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鲁北地区为例,对该地区耕地占补平衡问题进行研究,介绍了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对策,以期着力构建耕地占补动态管理体系,为鲁北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潜力。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侵占大量耕地,导致耕地面积的持续减少,由此引发地区土地生态功能呈现剧烈变化。耕地"占补平衡"作为土地规划与管理部门解决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方式,合理借助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持续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工作,不仅可以有效缓和城市发展过程中耕地数量减少的局面,也为推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梅农  刘旭  王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34-19037,19059
论证了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意义和必要性;回溯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政策变迁过程;分析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只增不减,城市建设中浪费耕地的现象较严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一部分耕地退耕,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导致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的难度较大;"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现象十分普遍;耕地的开发和复垦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过程中没能考虑到各地区的差异。并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今后的发展走向提出了一些建议:要"先补后占",保证耕地资源总量的动态平衡;鼓励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其生产能力;对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进行潜力挖掘,尽量少占耕地;多方合作,加大异地占补平衡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耕地质量占补平衡评价方法探讨——以河北省霸州市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及成果,充分考虑了我国耕地占补平衡中所存在的问题,对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河北省霸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确定了霸州市耕地质量占补平衡评价体系及测算方法,为耕地占补平衡的顺利实施,土地的有偿使用,土地流转估价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研究解决耕地占补平衡中土地复垦问题,确保复垦耕地数量和质量,成为推进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通过分析耕地占补平衡中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提出土地复垦建议。  相似文献   

6.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我国耕地保护的一项基本制度,对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宁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土地特别是耕地的需求量逐步增加,耕地占补平衡的矛盾日益呈现,通过对宁夏耕地占补平衡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城市发展和社会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在诠释"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全面回顾了我国占补平衡政策的相关研究,从公共政策研究视角指出了我国耕地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城市发展和社会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在诠释“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全面回顾了我国占补平衡政策的相关研究,从公共政策研究视角指出了我国耕地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浅议我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其强 《福建农业》2005,(12):11-12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我国为实现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而采取“占一补一”的措施,从这几年的实施情况看,基本上能做到占补平衡,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我省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是查清集中连片土地开发、复垦耕地后备的类型、数量、质量、利用状况、权属以及人口、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并进行了科学评价,开发利用潜力分析,提出开发利用措施等工作。这项工作将对今后我省土地利用、土地管理、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下面,就我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情况,以及土地开发整理如何应对占补平衡做个探讨。一、我省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耕地占补平衡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探讨江苏省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措施,分析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成效及耕地占补平衡存在的问题,剖析江苏省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的挑战。结合耕地占补平衡存在问题和耕地占补平衡趋势预测等,提出包括界定耕地占补平衡为阶段性目标,有限开展农用地占补平衡,加大抑制耕地被占用的力度,积极完善补充耕地的措施,探索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协调管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对耕地保护工作的愈发重视,在落实严格的耕地占补平衡用途管制制度的基础上,耕地进出平衡制度也相应出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两平衡”的制度扎紧了耕地保护的笼子。本文通过梳理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内涵,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为例,基于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利用GIS空间叠加分析技术研究可用于耕地“两平衡”的土地资源潜力情况,为地方政府主动挖潜耕地潜力资源,做好全域耕地保护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郴州市耕地占补工作实际出发,参照相关研究和国外先进经验,对全市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科学发展进行深入思考。研究认为,小规模开发、林地开发并形成一定的生态景观是未来郴州市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必然趋势。在补充耕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建立国土、林业统一的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基础上,以生产能力平衡及景观优化为目标,吸引项目受益人进行资金参与,在顺应土地开发项目小规模开发趋势的同时探索土地整治增加耕地用于占补平衡的方式方法,着重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并增设项目效益验收等耕地补充思路,可有效为全市"双保"工作提供坚强后盾,实现质量、数量、生产能力三平衡并形成优秀的景观和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3.
