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定西地区种植的谷子品种,通过研究各品种(系)的农艺性状、抗逆性、经济产量,对引进的14个谷子品种(系)进行鉴定、筛选。结果表明,有6个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等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其中饲谷2号、黄粘谷、金平谷可作为饲草谷子,陇谷8号、陇谷23号、陇谷11号可作为粮用谷子在定西及周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杂交谷子地膜覆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谷子”是张家口市农科院两代科研工作者坚持40年科研攻关,独家首次成功选育出的光温敏两系杂交谷子系列品种。取得了谷子杂交优势利用的突破性进展。至今,已育成“张杂谷2、3、5、6、7、8、9、10号”等适宜春夏播、水旱地、早中晚不同生态类型的系列品种。杂交谷子和常规谷子相比,具有根系发达,节水抗旱;茎秆粗壮,抗倒力强;谷穗粗长,粒多高产;米色黄亮,甜香优质;适宜化除,简便省工;耐瘠抗病,适应性广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适宜北京市门头沟区生态条件的、综合性状优良的谷子新品种,2010年在北京市清水镇进行了13个不同品种谷子的比较试验,1年的试验表明,安04-4783品种667 m~2产348.00 kg,比对照增产27.60%,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该品种植株矮,生长整齐一致,适宜密植和果粮间作,还表现为穗大、穗粗、粒多、单穗质量、熟相较好,另有抗旱、抗风、抗病等抗逆性,表现为较大的增产优势。03-992品种667 m~2产341.30 kg较对照增产25.20%,该品种生长整齐、穗大、熟相好、早熟、抗旱及抗病,居参试品种第2位。长农39号、09品20、长生08及沁黄2号等品种产量集中在258.00~273.00kg,其他品种高产性表现则不佳。  相似文献   

4.
花晚6号由花培育种法,具有粮草兼用,抗旱耐瘠,穗大粒大(千粒重高达33.6g)、抗黄矮病、食品性好,综合性优良的特点,2000年11月通过了河北省品种鉴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在科尔沁沙地南缘,以仁用杏//花生/玉米/花生//仁用杏(A1模式)、仁用杏//谷子/玉米/谷子//仁用杏(A2模式)、仁用杏//大豆/玉米/大豆//仁用杏(A3模式)、仁用杏//玉米//仁用杏(B1模式)、仁用杏//花生//仁用杏(B2模式)、仁用杏//谷子//仁用杏(B3模式)、仁用杏//大豆//仁用杏(B4模式)7种果粮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并评价了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玉米病虫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表现为B1模式〉A2模式〉A3模式〉A1模式;A模式较B模式能够显著降低矮棵作物花生和大豆的病虫害发生率。玉米产量顺序为A1模式〉A3模式〉A2模式〉B1模式。A模式较B模式,矮棵作物(花生、谷子、大豆)产量略有降低,但减产幅度均〈5%,差异不显著。从经济效益分析,A1模式和B2模式的经济效益较高。由此认为,A1模式和B2模式表现较好,适宜在风沙半干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谷子抗旱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前人对谷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旱鉴定的方法以及表型特征等形态方面,有关谷子抗旱性分子机制和从谷子中发掘抗旱基因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就植物抗旱的分子机制、谷子抗旱的鉴定方法和分子机理研究进行综述,并对谷子抗旱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干旱胁迫对谷子萌芽期的影响,筛选抗旱谷子新品种及谷子萌芽期抗旱性相关指标,明确干旱胁迫对不同谷子品种萌发期生理特征变化影响,以20%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15个谷子品种进行了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对相关的六个抗旱性指标进行了筛选和相关性研究,并通过测定15个品种在干旱胁迫条件下SOD、POD和CAT的活性来研究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以萌发抗旱指数为标准指标,15个品种谷子萌发期抗旱性基本可以分为强、中、弱3类,其中抗旱性强的3个品种分别是陇谷10号、长生07、晋谷21号;抗旱性弱的2个品种是济谷20号、长生13。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谷子SOD、POD和CAT活性均有所升高,其中SOD活性在抗旱性强的3个品种中值最大,在抗旱性较弱的2个品种中值最小;SOD活性升高值与萌发抗旱指数显著正相关,而POD和CAT活性升高程度与萌发抗旱指数相关性不显著。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活力抗旱指数、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与萌发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相对胚芽长、相对胚根长与萌发抗旱指数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综上,在相关的六个抗旱性指标中,谷子抗旱的标准指标是萌发抗旱指数,谷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首要指标为活力抗旱指数和相对发芽率,次级指标则是相对发芽势,参考指标为相对胚芽长和相对胚根长。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干旱胁迫对谷子萌芽期的影响,筛选抗旱谷子新品种及谷子萌芽期抗旱性相关指标,明确干旱胁迫对不同谷子品种萌发期生理特征变化影响,以20%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15个谷子品种进行了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对相关的六个抗旱性指标进行了筛选和相关性研究,并通过测定15个品种在干旱胁迫条件下SOD、POD和CAT的活性来研究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以萌发抗旱指数为标准指标,15个品种谷子萌发期抗旱性基本可以分为强、中、弱3类,其中抗旱性强的3个品种分别是陇谷10号、长生07、晋谷21号;抗旱性弱的2个品种是济谷20号、长生13。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谷子SOD、POD和CAT活性均有所升高,其中SOD活性在抗旱性强的3个品种中值最大,在抗旱性较弱的2个品种中值最小;SOD活性升高值与萌发抗旱指数显著正相关,而POD和CAT活性升高程度与萌发抗旱指数相关性不显著。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活力抗旱指数、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与萌发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相对胚芽长、相对胚根长与萌发抗旱指数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综上,在相关的六个抗旱性指标中,谷子抗旱的标准指标是萌发抗旱指数,谷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首要指标为活力抗旱指数和相对发芽率,次级指标则是相对发芽势,参考指标为相对胚芽长和相对胚根长。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谷子品种资源的抗旱性和丰产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苗期反复干旱法,对山西省的3761份谷子品种资源进行了抗旱性鉴定,筛选出高抗品种(一级和二级)500余份。采用田间抗旱鉴定和多年多点鉴定的方法对所选抗旱材料进行了抗旱性、丰产性和适应性鉴定,筛选出丰产性好的抗旱种质58份,丰产、抗旱品种3份。这对促进山西省谷子的生产和抗旱育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谷子WRKY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谷子是抗旱研究的模式植物,谷子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分离鉴定谷子抗旱基因提供了便利,WRKY基因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在植物抗旱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为分离鉴定谷子WRKY类抗旱转录因子基因,从而为谷子抗旱机理研究和抗旱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谷子转录因子SiWRKY基因家族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表达分析。[结果]我们发现,谷子基因组中存在103个WRKY基因,分布在谷子的9条染色体上,根据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命名为SiWRKY1-SiWRKY103。[结论]80%的谷子WRKY基因在干旱胁迫后上调表达,表明其参与谷子抗旱机制,为植物抗旱研究提供了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1.
