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臭氧气体熏蒸对鲜食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市售"红提""夏黑""辽峰""玫瑰香"4个主要葡萄品种为试材,以自制的具有浓度检测及自动开关的臭氧处理装置为设备,确定了臭氧熏蒸的最佳浓度和处理时间,并研究臭氧处理对葡萄货架期间的好果率、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2μL·L~(-1)浓度的臭氧持续熏蒸1h,葡萄腐烂减少,好果率提高,且"红提""夏黑""辽峰"葡萄的效果比"玫瑰香"葡萄好。臭氧熏蒸处理短时间内对葡萄果实的总酚、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品质指标无明显影响。综上所述,2μL·L~(-1)浓度臭氧气体熏蒸处理出库葡萄1h,可以有效抑制葡萄果实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好果率,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2.
以3个晚熟葡萄品种阳光玫瑰、新雅和红地球为试材,研究在(-1±0.5)℃低温贮藏条件下不同品种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阳光玫瑰的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降幅最小,新雅的好果率、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降幅最大;低温贮藏至30d,各品种的好果率为100%,贮藏至120 d,新雅的好果率仅为52.10%,阳光玫瑰和红地球的好果率仍高于75%。综合分析认为,3个葡萄品种都有较好的贮藏性,红地球和阳光玫瑰的贮藏性明显好于新雅。  相似文献   

3.
以陕西咸阳地区栽培的"户太8号""夏黑""黄蜜""金手指""美人指""维多利亚""摩尔多瓦""无核白鸡心""泽香"等9个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采用短梢修剪和中梢修剪方式,分析了葡萄成熟果实的品质指标,研究了2种冬剪方式对咸阳地区鲜食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梢修剪提高了鲜食葡萄的外观品质特性;短梢修剪提高了除"摩尔多瓦"外其它品种成熟果实的还原糖含量,其中"无核白鸡心"提高的幅度最大,为9.3%,"户太8号"次之,为7.6%。同时中梢修剪还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果实总酸含量和pH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有机肥和生物制剂在葡萄生产上的联合应用效果,试验以氨基酸、EM菌和免疫诱抗蛋白(阿泰灵)为材料,以5年生巨玫瑰葡萄为试验品种,通过分析葡萄病害发生率、果实品质等指标,研究三种试材联合应用的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葡萄霜霉病和白腐病的发生率,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以地上部喷施"免疫诱抗蛋白1000倍+EM菌200倍",结合地面冲施"30%氨基酸溶液100倍液"处理的果实品质较好,与对照相比,平均单穗质量、单粒质量分别提高20.7%和9.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10.9%,可滴定酸含量降低11.5%,可溶性糖含量提高6.9%。  相似文献   

