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评估农林病虫自动测控物联网系统(ATCSP)的实际监测效果,2018年6月28日至7月27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陶家屯开展了该系统对吉林省3种主要鳞翅目害虫的监测试验。通过对比远程监测识别害虫与实地调查确认害虫的数量与发生动态,表明两种方式得到的3种害虫监测数据基本一致。该系统还可以实时采集、自动上传农田小气候的13项气象因子数据。该系统对减轻虫情监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监测预警自动化水平等方面有一定意义,经进一步改进完善后,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应用闪讯TM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斜纹夜蛾成虫数量消长动态,验证该系统自动计数的准确性,比较与夜蛾类干式性诱捕器的诱测效果。结果表明,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自动计数与人工计数的诱蛾量曲线基本一致,能准确反映每日诱蛾量动态;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与夜蛾类干式性诱捕器的成虫消长动态基本一致,诱蛾峰值明显。农业植保部门可以根据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诱蛾量消长情况,开展斜纹夜蛾预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3.
通过应用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田间斜纹夜蛾成虫消长动态,明确该系统自动计数的准确性和远程信息传输等智能化监测水平。监测结果表明,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反映的蛾峰与普通性诱、灯诱监测一致,且在害虫发生早期种群数量较低时,系统诱虫量高于灯诱,即灵敏度较高。以逐日诱虫量分析系统自动计数误差,自动计数与实际诱虫量完全吻合的正确率为20.4%,误差率在10%以内的为40.0%,且自动计数与实际诱虫量呈极显著相关(R=0.962,P0.01)。结合同期进行的卵和幼虫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田间百株卵量、百株虫量高峰出现在系统监测蛾峰后5~10 d。说明该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斜纹夜蛾田间发生情况,满足了种群动态监测和预测预报的技术要求,为夜蛾类害虫的智能测报提供了新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使用"闪讯"TM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和干式性诱捕器开展了斜纹夜蛾田间动态监测。结果表明,TM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到的斜纹夜蛾的诱虫量、峰期与当地斜纹夜蛾田间发生情况对应明显,吻合度高,能较好地监测斜纹夜蛾田间种群数量动态消长情况,诱捕效果优于常规性诱捕器。监测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能将监测数据通过网络平台、手机APP等终端设备及时传送到用户手中,建议其作为测报新工具推广应用。但该系统有漏记,也有重复计数的可能,这其中的原因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掌握黏虫的迁飞规律,河北省滦县设立了高空测报灯监测点。对比分析2014—2016年高空测报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数据表明,高空测报灯监测黏虫数量变化动态与自动虫情测报灯基本一致,能反映出黏虫在当地的代次区别。与自动虫情测报灯相比,高空测报灯监测黏虫的终见日更晚、有效监测期更长,对当地主发代2代成虫峰期的反映更为明显、峰日诱蛾量高,且峰期和峰值与当地3代幼虫发生期和发生量有一定相关性。同时,高空测报灯也能监测到3代成虫回迁峰,对指示黏虫在全国的大区迁飞动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有效进行草地贪夜蛾的智能监测,本文对智能监测设备(闪讯TM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与传统监测设备(普通性引诱剂诱捕器)在害虫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智能监测设备的累计诱蛾量、日均诱蛾量和高峰日最高诱蛾量均优于常规传统监测设备,峰型清晰且与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吻合度较高,闪讯TM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可用于草地贪夜蛾智能监测。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黄冈市浠水县开展稻纵卷叶螟成虫种群动态的食诱监测试验,结合性诱、田间赶虫等监测技术的田间对比,结果表明食诱监测可以准确反映田间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动态,并且其峰次、峰期比性诱所得数据完整清晰,和田间赶蛾所得数据基本一致。黄冈市浠水县共检测到3个峰期,依次为6月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下旬。从日均诱蛾量和峰日蛾量看,食诱监测总体优于性诱,但差于田间赶蛾;从雌、雄蛾的总量对比看,食诱监测性比大于1。