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吡虫啉在梨果实上的残留降解情况及套袋对吡虫啉残留降解的影响,为生产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推荐浓度1500倍液的吡虫啉施用后,其在梨果皮和果肉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9.68d和5.39d。在梨生长季节,用1000倍液的吡虫啉稀释液分别喷施1次和2次的处理,梨果皮的吡虫啉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181mg·kg-1、0.225mg·kg-1;用1500倍液的吡虫啉稀释液分别喷施1次和2次的处理,梨果皮的吡虫啉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22mg·kg-1、0.031mg·kg-1;均低于国际上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0.5mg·kg-1);而在果肉中均未检出吡虫啉残留。说明,吡虫啉在鲜梨中主要残留在果皮里,果肉中仅有少量残留。套袋果果皮中吡虫啉的残留量比不套袋果减少了96.6%,2者呈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市东南郊菜地土壤重金属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哈尔滨市东南郊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3种蔬菜作物对重金属的累积情况,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东南郊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别为:Cu28.451mg·kg-1、Pb35.258mg·kg-1、Zn57.654mg·kg-1、Ni30.209mg·kg-1、Cr32.660mg·kg-1、Cd0.126mg·kg-1、As3.934mg·kg-1、Hg0.049mg·kg-1。在环境效应方面,作物根、茎、叶、果实重金属含量依次递减,即根部的重金属含量最高。不同蔬菜作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菜豆比较容易累积Pb、Cr,葱比较容易累积Cd,茄子则比较容易累积As。在食用安全性方面,这3种蔬菜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集珠三角地区蔬菜产地原位土壤(非人工添加重金属)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Cd、Pb、As、Hg、Cr 5种重金属在种植菜薹土壤中的活性,菜薹可食部分对土壤中全量和有效态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并探讨了5种重金属在土壤产地环境中的安全临界值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菜薹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菜薹的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顺序为Cd>Pb>As>(Cr、Hg),菜薹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顺序为Cd>Cr>As>Pb。依据《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进行方程拟合,得出适合菜薹种植土壤的重金属全量限量值分别是:Cd,1.18 mg?kg-1|Pb,401.93 mg?kg-1|As,25.67 mg?kg-1|Cr,150.71 mg?kg-1,有效态重金属限量值分别是:Cd,0.64 mg?kg-1|As,3.05 mg?kg-1|Cr,4.93 mg?kg-1。菜薹对Hg富集能力弱,在供试土壤Hg浓度范围内菜薹中Hg含量均未超过限量值。  相似文献   

4.
正对山东芋主产区的球茎、农田土壤和灌溉水进行重金属抽样检测,依据GB18406.1~2001,83份球茎样本的As、Hg和Pb含量均未超过限量标准,33份芋球茎样本的Cd含量超过限量标准0.05 mg·kg~(-1),但超出量较小,最高仅为0.36 mg·kg~(-1),超标样本的分布区域不集中。依据GB/T18407.1-2001,83份土壤样本中的Pb、Hg和As含量均未超过对应pH值的限量标准,6份土壤样本的Cd含量超过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对平菇菌丝生长、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培养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4种重金属(Pb、Cd、Hg、As),研究这些元素对平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的影响,以及这些元素在子实体中的累积规律及其对平菇安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在较高浓度条件下,可明显抑制菌丝的生长,显著降低子实体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同时严重影响平菇的安全质量。子实体中4种重金属的含量随其在培养料中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根据NY/T 5095-2006中重金属限量要求,建议平菇培养料中Cd、Hg和As的浓度应分别低于0.35 mg.kg-1、1.88 mg.kg-1、4.03 mg.kg-1(湿重);根据NY/T 749-2003中重金属限量要求,建议平菇培养料中Cd、Hg和As的浓度应分别低于0.35 mg.kg-1、0.88 mg.kg-1、1.96 mg.kg-1(湿重)。  相似文献   

6.
以紫花白及种子为试材,去离子水作为对照,在重金属溶液中培养白及种子,研究了 4种重金属(Cu、Cd、Pb、Hg)不同浓度(100、10、1、0.1、0.01 mg·L-1)对白及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探索白及种子对这4种重金属的耐受性,为重金属对兰科植物种子的萌发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光照下白及种子在去离子水中可以正常萌发,第10天萌发率达93%,20 d时形成叶片长为0.42 mm、原球茎直径为0.46 mm的自养性幼苗;4种重金属溶液均表现对白及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在高浓度(100 mg·L-1和10 mg·L-1)溶液中,除Pb外,其它3种重金属中(Cu、Cd、Hg)10 d和20 d的种子的萌发率均为0%;重金属对白及种子的萌发具有延迟效应;不同的重金属对种子萌发率及原球茎直径影响略有差异;在较低浓度(0.01 mg·L-1)溶液中,除Cd溶液20 d形成的原球茎直径略大于CK,约为0.53 mm,其它3种重金属均小于CK.  相似文献   

