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双歧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适宜的双歧杆菌分离方法,从婴儿,成人粪便中分离到36株疑似双歧杆菌,经过属和种关系生化鉴定,确认为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adolescentis)20株和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longum)6株。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从生物制品和人粪便中快速分离鉴定双歧杆菌的方法,利用双歧杆菌16S rRNA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PCR技术对双歧杆菌制剂和人粪便中分离菌种进行快速鉴定;同时结合革兰氏染色、穿刺实验、糖发酵实验等技术对分离的双歧杆菌的生理生化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琼脂糖电泳结果表明,利用特异性扩增引物的扩增产物在1 500 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革兰氏染色、糖发酵试验等也验证了分离菌种为双歧杆菌。说明利用16S rRNA的PCR方法鉴定双歧杆菌具有快速、灵敏、操作简单等优点,可以直接将双歧杆菌快速鉴定到属。  相似文献   

3.
蜡样芽孢杆菌是乳制品中容易污染的一种致病菌。为了鉴定市售牛奶中是否含有蜡样芽孢杆菌,该研究通过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牛奶中蜡样芽孢杆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市售牛乳中分离、鉴定了一株蜡样芽胞杆菌,这表明蜡样芽胞杆菌对牛奶产品具有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4.
《天津农业科学》2016,(5):37-40
取健康水貂粪便样经过处理后用MRS、TPY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筛选出主要优势菌为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对所筛选出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进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鉴定和PCR鉴定。结果表明,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糖醇发酵试验为阳性,并能抑制大肠杆菌生长,但对沙门氏菌无抑制作用。乳杆菌PCR鉴定中,在230 bp处有特异性条带,双歧杆菌在260 bp处有特异性条带。此试验为水貂专用微生态制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绍兴市售酸奶中分离并鉴定乳酸菌,研究乳酸菌分离株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利用MRS培养基迎过稀释法分离酸奶样品中的乳酸菌并进行菌落计数,对分离菌株进行革兰染色和生化反应鉴定,同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从15种绍兴市售酸奶样品中共分离出31株菌,生化反应鉴定为嗜酸乳杆菌(6株)、保加利亚乳杆菌(7株)、嗜热链球菌(11株)和双歧杆菌(7株);活菌计数结果显示,4份样品(26.7%)中乳酸菌计数低于国家标准,11份样品(73.3%)中活菌计数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31株乳酸菌对4种抗生素均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且90.3%的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能耐受2~3种抗生素。[结论]绍兴市售酸奶中乳酸菌已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对酸奶产品进行耐药性监测和安全评价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防治草莓叶枯病的生防芽孢杆菌(Bacillus spp.),采集健康草莓根际土壤,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对峙法,筛选对草莓叶枯病具有较高防效的芽孢杆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初步研究其发酵特性,同时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法对其防治效果进行验证,通过血平板法和盆栽试验法对菌株安全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一株对草莓叶枯病菌(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具有较高抑制效果的芽孢杆菌B125,其平板抑菌率达到75.44%,经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利用液体发酵培养以及热风干燥法制备得到菌株B125菌粉,其菌粉对草莓叶枯病的室内离体叶片防效达到61.69%,安全性试验表明,该菌株不具备溶血性,对作物生长无害且可以显著促进作物生长。综上,贝莱斯芽孢杆菌B125能够显著抑制草莓叶枯病菌的生长,具有较高的工业生产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的6只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进行分离鉴定研究,结果鉴定出12种细菌,并对其进行了生化试验和致病性性试验,致病性性试验发现四联消化链球菌、鼠李糖乳杆菌、短乳杆菌、耐久肠球菌、两歧双歧杆菌对小白鼠无致病性,而面包杆菌、奇异菌及多黏芽孢杆菌可致小白鼠死亡。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都尔伯特半荒漠草原牧区牧民家庭采集62份样品中分离到2株双歧杆菌,对其进行了种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1株为两歧双歧杆菌,1株为短歧双歧杆菌,且有凝乳现象。  相似文献   

9.
以贵州特色的小香猪为筛选源,采用平板涂布法从香猪粪便中筛选出29株具双歧杆菌形态特征的菌株.有6株菌降胆固醇能力好且耐酸耐胆盐性能良好,其中BZ24对胆固醇的去除能力最高,降胆固醇率达到33.39%.生理生化试验表明,这6株菌分别为小猪双岐杆菌1株、青春双岐杆菌1株、猪双歧杆菌2株、动物双歧杆菌2株.  相似文献   

