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红树莓的优良品种"秋福"果实为试材,在优化多酚提取工艺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性定量分析树莓果实中非花色苷酚的组成情况,以期为黑龙江省寒地树莓果实中非花色苷酚的应用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秋福"果实中多酚的较优提取条件为70%甲醇溶液,料液比1∶70 g·mL~(-1),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5 h,提取次数3次,该条件下多酚总含量可达5.47 mg·g~(-1);5种非花色苷酚在"秋福"红树莓果实中鉴定出来,其中鞣花酸的含量最高,其次为儿茶素和槲皮素。  相似文献   

2.
以26个不同品种的黑穗醋栗果皮为试验材料,采用溶剂提取法对不同黑穗醋栗品种果皮中非花色苷酚类物质进行提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技术对果皮中非花色苷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负离子扫描模式下,共检测到10种非花色苷酚类物质,主要有杨梅酮-3-葡萄糖苷、杨梅酮-3-芸香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和二氢山奈酚-3-鼠李糖苷等;大部分品种果皮非花色苷酚含量在0.5mg·g-1以上,其中含量较丰富的品种为‘格鲁布基’‘戈金鹦鸽’‘滨海明珠’。该研究结果为黑穗醋栗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周君  陈宗玲  张琼  王红清 《园艺学报》2009,36(12):1717-1724
 以‘晚蜜’桃为试材, 果实于盛花后75 d套袋、盛花后144 d除袋, 以未套袋果作对照, 应用HPLC - MS技术对果皮中酚酸类和类黄酮类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成熟果中分离、检测到了3种酚酸类物质, 8种黄酮醇类物质, 5种黄烷- 3 - 醇类物质和2种花色苷类物质。伴随果实成熟, 酚酸类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的含量逐渐下降; 黄酮醇类物质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较高, 而后逐渐降低, 果实着色初期其含量骤然上升, 到成熟后期又急剧下降; 未套袋果在盛花后144 d已有花色苷积累, 套袋果除袋后果皮迅速合成花色苷。成熟期套袋果和未套袋果中的酚酸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的含量没有差异, 但套袋果中花色苷类和黄酮醇类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未套袋果, 其中套袋果的花色苷含量为未套袋果的1174倍。试验表明, 酚酸类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对光较敏感, 套袋显著抑制了这两类物质的合成, 但未影响成熟果中的含量, 套袋处理增加了成熟果中花色苷和黄酮醇的积累。桃果皮中的花色苷类物质代谢在果实发育早期向花色苷以外的各分支代谢方向进行, 果实着色初期同时积累黄酮醇和花色苷, 到成熟后期主要为花色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杏果实发育进程中多酚与类黄酮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成熟期和果实呈色不同的2个杏品种“青密沙”杏和“骆驼黄”杏为试材,采用常规方法对果实与果皮中的总酚、总类黄酮与花色苷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以期揭示杏果实发育进程中多酚与类黄酮类物质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杏果皮和果肉中的总酚和总类黄酮含量均是在果实发育前期即果实第1迅速生长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果实发育进入硬核期以后,这2种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即开始逐渐降低,至商熟期又有所升高.花色苷含量则是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而逐渐增加.“骆驼黄”杏果肉和果皮中的总酚与总类黄酮均明显高于相应的“青密沙”杏.在果实发育的任何阶段,无论是总酚、总类黄酮还是花色苷,2个杏品种果皮中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果肉.由此可见,杏果实中的多酚与类黄酮类物质含量与品种、发育时期和组织部位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4个欧亚种红色酿酒葡萄品种(品系)的花色苷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以探究利用花色苷作为化学指纹来区分品种。【方法】以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的14个欧亚种红色酿酒葡萄品种(品系)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方法检测其果皮中的花色苷组成和含量,对不同葡萄品种中各种花色苷类型进行比较,并基于各单体花色苷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共检测到21种花色苷,‘西拉’花色苷含量最高;‘黑比诺115’的二甲花翠素-3-葡萄糖苷相对含量最高,且不含酰化类花色苷;‘丹魄’是花翠素-3-葡萄糖苷、甲基花翠素-3-葡萄糖苷相对含量较高的品种。从酰化花色苷的相对含量可以看出,乙酰化和香豆酰化花色苷相对含量高于咖啡酰化类,‘马贝克’‘西拉’酰化花色苷相对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品丽珠’和‘内比奥罗’的乙酰化花色苷相对含量最高;‘马贝克’的香豆酰化花色苷含量最高;‘蒙特布查诺’的咖啡酰化类花色苷含量最高。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的14个品种(品系)可以被分为2大类,第1大类是‘黑比诺115’,第2大类包括‘马贝克’和其他品种。主成分分析将‘黑比诺115’和‘多塞托’分在第1象限,‘蒙特布查诺’和‘丹魄’分在第2象限,第3象限是‘比诺塔吉’‘内比奥罗’‘西拉’和‘马贝克’,‘品丽珠’和‘美乐’的各个品系都在第4象限。【结论】不同品种单体花色苷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异,供试的14个葡萄品种(品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花色苷可以作为化学指纹区分14个欧亚种红色酿酒葡萄品种(品系)。  相似文献   