7.
以撂荒地、水稻田和旱田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土壤As、Cd、Cu、Pb含量变化特征,结合单项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了解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生态风险,以期为农用地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0~50 cm土层中,土壤As含量平均值表现为旱田(26.96士11.52)mg·kg-1>水稻田(11.05±3.72)mg·kg-1>撂荒地(9.04±6.87)mg·kg-1;土壤Cd含量平均值表现为旱田(0.64±0.03)mg·kg-1>水稻田(0.44±0.18)mg·kg-1>撂荒地(0.25±0.11)mg· kg-1;土壤Cu含量平均值表现为旱田(34.11土14.83)mg·kg-1>水稻田(20.44土6.62)mg·kg-1>撂荒地(13.90土6.64)mg·kg-1;土壤Pb含量平均值表现为水稻田(39.26±9.85)mg· kg-1>旱田(38.87土7.10)mg·kg-1>撂荒地(21.94土9.68)mg· kg-1.单项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在水稻田和撂荒地中均无污染,而在旱田中As和Cd为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单因子潜在风险指数均属于轻微生态危害,Er值为Cd>As>Cu>Pb,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小于150,为轻微生态危害,其中以旱田土壤RI值最大,土壤重金属以Cd的贡献率最大.可见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旱田对重金属的积累能力最强,水稻田次之,撂荒地最弱.农业活动虽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土壤pH的作用,但促进了土壤对重金属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山东芋主产区的重金属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芋主产区的球茎、农田土壤和灌溉水进行重金属抽样检测,依据GB 18406.1—2001,83 份球茎样本的As、Hg 和Pb 含量均未超过限量标准,33 份芋球茎样本的Cd 含量超过限量标准0.05 mg·kg-1,但超出量较小,最高仅为0.36mg·kg-1,超标样本的分布区域不集中。依据GB/T 18407.1—2001,83 份土壤样本中的Pb、Hg 和As 含量均未超过对应pH值的限量标准,6 份土壤样本的Cd 含量超过限量标准0.3 mg·kg-1(pH < 7.5),最高值为0.944 mg·kg-1。31 份灌溉水样的4 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检测结果表明,山东芋主产区的农田未受到4 种主要重金属的污染。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芋球茎的Cd、Pb 含量与土壤中Cd、Pb 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表明芋球茎积累的Cd、Pb 主要来源于土壤。芋球茎的Cd 含量与土壤pH 值呈显著负相关,土壤Cd、As、Pb 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pH 值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重金属积累的重要因素。农药和化肥的施用等可能导致了山东部分地区土壤中Cd 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吴琦  杨菲  季辉  张卫建 《中国蔬菜》2010,1(10):29-34
通过盆栽方法研究了水稻土和潮土两种土壤条件下蕹菜对Pb和Cd的累积特征,并探讨了Pb与Cd在产地土壤环境中的安全临界值。结果表明:两种土壤中蕹菜的Pb和Cd累积量与土壤Pb、Cd添加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茎中的累积量显著高于叶。水稻土和潮土环境下,蕹菜茎中的Pb平均含量分别是叶中的3.86、2.02倍,Cd平均含量分别是叶中的3.58、4.73倍;在同一处理水平下,水稻土中Pb和Cd比潮土中更易被植株累积,水稻土环境下蕹菜茎、叶中Pb含量分别是潮土环境下的4.88、2.56倍,Cd含量则分别是潮土环境下的3.04、4.02倍;依据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GB2762—2005)进行方程拟合,得出种植蕹菜的水稻土中Pb的安全临界值为57.83mg·kg-1,潮土中Pb和Cd的安全临界值分别为77.02、0.47mg·kg-1,均高于国家土壤环境安全标准限制的临界值(HJ332—2006)。  相似文献   

10.
蒌蒿重金属富集特征与食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通过市场取样,结合土壤镉(Cd)本底值与Cd污染介质试验,研究了青蒿和白蒿品种对Cd、铬(Cr)、铅(Pb)等重金属的富集特性和品种差异,以及作为茎叶菜食用的安全性。市场抽样显示,不同产地、市场和品种的蒌蒿食用部位均出现Cd的富集,达0.096~0.300mg·kg-1;土壤试验证明蒌蒿是一种Cd、Zn的超量积累植物,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盆栽试验证实蒌蒿根、茎、叶有强的Cd富集性,器官Cd含量为根>茎>叶,在20~240mg·kg-1的污染砂土中,根、茎、叶的Cd含量最高分别为532.9、207.1、106.5mg·kg-1。按照无公害标准,蒌蒿重金属含量超标,食用不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