狄春雷  谭永生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242-4246
分析了长株潭地区农用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理解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内涵的基础上,对长株潭城市规划区进行农用地分等定级一体化研究,并对长株潭城市规划区农用地等别、级别的面积、分布特征、等级间相互关系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以期为科学量化长株潭地区农用地数量、质量及分布,为长株潭地区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提供参考,为科学核算耕地生产力,确定土地整理中的耕地质量标准服务.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张,耕地资源面临着被过度占用的风险,耕地的锐减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及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背景下,国家制定了耕地占补平衡相关政策,以期保护耕地、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本研究从时间角度对广东省2000—2016年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绩效进行评价,从空间的角度通过构建PSR模型对广东省21个市2011—2015年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绩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时间维度上2000—2016年政策绩效呈阶段性上升的特点,2016年上升至最大值。在空间维度上,广东省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绩效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粤东、粤西地区在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方面取得较好的绩效成果,其中粤西沿海和粤西北山区实施绩效最好,而珠三角平原地区实施绩效较差。最后,在广东省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绩效评价的基础上,从缓解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加大惠农力度、耕地提质、引入社会资金等四个方面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兰涌  肖君 《农业与技术》2014,(9):208-208
在土地项目的开发中,占补平衡是《土地管理法》所要求的必须达到的重要制度。在规范占补平衡的过程中,要从补充耕地的质量入手,依照法规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做好易地补充耕地。要认识到,保证耕地数量与质量的第一要素是做到先补后占;以等级折算的方法保证耕地数量与质量。要科学地建立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平衡,切实做好土地督察工作,实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6.
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了10年,在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数量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前政策和经济背景下耕地占补平衡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此文论述了当前中国耕地占补充平衡中粮食安全与耕地质量建设、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督察制度建立、中国功能区划工作完成和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等新宏观形势,分析总结了耕地占补平衡出现了四点特征:(1)耕地实行先补后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新增耕地逐渐由开发为主向土地整理转化;(3)平衡管理由"数量"向"数量质量"平衡,由"区域平衡"向"项目平衡"转化;(4)耕地后备库"批、供、用、补"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实施耕地占补平衡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控制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耕地过快流失的重要手段,应该坚持,但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应从认识、制度、技术等方面提出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的长效机制。耕地占补平衡只是一种补救措施,保护耕地的最好办法是严格控制耕地的占用。应加大对土地整理的投入,提高耕地质量。建立土地监测系统,实时监控耕地的变化,切实遏制非法和超标占用。  相似文献   

18.
胡国成  陈丁红 《农学学报》2014,4(3):112-115
以临安市为样本,对其近5年占补平衡补充(新垦造)耕地进行了调查和检测,结果表明:补充耕地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利用情况方面都未能达成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设计初衷。在深入分析补充耕地质量等次、利用现状及有关土地法管理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基础上,梳理出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通过树立正确的业绩观,落实耕地保护问责制;优化非农建设用地选址,尽量少占用优质耕地;优化土地的开发整理复垦设计,提高耕地质量以及完善法律法规,切实做好补充耕地后续管理工作等方面来有效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数量-质量占补平衡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面临的严峻形势,并结合当前我国耕地占补平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农用地分等和占补平衡之间的关系,以海南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成果为研究数据源探究了耕地占补平衡的评价方法.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土地自然质量等为基础,通过建立自然质量等指数-标准粮食产量线性回归模型,为耕地占补平衡上升到质量平衡层面提供量化保证,并以海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占补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后可以保证占补耕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不低于先前的水平.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占补平衡体系的建立可以保证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达到相当的要求,采用按等折算为土地占补平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很好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山区耕地占补平衡预警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占补平衡预警指标体系是耕地占补平衡预警的基本前提,是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测系统的关键。本文从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出发,依据地域性原则、可靠性和充分性原则、简捷性原则和宏观稳定性原则,采用对象属性解析法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占补平衡、人地关系、生态环境、耕地利用效果及投资潜力五个方面构建了喀斯特山区耕地占补平衡预警指标体系。同时阐述了构建喀斯特山区耕地占补平衡预警指标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