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温室大棚在蔬菜培育中有着广泛应用,在高效生产的同时,除草问题亟待解决。该设计采用一种改进型的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应对大棚作物苗期杂草识别,通过对遗传算法的神经元参数的优化,以减少错误的发生次数。结果表明:与采用径向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算法相比较,改进型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识别正确率更高,达到94%以上,可为进一步的除草机器人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大棚西瓜田杂草重发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东台市位居苏北黄海之滨,是首批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之一。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西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达1.38万hm2,以大棚设施栽培为主,其中春大棚面积1.16万hm2。由于轮作年限不够或重茬面积加大,加上设施栽培的小气候条件,西瓜四草害呈加重趋势,已成为本市西瓜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障碍。为有效控制杂草的发生,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摸索出一套安全性高、除草效果好的大棚西瓜田杂草的防治措施。1大棚西瓜田杂草发生概况1.1田间杂草种类多本地大棚西瓜田杂草主要有灰绿藜、苋、凹头苋、反枝苋、马齿苋、野西瓜苗…  相似文献   

3.
在蔬菜生产中,采用化学除草剂,不仅可以有效防除杂草,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同时也可以节省大量除草用工,减轻劳动强度。但是,使用化学除草剂应注意以下八点:1尽量在苗前用药蔬菜田化学除草,多采用土壤处理,但必须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芽前用药,用药时间以杂草初生阶段除草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正>在蔬菜生产中,杂草与作物共生,争夺养分、水分、阳光和空间,导致蔬菜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菜田杂草也是许多害虫的中间寄主,如小旋花、马唐等140多种杂草是温室白粉虱的中间寄主,灰菜是桃蚜的中间寄主和媒介。还有很多杂草是病原菌的中间寄主,如车前草是霜霉病的中间寄主,豆瓣是白菜黑斑病的中间寄主等。同时除草也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作业。菜田杂草的防除方法主要有人工拔除法、农业防除法、机械除草法、化学除草法等,其中  相似文献   

5.
陈明辉  吴秋红 《蔬菜》2003,(8):26-27
蔬菜田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对蔬菜的生长非常有利,但同时也是杂草生长发育的适合场所。蔬菜田化学除草的优点是能够及时控制杂草,节省大量劳动力,促进蔬菜大幅度增产。但在蔬菜田化学除草过程中,由于除草剂使用不当,常导致蔬菜畸形生长,茎叶扭曲、丛生,植株矮缩,花而不实等现象的发生。现就药害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谈几点体会。一、蔬菜田化学除草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1.用药对象不对 除草剂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其防除对象有一定的范围,一旦用错就会产生药害。有些除草剂是用来防除单子叶杂草的,就不能用在单子叶蔬菜上;有些除草剂是用来…  相似文献   

6.
《吉林蔬菜》2022,(4):120-120
1清除田间杂草蔬菜生长过程中会出现杂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产品和化学除草剂除草,选择使用无公害方式除草。做好人工中耕除草,可清除行间杂草,防止杂草与蔬菜争夺养分。清除株间杂草,技术简单。对大面积绿色无公害蔬菜可采取机械除草。机械除草是利用除草机械对表土进行松土、断层等切断草根,使杂草断水,切断养分,禁止杂草生长,达到控制杂草目的。病虫害在蔬菜整个生长周期呈阶段性发生态势,降低蔬菜经济效益和食用价值。要重视病虫害管理,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选择具有抗虫能力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种子。  相似文献   

7.
正因冬春光照不足,设施大棚种植蔬菜效益不佳,陕西省旬阳县小河金田、双河隆科、吕河丰裕设施园区大胆尝试,将部分蔬菜大棚改种葡萄。笔者发现,这些葡萄大棚秋冬早春行间长满杂草,既不利于葡萄生长,又增加了人工除草费用,还造成光热资源浪费,影响园区对外形象。如能在大棚葡萄行间套种草莓,即可解决上述问题。1大棚葡萄套种草莓的可行性1.1有可利用的空间葡萄栽植行距2 m、株  相似文献   

8.
菜田化学除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娣 《中国蔬菜》2007,1(8):55-56
由于蔬菜类别、品种繁多,栽培方式复杂,轮作倒茬频繁,间作套种普遍,所以菜田化学除草比较复杂。再加上菜田土壤疏松肥沃,肥水条件良好,在利于蔬菜生长的同时,也为杂草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极易导致杂草的滋生与蔓延。下文简要介绍菜田化学除草技术。1播种前除草几乎所有蔬菜播种  相似文献   

