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有所提高,同时也给农田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和破坏。本文立足泰州本地,通过根据稻田土壤基础地力进行合理的养分管理,总结了泰州地区水稻和小麦化肥减量丰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适期播种、水肥管理、化肥减量施用、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化肥减量增效是近年全国范围内重点推广应用的农业技术之一。持续有效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做好测土配方施肥,为推动面源污染治理作出贡献,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保障农业增产增收,真正实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是每一个农业工作者赋予的历史任务和工作要求。本文基于孟州市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开展情况,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为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减量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测土配方施肥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肥减量增效的目标是追求化肥的合理利用,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从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化肥减量增效的途径包括有机替代、应用新型肥料、采用适宜的农作模式等,但最根本的方法离不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只有基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才能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杭州市富阳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化肥减量技术为例,分析测土配方技术在实施化肥减量上的具体应用,形成测土配方技术实现化肥减量施用的工作流程,从而避免化肥减量工作中的困难及不足。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油菜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减量施肥模式,开展了化肥减量施用对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油菜应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减量施肥模式可达到增产、节肥的效果,且对其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有一定影响。推荐施肥减量10%处理的油菜产量较推荐施肥量处理增加444.5 kg/hm2,节约化肥(纯养分)40.5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为峨山县油菜生产中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减量施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化肥对于农产品的增量效果,化肥施用量逐渐增加,导致农产品和耕地质量都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山东省新泰市泉沟镇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要点,并就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提出了建议,以期加快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为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应用,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普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6月27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吉林省举办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培训班(第一期)。培训班上,西南大学教授陈新平和吉林农业大学教授高强分别就小麦、玉米养分资源管理、配方施用、种肥同播、化肥深施、有机养分还田利用关键技术进行了专题培训。全体参训人员观摩了伊通县玉米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现场演示。伊通县马鞍山镇化肥减量示范区应用了缓控释肥  相似文献   

7.
刘浩  吕杰 《世界农业》2023,(4):111-124
整体结构位置和二元关系程度是社会网络的“质”和“量”特征,区分农户的结构和关系嵌入维度,有助于揭示社会嵌入与化肥施用之间的“黑箱”。本文基于社会嵌入理论构建农户化肥减施行为的嵌入逻辑,利用辽宁省1 011户粮食种植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社会嵌入对农户化肥减施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嵌入有利于农户的化肥减量行为,但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间存在化肥减量选择和减量结果的影响差异,结构嵌入相较于关系嵌入拥有更强的化肥减量效应,“弱关系”更有利于实现农户的化肥减量行为。(2)社会嵌入的化肥减量作用因农户分化类型而呈现差异,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能提高小农户和兼业户选择减量施用化肥行为的可能性,但关系嵌入能够促进其化肥持续减量。仅结构嵌入和关系质量能提高规模户和纯农户选择减量施用化肥的可能性,并促进其化肥持续减量。关系质量型嵌入适用于小而兼型农业生产经营的化肥减量,结构质量型嵌入适用于大而专型农业生产经营的化肥减量。因此,加强社会网络的嵌入结构建设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社会化减量路径,对拓展农业减量社会化、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达到培肥土壤、化肥减量增效和持续丰产的目标,在不同肥力水平稻田中开展了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水稻(中稻)产量、土壤肥力和化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点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明显提高水稻的产量,培肥地力,与常规施化肥处理相比水稻产量提高2.1%~3.8%,平均提高2.7%;与试验前相比,马回岭低、马回岭中和新城镇试验点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0.6、0.6和0.5 g/kg;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比试验前和常规施化肥处理均有明显增加,且氮磷钾利用率均明显提高,各试验点的平均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52.3%、28.3%和60.4%,分别比常规施化肥处理的平均值高16.8、8.9和12.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阜阳市化肥使用现状的分析,探讨了阜阳市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现状,明确了化肥减量增效的目标导向和技术路径,以期为促进全市化肥减量增效、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浙江省土肥站印发了《浙江省农田化肥减量增效工程核心示范区建设方案》,正式启动了该省农田化肥减量增效工程。其主要目标:在确保作物稳产、高产的前提下,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整优化施肥结构,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氮肥用量15%以上,以减轻化肥对农业环境的污染。该方案同时规定了农田化肥减量增效工程核心示范区的设置原则、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科学施肥主要措施等。  相似文献   

