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福建省9地市的栽培及野生豆科树木根际分离出丛枝菌根真菌2属8种。其中,球囊霉属有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苏格兰球囊霉(G.caledonium)、摩西球囊霉(G.mosseae)、隐球囊霉(G.occultum)、幼套球囊霉(G.etunicatum)、地球囊霉(G.geosporum)、何氏球囊霉(G.hoi)等7种,无梗内囊属有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1种;幼套球囊霉较其他种类出现频率高,孢子数量多,初步认为是福建省豆科树木丛枝菌根真菌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贵阳市东山何首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的种类及多样性,为优势AM真菌在何首乌人工栽培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酸性品红染色法和湿筛法测定何首乌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分离何首乌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孢子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何首乌根系的菌根侵染率为7.5%;从根际土壤中分离到AM真菌4个属55种和一个未鉴定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31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22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1种,优势种主要为枫香球囊霉(G.liquidambaris)、褐色球囊霉(G.badium)、孢果无梗囊霉(A.sporocarpia)。东山何首乌AM真菌资源丰富,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的适应性强、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3.
合江方竹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合江方竹(Chimonobambusa hejiangensis C.D.Chu et C.S.Chao)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物种多样性状况,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测定合江方竹根系侵染率为23%,说明二者可以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用湿筛倾注-蔗糖离心法对AM真菌孢子进行分离,通过形态鉴定其种类。结果表明:合江方竹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共8属24种,包括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10种,多样孢囊霉属(Diversispora)1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1种,球囊霉属(Glomus)6种,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2种,硬囊霉属(Sclerocystis)1种,双型囊霉属2种(Ambispora);其中柯氏无梗囊霉(A.koskei)、小果球囊霉(G.microcarpum)、长孢球囊霉(G.dolichosporum)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调查新疆北部五个地区的丛枝菌根真菌的分布情况,采用常规的分离方法,从24种常见植物根围土壤中,共分离出丛枝菌根真菌5属的27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15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9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1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1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1种。各地区丛枝菌根真菌种的丰度、孢子密度、频度、相对多度等也差异较大。Glomus在各采样点出现的频度和相对多度最高,其次是Acaulospora。  相似文献   

5.
从福建省9地市的栽培及野生主要非豆科固氮树木根际分离出VA菌根真菌3属10种.球囊霉属8种:幼套球囊霉(Glomusetumieatum)、摩西球囊霉(G.mosseae)、何氏球囊霉(G.hoi)、地球囊霉(G.geosporum)、苏格兰球囊霉(G.caledomium)、缩球囊霉(G.constritum)、透光球囊霉(G.diaphanum)、台湾球囊霉(G.formosanum).硬囊霉属1种:弯丝硬囊霉(Sclerocystissinu-osa).无梗内囊霉属1种: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scrobiculate).以上3属10种VA菌根真菌均为福建省新纪录种.文中详细记叙了以上10种的形成特征.  相似文献   

6.
从海南7个市县的甘蔗主产区采集了20份甘蔗根际土样,采用Gendeman的湿筛倾析-糖液离心法分离土样中的孢子,依据形态学方法初步鉴定出6属31种丛枝菌根真菌,包括19个确定种,12个待确定种;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有11个种,已确定7个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有1个确定种;球囊霉属(Glomus)有12个种,已确定5个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有2个确定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有4个确定种;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有1个待定种.对已确定的19个种的菌根真菌进行了形态描述.孢子分离结果表明:球囊霉属(Glomus)分离频率最高,是海南甘蔗根际丛枝菌根真菌的优势属;悬钩子球囊霉(G.rubiforme)分离频率最高,是31个种中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7.