9.
有机蔬菜栽培的杂草防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草对蔬菜生产危害很大。在蔬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 ,杂草的地下部分和蔬菜争水分、空气和矿物质养分 ;地上部分又和蔬菜争光照、CO2 、空气湿度以及生存空间。众所周知 ,杂草既是各种害虫的隐蔽所 ,又是病原菌的寄生植物 ,所以人们对杂草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视的。实践证明 ,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效果是显著的 ,是最省工、有效的除草方法。但是 ,很多资料表明 ,过多的使用化学除草剂 ,不仅污染了土壤、水质和空气 ,还直接影响商品蔬菜的质量 ,使蔬菜组织硬化 ,丧失风味 ,缩短贮藏时间。如果不使用化学除草剂 ,又怎样有效地防治杂草丛生呢 ?这…  相似文献   

10.
11.
为解决设施温室因空间限制导致农机设备进门难、掉头难的问题,提高耕整地、田间管理与收获环节的作业效率,实现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作业的智能操作,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研发了设施温室智能化平台。平台以电源为动力,可将设施蔬菜生产中各环节所需的农机具集合安装在该平台上,实现一机多用;并采用程序化设计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功能。工作时,主机平台配套农机具后可实现纵向行走、横向行走和上下升降三维化运动,作业高效无死角,大幅度提高设施蔬菜生产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和作业质量。在同一园区,可实现主机平台在设施温室间转移作业,充分发挥主机效率,提高设备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北京市352 个设施蔬菜地块的施肥状况进行实地调研,查明设施蔬菜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估算肥料减施潜力。结果表明,北京市设施蔬菜养分投入量普遍超过推荐施肥量(养分超标率>72%)。不同设施类型施肥量差异较大,其中日光温室每季蔬菜平均氮磷钾(N、P2O5 和K2O)投入总量分别为858 、409、572 kg · hm-2,明显高于塑料大棚每季蔬菜平均氮磷钾投入总量593、317、438 kg · hm-2。设施蔬菜养分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基施,对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养分投入总量的贡献分别为66% 和52%。不同蔬菜种类肥料减施潜力巨大,其中甘蓝、黄瓜和茄子总养分相对减施潜力分别为61%~62%、43%~48% 和18%~47%。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氮磷钾养分投入比例(N∶P2O5∶K2O)分别为1∶0.47∶0.66和1∶0.53∶0.73,表明钾肥比例相对不足。建议加快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设施蔬菜施肥技术指导,尤其要降低日光温室的氮、磷肥投入量,避免过量施肥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史旖旎  解恒燕 《蔬菜》2021,(10):41-46
针对我国北方寒区塑料大棚广泛存在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大棚闲置的原因及其危害,对我国北方寒区闲置大棚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概括总结,其中闲置大棚主要用于种植蔬菜、食用菌栽培、畜禽养殖、光伏结合温室等方面,并提出了闲置大棚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开展规模化开发利用闲置大棚关键技术研究是加速闲置大棚利用的有效手段;对现有大棚进行加固是增强大棚骨架荷载及其可利用性的方法;对大棚内部环境设施及控制系统进行设置及改造是塑料大棚开发利用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发挥江苏省万亩“菜篮子”基地生产优势,东台市探索出了早春大棚辣椒复种花椰菜高效种植模式。生产中通过运用选择适宜田块,应用优良品种,适期播种移栽,穴盘基质育苗,加强苗床管理,提前搭建大棚,采用多层覆盖,科学运筹肥水,病虫绿色防控及适时采收上市等辣椒3膜覆盖绿色栽培技术;以及选择优良品种,适期播种育苗,坚持科学施肥,适宜苗龄移栽,适时松土除草,及时防病治虫和适期采收上市等花椰菜绿色栽培技术,可取得产量高、效益好的优良成果。  相似文献   

15.
张乐森 《长江蔬菜》2011,(22):64-66
对滨州市冬暖式蔬菜大棚土壤养分供需状况和施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全市大棚蔬菜土壤特别是新建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且氮、磷、钾肥施用不协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大棚蔬菜应重施有机肥,少施化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少施铵态氮肥,有针对性地施钙、镁肥及其他液态肥.  相似文献   

