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长春市郊区土壤—水稻体系重金属含量及迁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春郊区部分水田土壤及水稻籽粒中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内梅罗指数)法对污染现状进行评价.Cd、Hg、As、Cu、Pb、Cr、Zn及Ni8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壤全部符合一般农田的标准,综合污染指数显示区域内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达到污染水平.水稻籽粒中Cd、Hg、As、Cu、Pb、Cr及Zn7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结果均表明研究区域内水稻符合农产品食用标准.除了Hg、Pb和As以外,水稻籽粒中重金属Cu、Zn、Cd、Cr及Ni的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Cu、Zn、Cd、Cr及Ni含量显著相关,表明这些元素较易从土壤向水稻植物体内迁移积累.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高速公路对两侧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对沪昆高速和贵黄高速某路段两侧40个土壤样品中Cu、Zn、Ni、Pb、Cd和Cr的分布格局和污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公路两侧在距路基0~150 m范围之间,Ni、Zn、Cr、Pb含量整体上呈现随路侧距离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峰值出现在断面两侧10~20 m范围之间,而Cu、Cd含量随公路两侧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风险,其中Cd的风险系数最大;在路侧10~15 m范围内,综合潜在风险指数由强度风险向中度风险过渡,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经济与工业快速发展,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采用污染负荷指数(PLI)、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新疆乌鲁木齐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空间分布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及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Cd、Cr、Cu、Ni、Zn、Hg含量的平均值均超过了新疆土壤背景值,特别是Cr和Zn的含量远超过新疆土壤背景值;乌鲁木齐市周边农田土壤属于轻度污染;乌鲁木齐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中Hg与Cd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研究区生态风险预警指数呈现无警示状态。Cu、Cr、Hg、Ni、As的污染主要是由于污水灌溉,Pb和Cd的污染主要是由于煤矿开采,Zn的污染是由镀锌钢管大棚、机械制造及彩钢制造厂等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四川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及其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采用ICP-AES对四川茶区主要产茶地区茶园中的510份土壤样本的As、Cd、Cr、Cu、Hg、Pb、Zn、Ni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较大;不同类型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极显著.以GB15618-1995 和NY5020-2001进行评价,所有取样点茶园土壤中As和Hg均有1个超标样点;Cd有9个超标样点,超标率为1.8 %;Ni有14个超标样点,超标率为3.2 %;Cr、Cu、Pb、Zn均无超标点;从单因子污染指数可以看出,各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程度依次大致为Ni>Zn>Cd>As、Cr>Hg>Cu>Pb;单因子污染指数Pi均小于1,各地的综合污染指数P综均小于0.7,表明四川茶区茶园土壤未受这8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泉子沟铁尾矿区为研究区,按一定比例在尾矿砂中添加土壤、菌糠共6种复垦模式,选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复垦土壤中的Cd、Cr、Cu、As、Zn、Ni及Pb 7种元素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并分析各复垦模式下土壤表层重金属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纯尾矿砂中添加菌糠比添加土壤能更有效地降低Cd、As、Ni、Cr这4种元素含量,降低范围为0.07~33.77 mg/kg,但对于Pb和Cu,施加土壤的改良效果更好;与纯尾矿砂相比,6种复垦模式土壤的Cu、Ni、Cr、Zn平均值降低了5.4%~64.5%;Ni、Cu、Zn的含量超过了毗邻区土壤背景值,除As外,其他6种重金属均超过了山西省土壤背景值,仅有Cu超过了国家评价标准,Cu的超标率最严重;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除Cu外,其余6种元素均为轻微污染,其他元素无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6种复垦模式的土壤大部分属于尚清洁(警戒级)土壤,其中Cu含量高,分担率最大。  相似文献   

6.
