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防治苹果果实轮纹病和炭疽病的调查报告为害苹果果实的轮纹病和炭疽病,是仅次于苹果腐烂病的重要病害。许多果园由于用药种类不当,使用浓度和喷药时期欠佳,或喷药次数偏少,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了总结经验,使之在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1993年我们对本市七个果园...  相似文献   

2.
引起苹果果实腐烂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轮纹病.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及红富士品种抗病性差等原因,烂果现象十分严重.烂果病的大量发生,主要与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果园内和树体上存在大量病原物、品种抗性差、果园条件恶劣、树势衰弱、盲目喷药及喷药质量差等因素有关.根据上述发病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木霉菌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拮抗试验、树体接种试验及在PDA 培养基上玻璃纸平板对峙培养试验,初步证明木霉菌对苹果腐烂病菌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苹果贮藏期间常易发生的真菌病害,主要有轮纹病、炭疽病、红腐病和青霉病等4种。其中,轮纹病、炭疽病和红腐病,既是贮藏期间的重要病害,也是生长期的重要果实病害。防治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萌芽前刮除枝干上的病斑、粗皮后,喷布一次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也可加用200倍五氯酚钠),或100倍  相似文献   

5.
木霉蓖产果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木霉菌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拮抗试验,树体接种试验及在PDA培养基上玻璃纸平板对峙培养试验,初步证明木霉菌对苹果腐烂病菌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蓬莱地区苹果园土壤及果实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对烟台蓬莱地区的15个果园的土壤基本状况、苹果品质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5个果园土壤大多偏弱碱性,有效氮、有效钾、有效钙含量达标率较高,有效磷含量超标量高,有机质含量较低;果实品质基本符合标准,但一级果率较低;在相关性分析及偏相关性分析中,土壤pH值及养分与苹果品质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20~40cm土样的有效氮、有效磷和土壤pH值与苹果品质的相关性较显著。该地区果园需减少磷化肥使用量,加大有机肥施用量,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创建优质果园。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苹果果品质量,增加果农收入,病虫害防治是关键技术措施之一。现将主要病虫害技术介绍如下:1苹果病害主要病害有苹果腐烂病、苹果炭疽病、苹果轮纹病和苹果早期落叶病。近年来,苹果干腐病和苹果黄蚜在某些地区也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8.
利用食盐和生石灰配成盐灰液,防治苹果轮纹病、炭疽病、煤烟病、褐斑病、斑点落叶病等叶果病害,其效果与倍量式240倍波尔多液基本相当,防治腐烂病的效果不低于福美砷。  相似文献   

