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0 毫秒
1.
本文以胸高断面积为例,对用平均坡度法改正角规测树值的偏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偏差产生的原因及计算和修正偏差的方法,得出了修正系数K_α=1/(1+E)COSα和胸高断面积真值G=K_α·G_测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临沂地区杨树人工林林分密度管理图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临沂地区杨树人工林林分密度管理图,于1986年冬至1987年春在该地区设置69杨等临时标地356块资料基础上编制而成。密度为278—5952株/ha(其中500—1894株/ha者占89.1%);优势高为5.9—28.6m;平均胸径为3.8—28.6cm;蓄积量为3.9—339.7m~3/ha。管理图编制方法:等树高线选用M~(-1)=A_1+B_1N~(-1)式,等直径线选用D~(-1)=A_2+B_2N式;最大密度线采用M_(Rf)=K_2·N_(Rf)~(K_1~′)式;密度管理线采用M_(Ry)=K_3·N_(Ry)~(K_1~′)式。本密度管理图的精度,等树高线为97.6%;等直径线为98.9%,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浙江楠在南京地区的苗期生长特性和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浙江楠苗期生长呈现指数生长规律,第1a生长较慢,从第2a起呈现加速生长趋势。浙江楠苗期高生长、地径生长和根系生长的指数函数分别是Y=7 106 2e1 058 4X(R2 =0 960 8),Y=15 841e0 452 1X(R2 =0 998 0),Y=0 254 6e0 600 9X(R2 =0 989 4); (2)浙江楠幼苗主根明显,侧根不发达,表现出深根性树种的早期特性; (3)浙江楠苗期表现出一定的喜光特性, 3年生浙江楠的光饱和点约为1 200μmol·m-2·s-1,光补偿点约为20μmol·m-2·s-1。  相似文献   

4.
绿竹笋期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连续三年观察研究表明:(1)绿竹秆基笋目数量在4~10个之间,笋目萌动始于二月底,总萌动率79.3%,发笋数占萌动数的73.0%。(2)绿竹笋期长达5个月,可分为初期、盛期、递减期和末期四个阶段,盛期出笋株数和重量分别占72.0%和75.9%,比其他竹种更为集中。(3)绿竹一年生母竹发笋量占总重量的92.1%,二年生占7.9%。(4)竹丛的总出笋数和重量与座底竹数量具有正相关关系,r_1=0.7582,r_2=0.7279。株平均出笋数和重量与座底竹数量具有负相关关系,r_3=-0.6124,r_4=-0.6418。(5)绿竹幼竹高生长历时85天左右,总生长量达950cm,日均生长量11.2cm,日最大生长量24cm。幼竹夜间生长量比白天快1.7倍。  相似文献   

5.
牡竹 Dendrocalamus Strictus Nees 是耐干旱贫瘠、耐盐碱、抗逆性强的优良竹种,可作纸浆、家具等用途。可在我国热带、南亚热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引种栽培。1986年春播种后,经精心培育,成苗160株(丛),生长良好。180天苗平均高144厘米,底径7毫米。各因子间的关系分析如下:①出苗期天数、积温与出苗量成正相关,r=0.975,回归方程:(?)=-1225.5415-751.8117·logx_1+888.4231·logx_2。②原本和各分蘖单株的高生长天数与高生长量的r 值在0.956~0.990之间。③分蘖次数与高度:r=0.995,(?)=18.6420·e~(0.4247·x)。但是它们的高生长完成天数与高度则成负相关。r=-0.993,(?)=397.0725·e~(-0.0360·x)④分蘖次数与底径:r=0.984,(?)=0.6162·e~(0.6216·x)。⑤底径与高度;r=0.990,(?)=11.7861+17.7345·x。⑥分蘖次数与秆柄前端直径:r=0.962,(?)=-11.7714+42.3671·log x。⑦分蘖次数与根总长:r=0.957,(?)=3.4314+191.5384·log x。根的总长与秆高相近。r=0.994,(?)=24.2922·e~(0.0121·x)。文中众多的回归方程,揭示了牡竹实生幼苗的生长规律,在育苗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可用以预测预报牡竹幼苗的生长趋势,具有指导生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森林碳固定能力计算方法及长株潭区域碳年固定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碳(CO2)平衡原理方程式[Fc=Nc(植物年净C)+Dc(凋落物C)+Mc(微生物C)+Ec(土壤动物及其它有机物C)-Rs(土壤放出C)],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碳(CO2)年固定量计算式:Fc=∑m∑nBEFcij·Xcij·11λi·Mkij·113-0.6Rij·Sij式中:Xcij———森林植物年净生产量;3+113Dcij+∑Hk=1j=1i=1Dcij———凋落物碳(CO2)固定量;Mkij———微生物自身碳素量;Rij———土壤呼吸放出CO2量;Sij———面积;i———森林类型序号;j———地域或土类序号。求算出长株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年CO2固定量为3945.3×104t,是长株潭三市2000年工业燃料燃烧排放CO2总量的2.38倍。森林生态系统碳(CO2)固定能力,变幅在6.784~54.163t/(hm2·a-1)之间,大小排序为毛竹林>国外松林>阔叶林>四旁林>柏木林>马尾松林>杉木林>灌丛疏林>经济林。  相似文献   

