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不同产地陈皮油中3 种多甲氧基黄酮 含量及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广西、广东新会、广州近郊、江西、湖南等5个陈皮主产地的陈皮油中3种多甲氧基黄酮(川陈皮素、七甲氧基黄酮、橘皮素)的含量及其香气成分,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为陈皮原料的选择及陈皮产地的鉴别提供依据。多甲氧基黄酮的测定结果表明,5个不同产地的陈皮油中,3种多甲氧基黄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广西产地的陈皮油中3种多甲氧基黄酮的含量最高、为33.401 mg/m L;其次是广东新会、江西和广州近郊的陈皮油,分别为19.091、18.058、16.710 mg/m L;而湖南的陈皮油含量最低、为8.705 mg/m L。GC/MS结果表明,广东新会产陈皮油含41个成分,远丰富于其他产地,其他4个产地陈皮油所含成分主要是烯类物质(如D-柠檬烯等),含量均达到陈皮油的95%以上,而广东新会陈皮油除了含烯类物质外,还含有较多的烷类和少量的醛、醇类物质,以及维他命E、甜橙素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陈化对于广陈皮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新鲜干燥果皮、贮藏1 a和10 a广陈皮(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Chachi’,PCR-C)为研究对象,提取纯化得到广陈皮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物(PCR-CF),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HepG2 细胞作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评价陈皮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进一步探究其抗氧化活性作用分子机制。结果显示,广陈皮陈化过程中,橙皮苷含量呈现波动,但总体上是下降趋势;而多甲氧基黄酮及其总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中PCR-C10F中含量最高,PMFs总含量达到(98.66±0.56) mg/g。而且,不同贮藏年份PCR-CF可明显提高SOD、GSH水平和降低MDA含量,且不同年份间差异显著,PCR-C10F抗氧化活性最强,SOD、GSH、MDA水平分别达到(139.38±17.38) U/mg和(117.81±3.22) μmol/g、(0.39±0.03) nmol/mg。相关性分析表明,川陈皮素的积累是PCR-C10F维持氧化还原平衡的主要活性成分。此外,PCR-C10F显著上调Nrf2 mRNA以及其在胞核蛋白中的表达;从而激活抗氧化酶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HO-1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陈皮在陈化过程中,多甲氧基黄酮含量呈现增加趋势,抗氧化活性不断增强,PCR-C10F能够通过调控Nrf2-ARE抗氧化信号通路起到氧化应激抵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芹菜素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小鼠模型,研究芹菜素对LPS诱导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芹菜素可以降低LPS诱导的肺组织损伤和肺组织MPO活性.与LPS组相比,芹菜素治疗组可以显著降低肺泡盥洗液中TNF-α、IL-1β、IL-6的表达水平,并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芹菜素可以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从而对小鼠急性肺损伤产生抗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脂多糖(LPS)致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上评价龙胆苦苷抗急性肺损伤的活性。【方法】健康雄性成年SPF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LI模型组(气管滴入脂多糖LPS 5 mg/kg)、阳性药物对照组(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3.3 mg/kg,每日1次,连续3 d,24 h后气管滴入LPS 5 mg/kg)、龙胆苦苷组(腹腔注射龙胆苦苷20 mg/kg,每日1次,连续3 d,24 h后气管滴入LPS 5 mg/kg)。在气管滴入LPS后24 h处死动物,检测肺系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和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阳性药物对照组和龙胆苦苷组小鼠肺系数明显低于ALI模型组(P0.05),阳性药物对照组和龙胆苦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I模型组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阳性药物对照组和龙胆苦苷组明显低于ALI模型组(P0.01),阳性药物对照组明显低于龙胆苦苷组(P0.05)。假手术组小鼠肺组织结构基本完整,肺泡腔内无渗出物和炎细胞,ALI模型组肺泡上皮细胞大量增生,肺泡壁增厚,肺间质、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部分肺间质发生实变,阳性药物对照组和龙胆苦苷组肺组织炎症病理明显减轻。【结论】龙胆苦苷能够明显减轻脂多糖致ALI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程度,具有较好的抗急性肺损伤活性。  相似文献   

5.
