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慧  杨富  姜超  施毅  李刚 《麦类作物学报》2021,41(2):203-211
为筛选营养品质优良的燕麦品种(系),对72份燕麦品种(系)的粗纤维、粗蛋白、淀粉和β-葡聚糖含量4个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供试燕麦品种(系)的粗纤维、粗蛋白质、淀粉和β-葡聚糖含量平均分别为1.57%、19.35%、41.98%和4.13%;粗纤维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2.48%;β-葡聚糖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为12.59%。营养品质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系)有px0412、8928-2-2、3121-3、8928-7-5,其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综合排名位列前4。  相似文献   

2.
西藏不同青稞品种的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西藏地区不同青稞品种的品质差异,采集了西藏青稞主产区的不同青稞品种,并对青稞中的水分、淀粉、粗蛋白、粗纤维、矿质元素以及有效成分总黄酮、花青素、β-葡聚糖等14项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色青稞中淀粉和微量元素Mn、Cu、Zn的含量在年度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且有色青稞微量元素含量普遍偏低;青稞总黄酮含量范围在0.14%~0.42%,均值为0.23%;β-葡聚糖含量范围为2.65%~6.52%,均值为4.59%;有色青稞花青素含量变化较大,范围在0.022 7~0.649 7 mg/g,均值为0.133 2 mg/g。总黄酮含量、β-葡聚糖含量年际间差异不大,花青素含量年际间差异巨大。总黄酮含量有色青稞显著高于普通青稞,而β-葡聚糖含量二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向日葵对菌核病菌毒素的生理生化抗性机制,测定了粗毒素液体浸根处理后,不同抗性向日葵品种丰葵杂1号(FKZ1)和7101的叶片几丁质酶、β-l,3-葡聚糖酶活性和丙二醛、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木质素的含量及组织细胞膜透性的变化。毒素处理后,向日葵叶片几丁质酶和β-l,3-葡聚糖酶的活性,丙二醛、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木质素的含量显著提高,以上几种物质除丙二醛外,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相比升高的速度快,幅度大。同时毒素可显著破坏植株细胞膜透性,抗病品种细胞膜的耐损伤能力强于感病品种。研究表明几丁质酶和β-l,3-葡聚糖酶的活性,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木质素含量和细胞膜的耐损伤能力与向日葵对菌核病的抗性呈正相关,丙二醛含量与向日葵对菌核病的抗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寻求速冻青稞鱼面加工品质的客观评价方法,筛选适宜加工速冻青稞鱼面的优良青稞品种,选取10个青稞品种,根据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筛选关联度较大的核心青稞理化指标作为自变量,以PLS方法建立评价模型筛选适宜速冻青稞鱼面加工的品种。结果表明:(1)与成品鱼面品质综合评分关联度较大的7个青稞理化指标是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β-葡聚糖含量、b值、水分含量,其中,青稞蛋白质含量关联度最大(0.703);(2)基于青稞籽粒理化指标的速冻青稞鱼面品质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靠性较高;(3)适宜鱼面加工的青稞籽粒理化指标最佳取值范围:直链淀粉含量26.02%~28.97%,总淀粉含量60.56%~63.17%,蛋白质含量9.02%~10.61%,灰分含量1.13%~1.39%,水分含量9.83%~11.46%,β-葡聚糖含量6.00%~7.96%,b值12.27~18.15。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大麦对叶斑病响应的生理机制,以对该病害抗性不同的两个大麦品种蒙啤麦1号(感病)与蒙啤麦3号(抗病)为材料,接菌后测定了大麦苗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叶片氧化还原酶等抗病相关酶活性、MDA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11个生理指标,比较了两个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对叶斑病菌侵染的反应差异因生育时期和指标而异,其中与蒙啤麦1号相比,蒙啤麦3号苗期的脂氧合酶(LOX)、β-1,3-葡聚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SS)含量的升高幅度较大,拔节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LOX、β-1,3-葡聚糖酶和PAL活性及脯氨酸(Pro)和MDA含量的上升程度较大,孕穗期的SOD、POD、PPO、LOX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Pro和SS含量增加幅度较大。通过对11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LOX、PPO、POD、PAL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SS含量对大麦抗叶斑病能力贡献率较大。由此可见,大麦对叶斑病的生理响应因品种、生育时期而异;LOX、PPO、POD、PAL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SS含量6个指标可作为评价大麦抗叶斑病的重要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6.
西藏12个青稞品种(系)籽粒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富含膳食纤维、β-葡聚糖、黄酮、γ-氨基丁酸等营养因子。青稞不同品种其营养成分存在较大差异。选取西藏具有代表性的12个青稞品种(系),通过测定其基本成分及主要营养成分,如水分、β-葡聚糖、粗蛋白、总黄酮和淀粉含量等11种营养指标,运用相关分析法对其综合分析,评价青藏高原地区青稞品质。结果表明,藏青2000、1127号青稞品种的β-葡聚糖、粗蛋白含量较高,12-10556、13-6927品种(系)的总淀粉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青稞β 葡聚糖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及优质种质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青稞品质育种提供参考,采用国际通用的混合键β-葡聚糖分析方法测定了195份青稞种质的(1→3),(1→4)-β-葡聚糖含量,结果显示,测定材料的平均β-葡聚糖含量为5.10%,变化范围为3.03%~7.16%;有21份材料的含量高于6%,1 5份材料低于4%,可分别用于食用、饲用和酿造用品种的育种.青海省18个育成品种(系)的β-葡聚糖含量变化范围为3.68%~6.48%,昆仑2号和昆仑10号β-葡聚糖含量分别高达6.23%和6.49%,05-鉴12和09-鉴16的β-葡聚糖含量最低,分别为3.77%和3.68%.不同棱形、粒色和粒重的种质之间β-葡聚糖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提取条件对裸燕麦β-葡聚糖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裸燕麦β-葡聚糖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山西产裸燕麦为原料,研究了溶剂、温度、提取时间和β-葡聚糖酶水解等提取条件对燕麦β-葡聚糖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强的酸性和碱性条件会导致燕麦β-葡聚糖分子量下降,水提取β-葡聚糖的分子量较高.β-葡聚糖的分子量随着提取温度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不同条件下提取的燕麦β-葡聚糖分子量分布在340~2 000 kD之间.β-葡聚糖酶水解会使β-葡聚糖分子变小,在几乎完全水解时分子量为2~5 kD.  相似文献   