9.
苹腐速克灵防治苹果病害试验简结赵学德陈吴海(山东省蒙阴县职业中专276200)(蒙阴县果业局苹果腐烂病、轮纹病、炭疽病是苹果3大主要病害,生产防治中所用的多数杀菌剂兼治效果差,且很容易产生抗性。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从1994~1996年用河北省邢台农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北京苹果、梨、桃和葡萄48个果园0~40 cm土层土壤养分、pH和微生物种群数量的调查,应用典型相关、多元统计分析与线性规划等方法分析土壤养分、pH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影响的主要因子、相关性和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钾、有效铁和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以及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数量以苹果园最高,葡萄和桃园次之,梨园最低。土壤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真菌数量与土壤全氮、有效钾和CEC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有效锌和有效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与细菌和真菌数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线性规划求出了8—10月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最大的土壤养分和pH因子优化方案为:土壤有机质为55.0 g.kg-1、全氮为1.50~3.00 g.kg-1、有效磷为20~200 mg.kg-1、有效钾为120~600 mg.kg-1、有效锌为0.5~20.0 mg.kg-1、有效硼为10 mg.kg-1、CEC为300 mmol.kg-1、pH值为6.5。北京地区果园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CEC、降低果园土壤pH值来调节锌、硼等微量元素含量是土壤管理中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从土壤中分离获得的拮抗细菌BMY-1菌株对柑桔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atatum)、柑桔青霉病菌(Penicillium italicum)、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梨扩展青霉病菌(Penicillium expansum)、葡萄白腐病菌(Coniothyrium dlodiella)等6种水果产后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BMY-1菌株对苹果炭疽病菌(G.cingulata)和梨扩展青霉菌(P.expansum)的生长有较好的作用,抑菌率分别达48.43%和50.37%。采用液体共培养法观察到BMY-1菌株对病原真菌的菌丝有破坏作用,使苹果炭疽病菌菌丝扭曲和断裂,葡萄白腐病菌菌丝膨大畸形。对几种水果同时接种拮抗细菌BMY-1和病原真菌,BMY-1菌株对苹果炭疽病病斑和梨扩青病病斑扩展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能有效延迟葡萄白腐病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12.
北京苹果主产区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和果实品质评价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2009年,通过对北京苹果主产区昌平区46个成龄‘富士’苹果园土壤物理性状、养分含量及果实品质和矿质营养含量的调查,结合国内外相关指标参数进行了等级划分,分析调查果园在土壤理化性状和果实品质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56.14%的果园20 ~ 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偏高,20%左右的果园土壤孔隙度在45%以下,15.51%的果园土壤pH大于7.5;96%以上的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大于10.0 g · kg-1,多数园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丰富,30% ~ 40%的果园土壤有效钾、钙和铁的含量偏低;76.47%果园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14%),50%的果园需要提高果实单果质量;90%的果园果实中的氮含量高于0.30 g · kg-1,而钙含量在80 mg · kg-1以下的果园占65%。改良土壤、调节部分果园土壤pH和20 cm土层以下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效钾、钙和铁的含量等是今后果园管理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3.
苹果轮纹病药剂筛选与药剂配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苹果枝干轮纹病有效防治药剂缺乏的问题,1998—1999年在富士苹果枝干轮纹病树上开展其病害的药剂配方、浓度、防治次数、时期筛选及病斑不同刮治程度试验,2000—2002年在富士苹果枝干轮纹病树上开展果实轮纹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波美度石硫合剂∶硅石粉剂=100∶4或100∶6对苹果枝干轮纹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1年2次施药效果显著;第1次施药前应采取轻刮,以后防治直接用药;多菌灵与波尔多液交替、多菌灵与石硫合剂∶硅石粉剂交替使用采收期与贮藏期防治果实轮纹病效果均突出;套袋果实轮纹病防效达100%。  相似文献   