从昆明学院种植基地随机采集黄瓜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采用巢式PCR技术分别扩增菌根及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部分18S rRNA基因区域,利用该产物构建AMF克隆文库,并结合ARDRA筛选、DNA测序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对黄瓜AMF菌群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壤检测到7种AMF: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以及其他4种未知的Glomus属类型,而根系除发现了G.mosseae、G.intraradices和G.versiforme外,仅检测到了其他2种未知Glomus属种类.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uforme(简称G.V)、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tle(简称G.M)和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简称G.E)I对连作土壤中贝达(V.vulpina×V.labnuca Beta)葡萄扦插苗生长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将连作土灭菌后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测定贝达葡萄地上部及根系生理指标,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根系分泌的物质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3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葡萄的株高、茎粗、地上及地下鲜重均增加.叶片SOD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根系活力增强.其中G.V处理和G.M处理效果最显著,叶片SOD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23倍和2.18倍.MDA含量比对照低12.83%和17.51%.根系活力比对照提高17.07%和20.33%.接种菌剂后,葡萄根系分泌的物质种类及其含量也发生变化,其中G.V处理葡萄根系分泌的物质种类较多,并且含有特异性成分橙花叔醇.连作土灭菌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了葡萄的生长,其中G.V处理和G.M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艾纳香根系侵染特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进行孢子分离,根据《VA菌根鉴定手册》和国际丛枝菌根真菌保藏中心提供的种描述及图片,对贵州兴义市南盘江镇的歪染村和田房村艾纳香的根系及土壤进行AM真菌分离鉴定。【结果】歪染村和田房村艾纳香根系及土壤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4属53种,其中,球囊霉属25种,无梗囊霉属8种,巨孢囊霉属1种,盾巨孢囊霉属1种;歪染村样地中鉴定AM真菌2属35种,其中球囊霉属22种,无梗囊霉属13种,两样地的优势属均为球囊霉属。【结论】不同样地AM(Arbuscular Mycorrhizal)真菌种类分布有明显差异,AM真菌能与艾纳香根系共生形成疆南星型丛枝菌根;秋季AM真菌孢子密度明显高于夏季,但夏秋两季菌根侵染率无显著差异。AM真菌侵染率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r=0.549,P0.05),AM真菌的空间分布及其侵染特性与土壤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梵净山不同海拔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海拔高度(500~600、900~1000、1300~1400、1700~1800、2100~2200 m)植被根际土壤,利用湿筛倾析法分离丛枝菌根真菌孢子,通过孢子形态进行物种鉴定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梵净山丛枝菌根(AM)真菌物种资源丰富,现确定6属23种;海拔显著影响AM真菌的多样性和分布,随海拔降低,AM真菌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下降;AM真菌优势群落,依次为无梗囊霉属、球囊霉属、硬囊霉属。  相似文献   

11.
新疆伊犁野生植物VA菌根真菌及其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伊犁地区8种野生植物的VA菌根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种野生植物根围土壤中均有VA菌根真菌的孢子分布,从中分离并鉴定出丽孢无梗囊霉(A cau losp oraeleg ans G erdem ann&T rappe)、蜜色无梗囊霉(A cau losp ora m ellea Spa in&Schenck)、苏格兰球囊霉(G lom us ca le-d on ium N ico lson&G erdem ann)、缩球囊霉(G lom us constrictum T rappe)、地球囊霉(G lom us g eosp orum N ico lson&G erdem ann)、台湾球囊霉(G lom us f orm osanum W u&Chen)和白色球囊霉(G lom us a lbidum W a lker&R hodes)7种VA菌根真菌,其中缩球囊霉和地球囊霉的出现频率较高,为优势菌种;同一菌种在不同宿主上的种群频度存在差异,表现出较强的VA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的选择性;在不同地区的同种宿主上,土壤中孢子数量与平均侵染率亦存在差异,并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表现出VA菌根真菌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陕西省关中地区18种林木VA菌根研究,从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出VA菌根真菌23种。其中无梗囊霉属3种,球囊霉属20种,球囊霉属为优势属,摩西球囊霉、地表球囊霉、地球囊霉为优势种,本文还分析了VA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的选择性及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AM真菌对牡丹实生苗矿质营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M)真菌Acaulospora sp.、Glomus constrictum、G.geosporum、和G.reticulatum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1年生和当年生实生苗矿质营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能显著促进牡丹实生苗的生长和N、P、K、Zn和Mn元素的吸收。以G.constrictum与G.geosporum效果最佳,牡丹对二者的菌根依赖性分别为56.9%和58.0%。因此,G.constrictum与G.geosporum是适宜牡丹生长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4.
