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绵羊等反刍动物以草为食,靠瘤胃内纤毛虫和细菌等微生物作用,把粗纤维降解成可被机体利用的形式,可是对含粗纤维特别是木质素多、坚韧干硬的秸秆饲料以及地衣等的利用率很低。而挪威驯鹿则不同,它可长期以此为生,生长健壮。驯鹿瘤胃内的微生物比较特殊,其分解利用  相似文献   

2.
控制原虫对绵羊日粮中蛋白质在瘤胃内降解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试验以绵羊为实验动物研究了控制原虫的种类和数量对瘤胃内蛋白质降解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驱组绵羊日粮中蛋白质在瘤胃内降解率显著低于全驱组和对照组;全部驱组和部分驱组可显著提高瘤胃及进入十二指肠的TN、NAN和MC-N的流通量;各组绵羊进入十二指肠食糜内的氨基酸的总量差异显著,依次为:全驱组>部分驱组>对照组,而且部分驱组的氨基酸的组成模式最接近理想氨基酸的组成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绵羊各胃中褪黑素的合成情况。采取绵羊瘤胃背囊、瘤胃腹囊、网胃、瓣胃和皱胃等5个部位,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qPCR等方法,探讨褪黑素合成的关键酶AANAT和HIOMT在不同胃的定位和相对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ANAT和HIOMT蛋白在绵羊各胃均有分布,且在各胃的黏膜层呈强阳性表达,其中在皱胃的表达量最高,AANAT在瘤胃背囊和瘤胃腹囊的表达量最低,而HIOMT在瘤胃背囊的表达量最低;AANAT和HIOMT mRNA水平均显示在网胃最高,其中AANAT在瘤胃背囊和瓣胃表达最低,而HIOMT在皱胃中表达最低。综上所述,在绵羊不同胃中均有AANAT和HIOMT的表达,并且AANAT和HIOMT存在表达差异,说明绵羊胃也具有自主合成褪黑素的功能,提示褪黑素可能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作用方式对绵羊胃功能活动进行调控,为进一步研究褪黑素对绵羊胃功能的调控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自身对照法试验设计,选用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去势蒙古公羊,分3组,即0.000%β-胡萝卜素(对照组)、0.005%β-胡萝卜素和0.008%β-胡萝卜素组,研究在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绵羊瘤胃内环境及微生物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绵羊瘤胃中pH值没有影响;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有降低绵羊瘤胃中氨态氮含量的趋势;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使绵羊瘤胃中菌体蛋白含量降低,且存在随β-胡萝卜素添加比例的增加菌体蛋白含量有降低的趋势;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有促进瘤胃中TVFA含量升高和降低乙丙比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选用1.5周岁、体重约40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和内蒙古半细毛羊各3只,用尼龙袋法比较研究了富含单宁的饲料——柠条在绵羊、山羊瘤胃内动态降解规律的异同。研究表明,柠条DM、NDF和ADF在绵羊瘤胃内的有效降解率均高于在山羊瘤胃内的有效降解率,其中,绵羊的NDF和ADF有效降解率极显著高于山羊(P<0.01);山羊的柠条DM、NDF和ADF快速降解部分a值相对于绵羊有增加的趋势,而DM、NDF和ADF慢速降解部分b值及潜在可降解部分(a+b)值为绵羊高于山羊(P>0.05);绵羊的NDF和ADF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Kd值显著高于山羊(P<0.05)。通过研究得出,柠条DM、NDF和ADF在绵羊和山羊瘤胃内的降解率不同,表现为绵羊对柠条粗纤维降解能力比山羊强,这可能与两羊羊种瘤胃微生物区系、瘤胃池量、食糜滞留时间的差异有关;该结果同时表明,山羊瘤胃中可能含有能更好地利用富含单宁饲料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6.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放牧绵羊生产性能的主要营养限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是影响绵羊体重变化的主要营养因素,饲粮代谢能的影响次之;影响育成母羊羊毛生长速度的主要营养因素是其干物质采食量;而成年母羊羊毛生长的营养限制因素是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影响绵羊采食量的主要营养因素是饲粮代谢能浓度,其次是牧草质量.影响牧草消化率的主要营养因素是绵羊瘤胃发酵水平,其次是牧草中的木质素含量.  相似文献   