14.
从苹果韧皮组织分离获得1株潜在的生防菌菌株。基于形态和16S rDNA、gyrA鉴定其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命名为BaA-007(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存中心,菌种编号:ACCC60382)。该菌株及其次生代谢物对苹果腐烂病菌(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离体条件下可显著降低腐烂病病斑的扩散速度。以BG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筛选其最佳培养条件为蔗糖0.5%、细菌学蛋白胨1%、硫酸二氢钾0.1%、温度36 ℃、pH 7.0。BaA-007处理后,苹果水杨酸(SA)响应性基因PR1、PR2和NPR1,茉莉酸(JA)响应性基因PDF1.2、CORONATINE INSENSITIVE 1(COI1)和AOS,乙烯(ET)响应性基因ETR1、ERF1和HEL以及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Chitnase B,ChiB)在接种处理后的不同时间点均上调。综上所述,菌株BaA-007对苹果腐烂病有显著的拮抗效果,有望作为防治苹果腐烂病制剂开发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5.
以RCC1(PF00415)、TNFR_c6(PF00020)和Pkinase(PF00069)保守域全蛋白序列为种子序列,在苹果全基因组范围比对分析了CRINKLY4(CR4)家族成员,对其理化性质、进化关系、染色体分布等进行了分析;基于qPCR分析了CR4基因在苹果腐烂病发生和低温胁迫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分析,共获得8个苹果CR4基因,其氨基酸序列大小介于668 ~ 1 690,分子量介于71.73 ~ 187.61 kD,等电点介于5.69 ~ 8.66,主要位于质膜;根据进化分析将其分为两个亚组。PCR表达分析结果表明,CR4基因在苹果不同组织和品种间存在不同的表达模式。分别有8个和6个CR4基因在苹果花芽感受低温和接种腐烂病菌后至少在1个时间点发生差异表达。其中,MD03G1068800在花芽感受低温后上调达25倍以上,而MD00G1166500和MD01G1153100在腐烂病发生后上调达150倍以上,以上3个CR4基因可作为后续功能研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中国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产区土壤养分对‘富士’苹果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为两大苹果产区提高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果园合理施肥等提供理论依据。2010—2011年分别在中国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产区各选择22个县,每县3个果园,共计132个乔砧‘富士’苹果园,对每个果园的土壤养分和果实矿质元素含量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两大产区土壤养分、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筛选不同产区影响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线性规划求解优质果实矿质营养丰富的土壤养分含量优化方案。结果表明:环渤海湾产区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钙、铁和锌含量极显著高于黄土高原产区,而土壤pH和有效钾含量显著低于黄土高原产区;环渤海湾产区‘富士’果实氮、磷含量显著高于黄土高原区,而钙、铁和锌含量则显著低于黄土高原产区。黄土高原产区土壤有效铁、环渤海湾产区土壤有效硼含量分别与果实中的铁、硼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环渤海湾产区影响果实钙含量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的大小顺序为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铁和有效钾,土壤有效锌对果实钙有最大的正效应系数,而土壤有效硼和全氮负效应系数较大;黄土高原产区对果实钙含量影响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的大小顺序为土壤有效磷、有效锌、有机质、有效铁和有效钾,土壤有效锌、铁对果实钙含量有较大的正效应系数。线性规划求解出两大苹果产区果实矿质元素含量丰富的土壤养分优化方案。环渤海湾苹果产区增加果实钙含量的主要土壤养分管理措施为降低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提高土壤有效钾、铁、锌含量,维持较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17.7 g·kg~(-1)以上);黄土高原产区则为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锌含量,降低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保持适宜的土壤有效磷、钾含量。  相似文献   

17.
以"烟富3号"苹果园土壤为试材,采用人工播种生草栽培方法,研究多年生人工种植草类对黄淮地区苹果园常规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期为构建合理的土壤管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蛇莓、匍枝委陵菜、五皮风、三叶草和黑麦草5种生草处理中,种植三叶草的园区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有最高值,其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23.70 g·kg-1,全氮0.66 g·kg-1,有效磷28.03 mg·kg-1,速效钾19.60 mg·kg-1;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31 g·kg-1,全氮0.36 g·kg-1,有效磷4.76 mg·kg-1,速效钾104.05 mg·kg-1;表层土壤细菌数量10.75×106 cfu·g-1,真菌数量4.96×104 cfu·g-1,放线菌数量6.73×105 cfu·g-1。黄淮地区苹果园选择三叶草进行生草栽培更利于土壤的培肥和果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果园肥力水平的指标之一。由于我国果园建园选址多为贫瘠的荒山地及丘陵地,加之一些不当的传统耕作模式,致使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下,平均不足1%,这是制约果园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综述了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几种常见的维持或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的管理策略,以期为提升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果园提质增效,确保果园优质丰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对土壤养分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黄土高原渭北旱地苹果园生草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生草能提高0~60cm土层有机质含量,种植禾本科牧草有机质年积累0.1%,种植豆科牧草年积累0.15%;随生草年限的增加较深土层土壤有机质趋于增加。生草对N、P、K营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40cm土层,生草的前期土壤养分消耗大于积累,全N、全P、全K的演变呈现“S”型的演变过程,生草能提高0~40Cm土层水解N、速效P及速效K含量,黑麦草活化P的作用大于白三叶,而白三叶活化N的作用大于黑麦草。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苹果产量及品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