6.
红色系中原牡丹品种花色苷和黄酮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HPLC-DAD-MS技术分析了红色系中原牡丹(24个品种)花中的主要花色苷类化合物,对各类花色苷的相对含量和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测定了花色苷和黄酮的总含量.共检测到5种花色苷,分别为矢车菊-3,5-O-二葡萄糖苷、天竺葵-3,5-O-二葡萄糖苷、芍药-3,5-O-二葡萄糖苷、矢车菊-3-O-葡萄糖苷、芍药-3-O-葡萄糖苷.依据所含花色苷的类别及相对含量,将红色系中原牡丹分为四大类,分别为Pn、Cy类;Pn、Cy>Pg类;Pn、Pg类;Pn、Pg>Cy类;多数品种花色苷含量为(1~10)×10-2%,黄酮含量在0.6%~2.0%;不同品种中,花色苷含量越高,助色系数越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湖南省中方县的‘紫秋’和‘涩葡萄’2个刺葡萄品种(品系)为试材,研究其位于3个不同海拔(240、620、700 m)葡萄园的果实风味物质含量的变化,为湖南省优质酒用刺葡萄果实生产及葡萄酒酿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法对2个刺葡萄品种(品系)成熟期果皮花色苷及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测定成熟期果皮香气物质含量。【结果】(1)‘紫秋’葡萄在海拔240 m,其果实还原糖、花色苷单体含量、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种类及含量和果实香气物质含量在3个园中最高。(2)‘涩葡萄’在海拔700 m,其果皮花色苷单体、非花色苷酚类物质单体含量和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海拔的葡萄。【结论】海拔240 m的‘紫秋’葡萄及海拔700 m的‘涩葡萄’风味物质含量最佳,更有利于葡萄酒酿造。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红色酿酒葡萄品种马瑟兰和小味尔多果实中酚类物质的积累,为酿造优质葡萄酒提供品种选择的参考依据。在果实发育的4个时期,测定2个品种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合成关键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在果实完全转色期之前,小味尔多果实中酚酸类、黄烷醇类物质总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马瑟兰,此时VvPAL、Vv F3′H的相对表达量也均高于马瑟兰。在果实采收期,2个品种果实中酚酸类和黄烷醇类物质总量差异不显著,小味尔多果实中黄酮醇类物质、单宁和总酚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马瑟兰,此时VvF3′H、VvF3′5′H、VvUFGT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马瑟兰,但是白藜芦醇含量、总花色苷含量均显著低于马瑟兰,此时马瑟兰果实中VvPAL、VvC4H表达量均较高。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成熟期果实中17种单体酚进行分析,马瑟兰果实中特征酚类物质是咖啡酸、苯甲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白藜芦醇,小味尔多果实中特征酚类物质是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芦丁。因此,采收期2个酿酒品种果实中酚类物质的组成与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品种的基因型不同,导致果实中酚类物质合成关键酶基因在时空上产生差...  相似文献   

9.
以"赤霞珠"、"梅鹿辄"和"马瑟兰"3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成熟期间果实花色苷含量进行分析,研究果实成熟期间果实花色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马瑟兰"果实中9种花色苷都在其转色后30d左右含量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在"赤霞珠"果实中,9种花色苷在转色后10d左右含量达到最大值,然后趋于稳定;然而对于"梅鹿辄"果实,花青素3-O-葡萄糖苷和甲基花青素3-O-葡萄糖苷在转色后10d其含量达到最大值,甲基花青素对香豆酰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对香豆酰葡萄糖苷随着果实成熟,其含量始终在不断增高,而花翠素3-O-葡萄糖苷、3′-甲基花翠素3-O-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甲基花青素对香豆酰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对香豆酰葡萄糖苷则在转色后20d含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蝴蝶石斛兰花色表型及类黄酮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光色差计测定了不同颜色蝴蝶石斛兰品种的花色表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花朵中类黄酮色素的组成,探讨花色表型与所含类黄酮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蝴蝶石斛兰品种花色主要分布在紫红色和粉红色区域,且唇瓣颜色比花瓣和萼片暗。花色与类黄酮含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而花青素苷是影响蝴蝶石斛兰花色的主要因素:总花青素苷含量与花色的明度L*值和色相b*值以及色相角h值负相关,与色相a*值正相关。从蝴蝶石斛兰花朵中共检测出28种花青素苷(均为酰基化的矢车菊素–3,7,3’–三葡萄糖苷)和19种黄酮醇苷(苷元有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3种),由此推测了蝴蝶石斛兰品种花中的类黄酮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