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明确南疆新兴特色水果杏李上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的发生规律和迷向防治效果,于2021—2022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杏李园采用性诱剂诱集法监测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评估性信息素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阿克苏杏李园1年发生4代,其中越冬代羽化高峰期在4月上中旬,第1代羽化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2代羽化高峰期在7月上旬,第3代羽化高峰期在8月上中旬,存在世代重叠现象。2022年农户常规防治区内梨小食心虫的蛀果率为2.46%,性信息素迷向防治区内蛀果率为0.06%; 2021年和2022年使用性信息素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蛀梢减退率为98.13%和88.65%,2022年的蛀果减退率为98.40%;对不同世代梨小食心虫的雄成虫迷向率在2021年为92.87%~100.00%,雌、雄成虫虫口减退率在2022年为58.75%~81.37%。表明采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丝为主的综合防控技术,可有效控制南疆杏李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为害。  相似文献   

2.
兰州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监测及其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3年对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监测表明,兰州地区桃园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最早出现在3月底4月初。越冬代和第1~3代成虫高峰期分别出现在4月下旬、6月中旬、7月下旬和8月下旬。第3代成虫终于9月下旬。分析提出雄成虫发生高峰期后7 d以内为梨小食心虫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总结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减少化学农药防治次数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是为害‘库尔勒香梨’的主要害虫。本研究利用性诱剂诱捕器系统调查了不同栽培管理条件、果树种类和用药次数下梨小食心虫各世代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单植梨园全年成虫有5个高峰期,混植梨园成虫有4个高峰期。单植梨园和混植梨园梨小食心虫种群世代发生量不同,混植梨园中梨小食心虫种群世代重叠严重,发生数量是单植香梨园的4.02倍;单植梨园中管理粗放的河边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较重,打药频繁的母本园发生较轻,梨小食心虫成虫第1~第4代峰期延迟8~28 d,属于迁入为害。研究还表明:在混植梨园中梨小食心虫产卵有8个高峰,幼虫孵化期有6个高峰,在世代发展中相邻峰值叠加,形成成虫期4个大峰。因此,研究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梨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有助于对其进行科学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在新疆和田县桃园和核桃园间的转移为害和种群动态变化规律, 以期确定核桃园内梨小食心虫的最佳防治时间, 同时在桃园和核桃园设立监测点, 通过对梨小食心虫在桃园和核桃园间的发生动态监测以及在核桃园内产卵情况和蛀果率调查, 明确了梨小食心虫在桃园和核桃园间的转移规律。研究发现梨小食心虫在和田县桃园1年发生5代, 越冬代成虫于3月下旬开始出现, 各代高峰期分别在4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上旬, 以第1代和第2代发生为害严重, 具有世代重叠现象。梨小食心虫在核桃园1年发生2代, 成虫产卵于核桃果实和叶片, 主要以幼虫为害果实。于6月下旬开始从桃园向核桃园转移, 8月下旬又从核桃园转移至桃园, 具有明显的寄主转移规律。7月初为核桃园内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关键期。  相似文献   

5.
2013—2017年,利用性诱剂诱集大樱桃园(附近种植梨、桃、苹果等其他寄主作物)梨小食心虫成虫,研究多寄主生境下梨小食心虫种群消长动态。通过观测发现,在烟台市与多种果树混栽的大樱桃园中,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5代。其中,越冬代成虫盛发期为4月中、下旬,第1代成虫为5月下旬末至6月上旬初,第2代成虫为6月下旬末至7月上旬,第3代成虫为8月上、中旬,第4代成虫为9月上、中旬。各世代成虫发生期多连续,存在世代重叠现象。成虫发生期持续时间以越冬代和第4代较长,以第2、3代较短。各世代成虫发生量以越冬代和第1代蛾量较多,其余3代数量起伏不定。建议生产上重点防治越冬代和第1代。  相似文献   

6.
不同果园中主要食心虫种群监测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性信息素和黑光灯系统调查了枣园、桃园中食心虫的种类构成及其种群发生动态,并比较了3种土壤防控措施对桃小食心虫的效果。结果显示:枣园中食心虫的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和桃蛀螟,其中桃小食心虫1年发生2代,发生期为6月上旬至9月下旬,其成虫累积诱捕量随日期的变化符合Sigmoid方程;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4代,发生期为5月下旬至9月下旬;桃蛀螟1年发生2代,发生期为5月下旬至9月下旬。桃园中以梨小食心虫为主,1年发生4~5代,发生期为5月上旬至9月底,年均性信息素累积诱捕量为8829头/诱捕器,而桃小食心虫和桃蛀螟数量均极少。3种土壤防控措施中,灌水覆膜对桃小食心虫防控效果最好,幼虫出土抑制率为67%,其次为盖草覆膜和盖土拍实。  相似文献   