5.
外源SOD对葡萄SOD、POD活性及含糖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二倍体玫瑰香葡萄为试材,探讨了不同浓度外源SOD对葡萄叶片、果实SOD活性、POD活性和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OD能够提高叶片中SOD的活性,但对果实无相应作用;对叶片及果实中POD活性均无提高作用;对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具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6.
《落叶果树》2021,53(3)
为明确不同葡萄品种霜霉病的田间发生流行规律,连续4年田间定点调查无核红宝石、玫瑰香、蛇龙珠葡萄霜霉病的初始发生时间及规律。调查表明,葡萄霜霉病在无核红宝石、玫瑰香、蛇龙珠上的初发时期及危害程度不同。无核红宝石于7月中、下旬始见葡萄霜霉病斑,比玫瑰香早7 d左右,比蛇龙珠早10 d左右;霜霉病病情指数,无核红宝石同期均显著高于玫瑰香和蛇龙珠;无核红宝石发病高峰期时间最早,在9月20日前达到高峰,比玫瑰香早6 d左右,比蛇龙珠早10 d左右。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我国鲜食葡萄叶片自然含硒量的情况,初步明确葡萄叶片硒含量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探究硒元素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我国葡萄主产区的7个鲜食主栽品种为试材,测定叶片硒含量和果实品质相关指标,通过Topsis综合评价法结合消费者调研得出的权重值对7个葡萄品种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再结合SPSS软件对品质指标与叶片硒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个葡萄品种叶片硒含量在0.030~0.186 mg/kg范围内,硒含量最高的品种是红地球,最低的品种是无核白鸡心。在果实品质指标分析中,单粒重最大和最小的品种分别是红地球和玫瑰香,分别为10.206 g和3.26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和最低的品种分别是无核红宝石(20.209%)和白牛奶(14.833%);糖酸比最大的品种是夏黑,且与其他6个品种的糖酸比差异均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葡萄叶片的硒含量与果实品质有显著相关关系。夏黑和无核白鸡心的叶片硒含量与单粒重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巨峰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均与叶片硒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7和0.930;玫瑰香的叶片硒含量与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0.05水平上相关系数达0.998;无核红宝石的果实糖酸比与叶片硒含量表现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3。综上,7个葡萄品种叶片富硒能力差异不大,且叶片含硒量整体不高,根据不同组织富硒能力特点初步推测我国鲜食葡萄果实硒含量处于安全范围内,且整体含量处于略低水平,且叶片硒含量与果实品质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初步得出在硒含量安全范围内,果实品质随叶片硒含量的升高而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8.
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试材,分析了不同疏粒量处理对始熟期后葡萄叶片内容物、果实大小、果实糖酸含量及果实酸性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始熟期开始随着果实成熟,对照和处理的果实纵横径及糖含量均逐渐增加,而果实酸含量及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均逐渐降低;与此同时,可溶性酸性转化酶活性都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细胞壁酸性转化酶活性却持续升高。另一方面,在相同果实成熟期随疏粒量的增加,果实糖含量明显上升,酸含量明显下降,而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及细胞壁酸性转化酶的活性均升高。另外,疏粒处理对各时期果实纵横径、叶片叶绿素影响不大,但随疏粒量的增加,各时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却逐渐降低。对果实酸性转化酶活性、叶片可溶性糖及果实含糖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细胞壁酸性转化酶活性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果实含糖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且随着果实疏粒量的增加,相关性有升高趋势。总之,葡萄果实成熟期疏粒处理对葡萄果实中的酸性转化酶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细胞壁酸性转化酶,最终可能改变了葡萄树体的库源关系,增加了果实库强,使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分配到果实中。  相似文献   