11.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水稻免耕抛秧是免耕栽培方式的一种,免耕抛秧技术突破了传统的精耕细作观念,结合免耕和抛秧的特点,减少翻耕整地带来的水土流失,可以保护土壤结构,具省工省力等特点。近年来,通过对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研究,表明水稻采用免耕抛秧技术,虽减少总分蘖数,但无效分蘖时间短,营养损耗少,个体发育健壮,且与群体发育协调,利于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穗大粒多,提高产量;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水、热、气、肥条件,提高土壤的供肥、保肥能力;改善田间生态环境,提高土壤酶活性及水稻根系的各种酶活性,增强根系活力,为水稻生长及高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免耕抛秧稻的肥料管理中,以重施前期肥为主,促花保穗肥为辅;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免耕抛秧稻产量。今后,针对水稻免耕抛秧存在的问题,须加强对其施肥管理、分蘖动态、植株生理特性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水稻新品种广陵香粳的优质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广陵香粳为试验材料,研究播期、栽插密度、施氮量以及结实期水浆管理等主要栽培措施对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广陵香粳于5月10日左右播种,栽插密度为27.0~33.0万穴·hm~(-2),基本茎蘖苗为150.0万·hm~(-2),施氮量为240.0~255.0kg·hm~(-2),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为7:3,灌浆结实期采用间歇灌溉法,低限土壤水势控制在-15kPa左右,不仅产量较高,而且稻米品质也较好。  相似文献   

13.
王宏青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7):111-111,154
根据商丘市的土壤肥力和大豆的需肥规律提出商丘市高产优质大豆平衡施肥技术,主要从大豆平衡施肥的原则、全生育期施肥指标、肥料使用准则以及拌种、基肥、追肥、叶面喷肥的施用等进行技术概述,旨在为商丘市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双季稻种植制度下,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对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土壤氮磷钾表观平衡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培育及土壤肥力维持和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从32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定位试验的不施任何肥料(C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配施稻草(NPKS)处理采取土壤,分别代表3种不同肥力水平,设置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处理的盆栽试验,监测双季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变化。【结果】在试验期间,不同肥力土壤的早晚稻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NPKS处理土壤NPK处理土壤CK处理土壤,且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到试验第3年,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变得不显著。无论施肥或不施肥,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经3年6季水稻种植,由作物收获带走的氮、磷、钾养分越多。不同肥力土壤在连续施肥条件或不施肥条件下,肥力养分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与水稻种植体系中养分输入-输出平衡状况有一定关系。【结论】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如果连续不施肥,其基础地力下降得越快。因此,对于地力水平较低的土壤应注重合理施肥,培育和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地力水平较高的土壤也应注意高效合理补充养分,以维持土壤较高的肥力水平和持续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烤烟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烤烟主要栽培因子一有机肥比例、种植密度、留叶数等与烟叶品质的关系,建立了烤烟在豫中地区土壤中等肥力条件下的高产优质栽培方案,即有机肥比例25%,种植密度16500株/hm2,留叶数为22片,株.  相似文献   

16.
水稻覆膜栽培模式能有效地解决水稻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季节性干旱和低温冷害问题。在这些区域,覆膜栽培可以在减少灌溉用水及增加土壤温度的基础上提高产量,但地膜的应用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可降解的地膜残留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由此生物可降解膜及配套覆膜机具开始研制并应用,促进了水稻覆膜栽培的发展。水稻通过覆膜主要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生长、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为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新的思路模式。系统阐述了我国现行水稻覆膜栽培模式在水稻生产中的优劣势,并提出水稻覆膜栽培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杂交稻川优12号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科学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重点阐明节水稻中华1号的选育过程和选育结果,介绍了中华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水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全国尺度上解析近30年(1988—2017)水稻产量的肥料贡献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水稻可持续生产和肥料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国稻作区耕地质量监测数据(338个点位),分析不同稻作模式、种植区域、气候条件和土壤质地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年际变化,并结合随机森林模型探讨各因素对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在施肥区和不施肥区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相同的条件下,近30年全国水稻的肥料贡献率整体呈现前20年逐渐升高,近10年趋于平稳的特征,总体变化幅度为41.20%—51.89%,但不同稻作模式存在差异,单季稻、双季稻和水稻-其他作物轮作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分别为38.58%—55.49%、41.96%—51.05%和42.34%—53.43%。不同区域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在近30年的平均值表现出西南(55.82%)>长江中游(46.73%)>华北(46.27%)>东北(45.90%)>华南(45.83%)>长江下游(44.25%)。结合施肥年限和水稻肥料贡献率的拟合方程发现,东北、华北、西南、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和华南的水稻肥料贡献率达到稳定的施...  相似文献   

20.
两优224是安徽省农业科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生育期适中,株高适宜,株叶形态较好,高产稳产,抗病性好,米质好。2018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通过多年的栽培实践,总结出合理确定播种期,施足苗 床基肥,抓好育秧管理,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精确管水,综合病虫害防治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