某多金属矿周围牧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及环境风险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集某多金属矿周围牧区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含量相对较高的Cr、Cu、Ni、Pb、Sr、Zn的赋存形态,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PLI)、内梅罗综合指数法、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聚类分析比较探讨该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大部分重金属含量都超过了对照土壤背景值。PLI与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析显示,该矿区周围土壤处于被污染状态,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顺序为ZnCuNiCrSrPb。赋存形态分析表明,重金属的主要形态是残渣态,其中Sr的可交换态(4.99%~42.11%)和碳酸盐结合态(4.05%~41.10%)所占百分比最高,Cu和Ni的有机结合态明显高于其他元素。RAC结果显示Sr处于高风险,Cu、Ni、Pb和Zn基本处于中低风险,Cr基本处于无风险等级。重金属非残渣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重金属非残渣态可分为两个集群,分别是Ni、Pb、Cu、Cr以及Zn、Sr,其中Sr和Zn环境污染风险最大。以上结果表明该地区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并且存在继续污染的风险,应该加强该地区金属矿开采和尾矿的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运煤铁路两侧(NE向和SW向)重金属分布特征。方法以淮北某矿的一段运煤铁路为例,运用Excel软件对Zn、Pb、Cd、Cr、Ni、Cu 6种重金属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利用指数法对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运煤铁路土壤重金属含量值最高的是Cr,其在NE、SW向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1.1~76.8 mg·kg~(-1)、56.7~69.8 mg·kg~(-1);含量值最低的是Cd,其在NE、SW向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7~0.32 mg·kg~(-1)、0.25~0.29 mg·kg~(-1)。Cd、Pb、Zn的峰值点位于距离路基15 m处,而Cu、Cr、Ni位于35 m处;NE向重金属含量整体大于SW向;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各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大小依次为CuCdCrPbNiZn。结论重金属元素沉降距离及NE、SW向含量不同与重金属元素颗粒大小及采样区主导风向有关。  相似文献   

8.
北方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我国北方污灌区农田土壤Cu、Pb、Zn、Cr、Cd、Ni、As、Hg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为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参考。【方法】以我国北方30个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地质累积指数法,对北方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北方污灌区农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除Cr外,其余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全国背景值;8种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HgPbAsZnCuCrNi,其中Cu、Cr、Ni在不同灌区差异性相对较小,Cd、Hg、Pb在不同灌区差异较大;Cu与Zn、Cr、Cd、As、Hg,Zn与Ni,Cr与Pb、Ni、As、Hg,Cd与As呈显著相关的概率较大,Pb与Cu、Zn、Ni、Hg,Hg与Zn、Cd、Ni、As呈高度相关的概率较大;各种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指数和地质累积指数由大至小依次为CdHgCuAsZnPbNiCr。【结论】我国北方污灌区农田土壤中Cu、Pb、Zn、Cr、Cd、Ni、As、Hg等8种重金属元素明显积累,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车驰  齐伟  斯钧浪  李云强  闫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067-10069
对研究区路旁300m范围内的土样中重金属Pb、Cd、Cr、Cu、Zn的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Pb、Cd、Cr、Cu、Z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3.65、3.82、46.62、17.02、235.63mg/kg,分别为当地土壤背景值的1.15、1.16、1.69、1.17、2.12倍。重金属Pb、Cd、Cr、Cu处于轻度污染状态,重金属Zn已形成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0.
太湖港农场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 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太湖港农场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Cd、Cu、Zn、Pb、Ni和Cr为研究对象,采用污染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港农场菜地土壤中重金属Zn、Cr、Ni、Cu、Pb、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6.25,65.39,34.44,29.51,26.93和0.78 mg/kg,Cd出现了99%的超标,其他均无超标现象。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Cd、Ni、Cu、Zn、Pb和Cr具有相同来源的可能性较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太湖港农场菜地土壤重金属处于低污染水平,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较低。但其Cd的含量已达到轻度甚至中度污染水平,处于中度生态风险水平,需要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江西省乐平市乐安河上游岸边的兰村洲段的土壤主要重金属Cd、Cu、Zn、Pb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该地区重金属Cu、Cd污染严重;Zn、Pb的含量不造成污染。从空间污染特征看,在离河道15,50,75 m处污染较严重,5 m处中层土含量较高;Cu随距离河道越远,含量越少,在离河道5 m表层土及下层土污染指数较高,污染较严重。因此,该地区比较适合选取能忍耐并富集Cu和Cd且根系较深的的植物进行植物修复来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2.
