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岳良  周杨  叶德坚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127-127,52
单季茭收二茬是近年缙云县在低海拔山区发展起来的茭白种植新模式,即将原单季茭白通过栽培-5肥水调控改收二茬,每667m2产量可增900~1200kg,产值增2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2.
符长焕 《中国蔬菜》2018,1(1):54-57
以茭白品种余姚八月茭为试材,研究单季茭二茬模式不同栽种期对茭白第1茬孕茭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栽种期的提前,茭白孕茭率、产量与经济效益均极显著提高。其中9月15日栽种的茭白翌年春季生长旺盛,早期分蘖增多,提前15 d进入分蘖高峰;植株增高4~7 cm,壳茭质量增加9~21 g;茭白采茭时间提前3~7 d,采茭盛期提前4~8 d,采茭末期提前1~4 d;每墩孕茭苗9.7个,孕茭率90.7%;每667 m~2产量为1 425 kg,产值8 265元,经济效益增幅达35.5%~113.8%。  相似文献   

3.
单季茭白新品种-金茭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茭1号'是由浙江省磐安地方茭白品种'磐茭98'优良变异单株选育而成的单季茭白新品种.该品种长势中等,早熟,品质优,肉质茎长条形,表皮光滑,肉质白嫩,单壳茭质量110~135 g,产量18 000~22 500 kg·hm-2.  相似文献   

4.
随着蔬菜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深化,无锡地区出现了专业种植水生蔬菜的基地,茭白等蔬菜的轮作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形成了“秋茭夏收(3月至8月)—水芹(9月至翌年2月)”的茭白水芹茬口模式。这种新的轮作方式由于茬口安排紧凑,栽培经济效益高,在无锡市应用面积越来越大。一般实行无锡二熟茭一年单季栽培,并做到秋茭夏收茭白每667m2产量达到1250kg,产值4000~5000元,后茬水芹产量达到4000~5000kg,产值6000~8000元,两茬相加年产值达10000~13000元,创下了水生蔬菜轮作套茬效益新…  相似文献   

5.
余汉清  顾力 《中国蔬菜》2007,(B08):95-97
苏南地区是二熟茭白的起源地。16世纪江南出现了以春季(或夏末)栽插,秋季收获秋茭,老墩越冬,翌年夏季再采收一次夏茭的茭白变异种类。经过不断的演化和积累,形成了夏茭为主型和夏秋兼用型两种二熟茭类型。起源于苏州的品种大多为夏茭,夏茭的代表收获期在5月中旬~6月上旬,每667m^2产量1200~1500kg(净茭肉,下同);秋茭的代表收获期在10月初~11月上旬,每667m^2产量400—500kg。  相似文献   

6.
双季茭白新品种‘龙茭2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茭2号’是由‘梭子茭’优良变异单株选育而成的双季茭白新品种。该品种长势较强,株形紧凑直立,分蘖力强,耐肥力中等,抗病虫性好。秋茭晚熟,极耐低温,茭白个体大,表皮光滑,肉质细嫩,商品性好。秋茭壳茭质量129.0~148.4g,净茭质量89.1~101.2g,产量22395~25335kg.hm-2,平均23340kg.hm-2;夏茭壳茭质量142.7~158.2g,净茭质量105.3~113.3g,产量44145~46260kg.hm-2,平均44790kg.hm-2。  相似文献   

7.
茭白(Zizania latifolia Turcz.)田间种养结合实践中,适宜养殖的鱼类包括鲫鱼、草鱼、鲤鱼、鲶鱼、鳊鱼、罗非鱼、黑鱼、泥鳅、鳝鱼等.种养结合时,鱼类等通过摄食、除草、吃虫、松土、排泄等,对茭白田间环境有改善作用[1,2].茭白田养鱼时,宜在春季定植的茭白田进行.在双季茭的夏茭田养鱼时,应在夏茭采收后采用小池连养,或继续在秋季定植的茭白田内放养.一般每667 m2可养商品鱼50 kg左右,增加产值500~1 000元.  相似文献   

8.
<正>大棚双季茭白栽培模式目前在德清县栽培面积400hm2左右,主要分布在武康地区。春季在清明前后定植,夏秋季在6月下旬7月上旬定植,10~11月采收秋茭,翌年4月上旬夏茭上市。夏茭667m2产值6000~8500元,秋茭667m2产值3500元左右,全年667m2总产值1万元左右,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1品种选择选择双季茭类型品种,如浙大茭白、河姆渡双  相似文献   

9.
山区单季茭白高效安全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季茭白在缙云县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是该县山区的1个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面积稳定在1 000m~2'以上,一般每667m~2产量2 000~2 500kg,产值6 000~7 000元.文章阐述山区单季茭白从基地选择到收获各个环节的高效、安全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一、发展双季茭白的意义 1.产量产值高。双季茭白一般在6月上中旬夏栽的(早熟品种),也有4月上中旬春栽的(晚熟品种)。栽种后可采收2次,第1次新茭白(秋茭)在当年10~11月采收,亩产量肉茭75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1.00元计算,亩产值750余元。第2次老茭白(夏茭)在翌年4~5月采收,亩产量肉茭150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2.2元计算,亩产值3300余元,两者合计亩产量2250公斤左右,亩产值4000余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能渡过淡季蔬菜供应的不足。秋茭10~11月上  相似文献   