综合分析表明,食诱监测具有使用方便、反应灵敏、雌雄同诱等优点,可用于精准监测稻纵卷叶螟成虫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探索水稻稻弄蝶有效的监控技术,解决传统固定花圃定时系统观察法受气象影响大、监测费时、确定虫种难等问题。【方法】于2017年在稻弄蝶发生期应用带蜜紫色粘虫板的害虫诱测装置与固定花圃系统观察法开展了害虫的对比监测试验研究。【结果】带蜜紫色粘虫板的害虫诱测装置与固定花圃观察法监测稻弄蝶主害时期的成虫种群数量发生动态趋势及成虫高峰期趋于一致,成虫高峰期与田间成虫羽化高峰期也相吻合,以害虫诱测装置监测效果最为明显,具有诱集量大、峰型明显、预测准确性高等特点,优于固定花圃系统观察法,气象因子和非靶标昆虫对其诱测影响较小。【结论】带蜜紫色粘虫板的害虫诱测装置监测稻弄蝶成虫简便易行,监测效率高,监控效果好,成虫高峰期及诱量,可作为简化精准预测害虫发生防治时期及程度的重要依据,适宜于水稻稻弄蝶发生区的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使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现代测报工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以来,全国农业部门大力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在自动化、智能化新型测报工具研发应用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开发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远程实时监控物联网,实现了对田间作物长势、害虫种类和数量、病菌孢子种类和数量以及田间小气候的远程实时监测;开发了害虫性诱实时监控和自动计数系统,实现了对螟蛾科、夜蛾科等重大害虫的远程实时监测;开发并改进了马铃薯晚疫病、小麦赤霉病的远程实时预警系统,实现了重大流行性病害的实时联网监测,提升了测报装备水平,提高了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秋甘蓝鳞翅目害虫不同防治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秋甘蓝上不同鳞翅目害虫发生规律的研究 ,提出以菜青虫为标准虫 ,各鳞翅目害虫虫口当量的计算方法 ,以秋甘蓝的生育期和害虫复合动态防治阈值作为防治的决策指标 ,比较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菜农自控 3种不同防治体系的害虫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生物防治区与化学防治、菜农自控区对害虫防治效果基本一致 ,生物防治区天敌的控害作用明显增强 ,防治成本比化学防治区和菜农自控区分别减少13.9%和50.7% ,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50%以上。  相似文献   

11.
草地贪夜蛾种群监测预报是指导防治的基础工作.在使用性信息素进行成虫种群监测过程中发现了劳氏黏虫、莴苣冬夜蛾和斜纹夜蛾3种非靶标鳞翅目昆虫.对诱捕到的3种非靶标鳞翅目昆虫的比例统计发现,劳氏黏虫最为常见,其次为莴苣冬夜蛾,二者占非靶标鳞翅目昆虫的98%以上,斜纹夜蛾数量较少.非靶标昆虫的比例与调查时期有关,5月至10月诱...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蛾类昆虫的种类及组成,提供蛾类群落的多样性资料,本研究于2017年-2020年利用高空探照灯逐日诱集蛾类昆虫并分类,明确不同昆虫季节性种群动态,在此基础上对蛾类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鉴定蛾类昆虫18科227种,优势科为夜蛾科,种数占比达到49.34%。按为害植物类别,可分为农业害虫、林业害虫、果树害虫、蔬菜害虫等。蛾类昆虫4月始见,7、8月群落丰富度最高,7月群落多样性最高,群落均匀性随时间变化不明显。明确了不同月份优势度指数较高的种类。7、8月的蛾类群落相似性高,4、10月与各月的相似性低。本研究结果可为此区域蛾类害虫的监测预警与综合治理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业害虫自动识别与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洪强  姚青 《植物保护》2018,44(5):127-133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植物保护领域,推动农业害虫的监测走向信息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我们综述了农业害虫自动识别与监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特点与优势。这些技术均需要特定的设备获取农业害虫及其生境的信息,提取昆虫信息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进行昆虫种类的识别与计数,达到害虫监测的目的。图像识别技术适合于自动识别与监测栖息于作物表面的害虫,昆虫雷达(厘达或激光雷达)技术特别适合于自动识别与监测高空中飞行的害虫,而声音识别技术在自动识别与监测隐蔽害虫方面具有优势。最近发展起来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害虫识别方法避免了传统的手工设计特征方法,提高了害虫识别的鲁棒性,展示了一旦建立完整的昆虫信息库就可以实现害虫自动识别与监测的可能;这给昆虫学家提出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即鉴定和正确标识机器学习所需的大量的昆虫信息。  相似文献   

14.