道路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道路绿地对交通重金属污染的防护作用。[方法]在重庆市五黄路乔草混交林绿地和草坪绿地两种样地内,分别采集距离道路一定梯度的表层土壤样品,测定样品中重金属Pb、Cd、Cr、Mn、Hg、As、Cu、Zn、Fe含量,分析两种配置模式下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水平分布特征。[结果]9种重金属在道路绿地土壤中的水平分布特征表现各异,其中Cd、Pb、Cr、Zn是交通对绿地土壤污染的主要重金属因子。与草坪绿地相比,乔草混交林绿地在同一水平距离的土壤Pb、Cd、Cr、Cu、Zn含量水平、含量峰值均明显降低,其中Pb、Zn含量峰值降幅最大。随着与道路距离的增加,主要重金属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草坪绿地重金属污染带主要集中在距离道路1~80m的范围内,乔草混交林绿地的重金属污染带主要集中在距离道路1~30 m的范围内。[结论]栽植乔木可以提高绿地对交通重金属污染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安市石垭镇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广安市石垭镇194份土壤样品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Pb、Zn、Ni)的含量进行了测试,并将结果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进行对比,结果发现Cd和Hg含量在局部地区超标;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作为评价方法与标准,对项目区内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项目区并未受到8种重金属的污染,土壤总体尚清洁。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关中东部地区富平县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分布现状,采集了25处农业表层土壤,研究农田土壤中Zn、Pb、Cr、Cu、Mn的累积与污染情况,以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污染现状进行评价,并采用Arcgis 9.3软件绘制重金属污染分布图.结果表明:富平县农业土壤中Cr、Cu的污染情况较严重,且全部为重度和中度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的样点分别占总采样点的76%和40%;Pb处于轻度污染,空间分布较均匀;Zn、Mn的污染程度较低.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研究区内东南部及西北偏东部污染最严重,西南、东北部污染相对较轻,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整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5.
包头某铜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通过测定包头某铜厂周边4方向不同水平距离及深度处64个土壤样品中Cu、Cd、Pb、Zn、Mn、Cr 6种重金属含量,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能来源。结果表明,铜厂周边土壤中6种重金属均已呈现不同程度的富集,其中Cu、Cd、Pb污染普遍且严重,且Cu受人为活动干扰最为强烈。6种重金属含量分布主要取决于其所在位置距铜厂的水平距离和土层深度,其中:0~20 cm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随水平距离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Pb、Cr和Cu、Zn、Mn分别在100 m和300 m处达到峰值;在距铜厂不同水平距离的样品中,各重金属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但相距50 m处减小缓慢,100 m、300 m处减小迅速。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表明,铜厂周边土壤中Cr、Cd、Cu来自复合污染源,Pb、Zn的外源污染主要来自交通源,Mn主要来自自然源。  相似文献   

16.
土壤重金属污染日渐加重,道路交通活动产生的重金属污染导致路域土壤重金属含量上升,构成潜在生态威胁。为探明路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范围及其变化趋势,在316国道福州-闽清段外侧100 m×100 m范围内布设5条与道路垂直的采样断面,每条断面依据道路远近布设11个采样点,在距离道路路侧200 m处采集2个对照土壤样品,共采集57个采样点表层的土壤样品,并采用XRF-DP 4050测定土壤中重金属(Cr、Pb、Zn、Mn和Fe)含量。在此基础上,对土壤中不同重金属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用普通克里金进行插值分析路域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测量领域内的土壤中Cr、Pb、Zn含量整体趋势呈现随道路距离增加而递减,其对照区含量较低,含量受道路交通影响;其中Cr呈指数分布,在0 m处含量最高;Pb、Zn呈偏态分布,峰值出现在10~20 m。Fe、Mn在对照区含量较高,其测量领域含量不易受道路交通影响,含量主要与成土母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徐州矿务集团夹河煤矿煤矸山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徐州矿务集团夹河煤矿煤矸山周围土壤中Cu,Pb,Cr,Cd,Zn5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若与徐州地区土壤背景值作比较,5种重金属元素都有超标现象,单项污染指数均大于1,综合污染指数高达7.01;若对照土壤一级标准,在5种重金属元素中,有Cu,Pb,Cd和Zn4种元素存在超标现象,Cr也接近1,综合污染指数为4.81;若对照土壤二级标准,Cd和Zn2种元素存在超标现象,综合污染指数为1.59.说明煤矸山周围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尤其以Cd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亳州市涡北煤矿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开展煤矿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来源研究,采集了亳州市涡北煤矿周边农田105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Ni、As、Cr、Zn、Cu、Cd和Pb 7种重金属的含量.利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绝对主成分分数-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初步定量解析重金属的潜在来源.结果 表明,涡北煤矿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重金属Cd局部污染较为严重.涡北煤矿周边农田土壤中7种重金属主要受到自然因素与采矿、农业施肥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结论 显示,涡北煤矿周边农田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重金属Zn与Cd的富集主要受矿业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