16.
朱金籴  焦书升  王璟 《蔬菜》2018,(11):27-32
以开封市郊区露地菜田和蔬菜大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下,露地菜田和蔬菜大棚之间的耕层土壤酸碱度以及速效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5年种植年限大棚土壤pH值比2年限大棚土壤降低了0.4个单位;5年种植年限大棚土壤碱解氮含量比露地种植高42.4%;2年限大棚土壤有效磷含量比露地土壤高4.6倍;土壤速效钾含量都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无明显差异;5年限大棚土壤有机质比露地土壤高13.6%。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种植年限对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和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设施蔬菜地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变化,以露地土壤为对照(CK),采集种植1 a(年)、3 a、5 a、7 a、9 a、11 a、13 a、15 a、17 a、20 a以及20 a以上的0~20 cm设施蔬菜土壤样品,采用常规土壤理化性质检测方法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采用平板计数法,分析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设施菜地种植年限与土壤容重呈正相关,与土壤孔隙度呈负相关;设施菜地土壤pH值随种植年限的增加逐年降低,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土壤EC值、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都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增高,并与种植年限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CK相比,种植13 a的蔬菜样地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地增加;连续种植20 a以上,设施蔬菜土壤含盐量比对照土壤显著地增加了486.49%。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都在种植年限为11~13 a时达到最大;真菌数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脲酶活性则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转化酶活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保持不变。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其中土壤真菌数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综上所述,种植年限不同的设施菜地,土壤养分失衡,呈现酸化趋势,盐分含量逐年增加,土传真菌病害潜在发生,对设施蔬菜生产不利。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传统农业生产区面临的农业设施基础建设程度低及专业化人才短缺的问题,开发了一套单通道水肥灌溉系统,并嵌入了基于土壤含水量和光累积辐射的水肥耦合综合决策控制方法,由原液组件、灌溉首部及控制单元3个部分组成。硬件部分,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控制核心,利用控制面板上多个旋钮组合,实现水肥的多层次耦合供给。软件部分,利用双因子条件启动方法及基于水分传感器的控制方法,综合进行灌溉决策;利用PID控制原理,进行灌溉液EC值的动态调控。系统有手动和自动2种工作模式,相较传统施肥机,取消了本地上位机,免除了繁琐的触摸设置过程,避免了触摸屏在高温高湿温室环境中的故障事件,提高了系统鲁棒性;同时,配置的自动灌溉方法将传统大水大肥的灌溉模式替换为少量多次的水肥耦合供液模式,解放了劳动力,减少了水分渗漏,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该系统安装方便、功能实用,适用于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节本投入土壤栽培,符合当前传统农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9.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in green bean and watermelon greenhouse crop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diterranean greenhouse growers of watermelon and green bean crops tend to reduce slightly the soil water availability during the flowering phase to enhance the fruit number and yield, but without measuring the soil or the plant water status. This deficit irrigation strategy (RDI) was studied on two representative growth cycles of green bean and one of watermelon. In each case, a well-watered crop acted as control.In the three well-watered vegetable crops, soil water matric potential (SMP) values were between −20 and −30 kPa throughout most of the respective growth cycles. These values avoid water deficits in Mediterranean greenhouse vegetable crops. The watermelon under RDI presented similar SMP to the well-watered crop, except during the flowering period when it reached values of −50 to −60 kPa, which are similar to, or slightly lower than, those recommended to prevent water deficits for cucurbitaceae crops. The autumn–winter and spring cycles of green bean under RDI presented progressively lower SMP values from the vegetative phase to the first fruit setting than the well-watered crops, reaching minimum SMP values of around −55 kPa for the autumn–winter cycle and of −75 kPa for the spring one. These minimum SMP values are similar for the autumn–winter cycle and lower for the spring cycle than those recommended to avoid water deficits in green bean crops grown in medium-fine textured soils. Overall, mild water deficits during flowering of watermelon and green bean crops grown in Mediterranean greenhouses did not improve the final fruit number or yield. In the two spring cycles (watermelon and green bean) the RDI strategy reduced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yield, whereas in the autumn–winter green bean cycle the RDI strategy reduced the vegetative biomass but did not affect yield. SMP threshold values can, however, be used by growers as a tool for controlling the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growth of greenhouse soil-grown crops.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解决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实现设施蔬菜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南京市江宁区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为调研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后发现设施内土壤pH值显著低于露地,且EC值和NO_3~--N含量显著高于露地,表明设施土壤盐渍化及酸化严重。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如选择耐盐品种、改进浇水方法、合理施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