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义 《防护林科技》2016,(11):108-109
黑松是大连地区沿海防护林造林的重要树种,根据黑松在大连开发区的生长状况,分析了黑松、油松、樟子松的根系、树高和胸径生长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黑松的根系、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均超过油松、樟子松,生长曲线呈缓-快-慢"S"形曲线。  相似文献   

2.
烟台海岸黑松防护林种群结构及其随离岸距离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烟台海岸黑松防护林内设置42块样地(10 m×10 m),采用样方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取野外资料.以空间代替时间,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探讨烟台海岸黑松防护林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规律;同时,分析离岸距离不等的黑松防护林的种群结构窄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岸黑松防护林种群径级的数量分布基本上呈倒J型分布,表明黑松种群处于稳定发展的时期;黑松生长与种群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黑松胸径、单株生物量与密度的关系均符合负指数函数模型,树高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在距离海岸50~500 m范围内,黑松种群密度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平均胸径和平均冠幅均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海陆相互作用产生的环境异质化可能是造成黑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LINTAB年轮分析仪,分析了青岛山地黑松胸高位置径向生长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抱虎山和金钱鼎山黑松连年径向生长量表现为不稳定的波动变化,近30年间,抱虎山黑松的连年径向生长量为1.91~6.00mm,平均为3.47mm;金钱鼎山黑松的连年径向生长量为1.42~5.86mm,平均为3.00mm;黑松东西向(WE)、南北向(NS)的连年径向生长量变化规律不尽一致。近30年黑松的连年径向生长量累积分布均符合Logistic式的S形增长。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了马尾松、黑松、黄松的形态、解剖及叶绿素含量差异。发现黄松的针叶最长;针叶每厘米长鲜重及枝条顶芽色泽接近马尾松,针叶横断面长宽比接近黑松;针叶硬度介于两松之间。黄松针叶黄绿色,其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及B均明显低于马尾松或黑松。黄松针叶树脂道数超过马尾松或黑松,叶内2个维管束的排列方式,针叶树脂道中生性及气孔带数目均与黑松相似,针叶色泽与黑松×马尾松的人工杂种(日本的和华松)相似。由于上述特征,黄松为杂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松材线虫侵染对寄主植物生理生化物质代谢的影响,以黑松和马尾松4 5年生苗为实验材料,测定了接种松材线虫对2种寄主植物的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其规律。结果显示:接种松材线虫初期,黑松和马尾松的总糖含量均较高,随接种时间的延长,总糖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黑松的可溶性糖含量一直降低并明显低于对照,马尾松的可溶性糖含量在侵染前期与对照相比变化不明显,而15 d后快速降低;黑松和马尾松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侵染前期均低于对照,后升高,再降低;黑松的单宁含量明显高于对照,马尾松的单宁含量接种第1天略低于对照,第3天后开始升高;黑松和马尾松的总酚含量均在侵染前期高于对照,而后降低。这些物质的变化趋势显示松材线虫侵染不同寄主植物的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6.
沿海地区引种日本黑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0年开始在沿海河滩地上引种日本黑松,至1995年底,经过多年的育苗、移栽、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日本黑松在造林成活率、年生长量和适应沿海地理环境方面均相当或优于油松和樟子松。适宜在沿海地区大面积引种造林  相似文献   

7.
欧洲黑松抗风力强 ,耐盐碱 ,能在各种土壤上生长 ,是良好的防护林树种。我国早年仅在熊岳和北京植物园零星栽植 ,生长良好。欧洲黑松引入新疆 ,对丰富本地区生物资源 ,增加耐寒、抗旱树种种类具有重要作用。另外 ,樟子松在干旱地区有生存的气象记录 ,而欧洲黑松、美国黄松等在原产地均没有干旱区的气象记录 ,继续观察和试验 ,可丰富和完善松属树种在干旱区生存的气象资料  相似文献   

8.
对 3种类型黑松混交林及纯林的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及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各土壤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的活性均表现出差异 ,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纯林 ,尤以黑松×刺槐、黑松×麻栎混交林显著 ;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沿海沙质岸黑松人工林生物量的估测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沿海沙质岸黑松人工林生物量调查材料,探讨黑松各器官的生物量与胸径、树高之间的相关关系,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选择不同的回归方程来拟合黑松生物量估测数学模型。经实用性检验,以胸径、树高拟合的黑松生物量估测数学模型均有较高的精度,但以胸径和树高两个因子建立的各器官生物量模型较以胸径单个因子的估测结果更为理想,各地区应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合理选择一元或二元估测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一、黑松的引种历史 黑松(Pinus thunbergjj Parl.)原产日本,引入舟山群岛已有七十余年历史。据了解,1907年前后,黑松先在嵊泗县花鸟岛种植.1914年,巨山岛培阴弗正仁从花鸟采回约一斤黑松种子,在巨山进行直播造林(面积4亩多)。由于黑松比当地马尾松生长快而健壮,引起人们的注意。事隔四、五年,  相似文献   