7.
昆明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3年对昆明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年来昆明地区梨小食心虫发生趋势基本一致,但各年度发生的大高峰期有差异,2012年成虫发生大高峰期为越冬代、第一代;2013年成虫发生大高峰期在第二、三代,这与当时的温度、降水量有很大关系。昆明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第一代发生高峰期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越冬代、第一代主要为害桃树新梢,新植桃园幼虫更趋向在低龄桃树为害,幼虫蛀梢的高峰期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后15~30d;第二、三代发生高峰期在7月上旬至9月下旬,世代重叠明显,后两代主要为害果实。经饲养观察,桃园梨小食心虫性比[♀/(♀+♂)]为0.57~0.64,幼虫被天敌寄生率为26.9%,幼虫蛀果率为1.25%~5%。  相似文献   

8.
于2010年在山西阳高县和浑源县杏园分别进行了性信息素监测食心虫成虫发生期试验和采用埋茧法调查桃小食心虫出蛰期试验,并根据性信息素监测结果对杏园施药时期进行了指导.结果表明,利用食心虫性信息素可以准确地监测杏园食心虫成虫的种群动态,其监测到的成虫发生期与采用埋茧法调查食心虫的出蛰期相吻合;用性信息素监测结果指导杏园用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2014—2016年,采用性诱监测方法对浦东桃园梨小食心虫田间成虫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该虫在上海地区每年发生4—5代,4月上、中旬始见越冬代成虫,越冬代和第1~4代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下旬、5月中、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和9月中旬。7月中旬是该虫全年为害高峰期,蛀梢率达18.50%~36.40%,蛀果率达9%~23%。  相似文献   

10.
2018年,在云南大理梨主产区祥云、巍山、漾濞三县开展梨园橘小实蝇和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监测及性诱防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橘小实蝇和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存在差异。海拔较低的祥云县梨园橘小实蝇和梨小食心虫发生较重。在成虫发生高峰期应用性信息素开展大面积防治后,各试验梨园橘小实蝇和梨小食心虫的成虫数量较空白对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蛀果率均控制在2.5%以下,相对防效(保果率)达61.9%~88.39%,挽回产量损失1305~4045.5kg/hm^2。  相似文献   

11.
信息素迷向法规模化防治梨小食心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梨小食心虫是梨树和桃树上一种重要的蛀食性害虫,为了推动果园害虫的无公害防治,2010年在山东省莱阳市的桃园和梨园应用信息素散发器对梨小食心虫进行了迷向防治研究。在应用信息素散发器的桃园与梨园中,梨小食心虫发生数量明显低于对照园,使用密度增加,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数量降低,迷向率增加。每公顷施用信息素散发器450、900、1350根的桃园,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分别为67.80%、80.14%、89.29%,而梨园中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分别为84.17%、93.41%、98.17%。桃园与梨园施用信息素散发器后,梨小食心虫的蛀果率明显低于对照园,桃园与梨园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分别在40.34%~73.57%和54.24%~92.38%之间。研究表明,梨园中信息素散发器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高于桃园。  相似文献   