橘皮素和川陈皮素是陈皮多甲氧基黄酮的重要活性成分,以HPLC法测定陈皮提取物中橘皮素和川陈皮素的含量,优选了提取溶剂,设计正交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溶剂添加量和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石油醚是同时提取橘皮素和川陈皮素的适宜溶剂,正交试验所得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6倍量石油醚,80℃提取4次,每次3 h,所获得的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米邦塔仙人掌黄酮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采用改良寇氏法,一次性给予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米邦塔仙人掌黄酮提取物,观察和记录7d内小鼠的死亡率和中毒反应,计算该提取物的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显示:米邦塔仙人掌黄酮提取物对小鼠的LD50为10.24g/kg,95%可信限为8.32~12.60g/kg。结论: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该提取物对小鼠实际无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蒲公英水提物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炎症介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LPS滴鼻建立小鼠ALI模型,设空白组、模型组、蒲公英剂量(2.5、5.0、10.0 mg/kg)组和地塞米松(0.5 mg/kg)组。测定肺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检测肺泡支气管灌洗液中INF-γ、NO、PGE2含量。[结果]蒲公英水提物可增强LPS诱导的ALI小鼠肺组织SOD的释放,降低BALF中炎症介质INF-γ、NO、PGE2的含量。[结论]为蒲公英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年份陈皮中黄酮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陈皮的品质鉴定及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贮藏1年(2017年产)、5年(2013年产)和15年(2003年产)的新会陈皮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超声法提取陈皮总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总黄酮成分,并采用2,2'氨基-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磺酸-6)铵盐(ABTS)、FRAP(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和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法评价陈皮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贮藏15年间,陈皮总黄酮含量从3.93±0.07 mg RE/g显著增加到6.66±0.12 mg RE/g(P<0.05,下同),增长率为69.47%;不同年份陈皮总黄酮的ABTS、FRAP和DPPH值均呈增长趋势,且年份间差异显著,以ABTS值最大,其次是FRAP值,DPPH值最小.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桔皮素的保留时间分别为7.8、17.7和19.4 min,且3种主要黄酮类物质成分含量随陈皮贮藏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其中橙皮苷含量在15年间增加2.61倍,川陈皮素含量增加62.74%,桔皮素含量增加了55.50%;在贮藏1年和5年的陈皮中,3种主要黄酮类物质含量排序为川陈皮素>桔皮素>橙皮苷;而在15年陈皮中,其含量排序为橙皮苷>川陈皮素>桔皮素.[结论]随着陈皮贮藏时间的延长,其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桔皮素3种主要的黄酮类物质含量递增.这一变化规律可为阐释陈皮"陈久者良"的科学内涵提供理论依据,对研究陈皮陈化品质的形成及其调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D101大孔树脂对观光木叶进行柱层析,提取黄酮类物质;先后用10%、30%、50%和70%乙醇/水进行梯度洗脱,得到4个洗脱组分,测定了各个组分的总黄酮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连氮-2-(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的清除实验评价了各组分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UPLC-Q-EXCTIVE-MS)技术对纯化后黄酮纯度最高的组分进行了成分鉴定。结果表明:观光木叶乙醇提取物经过D101大孔树脂分离后,黄酮类物质主要聚集在30%乙醇/水洗脱组分,黄酮纯度为28.40%,并且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最强,清除率分别达到87.22%和99.07%,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12.753和65.528 mg/L;从30%乙醇/水洗脱组分中初步鉴定了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酮洛芬、白麻苷、三叶豆苷、假荆芥属苷、射干苷、川陈皮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茶枝柑皮提取物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分析茶枝柑皮提取物给药后的含药血清,鉴定茶枝柑皮提取物灌胃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在茶枝柑皮提取物含药血清中发现了17个入血成分,其中5个为原型成分,其余几个可能为代谢产物。[结论]入血原型成分主要为多甲氧基黄酮川陈皮素和桔皮素等成分,深入研究其血清药物化学的表征,将有助于探索茶枝柑皮提取物的功效物质基础,探明其中的功能因子。  相似文献   

11.
采用平板法、试管法测定两种蒲公英乙醇提取物与狼毒素总黄酮(TF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体外抑制作用和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牛奶致热试验观察三者的抗炎、解热作用。结果表明,狼毒素总黄酮(TFC)与蒲公英40%乙醇提取物(40%HT)具有中度抑菌作用,且二者组合有显著的抑菌作用;狼毒素总黄酮40%乙醇提取物在500、250 mg/kg,90%乙醇提取物(90%HT)在500 mg/kg剂量下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的肿胀(P<0.01);狼毒素总黄酮不具有解热作用,两种蒲公英提取物均能显著抑制牛奶致热(P<0.01或P<0.05)。  相似文献   

12.