九谷14号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品质优良,稳产、丰产性好,活秆成熟,抗逆性较好,人工接种鉴定抗谷子白发病(6.3R),抗谷瘟病(3R),中抗谷子黑穗病(21.6MR)。于2008年1月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适合吉林省东部、辽宁省西部和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谷子具有抗旱、耐瘠、耐盐碱等特性,是低耗水、低耗肥的环境友好型作物。山西省栽培谷子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是我国春谷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作者根据多年从事谷子研究的试验与经验,总结出以下适宜晋北地区的谷子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旱地春谷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研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谷子作为旱作农业的先锋作物优势因素的分析,阐明了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谷子抗旱节水栽培,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重要性。同时针对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特点,探讨了谷子抗旱节水栽培的七项关键技术,为提高旱区谷子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春谷新品种晋谷35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育成的春谷新品种晋谷35,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等优良特性。在2000-2001年的山西省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为4596.8kg/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1.3%;2001年在全国第四次优质米鉴评会上获一级优质小米。适宜在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谷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抗旱作物,适应性广,耐旱力强,在瘠薄干旱条件下也能获得好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长麦3897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培育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选用遗传基础丰富的亲本材料长麦04-6507和长麦6686杂交选育而成。2016-2017年该品种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域试验,2017-2018年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试验中产量、抗病性、抗倒性突出,表现出了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2018年12月通过山西省审定。该品种具备抗旱节水、高产稳产的特点,适宜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种植。长麦3897结合配套的旱作高产栽培技术,有利于发挥新品种增产潜力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谷子抗旱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谷子是起源于我国的重要杂粮作物,尽管其抗旱性强,但干旱仍是制约其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更好的了解谷子抗旱机制,本文对谷子的抗旱生理、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文中总结了谷子不同时期不同生理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概述了从单基因和转录组水平对抗旱分子机制的探索结果;鉴于在其他植物上已有证据表明根际微生物与抗旱有关,还介绍了谷子根际微生物的最新进展。最后展望了谷子抗旱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8.
水稻品种的抗旱性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5,自引:5,他引:65  
 研究了10个中熟水、陆稻品种(含杂交组合)的抗旱性以及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抗旱系数为:旱-A03>旱-501>珍珠矮>扬稻4号>汕优63>六优1号>亚优2号>南京11>盐粳2号>盐粳235,而抗旱指数和在水分胁迫下的产量则以3个杂交组合汕优63、亚优2号和六优1号最高;在水分胁迫下,抗旱性较好(抗旱系数较高)的品种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增加的叶水势阈值较高,叶片质膜透性明显增加的叶水势阈值较低,抗旱性较差(抗旱系数较低)的品种则相反;水分胁迫下库源比、茎鞘物质的输出率和转换率的相对比率(胁迫处理/对照×100%),抗旱性较好的品种较高,抗旱性较差的品种较低;在水分胁迫下剑叶的气孔密度增加,但抗旱性较好的品种增加较少,抗旱性较差的品种增加较多。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谷子生长发育所需的适宜追肥量,提供谷子高产高效施肥理论依据。以高产优质的谷子品种赤谷K1为材料,于2020年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田间试验,以不灌水不覆膜追肥10kg/667m2处理(CK1)和只膜下滴灌不追肥(CK2)为对照在谷子拔节期设置4个追肥量处理,研究了膜下滴灌追肥量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覆膜栽培可以缩短谷子出苗天数2天,提早成熟11天,减小谷子生产风险,并促进谷子生长发育提高产量;不覆膜传统追肥方式追肥10kg/667m2和膜下水肥一体化追施5kg/667m2的氮钾复合水溶性复合肥,都不能满足谷子生长发育对肥料营养的需求,不能达到本试验供试谷子品种的产量潜力。而膜下水肥一体化15 kg/667m2及以上追肥量同10 kg/667m2比较,业已不能起到增产增效的作用,还小幅度的增长了谷子的生育期,增大了谷子倒伏和受霜冻灾害减产的风险,并造成了肥料的浪费,加重了农业环境污染。膜下水肥一体化追肥10kg/667m2的氮钾复合水溶性复合肥最为适宜谷子生产。  相似文献   

20.
谷子具有抗旱、耐瘠、适应性较强等特点,是粮食作物的主栽品种之一。为确保谷子能获得高产、采取品种更新、调整播期、适当增加密度等技术措施,建立以中熟、矮秆、抗病、优质、丰产品种为基础的新的栽培技术体系,协调谷子优质、丰产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使谷子生长发育与自然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