9.
以环渤海湾地区主栽葡萄品种"玫瑰香"为试材,采用常规理化指标测定方法及比色法,研究了天津市滨海新区茶淀镇、河北省昌黎县十里铺乡和山东省平度市大泽山镇地区"玫瑰香"葡萄的果实品质及酚类物质的差异性,以期为"玫瑰香"葡萄的高效种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天津地区"玫瑰香"葡萄中可溶性固形物(18.80%)和总糖(16.92 g·(100g)^-1)含量较高;河北地区可滴定酸(0.43 g·(100g)^-1)和维生素C(2.69 mg·(100g)^-1)含量比其他两地高,糖酸比为36.15;山东地区"玫瑰香"葡萄的整体品质欠佳。"玫瑰香"葡萄不同部位中酚类物质含量呈现葡萄籽>葡萄皮>葡萄果肉。天津地区葡萄籽中总原花青素和总多酚含量高于河北和山东地区,山东地区葡萄籽中总黄酮含量相比其他两地较高。天津地区"玫瑰香"葡萄相比河北和山东地区品质较好,酚类物质相对丰富,山东地区果实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0.
以3年生的酿酒葡萄"品丽珠"为试材,采用疏叶和疏果的处理方法,测定果实中可溶性糖和酚类物质含量,研究谢花后不同叶果比处理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适宜叶果比,以期探索提高"品丽珠"葡萄品质的最佳叶果比。结果表明:提高叶果比可以提高果实中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采收时果实的品质均得到提高。在处理过程中,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和花色苷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滴定酸、单宁、总酚含量显著负相关。在葡萄果实采收时,20cm2·粒-1疏果处理果实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分别比对照(15cm2·粒-1)提高了16.9%、19.1%、15.7%和15.9%,和对照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该处理的果实品质综合得分最高,为最适叶果比,可以显著提高贺兰山东麓"品丽珠"葡萄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葡萄种质资源果形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葡萄种质的果形性状以及不同类型的果形特点,为认识葡萄种质资源果粒形状特点和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一定依据。选取820份葡萄种质材料(286份的性状来自田间实地调查,534份来自《中国葡萄志》和《中国葡萄品种》记载),对不同类型、种(species)和用途的葡萄果形特点、不同果形单果质量的分布、以及质量与其纵径和横径的相关性、不同年代选育不同果形的数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倒卵圆形和长椭圆形的果粒较大,而圆形的果粒较小。欧亚种葡萄中长椭圆形和卵圆形的较多,欧美杂种葡萄中倒卵圆形的较多。鲜食葡萄较酿酒、制干和制汁葡萄果形更丰富且更狭长。黑色葡萄以圆形和近圆形为主,白色和红色葡萄中果形较为丰富。从育种进程来看,早期选育的葡萄果形以圆形为主,之后变为以圆形、近圆形和椭圆形为主,现代越来越多果形相继出现。圆形、卵圆形和倒卵圆形果粒的横、纵径与果粒质量拟合度较好。同一个葡萄品种果粒形状可能存在差异,其中椭圆形变化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2.
以4个葡萄品种为试材,通过叶面喷施钙-锌-硼、芸苔素内酯、黄腐酸、综合处理(钙-锌-硼、芸苔素内酯、黄腐酸)等4种处理,以清水为对照,测定果实裂果率、单果质量等9项指标,比较了营养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品种葡萄裂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达到防治葡萄裂果及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结果表明:4种处理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裂果率及提高果实品质。其中综合处理较对照组裂果率下降最大,为58.34%~83.19%。除"里扎马特"品种外,综合处理较对照组果实横径(3.41%~9.81%)、纵径(3.46%~9.81%)增加率最大,除"里扎马特"品种外,综合处理、钙-锌-硼处理较对照组单果质量增加率最大(12.10%~23.29%),可滴定酸下降率最大(2.90%~16.92%)。除"香妃"品种外,综合处理、黄腐酸处理较对照组果实硬度(17.61%~43.42%)、可溶性固形物(6.01%~15.20%)增加率最大,4个品种综合处理较对照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16.80%~23.75%)、维生素C含量(1.16%~1.35%)增加率最大。主成分分析得到4个品种均以综合处理、黄腐酸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针对酿酒葡萄多主蔓扇形果实品质存在的问题,以新疆玛纳斯县"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梅鹿特"(‘Merlot’)、"霞多丽"(‘Chardonnay’)和"贵人香"(‘Italian riesling’)为材料,分析了多主蔓扇形距离地面不同结果部位成熟果实的还原糖、总酸、花色素苷、单宁、总酚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多主蔓扇形果穗从距离地面40~120cm以上均有分布,不同层的果实成熟品质差异较大,给酿造优质葡萄酒带来困难;供试4个品种果实主要品质指标均以距离地面较高结果部位的果实更好,上层果实还原糖、花色素苷(红色品种)、单宁和总酚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下层;供试4个品种果实含酸量普遍较低,应引起生产上的重视。建议在酿酒葡萄的栽培中采用结果部位等高的整形方式,有利于保持酿酒葡萄原料品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对2007年从吉林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引种的2个抗寒酿酒葡萄品种"左优红"和"双红"进行了栽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经过5a的观察研究,2个品种在宁夏生长良好,定植后第3年就进入结果期,其中"双红"葡萄浆果于当地的8月中旬进入成熟期,总糖含量为17.2%,3a生产量可达700kg/667m2。"左优红"葡萄浆果于当地8月下旬进入成熟期,总糖含量为18.1%,3a生产量可达730kg/667m2。  相似文献   

