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周秀梅  刘会超  李保印 《园艺学报》2016,43(8):1555-1565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Neu’s试剂染色法结合荧光显微观察,研究了木香薷叶表皮毛的类型、分布及腺毛分泌过程中外部形态的变化和分泌黄酮类物质的过程。结果显示:(1)木香薷叶表皮有腺毛和非腺毛。腺毛包括盾状腺毛和头状腺毛。成熟的盾状腺毛头部较大,呈盾状,直径为(68.14±0.84)μm。成熟的头状腺毛头部较小,呈半圆球形,直径为(17.57±0.48)μm。非腺毛包括乳突状毛、分枝状毛和管状毛。(2)叶片远轴面和近轴面均有表皮毛分布。腺毛在远轴面分布较多,近轴面较少;盾状腺毛主要分布在远轴面,头状腺毛则两面均有分布。非腺毛在叶表皮两面均有分布,以叶脉周围、叶片边缘和基部分布较多。(3)成熟腺毛的分泌物储存于其头部外皮下的间隙,随着分泌物的增加,外皮凹陷或破裂,释放出分泌物,腺毛溃落。(4)盾状腺毛和头状腺毛均能分泌黄酮类物质,随着腺毛的发育成熟,黄酮类物质逐渐积累于腺毛头部,随后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2.
试验主要对黄瓜‘长春密刺’不同节位叶片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并对叶片脉岛的分化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节位上升,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密度及气孔密度呈增加趋势,表皮细胞及气孔大小呈减小趋势,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呈增加趋势;另外,不同叶片同类型微脉岛的面积及细胞数不随节位的变化而变化,而各类型微脉岛内细胞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法,对4种槭属植物的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4种槭属植物的叶片均为典型的异面型叶,气孔皆分布在下表皮,色木槭气孔为无规则型,柠筋槭、假色槭、茶条槭气孔均为不等型;叶片上表皮中只有茶条槭是复表皮,由2层细胞构成;4种植物叶表皮细胞和主脉薄壁组织细胞中皆含晶体。  相似文献   

4.
选取10个品种的芍药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芍药叶片气孔的形态、分布规律,并对其气孔大小、气孔长宽比、表皮细胞密度、气孔密度及气孔指数等进行品种间比较及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的芍药叶片气孔形态及分布规律一致.各项指标的品种内变异系数均较小.4个品种(1、2、8、9)的4项指标(气孔长度、宽度、长宽比及气孔指数)均没有差异.2个品种(1、9)的5项指标(气孔长度、宽度、长宽比、气孔密度及气孔指数)均没有差异.各项指标相比较,气孔宽度和气孔指数在各品种间变化较小.气孔密度与气孔长度呈反相关.结果不支持将气孔长度、宽度、气孔长宽比、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及表皮细胞密度作为芍药种或品种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藏茴香不同海拔高度的叶片为试材,采用改良过的过氧化氢-醋酸离析法对其进行上、下表皮切片制作,番红染色,中性树胶封片,并在奥特光学BK-5000(OPTEC-BK5000)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探讨叶表皮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生长于不同海拔高度的藏茴香叶片,上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弓形,下表皮细胞形状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状;气孔类型主要为不等细胞型,少数为横列型,散生于上、下表皮细胞当中;随海拔升高,上、下表皮细胞的形状无显著差别,气孔形状有长椭圆形与椭圆形2种;气孔随海拔升高而减小,向外突起程度增加,气孔密度随海拔升高总的来说呈增加趋势,只是在3 027~3 238m处略为减少,但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试验表明,这些特征是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矮牵牛耐盐的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玲  郭金耀 《北方园艺》2011,(15):113-115
对矮牵牛的茎、叶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以探索矮牵牛耐盐的结构本质,为耐盐植物选育及盐碱滩涂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矮牵牛茎腺毛密度可达到19个/mm,为叶腺毛密度的4倍多,腺毛长度在200~300μm之间,顶端细胞具有分泌细胞的特点.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角质层厚度达4~9 μm.茎中皮层和髓比例较大,维管束排列紧密,导管密集.叶栅栏组织有2~3层柱状细胞,为海绵组织厚度的1.3倍.叶片有较大的气孔下室,气孔密度小,在44~69个/mm2之间.这些形态结构有利于矮牵牛适应盐渍干旱环境,是矮牵牛耐盐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浩  叶嘉  刘哲玉  景艳红 《北方园艺》2011,(18):150-153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武安国家森林公园14种观赏蕨类植物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几种蕨类植物不同种属间具有一定的共性,表现为气孔器全部分布在叶的下表皮,即全部为下生气孔.但在叶表皮细胞的大小、形态、垂周壁式样及气孔器的类型、保卫细胞的长宽、气孔指数等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14个分类群和35项表型性状特征相似性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蕨类植物各个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传统分类方法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学显微镜(LM)对椴树科椴树属12种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种间叶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叶片气孔数量等解剖特征呈现出一定差异性,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叶片的下表皮有毛基的存在,这一特征可以作为区分其他种的一个显著特征。毛糯米椴(Tilia henryana)蒙椴(Tilia mongolica)南京椴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其对应的垂周壁式样均为平直或弓形,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其他种。  相似文献   

9.