7.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放牧绵羊生产性能的主要营养限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是影响绵羊体重变化的主要营养因素,饲粮代谢能的影响次之;影响育成母羊羊毛生长速度的主要营养因素是其子物质采食量;而成年母羊羊毛生长的营养限制因素是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影响绵羊采食量的主要营养因素是饲粮代谢能浓度,其次是牧草质量。影响牧草消化率的主要营养因素是绵羊瘤胃发酵水平,其次是牧草中的木质素含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择了4只瘘管蒙古羯羊,通过在绵羊日粮中添加沙葱提取物,采集瘤胃液和食糜,分离和筛选乳酸菌,添加亚油酸培养来研究沙葱提取物对绵羊消化道乳酸菌产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沙葱提取物显著提高绵羊瘤胃和十二指肠中乳酸菌的数量和CLA的含量,且十二指肠中的大于瘤胃中的。这为进一步调控绵羊瘤胃内环境,提高羊肉中CLA含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究绵羊不同胃室组织褪黑素(MT)特异性膜受体MT1和MT2的分布规律及表达模式,以初步探明绵羊不同胃室组织褪黑素调节胃消化的生物效应机制。【方法】采集绵羊瘤胃背囊、瘤胃腹囊、网胃、瓣胃和皱胃5个组织部位,用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褪黑素特异性膜受体MT1和MT2在绵羊胃组织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及表达模式。【结果】ELISA结果显示,绵羊各胃组织中均含有褪黑素,且皱胃中褪黑素含量最高,瓣胃次之,瘤胃背囊、瘤胃腹囊和网胃中均较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T1和MT2基因mRNA在皱胃中含量均最高,其次是瘤胃腹囊,在瘤胃背囊和网胃中含量较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T1和MT2蛋白在绵羊各胃组织中均有分布,主要表达于各胃组织的黏膜层,且在皱胃腺体中的分布呈从底部到颈部逐渐增多的趋势。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T1和MT2蛋白在网胃中表达均最高,瓣胃次之,在瘤胃背囊、瘤胃腹囊和皱胃中表达均较低。【结论】褪黑素在绵羊各胃组织中差异化表达从而发挥多样性生理功能,可能通过与胃组织上特异性受体MT1和MT2结合,通过信号传导系统而调控前胃受食糜刺激后发生反刍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草药复合添加剂对羊瘤胃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自制中草药复合添加剂对绵羊瘤胃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60只4月龄健康杜寒杂一代绵羊随机分为4组进行试验,分别为公羊、母羊对照组(常规日粮),公羊、母羊试验组(常规日粮+中草药复合添加剂),试验期为45d。试验结束后取绵羊瘤胃液,分别测定瘤胃蛋白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α-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该中草药复合添加剂对绵羊瘤胃蛋白酶、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显著(P<0.05)提高了绵羊瘤胃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且上述3种酶活性的变化均与绵羊性别无关。研究结果提示,该中草药复合添加剂能提高绵羊瘤胃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可促进饲草料中纤维素在羊瘤胃内的消化代谢。  相似文献   

11.