15.
 ‘京优’是从‘黑奥林’实生苗中选出, 果实成熟期比‘巨峰’早10~15 d , 果粒椭圆或近圆形, 红紫到紫黑色, 平均果粒质量11 g , 果穗质量543.7 g , 肉厚而脆, 酸甜适口, 品质上等,耐贮运, 副梢结实力强, 丰产性好, 抗病。  相似文献   

16.
世界葡萄抗寒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近2个世纪,通过选种和杂交育种,世界葡萄抗寒育种在抗寒性与果实优质性状的结合方面取得了突破,育成许多抗寒性极强(耐-30~-40℃低温)、品质优良的鲜食、酿酒和制汁品种。由于葡萄的抗寒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交后代的抗寒性基本呈以亲中值为峰顶的正态分布,所以我国应积极引进这些品种,在华北、西北等葡萄主产区试验、推广露地越冬栽培的同时,利用它们与现有抗寒性较弱的主栽品种(抗寒性-15~-18℃)杂交,培育适合我国冬季气候条件的抗寒品种(抗寒性在-25℃左右),迅速提高我国葡萄抗寒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17.
This research aims to make an analysis of significant parameters in wine grape from Czech Republic. It was evaluated pH, content of sugar, ascorbic acid, titratable acidity, total phenolic content and texture properties. For analyzes 5 samples of wine grape were used, harvested during the three peri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ripening of wine grapes there were changes of selected qualitative parameters, particularly of total polyphenols, sugar and some varieties of wine grape also ascorbic acid (significantly in the variety ’Grüner Veltliner’, ’Chardonnay’, ’Pinot Blanc’). Pronounced changes qualitative parameters were among wine grapes harvested the 1st and 2nd seasons. Changes in textural properties also occurred during the harvest and for most varieties between 2nd and 3rd period of harvest. The PCA grouped chemical parameters of wine grape in independent sets and can be used as assessment tool of wine cultivars.  相似文献   

18.
盐碱胁迫对两个葡萄品种光合作用-光响应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种不同盐碱胁迫:低度、中度、重度盐碱胁迫条件下,分析了葡萄品种“克瑞森”和“青提”2 a生叶片的光合作用-光响应特性、叶绿素含量及长势情况.结果表明:“克瑞森”、“青提”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符合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盐碱胁迫没有降低2个葡萄品种的光合能力,而是增强其光合能力,表观量子效率AQY值的上升表明盐碱胁迫下2个葡萄品种对光的响应敏感性较强,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高.净光合速率(Pn)、暗呼吸速率(Rd)、叶绿素含量及长势情况说明“青提”较“克瑞森”具有更强的盐碱适应性能力.同时,2种葡萄在受到盐碱胁迫后其净光合速率的降低不是由于气孔的关闭引起CO2供应不足造成的,而是受强光下光抑制的加强等非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包括叶肉阻力增大、羧化酶活性和RuBP再生速率降低等.  相似文献   

19.
温室栽培对鲜食葡萄果实单萜积累的影响尚不明确。以早熟鲜食葡萄品种‘香妃’和‘早玫瑰香’为试材进行温室栽培,以露地栽培作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辅助自动质谱图解卷积和鉴定系统(AMDIS),检测葡萄果实中游离态单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共检测到29种来源于异戊二烯代谢途径的单萜类化合物。两个葡萄品种单萜类化合物总含量随果实发育均呈升高趋势,且露地栽培均高于温室栽培,果实成熟期‘香妃’高于‘早玫瑰香’。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可以明显区分开温室和露地栽培下的‘早玫瑰香’,但两种栽培条件下‘香妃’的单萜化合物在成熟期愈加接近;整体趋势表现为露地栽培葡萄果实具有更丰富的柠檬烯、(Z)–别罗勒烯、(E,Z)–别罗勒烯、里那醇、β–月桂烯、异松油烯、(Z)–β–罗勒烯、cis和trans–氧化玫瑰、β–香茅醇和cis–吡喃型氧化里那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