70.19%),4(14),11-桉叶二烯(3.48%),8-羟基芳樟醇(3.30%).正已醇(2.68%),马兜铃烯(1.53%),(3E,5E)-2,6-二甲基-3,5,7-辛三烯-2-醇(1.49%),1,8-桉叶烯(1.19%)和柠檬烯(1.03%).结论:两种青蒿种子的挥发性成分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取、分析牛心朴子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从牛心朴子种子中提取脂溶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从牛心朴子种子中分离鉴定了15种脂肪酸成分,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99.39%.主要为亚油酸(0.79%)、反亚油酸(0.21%)、油酸(2.11%)、反油酸(58.85%)、亚麻酸(0.32%)、十七酸(0.45%)、14-甲基十六烷酸(2.17%)、硬脂酸(7.8%)、棕榈酸(9.12%)、棕榈油酸(17.11%).结论:牛心朴子种子所含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主要脂肪酸是反油酸和棕榈油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显齿蛇葡萄种子的脂肪酸含量,并与其他采收部位的脂肪酸含量进行对比.方法:以二氯甲烷为抽提剂,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显齿蛇葡萄种子中的脂肪酸,经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显齿蛇葡萄种子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显齿蛇葡萄种核和种皮中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棕榈酸、油酸、硬脂酸相对含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种核、种皮、茎和叶,而亚油酸含量则正好相反.结论:显齿蛇葡萄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续随子种子油提取工艺响应面法优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琴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133-141
确定续随子种子油的最优提取工艺,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索氏法、超声法、水酶法对续随子种子油的提取效率,选出最佳提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 设计筛选索氏提取法中影响提取率的因素。以种子油提取率作为响应目标,对筛选出的因素通过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进行优化,确定索氏提取法的最优提取工艺。三种方法的最高得率分别为41.97%,36.38%,34.33%。提取溶剂、液料比、温度、时间为影响最明显的因素。确定了索氏提取法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石油醚,液料比30:1(v:m),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9 h。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种子油成分,共鉴定出8 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9%以上。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和花生酸等为主,其含量达到总脂肪酸90%以上。在此工艺条件下,续随子种子油得率理论值为54.353%,实测值为54.175%,与理论值相比,相对误差为0.120%。研究结果可为续随子种子油的提取工艺提供参考,为续随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5.
青蒿种子品质检验及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青蒿种子品质检验方法和质量分级标准,为青蒿种子检验规程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产地的青蒿种子的品质进行测定。结果与结论:测定了不同产地青蒿种子净度、千粒重、含水率、生活力、发芽率等,并初步制定了青蒿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长柱红山茶(Camellia longistyla)种子颇具油用价值.以黔东南雷公山区和黔北赤水河谷采集的野生种子为材料,分别测试分析其种子形态特征、内含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的差异,以探讨环境对种子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柱红山茶种子属大粒种子,千粒重达30383.2 g,脂肪含量达428.6%;不同产地的种子形态达到显著差异、种子千粒重呈极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脂肪含量不显著差异.2)产于雷公山区和赤水河谷的种子中皆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6种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TAA)含量分别为193.7,330.1 mg/g,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分别为80.1,132.9mg/g,其中组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57.9mg/g和10.14mg/g),亮氨酸次之(分别为20.7mg/g和34.1mg/g),色氨酸最低(分别为01.8mg/g和00.3mg/g);不同产地种子氨基酸含量中除胱氨酸、缬氨酸含量差异显著外,其余11种氨基酸、总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差异.3)2个产地的种子营养评价皆达到WHO/FAO的理想蛋白质标准,可作为贵州特有的油用山茶种质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油茶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酸成分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研究油茶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含量及脂肪酸成分的变化,分析测定2个油茶品种在不同生长时期油茶籽中的脂肪酸成分。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茶籽中的脂溶性成分,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象色谱分离和鉴定,运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油脂形成有两个高峰,分别在9月上旬和10月上旬;种子种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是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最高,其次是亚油酸和油酸,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其中油酸呈明显上升趋势,棕榈酸和亚油酸呈明显下降趋势,硬脂酸呈小幅上升趋势,亚麻酸呈小幅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提取番茄种子粗脂肪,用KOH-甲醇溶液对脂肪酸进行甲酯化,以37种脂肪酸甲酯标品为对照,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建立一种快速的少量番茄种子的脂肪酸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番茄种子样品4 mg,采用异辛烷2 mL提取5 min,2 mol/L甲醇钠酯化5 min后即可进行脂肪酸组成含量分析,使以往需要用几个小时的工作在20 min内完成,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番茄种子脂肪酸组成含量分析结果不受样品量、粗脂肪提取时间和脂肪酸甲酯化时间影响。通过与传统方法(GB/T 5009.6-2003,GB/T 17376-2008 5酯交换法)比较,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无明显差异,该方法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海原引种不同产地(甘肃、内蒙和山西)高产优质小茴香与当地品种中挥发油含量及化学成分的差异性,为海原小茴香优良品种筛选及丰产栽培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以挥发油的收率(%)为指标,选择药材粉碎度(A)、加水量(B)、浸泡时间(C)、提取时间(D)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法L9(34),确定小茴香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利用最佳提取方法提取引种海原不同产地小茴香品种中的挥发油,并结合GC-MS分别测定其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及含量.结论:小茴香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是将药材粉碎40目,加水12倍,浸泡1 h,提取9 h;不同产地小茴香品种中挥发油含量不同,其顺序:山西>海原>甘肃>内蒙;不同产地小茴香品种中所含挥发油成分相同,但含量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利用索氏提取法对产于辽宁地区的紫茄子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提取,用氢氧化钾-甲醇法和浓硫酸-甲醇法两种不同的方法甲酯化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样品中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甲酯化方法得到的脂肪酸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些差异。两种酯化方法得到的脂肪酸主要有8,11-十八碳二烯酸、十六酸(棕榈酸)、硬脂酸,含量分别为29.87%~62.60%、12.83%~16.19%和5.17%~7.17%。氢氧化钾-甲醇法比浓硫酸-甲醇法更加适合辽宁茄子种子样品中脂肪酸的甲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