绵羊日粮中不同碳水化合物比例对瘤胃内环境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以18只安装有瘤胃瘘管的内蒙古半细毛羯羊作为试验动物 ,研究了绵羊日粮中6个不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比例(3.52、3.32、2.86、2.64、2.40和1.88)对绵羊瘤胃内环境参数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绵羊日粮中一定范围内的SC :NSC比例对瘤胃内 pH和NH3-N浓度的影响不显著 ,但会改变瘤胃内VFA的摩尔比例。若适度提高丙酸浓度 ,调控瘤胃发酵模式 ,可达到提高纤维物质利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藏绵羊暖、冷季营养供给严重不均衡的生产实际,本试验旨在解析藏绵羊应对冷季营养严重匮乏的适应机制。试验选择1周岁(±1月龄)健康的放牧藏绵羊母羊12只,采用气相色谱仪和荧光定量PCR仪分别测定藏绵羊暖(7月)、冷(12月)季瘤胃短链脂肪酸(SCFA)浓度和微生物菌群密度,分析藏绵羊暖、冷季瘤胃SCFA浓度与微生物菌群密度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藏绵羊冷季瘤胃中乙酸与丙酸浓度及比值(A/P)显著高于暖季(P<0.05),其他SCFA浓度在暖、冷季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种SCFA所占比例分析发现,乙酸比例在冷季显著高于暖季(P<0.05),丁酸比例在暖季显著高于冷季(P<0.05),异丁酸比例在暖、冷季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季节的变化,藏绵羊瘤胃微生物中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嗜淀粉瘤胃杆菌(Ruminobacter amylophilus)与产甲烷菌(Methanogenic bacteria)的相对密度在暖季显著高于冷季(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乙酸浓度与黄色瘤胃球菌相对密度,丙酸浓度与白色瘤胃球菌相对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乙酸浓度与白色瘤胃球菌、嗜淀粉瘤胃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产甲烷菌相对密度,丙酸浓度与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相对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丁酸浓度与6种微生物菌种相对密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由此可见,藏绵羊瘤胃微生物菌群密度与SCFA浓度间的互作存在明显差异,这种互作机制可能在藏绵羊应对暖、冷季的适应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将为藏绵羊产业发展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单宁和聚乙二醇对绵羊和山羊瘤胃纤维降解菌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单宁和高单宁饲粮条件下添加聚乙二醇( PEG )对绵羊和山羊瘤胃纤维降解菌数量的影响。试验选用1.5岁、体重约45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和绒山羊各4只,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分4期进行。第1期饲喂基础饲粮(Ⅰ组),第2期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的单宁(Ⅱ组),第3期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的单宁(Ⅲ组),第4期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单宁+12% PEG(Ⅳ组)。每期试验30 d,其中预试期12 d,正试期18 d。每个正试期第1天,采集绵羊和山羊瘤胃内容物,测定瘤胃液pH、氨态氮( NH3-N)和菌体蛋白( MCP)浓度;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固相、液相及全食糜中所附着的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拟杆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添加6%单宁显著降低了山羊瘤胃液NH3-N浓度和绵羊瘤胃液MCP浓度( P<0.05)。添加6%单宁+12% PEG后,这2个指标恢复至与Ⅰ组相当的水平。2)与Ⅰ组相比,添加6%单宁显著降低了绵羊和山羊瘤胃固相、绵羊瘤胃液相白色瘤胃球菌数量( P<0.05);添加2%和6%单宁显著降低了绵羊和山羊固相黄色瘤胃球菌数量( P<0.05),添加6%单宁显著降低了绵羊和山羊瘤胃液相黄色瘤胃球菌数量( P<0.05);添加6%单宁显著降低了绵羊和山羊瘤胃固相、绵羊全食糜产琥珀酸拟杆菌数量( P<0.05)。添加6%单宁+12% PEG后,绵羊和山羊瘤胃这3株纤维降解菌数量恢复至Ⅰ组水平或高于Ⅰ组。由此可见,饲粮单宁添加量达到6%时降低了瘤胃液NH3-N的浓度,影响MCP的合成,抑制瘤胃固相纤维降解菌的增殖;添加PEG可以削弱单宁对瘤胃纤维降解菌生长的负面影响,促进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放牧绵羊生产性能的主要营养限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是影响绵羊体重变化的主要营养因素,饲粮代谢能的影响次之;影响育成母羊羊毛生长速度的主要营养因素是其干物质采食量;而成年母羊羊毛生长的营养限制因素是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影响绵羊采食量的主要营养因素是饲粮代谢能浓度,其次是牧草质量。影响牧草消化率的主要营养因素是绵羊瘤胃发酵水平,其次是牧草中的木质素含量。