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临床上治疗牛病时,常用到注射给药法。注射给药法,即借用注射器把药物投入病牛机体的给药方法。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注射法,另外还有皮内注射、胸腔注射、腹腔注射、气管、瓣胃以及眼球结膜等部位注射。实践中根据药物的性质、剂量以及疾病的具体情况选择特定的方法进行注射。  相似文献   

2.
2005年4月份我们对兴化市844头奶牛用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进行了检疫,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牛型提纯结核菌素(批号:20040605,由农业部动物生产检疫所生产),酒精棉,游标卡尺,2.5ml注射器和针头,稀释用的灭菌的生理盐水和带胶塞的灭菌小瓶等。1.2方法1.2.1注射部位及术前处理将牛编号后在颈侧中部上1/3处剪毛,三月龄以内犊牛,在肩胛部进行,直径约10cm,用游标卡尺测量术部中央皮皱厚度,作好记录。如术部有变化时,应另选部位或在对侧进行。1.2.2注射剂量不论牛只大小,一律皮内注射1万国际单位。即将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稀释成每毫升…  相似文献   

3.
注射给药是将药物用注射器直接注入畜禽机体组织或管腔中以发挥药物作用的给药方法。注射给药的优点是给药少、见效快、剂量准确,同时可避免消化液的破坏,是临床治疗疾病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1皮内注射 是将极少量的药剂注射到皮肤表皮层之内。多用于某些疫苗及变态反应性试验,如结核菌素试验,注射时用皮内注射针,左手拇指和食指提起皮肤,呈30度左右的角度注入药剂,推进药时感到阻力很大,在注射部位出现小丘或疹状隆起为正确。注射完毕,拔出针头,用酒精棉球压迫针孔,免药液外流。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上,猪的注射给药是常用方法,注射给药的途径包括肌肉、皮下、皮内、静脉、气管、胸腔、腹腔、后海穴注射等方法,本文按照注射给药的途径详细介绍了猪的注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三点同步注射比较变态反应诊断奶牛结核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三种结核菌素在颈部三点同步注射,检测非疫区奶牛589头,检出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阳必 71头、牛禽双阳性牛26头、牛副双阳性牛25头,经用比较变态反应鉴别,26头牛禽双阳性牛中,有22头牛为禽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牛;25头牛副双阳性牛中,23头牛为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阳性,三点同步注射比较变态反应系解决特异性反应的简便适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1液体剂型注射剂也称针剂,是指由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药物溶液、混悬液、输入液、乳浊液或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可以从皮内、皮下、肌内或静脉等部位注射给药,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剂型。水剂一般可直接供肌内、皮下、皮内或静脉注射用。混悬剂(药效长)仅供肌内和局部注射,不能做静脉注射。一般对热或水不稳定的药物常制成粉针剂,如青霉素、辅酶A等均需制成灭菌粉  相似文献   

8.
1皮下及皮内注射皮下注射是将药液经皮肤注入皮下疏松组织内的给药方法,适用于药量少、刺激性不大的药液。注射部位以皮肤较薄、皮下组织疏松处为宜。奶牛一般在颈侧,如药液量过多时,可分数处将药液注入皮下,部位还可选在肘及肩后皮肤较薄处。皮下注射一般使用16号针头。具体是在注射部位剪毛消毒(用  相似文献   

9.
给药方法     
《农业新技术》2008,(2):55-55
1.内服给药 多数药物可经内服给药吸收,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 2.注射给药 常用的注射给药主要有静脉、肌肉和皮下注射。其他还包括关节内、结膜下腔和硬膜外注射等。快速静注可立即产生药效,并且可以控制用药剂量;静脉滴注是达到和维持稳态浓度的最佳技术,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还取决于药物的消除速率。药物从肌肉、皮下注射部位吸收一般30min内达峰值,吸收速率取决于注射部位的血管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0.
给药方法     
1.内服给药 多数药物可经内服给药吸收,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 2.注射给药 常用的注射给药主要有静脉、肌肉和皮下注射。其他还包括关节内、结膜下腔和硬膜外注射等。快速静注可立即产生药效,并且可以控制用药剂量;静脉滴注是达到和维持稳态浓度的最佳技术,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还取决于药物的消除速率。药物从肌肉、皮下注射部位吸收一般30min内达峰值,吸收速率取决于注射部位的血管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1.
<正>在动物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应用注射法进行治疗。注射法是使用注射器将药液直接注入动物体内的给药方法,它具有用药量小、奏效快、避免经口给药的麻烦和降低药效的优点。1常用注射器介绍及使用方法现在广泛应用的兽用注射器有玻璃、金属、尼龙、塑料等4种,按其容量有1,2,5,10,20,30,50,100 m L等规格,大量输液时则有容量较大的输液瓶(吊瓶),此外还有装甲注射器、连续注射器、结核菌  相似文献   

