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通过病牛剖检、病原体鉴定和PCR基因鉴定及序列分析,对新疆某牛场疑似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牛只进行判定和诊断。剖检病牛可见其肺部的颜色显红灰色,切面为大理石样。胸膜肥厚出血,与肺部粘连,具有胸膜肺炎的特征。结合PCR基因鉴定及序列分析,最终确定了患病牛的病原为牛肺炎支原体。本次诊断的过程及结果可为牛养殖生产和对牛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某羊场疑似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绵羊为研究对象,对羊只病情和症状进行跟踪记录,对死亡羊只进行剖检;无菌采集病料后通过绵羊支原体PCR和细菌培养的方法进行实验室病原诊断。结果显示,死亡羊只肺部发生实变、黏连、胸膜壁粗糙增厚、气管内有大量白色泡沫,具有典型的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的剖检特征;此外绵羊支原体PCR检测结果为阳性,而细菌培养结果阴性,最终确诊该疫情为绵羊支原体引起的传染性胸膜肺炎。本文通过对绵羊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等方面的介绍,以期为今后该病的防控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结合对寿宁县一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情况,介绍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和剖检诊断方法,并从加强消毒、加强管理与保健、药物治疗等方面说明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期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童发斌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306-306,310
介绍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与诊断,并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羊的传染性胸膜肺炎影响越来越大,导致养羊户在经营过程中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从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临床症状分析入手,经过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对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我国羊养殖户提供相关养殖建议。  相似文献   

6.
该文简述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以及对本病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等特点,是威胁规模化养殖场有序经营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总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流行病学等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对该病进行初步诊断,并通过实验室检测对该病进行确诊。为有效阻断该病的潜在危害及流行,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相似文献   

8.
汪秀龙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347-347,349
搞要介绍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诊断,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例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情况,包括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诊断、防治措施等方面内容,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疆某牛场的犊牛出现咳喘、鼻镜干燥、精神不振、食欲废绝、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死亡的症状,通过对患病牛群的发病情况、剖检、细菌分离鉴定、PCR鉴定等试验方法进行检查。结果显示:病死牛肺部可见明显出血并且伴有肺部实质性肝变;牛支原体和多杀性巴氏杆菌PCR检测都为阳性,曼氏杆菌PCR检测为阴性。通过实验室诊断最终确定该牛场为多杀性巴士杆菌和牛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本研究通过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等方法找到病因,为此类疾病的防控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福建羊支原体性肺炎和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分子流行情况,于2014-2016年从福建省6个市采集到疑似羊支原体性肺炎或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料61份,用支原体目引物、绵羊肺炎支原体、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山羊支原体山羊亚种、精氨酸支原体、莱氏无胆甾原体和无乳支原体的特异引物,通过PCR方法进行检测。挑取部分PCR阳性病料进行支原体分离和纯化,用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显示61份样品中检出绵羊肺炎支原体45份(73.77%),检出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4份(6.56%),检出莱氏无胆甾原体4份(6.56%),检出精氨酸支原体2份(3.28%)。该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发生的类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以绵羊肺炎支原体为主的羊支原体性肺炎,为福建省羊支原体性肺炎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疑似患有支原体肺炎肉牛中分离出致病菌,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从爆发牛支原体肺炎的某牛场病牛肺组织中分离致病菌,并对其进行致病性检测和药敏试验。通过16S rDNA序列测定与系统进化分析,进行病原菌的鉴定。[结果]除分离到牛支原体外,还分离到1株致病性细菌FC-1。该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球杆状,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耐药性,对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16S r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菌为1株鲍氏不动杆菌。[结论]导致牛支原体肺炎的病原除牛支原体外,还可能存在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杨有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477-2479
[目的]从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的牛鼻腔棉拭子中分离出1株病毒,对其进行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从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的牛鼻腔棉拭子中分离到1株病毒,将其命名为NM株。通过PCR、MDBK细胞病变观察、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gD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确定该分离株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强毒株。NM株病毒能使MDBK细胞产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典型性细胞病变。Reed-Muench法测定NM株病毒的TCID50为10-6.0/ml。NM株病毒与IBRV阳性血清发生中和反应,而与IBRV阴性血清不发生中和反应。NM株病毒能使8月龄IBRV抗体阴性牛致病,表现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典型临床症状。gD基因序列鉴定结果表明NM株病毒与IBRV K22株的同源性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IBR诊断试剂与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11年9月,新疆某肉羊养殖场育肥羔羊羊群发病。通过对发病羊群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观察及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疫情为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并提出该病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生物学研究及生物制品生产中易发生支原体污染,针对我国当前支原体检验方法在时效性和敏感性上的不足,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特异敏感的支原体检验PCR方法.[方法]从SILVA数据库下载包含全部细菌、古菌和真菌的核糖体rRNA小亚基(16S/18S,SSU)参考序列的库文件SILVA_123-SSURef,从中提取全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4头牛肺疫补反阳性牛的病理形态学观察,未发现有牛肺疫的典型病变;肺脏的病原微生物学检查呈阴性结果。但在胸腔和肺脏出现了一些程度不同的修复性变化、淋巴细胞增生性反应和某些局灶性病变。这些变化显然与肺线虫幼虫的寄生有关,也可能同时存在着对牛肺疫病原体抗原性刺激的免疫反应和既往炎性渗出物的修复过程。观察中还发现,这批病例除肺线虫外,肝片吸虫和心肌肉孢子虫的寄生也相当普遍,所以寄生虫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规的病理学诊断方法,对一例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进行了确诊。结果发现该病例具有胸膜肺炎的典型病理变化,呈现纤维素性肺炎和淋巴细胞性间质肺炎,纤维素性物质的渗出和炎性细胞的浸润很明显,肺胸膜增厚,同时在肺间质还可见水肿、出血、血栓和淋巴栓的形成;另外心、肝、肾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淋巴结呈反应性增生。同时还检验出其病原为支原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一次性过滤截留新生牛血清中细菌、霉菌、支原体等微生物及免疫球蛋白的工艺技术,为新生牛血清规模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陶瓷复合膜分离生产新生牛血清,经细菌、支原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体、细菌内毒素等微生物及免疫球蛋白检测,并进行新生牛血清产品细胞培养试验。【结果】陶瓷复合膜能一次性成功截留新生牛血清中的细菌、支原体、细菌内毒素、BVDV抗体,过滤后细菌内毒素含量低于0.1EU/mL,免疫球蛋白去除率在97.00%以上;以其培养SP2/0细胞的细胞倍增时间、单克隆效率等指标接近于进口Hyclone胎血牛清水平。【结论】采用陶瓷复合膜分离工艺生产新生牛血清,实现了一次性有效过滤截留牛血清中细菌、霉菌、支原体等微生物及免疫球蛋白的目标,且能够满足细胞生长的营养需求,为大批量生产优质新生牛血清产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病死牛病变肺脏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革兰氏染色和PCR鉴定确定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的血清型,进行分离菌株的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未知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硫酸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硫酸庆大霉素、乳酸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小鼠多杀性巴氏杆菌最小致死量为1.2×108CFU/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