11.
浙茭7号是从梭子茭优良变异品种中筛选出来的双季茭白新品种,其植株较梭子茭矮小,适宜在浙江省中部以北平原地区种植;孕茭适温18~28℃;秋季9月下旬到10月中旬采收秋季茭白,比梭子茭早4~5 d;春季4月初到6月初采收夏季茭白,比梭子茭早6~7 d;秋茭产量约1 368.0 kg/667 m2,分别较浙茭911和梭子茭增加8.45%和10.44%,夏茭产量约2 718.8kg/667 m2,分别较浙茭911和梭子茭增加8.54%和12.83%。  相似文献   

12.
丽茭1号是从浙江缙云地方品种美人茭的优良变异单株中筛选出来的单季茭白新品种。极早熟,生育期97d(天)左右;肉质茎竹笋形,表皮洁白、光滑,肉质茎长12~25cm,横径3.5~4.5cm,单株肉茭质量100~150g;每667m2产量1850kg左右,适合丽水市及其周边高山茭白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刘孙喜  雷斌 《广西园艺》2005,16(6):53-55
鄂茭2号茭白是武汉市蔬菜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选育,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农业服务中心于2004年4月9日引进鄂茭2号茭白2110墩,在该镇无公害蔬菜基地(莫家)试种成功。此次试种农户12户,种植面积4 022 m2,每667 m2种植350墩(可分为1 500株左右),4月11日种完。严格按照《无公害水生蔬菜(茭白)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栽培与管理,当年6月中旬每667 m2收夏茭403.5 kg,9月上中旬每667 m2收秋茭1 156 kg。比当地单季茭白(每667 m2产1 347 kg)增产212.5 kg,且鄂茭2号茭白也比当地茭白价格高,种植鄂茭2号双季茭白可比种植本地单季茭白每667 m2增收736.9元…  相似文献   

14.
余姚市茭白主栽品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姚市茭白主栽品种余茭2号具有品质优、个体大、易孕茭、产量高、商品性好、耐冷藏、效益高等优点,全年二季茭白667m2壳茭产量逾3000kg,产值3000~9000元,2008年复种面积达2000hm2以上。在无公害栽培技术上,注重茭白寄秧田与大田环境选择,适时寄秧与大田定植,科学施肥与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5.
1武汉地区茭白品种变迁 武汉地区茭白栽培历史比较悠久.1949年以前,武汉市郊区的后湖、十里铺等地就有茭白种植.1963年编印的<武汉市主要蔬菜品种志>介绍,武汉地区早期的茭白均于湖边、低洼地区种植,品种主要有三个:①泡子,又名湖南茭白,自湖南引入,主要分布在汉口后湖及武昌沙湖等地,早熟,9月下旬~10月中旬上市,每667m2产量900~1100kg;②廖子,又名江西茭白,自江西引入,主要分布在汉口后湖一带,早熟,10月上旬~11月上旬上市,每667m2产量1250~1400kg;③红麻壳子,系武汉农家品种,分布在武昌莲溪寺一带,中熟,10月上市,每667m2产量1250kg左右.这三个品种均为单季茭,当时采取1次定植,2~3年收获的栽培模式.直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武汉地区栽培茭白品种结构没有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16.
龙小勇 《现代园艺》2013,(16):33-33
贵州山区单季茭白平均667m2产量在1000~1500kg之间,667m2收入在5000元左右,推广种植贵州山区茭白对发展山区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尚法 《长江蔬菜》2013,(18):83-85
浙茭3号是以浙茭2号优良变异单株为原始材料,定向系统选育而成的双季茭白新品种。夏、秋季采收始期分别比浙茭2号晚约5d和2d,夏季壳茭产量33000~36000kg/hm2,秋季壳茭产量21000-24000kg/hm。,全年产量比浙茭2号增产7.34%,肉质茎个体较大,光滑细嫩,品质优。  相似文献   

18.
茭白,又名茭瓜、茭笋.为禾本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食用部位是基部肥大的肉质茎.原产我国东南部沼泽地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水生蔬菜.近年来,沿海地区引种获得成功.一般667m2产量1 500~2000kg,高产田可达2 500 kg以上,667 m2产值3 000~3 500元.  相似文献   

19.
导读: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增加蔬菜生产效益,嘉善县经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了大棚番茄—松花菜—番茄等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通过合理安排茬口,不仅实现了一年收获三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每667 m2大棚秋延后番茄产量约4000 kg、产值1万余元;松花菜产量约2000 kg、产值1.2万余元;半越夏番茄产量约3000 kg,产值9000余元,三茬合计,每667 m2产值3.1万余元,净收入2.3万余元。  相似文献   

20.
提高茭白产量和品质的冷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水茭白即在7月初的高温时期,连续串灌库底冷水1个月左右,使茭田水温保持在黑粉菌适宜寄生的20℃左右的较低温度下,而引起茭肉膨大的茭白种植的新技术,茭白可提早到7月底8月初上市,667m2产量达1 820kg,且肉质细嫩,食味鲜美,667 m2产值可达4 768元.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利用柏峰水库库底冷水,推广种植冷水茭白85.33 hm2,远销宁波、上海等地.冷水茭白栽培高产高效的关键在于精细的水肥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