7.
川西高原光果西南杨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标准木和回归分析法 (乔木层 )及样方收获法 (灌木、草本 )研究了川西高原丘陵宽谷地带光果西南场人工林的生产力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1 根据各径阶标准木资料 ,对 4个回归模型 (a)Y =a +bX ,(b)Y =aXb,(c)Y =aebX,(d)Y =a +b1nX 的适应性进行评价、筛选 ,结果以 (b)的相关系数最高 ,精度符合要求。2 林分总生物量为 6 1 371t·hm-2 ,其中乔木层 5 8 391t·hm-2 (95 14 0 % ) ,灌木层 1 0 90t·hm-2 (1 780 % ) ,草本层 1 890t·hm-2 (3 0 8% ) ;乔木层净生产量为 9 342t·hm-2 ·a-1,约 38 5 14 %分配到树干。3 林分总生物量及树干生物量随高度分布呈金字塔型 ,枝、叶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在树冠中上部 ;根系生物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 ,呈倒金字塔形 ,根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 2 8 84 % ,主要分布于 0~ 6 0cm的土层中。4 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别是树干生物量的 1 2 8倍和 1 8倍 ,和其它热带、亚热带森林分析的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8.
0 9%阿维菌素乳油、 15 %哒螨灵乳油、 3 2 %阿维·哒乳油系列制剂对柑桔红蜘蛛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3 2 %阿维·哒乳油 2 # (阿维菌素 +哒螨灵 =0 3+2 9)增效显著、经济实惠 ,为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黑龙江省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中生长的银中杨、小黑杨、山杨、白桦、蒙古栎、红松、樟子松和兴安落叶松等8个主要碳汇树种的树高、胸径和生物量进行实测,以建立不同碳汇树种的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结果表明,以胸径和树高为自变量,各树种的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分别为:红松,W=0.211(D2 H)1.037 1;落叶松,W=0.062 9(D2 H)0.876 3;樟子松,W=0.057 9(D2 H)0.929 6;银中杨,W=0.023 9(D2 H)0.988 7;小黑杨,W=0.040 3(D2H)0.925 8;山杨,W=0.007 4(D2 H)1.134 1;白桦,W=0.025 3(D2 H)1.003 5;蒙古柞,W=0.003 8(D2 H)1.209 7。  相似文献   

10.
对取自德国Solling的挪威云杉林的不同枯枝落叶层样品进行了一系列浸提实验,结果表明,枯落物分解程度、水∶物的比值和浸提液pH值都是元素浸提的主要控制因素.多数阳离子的浸提受到H+交换机制的很大影响,较低的pH值会导致较高的浸提量;而较高的pH值和稀释作用导致的pH值升高会导致较低的浸提量.在水∶物的比值增加到某一数值之前,水∶物的比值增加会导致浸提液内元素浓度与枯落物元素含量的新平衡,并导致浸提量增大.另外一方面,水∶物的比值增加导致的pH值升高会成为新的限制因素,导致较低的浸提量,尤其对于2、3价阳离子.这两种作用机制的复合效应使浸提量与水∶物的比值的关系曲线非常复杂.建立了森林枯枝落叶层元素含量(T, μmol(+)·kg-1)、浸提液pH值、水∶物的比值(W,kg·kg-1)对元素浸提量(Y,μmol(+)·kg-1枯落物)影响的数学模型.对Na+、K+,Ca2+、Mg2+、Mn2+、Al3+和Fet,模型为Y=A+(T-A)·exp(-B·pH)/[1+C·exp(-W)];对H+,模型为Y=a+bW c.对严重酸化的枯枝落叶层元素的浸提,不存在所期盼的最优水∶物的比值.水∶物的比值较低时,元素浓度比值变化较大;在水∶物的比值较高时,元素数量比值变化较大.但对严重酸化的枯枝落叶层元素进行浸提时,可把各枯枝落叶层的饱和含水量作为一个折中的水∶物的比值.挪威云杉林枯枝落叶层的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全分解层的饱和含水量分别为3.4、3.2、2.0 kg·kg-1.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Ohne Zusammenfassung
Dr. L. L. J. Ossowski
  相似文献   

15.
16.
17.
在对太子山林科所地理种源试验林生长量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生长优良的31个种 源,通过钻取锥芯条取样,测定各样品的容积密度、管胞长度、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材性表现差异性显著,其中安徽潜山、湖北远安、广东乳源、福建古田、 广东信宜等几个种源材性表现较好,容积密度、管胞长度等指标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