11.
对山茶属的14种植物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根据核型分析结果,对山茶的亚属、组、之间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建议把茶、普洱茶,茶梨油茶和博白大果油茶划为独立的种。在核型描述和核型类型划分的理论方法上,引入了“臂比均值”这一参数,提出了“整齐性”和“整齐性系数”。并提出染色体数目的系列变异和结构变异是山茶属植物新种起源的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12.
日本松干蚧发生期预测预报方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5年的日本松干蚧发生期系统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日本松干蚧同一虫态和不同虫态的理论期距值和平均数标准差。结合生产防治,建立了固定若虫期一元回归预测式。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3.
杨树扦插育苗适宜密度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密度的 4个试验组杨树扦插育苗试验 ,结果表明 :密度为 4 4 4 4株 /6 6 7m2 的试验组产合格苗最高 ,合格小钻杨占总产苗量的 81% ,辽宁杨占 75 % ;3333株 /6 6 7m2 和 5 5 5 5株 /6 6 7m2 两种密度分别显得偏小和偏大 ,产合格苗比较低 ,生产上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4.
优种核桃嫁接繁殖技术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育优种核桃嫁接苗是实现核桃栽培良种化、集约化、基地化、商品化的根本途径。1999~2001年经过对辽宁1号、鲁光、中林3号、晋龙1号等优种核桃嫁接苗繁殖试验,总结出适合当地的核桃嫁接苗繁殖技术,成活率最高达到98%。  相似文献   

15.
依据针叶树木材管胞和射线细胞的结构模型。使用计算机抽样模拟解剖结构参数。以及使用针叶树木材纵向弹性模量计算公式和方法,计算人工林杉木,马尾松幼龄材和成熟材试件纵向弹性模量,计算结果与常温条件下气干试件测定结果十分符合。在试件晚材率和管胞解剖结构参数改变的条件下。计算预测了人工林杉木,马尾松幼龄材和成熟材纵向弹性模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试件纵向弹性模量随晚材率,管胞长度,管胞壁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试件纵向弹性模量随管胞直径增加而减小。本文提出的纵向弹性模量计算的预测方法,对于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控制和改变针叶树木材的材质,材性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树木主要调查因子是指树木的直接测量因子及其派生因子。基于树木调查因子的内在联系,利用234株油松实测材料.分析了直径与树高、树干枝下高及材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非常紧密.其相关指数(R)均在0.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厚环乳牛肝菌,赭丝膜菌,灰环乳牛肝菌和彩色豆马勃4种外生菌根真菌固体纯培养接种物,对日本落叶松进行了圃地育苗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苗高,地径,侧根数分别比较对照提高了13.38%-23.54%、10.65%-24.71%、9.97%、-13.78%,苗木N、P、K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0.70%-19.96%、9.06%-47.81%和14.45%-21.12%,苗木菌根感染率为67.82%-83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农林复合系统景观生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观点对我省西部农林复合经营的典型之一———甘南县音河镇 3个具有不同特点的村的农林复合系统进行景观类型的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相对丰富度及类斑丰度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地块平整规范的兴全村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最低 ,优势度较高 ,地块复杂的山湾村则与之相反 ,景观类型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最高 ,优势度指数最低 ,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 ,兴建村介于 2村之间 ;而从树种景观类型上分析兴全村较山湾和兴建 2村丰富 ,特别是常绿树种类型则较其他 2村丰富 ,表明在景观宜人性、美学价值方面兴全村比其他 2村优越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处理对麦草碱木质素结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作用于麦草碱木质素,探讨了超声波对碱木质素的活化作用,用化学法对超声波作用前后碱木质素官能团进行了定量测定,用凝胶色谱(GPC)测定了木质素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用^1H NMR光谱对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可以显著提高碱木质素酚羟基和醇羟基含量,当作用时间20min、作用功率200w、液料质量比100:1时,醇羟基含量从1.99mmol/g上升为4.14mmol/g,酚羟基含量从1.88mmol/g上升为2.54mmol/g,羧基含量从0.59mmol/g下降为0.29mmol/g,羰基含量从2.16mmol/g上升为2.68mmol/g。^1H NMR分析表明,愈创木基和紫丁香基峰面积与总峰面积的比值分别从3.61%和0.77%下降为0,甲氧基峰面积与总峰面积的比值从11.50%下降为8.90%。数均分子质量(Mn)和重均分子质量(Mw)分别从1179和10250上升为5031和11605,分散度(Mw/Mn)从8.69下降为2.3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