柱型与普通型苹果叶片结构与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美霞  戴洪义  葛红娟 《园艺学报》2009,36(10):1504-1510
 采用石蜡切片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法对柱型和普通型苹果各3个品种的叶片结构和叶绿 体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柱型苹果叶片每一层内的栅栏组织细胞大小不等, 细胞排列相对杂乱,各层细胞之间相互交错, 层与层之间分界线不明显; 而普通型苹果叶片每一层内的栅栏组织细胞大小一致,细胞排列整齐紧密, 各层之间分界线明显。柱型苹果的叶片总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海比均显著高于普通型苹果。柱型苹果上表皮细胞表面的褶皱明显多于普通型苹果, 表皮细胞隆起的高度较高。两种类型苹果的气孔长度差异不明显, 但柱型苹果的气孔密度显著高于普通型, 气孔宽度则是显著低于普通型。柱型苹果叶绿体内基粒或基质片层与叶绿体长轴方向不平行, 基粒片层排列不规则, 片层数相对较少; 而普通型苹果叶绿体内的基粒或基质片层与叶绿体长轴方向平行排列, 基粒片层排列整齐致密, 片层数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0.
辣椒幼苗叶片解剖特征及光合特性对弱光的响应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弱光适应性不同的4个辣椒(Capsicum annuum L. )基因型(甜味型和辣味型)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了弱光(75~100 μmol·m-2·s-1)条件下辣椒幼苗叶片显微结构、叶绿体超微结构、气孔特征特性,以及光合特性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弱光下辣椒幼苗叶片变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增加,'伏地尖'(辣味型)和'上海园椒'(甜味型)具有较高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叶绿体数目减少,但叶绿体变大,基粒数、基粒厚度和基粒片层增加,淀粉粒增大、增多,2个辣味型材料比2个甜味型材料具有较高的叶绿体数和基粒数。辣椒(甜味型)展叶过程中下表皮气孔密度下降,而展叶14 d以后的气孔指数和单片叶气孔数变化不大。弱光下叶片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和单片叶气孔数减小,但气孔变大,其中'上海园椒'气孔纵轴、横轴较正常光照下增加,'20078'则横轴显著增加;弱光环境中叶片表皮细胞变大并发生扭曲皱褶,气孔与表皮平齐或略显外突,保卫细胞角质层上可观察到明显的环状褶皱。弱光下辣椒幼苗的光饱和CO2同化速率(Asat)、暗呼吸速率(Rd)、夜间呼吸速率(Rn)、光呼吸速率(Rp)、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CO2补偿点(Г)、CO2饱和点(CSP)、羧化效率(CE)以及RuBP最大再生速率下降,表观量子效率(Фi)上升;辣味型较甜味型材料Asat下降幅度较小,并且具有较低的LCP 、LSP 及其Rd 、Rn和Rp。弱光下各基因型辣椒的光合启动时间均有所延长,弱光敏感性材料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菊花和除虫菊毛状体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测了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和除虫菊(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叶片与花序表面毛状体的类型、分布与密度及其在荧光下的颜色差异。结果表明:菊花和除虫菊表面同时存在形态各异的头状腺毛和T–形非腺毛两类毛状体。头状腺毛主要分布在菊花的叶片两面、管状花花冠外表面和舌状花花冠远轴面,子房表面几乎不存在或很少;而除虫菊除舌状花花冠近轴面外,叶片与花序的其它部位均有分布,且以子房部位密度最高。T–形非腺毛在两者叶片、苞片和花梗表面均有分布,管状花和舌状花表面则没有。紫外光下菊花和除虫菊叶片的头状腺毛均呈蓝色,但在除虫菊管状花顶部和舌状花远轴面还观测到一些浅绿色的头状腺毛,管状花子房表面的头状腺毛因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呈现由红到蓝的变化。所有T–形非腺毛在紫外光下均呈蓝色,蓝色荧光下呈黄色。讨论了这些差异与抗虫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15℃夜温为对照,研究了6℃夜间低温对番茄叶片气孔开张度日变化及叶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7d时,处理植株叶片气孔器大小和叶面积显著小于对照,气孔密度显著大于对照。