通过体外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和抗炎试验,考察了猴头菌、茯苓、甘草、黄芪、葛根、蒲公英、陈皮几种药食两用类物质的提取物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抑制作用以及缓解炎症的效果,结果表明:黄芪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葛根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具有较好的缓解炎症的效果。通过构建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损伤模型,明确了猴头菌和茯苓的提取物对酒精损伤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增殖具有促进作用。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猴头菌、茯苓、黄芪和甘草4种药食两用物质的提取物,将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3种组方,考察其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3种组方对胃黏膜损伤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组方2(猴头菌43.0%、茯苓35.5%、黄芪15.9%、甘草5.6%)在0.375 g/kg时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自噬抑制细胞焦亡对脓毒症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先于体外使用盲肠内容物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使其发生炎性反应,通过乳酸脱氢酶检测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及Western blottin法检测雷帕霉素激活自噬对巨噬细胞发生细胞焦亡的影响。结果发现激活自噬能降低巨噬细胞炎性小体的活化及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细胞焦亡。随后对健康C57小鼠构建脓毒症模型,观察雷帕霉素预处理对各组小鼠死亡率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LC3蛋白表达变化,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发现雷帕霉素预处理能够减轻脓毒症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降低小鼠死亡率。结果表明自噬能够抑制细胞焦亡,对降低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经气管给予脂多糖(LPS)和盲肠结扎穿孔(CLP)法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模型之间的差异,并为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提供依据,以2.5 mg· kg-1 LPS经气管滴注诱导ALI,或小鼠盲肠远端结扎并用针孔直径1.2 mm的针头贯穿盲肠造成穿孔的方式诱导ALI.ALI模型12 h后,小鼠称体重,取小鼠肺组织,测定肺重/体重比值;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方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分离小鼠血清并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总细胞数;制备细胞甩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表明:与正常组相比,LPS诱导的ALI组小鼠肺重/体重比值升高,形态学表现为肺水肿、肺间隔增厚,肺间质炎细胞浸润,可见中性粒细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IL-6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细胞数增加,形态学观察显示以中性粒细胞为主;CLP组诱导的ALI小鼠肺重/体重比值升高,形态学主要表现为肺水肿、肺间隔增厚,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和TNF-α升高,其中血清中细胞因子升高较为显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细胞数目增加,形态学观察显示以巨噬细胞为主.2种方法均可建立感染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但肺局部感染或全身感染诱导的ALI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贯叶连翘提取物(HPE)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以流感病毒滴鼻感染小鼠,分别灌胃给药(贯叶连翘提取物高剂量组100 mg/kg、低剂量组50 mg/kg和病毒唑组10 mg/kg),0.2ml/次,2次/d,5 d后摘眼球放血处死动物,摘出全肺,低温条件下制成肺匀浆,离心后取上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观察小鼠治疗前后肺组织中IFN-γ、TNF-α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贯叶连翘提取物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中TNF-α显著降低(P<0.05),IFN-γ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贯叶连翘提取物对机体抗感染免疫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沙棘多糖对脂多糖(LPS)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小鼠被随机分为空白组(A)、模型组(B)、沙棘多糖低剂量组(C 100mg/kg)和高剂量组(D 200mg/kg)。沙棘多糖连续灌胃30天后,除空白组外,其他每组均腹腔注射LPS(10mg/kg)构建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在LPS作用后4h和9h后,采血和收集肝组织。利用血清各项指标的试剂盒、Elisa试剂盒测定各项指标含量,以及QPCR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沙棘多糖能剂量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沙棘多糖也降低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沙棘多糖组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的活性也显著升高。结论:沙棘多糖对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和抗炎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D101大孔树脂对观光木叶进行柱层析,提取黄酮类物质;先后用10%、30%、50%和70%乙醇/水进行梯度洗脱,得到4个洗脱组分,测定了各个组分的总黄酮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连氮-2-(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的清除实验评价了各组分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UPLC-Q-EXCTIVE-MS)技术对纯化后黄酮纯度最高的组分进行了成分鉴定.结果表明:观光木叶乙醇提取物经过D101大孔树脂分离后,黄酮类物质主要聚集在30%乙醇/水洗脱组分,黄酮纯度为28.40%,并且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最强,清除率分别达到87.22%和99.07%,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12.753和65.528 mg/L;从30%乙醇/水洗脱组分中初步鉴定了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酮洛芬、白麻苷、三叶豆苷、假荆芥属苷、射干苷、川陈皮素.  相似文献   

18.
吴昊  宗志敏  张赣道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85-13987,14036
[目的]研究有机溶剂法提取陈皮黄酮的工艺。[方法]在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3个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陈皮黄酮提取条件,利用Box-Behnken设计模型,研究3个自变量对陈皮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陈皮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73.2℃,提取时间2.25 h,在此条件下陈皮黄酮得率实测值为2.02%(理论值为2.06%)。[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得到的提取陈皮中黄酮的工艺条件可靠,对陈皮黄酮的提取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猕猴桃根提取物抗氧化及保肝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猕猴桃根不同极性溶剂的提取物在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CCl4肝损伤小鼠血浆转氨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FTC法进行体外抗氧化试验,并用CCl4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不同的提取物和阳性对照药甘草酸二铵灌胃治疗,测定小鼠血浆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结果]猕猴桃根经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抗氧化活性较强,其用量为60 mg/kg时,对CCl4造成的小鼠急性肝损伤ALT、AST活性升高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结论]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对肝脏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大豆黄酮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连续背部注射D-半乳糖6周,造衰老模型,然后灌胃大豆黄酮5周[试验组Ⅰ、Ⅱ的剂量分别为5、10 mg/(kg.d)],监测小鼠不同脑区突触素含量、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变化,探讨大豆黄酮对衰老小鼠脑功能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衰老小鼠灌胃大豆黄酮后大脑海马组织中突触素含量显著提高,同时大脑皮质和海马脑组织中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明显增强。与衰老对照组相比,大脑皮质和海马中的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增强程度与灌胃剂量具有正相关性,说明大豆黄酮能够保护小鼠脑组织,具有显著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