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制剂对绵羊瘤胃发酵及瘤胃周转率的影响.选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相近的哈萨克绵羊,采用前后自身对照设计,分为对照期和试验期(每天每只羊1.2万亿个),每期18d.试验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后,瘤胃液pH显著降低,氨态氮质量浓度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甲烷质量浓度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2)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使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质量浓度、乙酸质量浓度及乙酸/丙酸的比例显著升高,瘤胃液丙酸质量浓度没有变化,丁酸的质量浓度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3)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后,绵羊瘤胃周转率和瘤胃相对稀释率有所升高,但无显著影响.在哈萨克绵羊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可以改善瘤胃发酵环境,提高瘤胃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装有瘘管的绵羊为试验动物,研究了绵羊对脲酶抑制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给绵羊饲喂脲酶抑制剂硼砂、氢醌或乙酰氧肟酸7~9d,瘤胃氨浓度明显升高,表现出适应性;此时再给绵羊加倍饲喂脲酶抑制剂,瘤胃氨浓度又下降;给绵羊饲喂硼砂第13天与第3天相比,瘤胃氨浓度增高了17.3%,瘤胃尿素浓度降低20.3%,血浆氮浓度降低24.4%,血浆尿素降低15.5%。  相似文献   

17.
绵羊瘤胃酸中毒是由于大量饲喂易发酵产酸的精料,并以瘤胃中胃酸蓄积为特征而引起的全身的代谢紊乱的内科疾病.病后绵羊呈现出消化紊乱,绝食症状,严重者发生瘫痪、休克,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讨日粮中来源于柠条的缩合单宁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择体重为40 kg左右的健康杜蒙绵羊羯羊15只,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5),饲粮中不含单宁;试验Ⅰ组(n=5)和试验Ⅱ组(n=5),饲粮中分别含2%和4%单宁。分别于试验期晨饲前(0 h)和晨饲后3、6、9 h采集各组绵羊瘤胃液,测定和比较各组绵羊瘤胃内环境指标,包括pH值、氨氮(NH3-N)浓度、菌体蛋白(BCP)浓度。结果表明,饲喂含有2%(试验Ⅰ组)和4%(试验Ⅱ组)单宁的日粮对杜蒙绵羊的瘤胃pH值无显著影响(P>0.05);饲喂含有2%(试验Ⅰ组)和4%(试验Ⅱ组)单宁的日粮3 h和6 h后,绵羊瘤胃NH3-N浓度显著(P<0.05)降低;饲喂含有2%(试验Ⅰ组)和4%(试验Ⅱ组)单宁的日粮6 h和9 h后,绵羊瘤胃BCP浓度显著(P<0.05)提高。日粮中添加2%和4%来源于柠条的单宁,对绵羊瘤胃pH值无影响,可降低瘤胃NH3-N浓度,提高瘤胃BCP浓度。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游离棉酚对绵羊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6只健康的、体重50 kg左右的内蒙古半细毛绵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绵羊日粮中不添加棉酚,试验组日粮中添加0.10 g/kg的游离棉酚.试验预试期15d,正试期10 d.试验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0.10 g/kg游离棉酚,对绵羊瘤胃pH、干物质降解率和瘤胃发酵类型无显著影响(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饲喂2h时,试验组绵羊瘤胃氨氮(NH3-N)浓度显著提高(P<0.05),饲喂2h和4h时,总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绵羊瘤胃细菌(P<0.01)、纤维分解菌(P<0.05)和原虫(P<0.01)的数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但真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瘤胃细菌、纤维分解菌和原虫可能在提高反刍动物对游离棉酚的耐受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资源,其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够被草食动物瘤胃微生物降解利用,但由于木质素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紧密结合,镶嵌形成酯键,从而阻碍了瘤胃微生物及单胃动物对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利用,因此提高秸秆消化率的关键是对木质素的降解。如何利用微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生物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在瘤胃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1971年Kirk.T.K发现某些真菌有降解木质素的能力,尤其是白腐真菌能彻底降解天然植物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复合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这引起国际科学界和工业界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