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茶树菇为试材,测量并对比了新疆和天津产茶树菇的氨基酸和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新疆茶树菇子实体中氨基酸和多糖含量高于天津茶树菇,两地蘑菇子实体中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21.59%和19.88%,多糖含量分别为3.68%和3.43%;新疆茶树菇中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天津茶树菇,天津茶树菇中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含量略高于新疆茶树菇;该研究为茶树菇种植及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21,(5)
以茶树菇为试验材料,以馒头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探究茶树菇粉添加量、加水量、酵母添加量、发酵时间对茶树菇馒头品质的影响,以确定茶树菇保健馒头制作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茶树菇保健馒头制作的最佳工艺参数:茶树菇粉添加量为5%,水添加量为45%,酵母添加量为0.4%,发酵时间45 min,制作的茶树菇馒头感官评分为90.0分。研究为开发茶树菇产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茶树菇的经济价值及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茶树菇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及生产、应用现状,提出茶树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发展前景,以期对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茶树菇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云南省气候特点,对茶树菇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阐述了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适宜的生长条件,总结出茶树菇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郑秀莲 《食用菌》2012,(1):57-58
介绍了高质量的茶树菇"冰菇"的加工方法及关键技术要点,分析研究低温真空预冷、预冷终温及包装形式对茶树菇保鲜效果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真空冷却可有效控制茶树菇的后熟进程,有效抑制其酶活性,降低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预冷终温为5℃最佳。在自然室温条件下,以托盘包覆保鲜膜包装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茶树菇是国内最早推广的珍稀食用菌品种之一,因其质地脆嫩、食味鲜美而被广大消费者所熟识和喜爱,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美等地,已成为大宗出口创汇产品。为了提高茶树菇品质,增强其国际竞争力,许多省份及地区都开展了茶树菇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茶树菇周年生长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茶树菇栽培的"古田模式"进行了总结,从田间泡沫荫棚的建造、栽培季节、菌袋制作、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加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茶树菇周年生长出菇的主要技术措施,分析了古田县茶树菇栽培模式和生产技术的独到之处,为茶树菇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爱和 《食用菌》2011,(4):52-53
茶树菇软罐头是以食品级聚丙烯塑料软罐头盒保藏茶树菇的一种加工方法。即:将处理过后茶树菇装入软罐头盒内,密封和杀菌后,使茶树菇得以较长期保藏。结果表明:茶树菇软罐头在杀菌温度121℃杀菌后常温下可以保藏12个月,且茶树菇原有风味和形状不变;具有贮存期长、快捷方便、安全卫生、可视性强等特点,为一种新型食品。主要总结加工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一些因素和有效保持茶树菇原有风味和形状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9.
正茶树菇菇嫩柄脆、味美浓香、菇体肥厚、口感极佳。茶树菇营养极其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多种矿物质,其中有8种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1]。辽宁地区有很多葡萄种植户,北镇、熊岳等城市的葡萄远近闻名,但单一的种植葡萄土地利用不经济,而室外栽培的茶树菇菇体更加肥厚,商品性比室内栽培茶树菇好。为此,笔者进行了多次葡萄架下及葡萄沟内栽培茶树菇试验,总结出一套茶树菇与室外葡萄套种技术。1制种  相似文献   

10.
茶树菇(Agrocybe cylindracea)液体菌种的培养是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本研究以广昌2号茶树菇作为供试菌株,通过摇瓶培养,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筛选到适合茶树菇液体培养的培养基为豆粕粉0.4%、葡萄糖2%、MgSO_4 0.1%、KH_2PO_4 0.1%,最适培养温度为26℃,pH值6.5;通过栽培试验发现茶树菇液体菌种栽培周期短,相比固体菌种,更适合工厂化栽培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