10.
运用TPY培养基,从健康的荷斯坦奶牛的粪便中分离、培养、筛选出1个肠道菌株,对其进行了细菌培养、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分离纯化、生化试验鉴定及药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培养出的菌株为长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对氟苯尼考极其敏感,对青霉素耐药。该研究为反刍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籼粳分类采用程式指数法,需要大田种植、鉴定,所需时间长。利用分子标记可以快速、准确鉴定籼粳成分。Lu等开发了1套34对InDel标记,用于快速鉴定籼粳的成分。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利用734对SSR标记和34对InDel标记分别对籼粳杂交后代材料进行籼粳成分鉴定,结果2套标记鉴定结果较为吻合,证明该套InDel标记完全可以用于水稻籼粳成分的快速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12.
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鉴定作物杂种真实性及茄子种间杂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16份茄子杂交材料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参考茄子基因组,以SSR分子标记技术为鉴定手段,鉴别茄子杂交材料真伪。结果发现2对SSR引物(emg01J09和emh21J12)可用于试验材料杂交种真实性检测,与田间鉴定结果一致。研究表明,SSR分子标记可应用于栽培茄与野生茄杂种鉴定,可及时排除假杂种,减少后期试验工作量,准确验证杂交结果。该技术对杂种后续研究及茄子品种改良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致病菌,其传统血清型鉴定方法具有耗时长、操作繁琐等缺点,现行的多重PCR方法无法精确判定其血清型。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的快速、准确、高通量等特点,应用该技术建立了单增李斯特菌4种血清型的鉴别方法,以实现食品样品中单增李斯特菌4种血清型的高通量快速甄别。采用优化的MALDI-TOF/TOF条件对4种血清型的单增李斯特菌标准菌株和分离菌株进行检测,发现单增李斯特菌4种血清型的质谱特征峰。选取最优的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基于1/2a、1/2b、1/2c和4b血清型差异的判别模型,运用该模型鉴别4种血清型的单增李斯特菌。初步建立了单增李斯特菌4种血清型的MALDI-TOF/TOF快速鉴别方法。以4种血清型的单增李斯特菌标准菌株为阳性对照、144株食品分离株为检测对象,运用该方法对单增李斯特菌1/2a、1/2b、1/2c、4b四种血清型鉴定符合率分别达到92.7%、90.3%、100%、100%,多重PCR方法的符合率为71.4%、87.0%、96.2%、95.0%。可见,建立的MALDI-TOF/TOF方法可对4种血清型的单增李斯特菌快速鉴别。与多重PCR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高通量、重现性好等特点,可用于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型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4.
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识别树叶树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使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识别树叶树种的可行性,为野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树种识别提供方法。本试验识别了9个树种,测试了光谱预处理方法、识别方法对可见/近红外光谱识别的准确率的影响。对9种阔叶树种共46棵树,分别采用距离法和PLS-DA建立识别模型,比较不同波段和导数预处理方法对模型预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距离法对原始光谱进行识别时,识别准确率<50%,不能够有效识别树叶树种。使用距离法对预处理后的光谱进行识别时,识别准确率为近红外350~2 500nm(99.16%)>350~1 000nm(88.05%)>1 000~2 500nm(81.24%),且任意单个树种的识别准确率都>98%,能够有效识别树叶树种。使用偏最小二乘法(PLS-DA)结合单列识别变量矩阵时,识别准确率高达100%,识别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3 6,RMSEC为0.120,RMSEP为0.144,但只能成功识别4种树叶树种,当树叶种数>4时,预测模型的识别准确率陡降。使用偏最小二乘法(PLS-DA)结合多列识别变量矩阵对9种树叶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9.58%,识别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888 6~0.956 9,RMSEC为0.084 5~0.15,RMSEP为0.088 7~0.155。本试验为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识别树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Species of the fungus Trichoderma, a genus of Hyphomycetes, are ubiquitous in the environment, but especially in soil. They have been used in a wide range of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of hydrolases and in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 fundamental part of the Trichoderma antifungal system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genes coding for a surprising variety of extracellular 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s (CWDE). Characteris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trains at …  相似文献   

16.
BoCAL基因是控制花椰菜花球发生的关键基因之一。为了提高对花椰菜BoCAL基因型鉴定效率,根据该基因第5个外显子中第16个碱基(Ex5+16)G-T的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突变,开发了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标记(BoCAL-KASP1)。利用该标记对甘蓝类7个变种的蔬菜作物与野生种共计86份材料进行了BoCAL等位基因的分型,发现共有36份材料的基因型是T:T,包括28份花椰菜、6份青花菜与2份引进的地方种材料;43份材料的基因型是G:G,包括2份花椰菜、9份青花菜、6份结球甘蓝、5份芥蓝、3份苤蓝、7份羽衣甘蓝、2份抱子甘蓝、4份引进的地方种与5份甘蓝野生种材料;7份材料显示杂合基因型T:G,包括2份青花菜、2份羽衣甘蓝和3份引进的地方种材料。这86份材料的BoCAL基因型KASP鉴定结果和酶切扩增多态性标记(BoCAL-CAPS1)的鉴定结果完全一致。以上结果说明BoCAL-KASP1标记可以高效准确地鉴定BoCAL基因目标位点的基因型,从而为花椰菜花球发育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可靠的功能性标记。  相似文献   