表皮厚度极显著大于对照。叶片厚度大于对照,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处理植株番茄叶片气孔张开程度一天中皆小于对照,气孔张开率上午与对照差异不显著,14:00显著小于对照。16:00极显著小于对照;恢复7d时,夜低温处理番茄叶片气孔器显著大于对照。气孔密度、每叶气孔数及单叶叶面积、气孔张开率皆小于对照,叶片气孔开口程度、叶片表皮厚度及厚度大于对照,但差异都不显著;夜间低温处理后叶片栅栏组织显得更紧密,恢复7d后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蕨麻试管苗和大田实生苗根、叶形态解剖的观察比较,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蕨麻的株形呈直立状,叶色浅绿,叶形与自然条件下实生苗相似,只是叶片数少而小,叶片光滑、叶被绒毛稀少;从解剖结构看:试管苗的根与大田苗的幼根结构极为相似,根中初生木质部为四原型;叶的结构,两类苗叶肉均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属于背腹型叶;区别在于试管苗叶的叶表无角质层,气孔突起、开口大,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值较低。综合这些指标,说明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是相互依存、互为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7种番荔枝果树的叶片结构及其与抗寒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世彪  陈菁  胡正海 《果树学报》2004,21(3):241-246
应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制片技术,对番荔枝科番荔枝属6种果树和比丽巴属1种果树的叶表皮特征和叶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荔枝属的刺果番荔枝、山刺番荔枝和圆滑番荔枝表皮细胞垂周壁呈波浪状,表皮毛短或无;叶片厚度大,叶脉突起度(叶脉厚度/叶片厚度)小。杂交种番荔枝、非洲骄傲番荔枝(品种)、牛心番荔枝、秘鲁番荔枝以及比丽巴属的比丽巴番荔枝表皮细胞垂周壁呈直或弧状,表皮毛长;叶片厚度小,叶脉突起度大。还讨论了番荔枝果树叶片解剖特征与果树抗寒性的关系,认为表皮毛长、叶脉突起度大是抗寒性强的性状,反之则是抗寒性弱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分亏缺程度对番茄叶片显微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通过设置5个不同的水分处理研究不同水分亏缺程度对番茄叶片显微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浇水量的减少,单位长度栅栏组织细胞数增多,番茄叶片厚度下降;番茄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但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下降。水分亏缺程度越大,对番茄显微结构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6.
对黄色、金黄色和红色3个品系大花萱草进行不同的光照处理,对其叶片解剖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对3种大花萱草叶片上、下表皮的厚度影响均不显著,叶片上、下表皮的细胞大小及叶主脉导管直径在不同处理下不存在显著差异;气孔密度的排序为T1>T2>T3,净光合速率可能与气孔密度呈正相关,气孔指数随光强的减弱而降低.大花萱草叶片解剖结构受不同光照条件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CO2 加富对黄瓜叶片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瓜为试材, 研究CO2加富对叶片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CO2加富后黄瓜叶片栅栏组织厚度、表皮厚度和叶片厚度增加, 栅栏组织占叶片总厚度的比例上升, 栅栏细胞变长, 排列更加整齐紧密; 叶片叶绿体数目和大小、淀粉粒数目和大小、基粒及其片层数均增加, 单位叶绿体含淀粉粒数上升, 但叶绿体超微结构未见明显伤害。上午以不同浓度CO2加富3 h 效应较小, 上、下午各以1 100+100 uL.L-1CO2 加富3 h 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