AM真菌对彩叶草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彩叶草‘奇才—晚霞色’种子为材料,分别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Glomus mosseae、G.versiforme及G.mosseae、G.versiforme与G.intraradice的混合菌种,以不接种为对照,研究了不同AM真菌对彩叶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AM真菌混合菌种的侵染率最高,为68%。接种AM真菌能显著提高彩叶草实生苗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其中G.versiforme的效果最佳。AM真菌显著提高了彩叶草根系活力、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混合菌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作者研究了高温胁迫下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盆栽牡丹幼苗叶片解剖结构和蒸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均能侵染牡丹根系,其侵染率分别为47%和44%。接种AM真菌的比未接种对照(CK)植株的叶片细胞排列紧密,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和海棉组织厚度均表现为接种G.mosseae植株>接种G.versiforme植株>CK。在相同高温下接种AM真菌处理的牡丹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气孔开度均显著低于CK。AM真菌提高了牡丹植株的抗热性,这对于高温胁迫下保持和提高光合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其中接种G.mosseae处理的效果优于G.versiforme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AM真菌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影响,试验在盆栽条件下,比较了接种AM真菌对甘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的4种AM真菌能与甘草幼苗形成菌根,显著促进甘草幼苗的生长,形成菌根的甘草幼苗均能显著提高成活率,增加甘草幼苗的苗高、地径、鲜重、干重,提高水分利用率,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抗旱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自然状态下黄檗根际土壤的丛枝菌根真菌资源进行取样调查,共发现4属23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分别为无梗囊霉属、球囊霉属、盾巨孢囊霉属和原囊霉属。从出现频度看以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占优势;其中无梗囊霉属的细凹无梗囊霉、刺无梗囊霉和球囊霉属的聚丛球囊霉、悬钩子状球囊霉,以及盾巨孢囊霉属的美丽盾巨孢囊霉是出现频度较高的5个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菌根菌对栓皮栎幼苗接种的影响。[方法]选用红蜡蘑(L.l)、美味牛肝菌(B.e)、铆钉菇(G.v)、厚环乳牛肝菌(S.g)、褐环乳牛肝菌(S.l)共5种外生菌根真菌的固体培养物对栓皮栎幼苗进行土壤根际接种试验,研究接种后、未接种的栓皮栎幼苗在菌根侵染率、生长情况、养分吸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3个月后取样测量,结果表明外生菌根能明显提高苗木的菌根化程度,对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提高了植株对养分N、P、K的吸收。[结论]筛选出的L.l、S.l、G.v是栓皮栎菌根化育苗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9.
VA菌根真菌对大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盆栽法研究了2种VA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和G.caledonium对大蒜Alliumsativum营养生和攻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真菌均可侵染大蒜根系,但不同菌种的侵染率及大蒜的生长反应不同,以G.mosseae对大蒜的接种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20.
本项试验是在土壤中含有不同浓度有效磷的条件下,研究两种VA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 和Glomus epigaeum)对药用植物曼陀罗的生长、元素(N、P、K、Ca、Mg、S、Cu、Zn、Fe、Mn、Mo、Na、Al、Ba、Cd、Ni、Pb、Co、B、Ti、和Cr)吸收及合成药用有效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菌根真菌都能有效地促进曼陀罗的生长,增加对磷、硫等元素的吸收,降低镉、铅在植物体中的含量,提高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浓度。VA菌根对曼陀罗药用有效成分影响可能与因共生而引起的代谢变化有关。尤其是与植株激素有关。本文讨论了药用植物接种VA菌根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