卞悦  姜玉英  曾娟 《植物保护》2023,49(3):1-12
自《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颁布以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积极落实,先后公布了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经系统整理,二类农作物病虫害有害虫、害螨、病原微生物、杂草、害鼠共计209种(属),其中虫害(害虫和害螨)112种,病害(病原微生物)64种,杂草23种(属),害鼠10种。分析认为,我国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涵盖种类多,且发生面积大、危害损失重、呈区域性聚集分布,基本反映了各区域农作物病虫害的经济重要性和防控实践需求。基于各地公布名录中反映出的引用不够准确、分类鉴定困难和缺乏配套监测调查标准等问题,提出应高度重视学名引用准确性,加强农作物病虫害分类鉴定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推进病虫害监控技术研究和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15.
花生害虫是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刺吸类害虫为害日益加重,蓟马科害虫为害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直接影响了花生产业的发展。本研究采用色板诱集法分别对黄淮海4省7个地区花生产区昆虫种类和优势种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鉴定出昆虫93种,隶属于6目67科,其中,缨翅目在个体数量上占优势地位,为黄淮海花生产区的优势昆虫;对黄淮海7个地区黄板诱集昆虫种类特征指数进行了分析,多样性指数在0.680 4~1.583 9范围内,均匀度指数在0.235 7~0.518 1之间,优势集中性指数在0.313 2~0.740 0之间。根据形态学特征,确定黄板诱集花生田害虫优势种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明确其发生高峰期为6月下旬。本研究为黄淮海花生产区主要刺吸类害虫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山东烟台地区是我国苹果和桃的重要产区.本研究利用性诱剂诱捕器和黄色粘虫板调查烟台地区果园中主要害虫和其他常见害虫及天敌昆虫的发生动态.结果 表明:山东烟台地区苹果园和桃园中主要害虫—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小绿叶蝉在两个果园中的年发生总量存在一定差异,苹果园桃小食心虫年诱捕量为545.8头/诱捕器,显著高于桃园年诱捕量...  相似文献   

17.
孙艳梅  张忠宝  崔娟 《植物保护》2021,47(1):227-232
为掌握吉林省黄芪害虫种类及为害情况,通过现场调查和人工饲养的方法历时5年时间对黄芪害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黄芪害虫32种,分属于4目18科.其中20种害虫首次报道为害黄芪,5种为吉林省新记录种.描述了豆蚜Aphis craccivora、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黄芪根瘤象Sitona ...  相似文献   

18.
玉米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广西南宁地区玉米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及数量动态、多样性变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7目35科167种组成,其中捕食性昆虫亚群落占16科86种,以瓢虫科和隐翅虫科为主体;蜘蛛亚群落19科81种,皿蛛科、肖蛸科、球蛛科及狼蛛科为优势类群。各优势类群表现一定的季节变动规律。捕食性天敌种类组成多且结构复杂,对玉米害虫有很好的跟随控制作用,生产上应该加强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9.
2017年和2018年6月至8月运用KC-08XVSD型昆虫雷达,结合探照灯诱虫器和地面诱虫灯诱捕数据及地面气象数据,分析了中哈边境塔城区域空中昆虫飞行特征及主要类群。结果表明:高空灯共诱捕到昆虫151种,分属12目50科,主要以鳞翅目和鞘翅目为主,地面灯共诱捕到昆虫137种,分属12目54科,主要以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和直翅目为主,其中高空灯下宽胫夜蛾、旋歧夜蛾和甘薯天蛾的种群数量具有突增突减现象。雷达监测结果显示:灯下诱集到大量昆虫时,雷达回波时间主要集中在22:00-02:00,回波高度主要集中在200~600 m,有明显的成层现象和哑铃形回波分布。偏西风天气、风速在1.4~2.9 m/s时高空灯和地面灯诱虫数量较多。研究结果为利用昆虫雷达长期监测中哈边境昆虫迁飞提供基础数据,为深入探讨中哈边境区域害虫迁飞规律和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东亚迁飞场重要通道—雷州半岛空中昆虫的群落结构特征,于2022年在雷州半岛设立探照灯对夜间昆虫进行诱集及种群动态监测,并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诱集昆虫隶属于12目61科126属146种,其中鳞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是诱集量和物种丰富度最多的3大类群,分别占所有诱集昆虫总数的72.37%、11.18%和6.58%。诱集昆虫不仅包括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劳氏黏虫Leucania loreyi和斜纹夜蛾S. litura等多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还包括中华草蛉Chrysoperla nipponensis、黄蜻Pantala flavescens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等迁飞性天敌昆虫。空中昆虫的诱集高峰期主要在6—9月。诱集昆虫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数为6.6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数为2.68。表明雷州半岛空中昆虫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较高,并证实许多重大农业害虫在迁飞过程中途经雷州半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