17.
园林植物抗寒性鉴定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寒性鉴定是园林植物抗寒研究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选择客观的鉴定方法是鉴定园林植物抗寒性强弱的关键。为准确、快捷鉴定园林植物的抗寒能力以及抗寒物种及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阐述并比较分析了园林植物抗寒性测定的主要方法,包括形态学观测、含水量测定、原生质膜透性测定、保护酶系统测定和渗透调节物质测定。  相似文献   

18.
面向移动终端的农业害虫图像智能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作物田间害虫种类繁多,存在种间相似和种内差异的现象,容易混淆。本研究开发一个面向移动终端的农业害虫图像智能识别系统,为广大农户和基层测报人员提供一个便捷准确的农业害虫智能识别工具。【方法】农业害虫图像智能识别系统包括装有系统APP的移动客户端、服务器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农业害虫识别模型。APP是在Android环境下开发的,可安装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设备中。APP包括登录模块、害虫信息查询模块、害虫智能识别模块、害虫地图标记模块和害虫专家远程鉴定模块,UI界面采用底部导航栏形式。移动终端与服务器间的信息交互采用HTTP协议,害虫采集地信息显示使用百度的Android地图SDK来实现,用户和害虫信息使用MySQL数据库进行保存。在相同训练集和测试集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筛选出基于DenseNet121的农业害虫识别模型具有最高的精准度和最低的虚警率。农业害虫识别模型的程序部署在阿里云远程服务器上,当服务器端接收到移动客户端上传的害虫图像时,运行害虫识别模型,识别结果通过服务器反馈给客户端,同时将上传的图像和识别结果保存在数据库中,便于害虫图像的追溯。【结果】当用户在农田遇到不认识的害虫时,可通过装有该系统APP的移动设备(如手机或平板)拍摄害虫图像,并上传到服务器,识别结果和害虫防治信息在1—2 s内反馈至用户移动终端的屏幕上,对识别结果不满意还可远程请求专家鉴定。该系统对66种常见农业害虫图像平均识别率为93.9%,平均虚警率为8.2%。【结论】面向移动终端的农业害虫图像智能识别系统实现了66种常见农业害虫信息查询、自动识别,害虫采集地的地图显示和专家远程鉴定等功能。为农民和基层测报人员提供了一个农业害虫便捷准确的自动识别工具,无需专家到田间即可实现了用户“一对一”的防治指导,大大节省了经济和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19.
随着乳饮料行业快速发展,掺杂使假现象层出不穷,对核桃乳真实成分的准确鉴定变的尤为重要。核桃乳属深加工食品,DNA破坏严重,DNA提取是开展核桃乳DNA条形码鉴定的首要环节。为优化核桃乳DNA提取方法,并基于psbA-trnH基因DNA条形码建立核桃乳的掺假造假鉴定方法。以10种不同品牌的核桃乳为样品,采用3种方法(静置抽提、异丙醇沉淀、抽真空冻干)进行预处理,再用2种CTAB裂解沉淀方法和3种试剂盒方法(康为新型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爱思进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和天根深加工食品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核桃乳DNA,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尝试了CTAB与爱思进试剂盒结合方法。以提取的市售核桃乳DNA为模板,利用自行设计的特异性基因psbA-trnH-wal鉴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核桃成分,确定造假情况;选择常见植物候选基因psbA-trnH鉴定样品中是否含有其他成分,确定掺假情况。结果表明,抽真空冻干预处理方法优于其他2种预处理方式。CTAB与爱思进试剂盒结合方法能提取到纯度好、得率高、扩增能力强的核桃乳DNA,是最佳的核桃乳DNA提取方法。扩增及比对结果显示,1款核桃乳样品中含有花生,属于掺假产品。抽真空冻干预处理、CTAB与爱思进试剂盒结合为优化后的核桃乳DNA提取方法,psbA-trnH-wal基因和psbA-trnH基因结合能够对核桃乳及其掺假造假品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相似文献   

20.
Application of 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Technique in Microbial Detec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srDNA既具有保守性区域。又具有高变性区域,是生物的种属鉴定和系统进化关系的重要分子基础。以16srDNA为目的物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能精确地揭示微生物种类和遗传的多样性,从而16srDNA序列分析成了微生物分类鉴定主要依据。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的限制,操作方便、检测快速准确且灵敏度高,已被广泛应用到菌种鉴定、群落对比分析、群落中系统发育及种群多样性的评估等领域,是一种客观和可信度较高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