12.
皮内注射作为一种常用的兽医注射方法,在动物临床疾病治疗和预防接种上具有广泛的应用途径,是构成动物疫病诊疗与处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兽医诊疗活动中,受牛真皮层厚、保定难度大、可供皮下注射的区域小等因素的制约,皮内注射成为了制约兽医临床诊疗效果的瓶颈。为此本文就牛皮肤的特点进行分析,从皮内注射的角度,提出了规范牛皮内注射的操作要点与方法要领,从根本上提高疫苗接种、药剂注射效果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和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达到迅速准确诊断牛结核病的目的,[方法]用2年时间对我国最常用的牛结核病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国标皮内变态反应试验(PPD)与皮内变态反应比较试验(SICTT)有较高符合率;国标皮内变态反应试验(PPD)阳性敏感性高于皮内变态反应比较试验(SICTT);皮内变态反应比较试验(SICTT...  相似文献   

14.
奶牛结核病不仅阻碍着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为此,笔者根据农业部牛结核病检测规程于2005年8月对靖边县1 426头奶牛用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进行了检疫,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牛型提纯结核菌素(批号:黑生药字200207825,由黑龙江生物制品一厂生产);酒精棉球、游标卡尺,2.5 mL注射器和针头,稀释用的灭菌注射用水和带胶塞的灭菌小瓶等。1.2方法1.2.1注射部位及术前处理,将牛编号后在颈侧中部上1/3处剪毛,三月龄以内犊牛在肩胛部进行,直径约10 cm,用游标卡尺测量术部中央皮皱厚度,详细作好记录,如术部有…  相似文献   

15.
(一)规范操作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1.注射部位及术前处理。在颈侧中部上1/3处剪毛(或提前一天剃毛),3个月以内的犊牛,也可在肩胛部进行,直径约10Cn3。用卡尺测量术部中央皮皱厚度,作好记录。注意术部应无明显的病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在牛结核病检疫中出现的使用不同批次的PPD和皮下注射PPD等情况是否会对检疫结果的判定造成干扰。本试验首次通过在豚鼠背部采用皮下注射法和皮内交替注射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结核菌素提纯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PPD)的方法,参照《结核菌素提纯蛋白衍化物(PPD)制造及检定规程》于每次注射后24h、48h和72h观察皮试处是否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结果为皮内组(不同批次PPD皮内注射)和皮下组(同一批次PPD皮下注射)经3次注射后的皮试结果与标准参照组的皮试结果无差异,且在每次皮试后的24h、48h和72h皮试处均未出现局部红斑硬结。本试验证明了PPD皮内变态反应检疫结果判定不受PPD皮下接种及PPD的不同批次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注射给药是将无菌药液用注射器直接注入畜禽机体组织或管腔中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优点是给药少、见效快、剂量准确,同时可避免消化液的破坏,是临床治疗最常用的方法。现将畜禽几种常用的注射给药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究在牛结核病检疫中出现的使用不同批次的PPD和皮下注射PPD等情况是否会对检疫结果的判定造成干扰。[方法]试验首次通过在豚鼠背部采用皮下注射法和皮内交替注射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结核菌素提纯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 PPD)的方法,参照《结核菌素提纯蛋白衍化物(PPD)制造及检定规程》于每次注射后24 h, 48 h和72 h观察皮试处是否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结果]皮内组(不同批次PPD皮内注射)和皮下组(同一批次PPD皮下注射)经3次注射后的皮试结果与标准参照组的皮试结果无差异,且在每次皮试后的24 h, 48 h和72 h皮试处均未出现局部红斑硬结。[结论]试验证明了PPD皮内变态反应检疫结果判定不受PPD皮下接种及PPD的不同批次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笔者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5425头奶牛进行结核病监测检测,然后间隔42d对前者检测出的阳性牛或可疑牛再次进行结核病检测,比较前后两次的阳性牛或可疑牛符合率.结果显示,前次应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共检测出结核病阳性牛或可疑牛共计142头;再次检测呈阳性或可疑的142头奶牛中,结果仍为阳性牛121头.结果表明,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假阳性率约为14.8%(21/142),建议用皮内变态反试验监测检测奶牛结核病时,对检测出的阳性牛开展1次复核,以提高结核病检测的准确性和降低养殖业主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利用PPD颈部皮内变态反应检测方法、PPD尾根腹面皮内变态反应方法、γ-干扰素ELISA方法对北京市规模化奶牛场及华北某大型奶牛场进行了牛结病检测,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阴性牛比例、阳性牛比例、可疑牛比例指标上,PPD颈部皮内变态反应法测定结果与尾根腹面皮内变态反应法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PPD颈部皮内变态反应法测定结果与γ-干扰素ELISA方法牛结核病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在阳性牛头数、可疑牛头数指标上,γ-干扰素ELISA方法重复检测结果与PPD颈部皮内变态反应法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但ELISA方法的敏感性要高于PPD颈部皮内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