12.
辽宁海城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监测辽宁海城地区不同梨园和不同立地条件下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数量,调查了该地区梨小食心虫发生消长规律以及发生高峰期,确定了7月中下旬是喷施农药的关键时间点.在梨小食心虫蛀梨果时期,化学药剂处理园梨小食心虫数量(45.5头)比空白园内数量(59头)明显降低,并且发生高峰推迟,高峰持续时间短.对不同品种梨园的调查结果表明,南果梨园中的梨小食心虫数量明显高于尖把梨园中的数量.不同树龄对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也有影响,老果园第1个和第3个发生高峰均较盛果园提前.不同光照条件对梨小食心虫数量有一定影响,阳坡的梨小食心虫数量大部分时间段明显多于阴坡的数量.诱虫盆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好于诱虫屋效果.上述结果可为科学掌握梨园内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性信息素迷向丝对不同果树梨小食心虫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在宁夏果园开展了性信息素迷向丝(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长效迷向丝,有效成分占30%)对为害不同果树的梨小食心虫的防控效果研究。试验地共5.5 hm~2,栽植有成龄苹果树、梨树和李树。试验区按树种设置3个处理区,3个对照区。处理区在边缘区域每株树平均悬挂3条迷向丝,内部区域隔树悬挂,每树悬挂1条迷向丝,悬挂高度为距离地面2 m。调查各树种全年诱蛾量、诱蛾下降率、蛀果率等指标,研究迷向丝对不同果树上梨小食心虫的防控效果,分析苹果、梨和李树分区域集中栽培下梨小食心虫为害特点。研究结果显示:3个处理区的诱蛾下降率均达96%以上,果实膨大期蛀果下降率均达50%以上,成熟期蛀果下降率均达57%以上,说明性信息素迷向丝对3种果树区域的梨小食心虫防控效果明显且稳定;不同果树区域梨小食心虫发生高峰期一致;梨园中诱捕的梨小食心虫成虫最多,说明其具有寄主选择性;李园蛀果率明显高于苹果园和梨园,李果实成熟采摘后成虫诱捕量减少,同时期苹果园与梨园成虫诱捕量增加,说明梨小食心虫具有迁移为害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实蝇粘虫板对天敌的诱杀作用,完善实蝇粘虫板在果园的使用方法,于2018年和2019年分别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橘园、桃园、梨园悬挂实蝇粘虫板,调查其诱杀的橘小实蝇、其他害虫和天敌数量。结果表明,橘园、梨园和桃园共诱杀到15个种、4个科和9个类群,包括靶标害虫橘小实蝇、其他害虫和天敌。3种果园中粘虫板诱杀的昆虫种、科或类群数量有差异,其中梨园中诱杀的昆虫总数最多,为13 653头,其次是桃园,橘园中诱杀的昆虫总数最少。在橘园、梨园和桃园中,橘小实蝇的相对丰富度分别为5.90%、23.45%和21.73%,最早出现时间均为6月;在橘园中橘小实蝇诱杀量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下半年天敌诱杀量高峰期略滞后于橘小实蝇的诱杀量高峰期,在梨园和桃园中橘小实蝇诱杀量高峰期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橘小实蝇诱杀量高峰期与天敌诱杀量高峰期无明显相关性;3种果园中粘虫板诱杀的主要天敌有瓢虫、食蚜蝇、草蛉、寄生蜂,桃园和梨园中诱杀的草蛉较多,橘园中诱杀的瓢虫和寄生蜂较多。应用实蝇粘虫板防控橘小实蝇时,梨园和桃园应从6月上旬开始悬挂,橘园应从8月上旬开始悬挂,先少量悬挂,根据诱杀橘小实蝇数量,再逐渐增加粘虫板。  相似文献   

15.
山东烟台地区是我国苹果和桃的重要产区.本研究利用性诱剂诱捕器和黄色粘虫板调查烟台地区果园中主要害虫和其他常见害虫及天敌昆虫的发生动态.结果 表明:山东烟台地区苹果园和桃园中主要害虫—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小绿叶蝉在两个果园中的年发生总量存在一定差异,苹果园桃小食心虫年诱捕量为545.8头/诱捕器,显著高于桃园年诱捕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5种果树食心虫的性诱剂通过诱捕法调查了延安苹果产区苹果园中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和桃蛀螟的发生情况及成虫在田间的种群消长动态;对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苹果园中发生的食心虫主要有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3种,未诱捕到桃蛀螟和苹果蠹蛾。不同调查点的诱捕结果均表明,李小食心虫成虫种群数量最大,属于优势种群,梨小食心虫次之,桃小食心虫种群数量相对最小。桃小食心虫雄成虫1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土极不整齐;梨小食心虫在苹果树整个生长季均可诱捕到,雄成虫1年具有不明显的4个发生盛期;李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羽化较为整齐,雄成虫1年有2个明显的发生高峰期,该虫在延安地区年发生2代。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试验表明,2种食心虫的性诱剂对种内和种间雄蛾均具有引诱活性,但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对种内和种间雄蛾的引诱能力均显著强于李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量分别是李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量的2.75和2.30倍,2种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能力具有不对称性。本试验明确了延安苹果产区食心虫的种类组成及主要食心虫在田间的种群消长规律,对预测预报和治理苹果园食心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性诱技术是应用于果园的一种无公害、绿色防治技术。梨小食心虫是江西省梨产区的一种主要害虫,为了寻求适时有效的防治方法,于2012年,利用性诱剂迷向散发器(即迷向丝)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性诱剂迷向法可使98%以上的梨小食心虫迷失方向,明显减少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数量,减少了被害果,蛀果率只有1.8%,比对照降低了13个百分点,从而增加了梨果产值,同时降低了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