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与三系杂交水稻相比,两系水稻具有育种效率高、繁制种成本低、丰产优势强、品质相对优等优势,近年来在以重庆为代表的长江流域稻区得以迅速发展。为明确重庆市两系稻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统计了2006—2015年10年间重庆市两系水稻的种植面积、主推品种及两系品种的审定情况。结果显示,10年间两系稻在种植面积上呈明显的增长态势,2014年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7.2%,推广面积最大的两系水稻品种是‘Y两优1号’和‘深两优5814’。在品种推广上,两系主导品种比例由2006年的5.9%上升到2015年的31.3%,且两系主导品种全为优质稻品种;在品种审定上,10年间重庆市审定(认定)的两系稻品种几乎全部为市外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重庆市内农业科研单位在两系稻品种审定上一直保持着零的记录。  相似文献   

2.
高产杂交稻新品种Ⅱ优300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1999年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优质重穗型强恢复系宜恢3003组配而成。该组合有株型佳、分蘖力强、稳产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应我国南方稻区的平坝、丘陵区及汕优63种植的地方种植。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稻2004018)。  相似文献   

3.
崔建民  李彦学 《种子》2006,25(3):84-85
红光粳1号系河南省新乡县新科麦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稻2005001号。该品种适应我省黄淮稻区和南部籼改粳发展优质稻种植,是河南省唯一的一个当年审定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于当前黄淮海主推品种豫粳6号,产量与其相当,据农业部2004年品质测定,综合评价达国家优质米1级,接近优质米黄金晴。新乡市种子管理站已将该品种作为主推品种在新乡市大面积推广,2005年面积达670hm^2左右,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已将其作为苗头新品种在全省种子会议上发布,该品种有望成为黄淮稻区粳稻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辐香优98系安徽省滁州市原子能所于1998年育成。2005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同时通过广西、湖北等省认定。适宜在长江流域及南方广大稻区种植,在鄂、闽、桂、粤等省表现尤为突出。该品种已由安徽天禾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5.
五优3 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利用不育系五丰A 与恢复系广恢3 号配组育成的早熟籼型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稳产、矮秆抗倒等特性。2020 年10 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陕南海拔60m 以下稻区作直播稻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6.
华盛优 1918 是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长粒优质三系不育系华盛 A 与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恢复系华恢 1918 配组而成的籼型三系弱感光杂交水稻组合。该组合于 2021 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 2021149 号,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优、抗白叶枯病等特点,适宜在桂中稻区南部和桂南稻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7.
淮稻9号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2000年育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于一体的迟熟中粳新品种,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0607。审定适宜种植范围为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稻区。  相似文献   

8.
高产优质杂交香稻宜香9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香9号系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研究室用自育浓香型优质不育系宜香1A作母本,与自育亚种间重穗型优质恢复系宜恢9号作父本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香型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08。适宜我国南方稻区的平坝、丘陵区及汕优63种植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9.
K优818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优质不育系K17A与R818组配而成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2001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时参加全国南方稻区高产组区试。2002年破格参加全国南方稻区生产试验。2003年以第1名身份通过国审(国审稻2003055)。该品种已申请国家新品种专利保护(公告号为CNA000548E),由南京神州种业有限公司独家经营。该品种已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等地以及河南省信阳地区大面积种植,均反映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周孝琼  郑桂维  杨世海  潘宗东 《种子》2007,26(8):102-103
中优85是四川省种子公司和中国水稻所等单位选育的一个三系杂稻新组合,通过在南方稻区多年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具有超高产生产潜力,米质达国标3级。2003~2005年分别通过贵州省、云南省、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南方稻区,长江上游、中下游稻区以及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005~2006年在黔东南三穗县对中优85进行大面积制种,获得250kg/667 m2产量,本文重点介绍了该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1.
谢红军 《中国种业》2015,(10):80-81
<正>玖两优黄华占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适合轻简栽培两系晚稻新组合,于2015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赣审稻2015030)。2013-2014年参加江西省晚稻早熟组区试,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岳优9113,其米质达到国标二级米标准,该品种经多点试种和示范,均表现出高产稳产,抗倒伏能力强,适合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1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1.1亲本来源不育系33S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王凤梅 《中国种业》2016,(12):65-66
<正>特优福占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种子公司与广西农业科学院植保所联合用外引不育系龙特浦A与自选强恢复系福占配组而成的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2015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15005号。特优福占植株较高,株型适中,结实性好,中抗稻瘟病;2013-2014年2年区试每667m~2平均产550.7kg,比对照特优63增产3.91%。适宜桂南稻区作早稻及其他稻区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新组合金农3优3号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院用金农3A与金恢3号配组选育而成的中籼三系杂交稻,该组合2010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2011年续试,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2006)。该品种糙米红褐色,具有产量高、米质好、营养高的特点,适合在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2012年,福建省上杭县种子管理站引进该品种做烟后晚稻试种,  相似文献   

14.
藤系138 藤系138系吉林省农业科学院1985年从日本引入并试种观察。1987~1989年参加吉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同时参加北方稻区早粳晚熟组区域试验,均表现优异。1990年分别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991年荣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5.
桃优 77 是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以不育系桃农 1A 和恢复系 R77 配组育成的优质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21 年作为麦茬稻专用品种通过湖北省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稻 20210083。桃优 77 具有生育期短、产量高、米质优的优良性状,既满足湖北省稻麦轮作种植模式对于水稻短生育期的需求,又满足市场对于水稻产量和米质的要求,该品种的审定推广对于推动湖北省稻麦轮作种植模式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安优08是以优质、抗稻瘟病水稻雄性不育系安丰A作母本与自育高配合力恢复系QN 2058作父本组配而成。该组合属籼型抗寒型高产稳产杂交稻早熟新组合。2009~2010年2年贵州省区试平均产量达9.11 t/hm2,平均比综合对照增产11.31%,群体综合性状表现好且制种易获高产,适宜高寒山区及中早熟稻稻区种植。于2011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1008号)。  相似文献   

17.
申粳 1221 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利用低剂量电子束处理秀水 128 选育的特早熟粳稻品种,于 2017 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上海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 137d,产量较高,综合抗性较好,米质达到 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等,在上海可作“国庆稻”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最近,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传来好消息,杂交粳稻“常优1号”的后继品种“常优2号”试种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并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被认定为“常优1号”的理想接班人,适宜在太湖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冀粳10号系河北农垦科研所从花76—49品系自然异变株中系统选育而成。经1985~1987年连续三年参加河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和多点示范,均表现高产、抗病,深受稻区广大群众欢迎。1988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冀粳10号”。1988年推广面积已近40万亩。该品种已在河北省主要稻区及天津市部分稻区推广,并在北京、山东、河南等省市大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20.
《作物育种信息》2005,(3):18-19
中优218(又名国稻2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采用DNA分子标记选择技术培育的我国第一个三系籼型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准予推广;已完成南方稻区国家新品种区域试验,表现优异,即将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