9.
纤维素酶是重要的水解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茶树中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特征,以茶树品种‘凫早2号’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不同组织结构中纤维素酶3种主要组分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内切葡聚糖酶在茶树一芽四叶中随着叶片成熟度增加,酶活性增加,表现为:第四叶第三叶第二叶第一叶芽,与β-葡萄糖苷酶活性呈现相反趋势;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都是在第四叶活性最低。内切葡聚糖酶在茶树花朵中活性最高,而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分别在叶片、果皮中活性最高。胞质蛋白中内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高于膜蛋白中的酶活性,但胞质蛋白、膜蛋白中都未检测到外切葡聚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青稞品种的营养品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我国主要产区青稞的营养品质状况,定量分析了来自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云南5个主产区38个不同粒色青稞品种的营养成分,比较了不同地区和不同粒色青稞品种间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参试青稞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为8.14%~15.16%,总淀粉含量为49.14%~68.62%,直链淀粉含量为14.80%~30.05%,脂肪含量为1.42%~2.40%,膳食纤维含量为1.94%~3.47%,灰分含量为0.02%~1.22%,β-葡聚糖含量为3.88%~6.78%,品种间差异显著。产区之间比较,青海的品种蛋白质含量最高,西藏的品种β-葡聚糖含量最高,四川的品种总淀粉和灰分含量最高,云南的品种直链淀粉、脂肪和纤维含量最高。不同粒色比较,黑色品种的蛋白质、直链淀粉和纤维含量最高,蓝色品种的总淀粉和脂肪含量最高,白色品种的灰分含量最高。西藏品种、蓝色籽粒品种的蛋白质营养品质较好。青稞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仍是赖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是异亮氨酸,第三限制性氨基酸是苏氨酸。采用组间联接(平方欧式距离)法将38个青稞品种分为3大类,第Ⅰ类包括33个品种,第Ⅱ类包括2个品种,第Ⅲ类包括3个品种。  相似文献   

11.
燕麦β-葡聚糖降血糖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综述了燕麦β-葡聚糖降血糖性能研究进展。首先从食品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和α-淀粉酶活性等方面阐述了燕麦β-葡聚糖降血糖的功效,进而介绍了燕麦β-葡聚糖的结构因素——分子量和含量,以及食品加工过程对其降血糖功效的影响,最后综述了燕麦β-葡聚糖几种可能的降血糖机制,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给燕麦优化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和高β-葡聚糖含量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地区的四个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燕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开花到籽粒完全成熟,β-葡聚糖含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其中总β-葡聚糖在花后15 d内迅速合成,是β-葡聚糖合成积累的关键时期,之后合成和积累速度减缓,其中可溶性β-葡聚糖在花后10 d内积累速度较快,而后变缓.不同燕麦品种的β-葡聚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可溶性β-葡聚糖所占比例表现为皮燕麦高于裸燕麦.从燕麦籽粒形成到成熟,不同品种籽粒中葡萄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花后15 d左右达到最大值,葡萄糖含量与β-葡聚糖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葡萄糖含量不是燕麦籽粒中β-葡聚糖合成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给燕麦优化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和高β-葡聚糖含量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地区的四个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燕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开花到籽粒完全成熟,哥葡聚糖含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其中总β-葡聚糖在花后15d内迅速合成,是β-葡聚糖合成积累的关键时期,之后合成和积累速度减缓,其中可溶性β-葡聚糖在花后10d内积累速度较快,而后变缓。不同燕麦品种的β-葡聚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可溶性β-葡聚糖所占比例表现为皮燕麦高于裸燕麦。从燕麦籽粒形成到成熟,不同品种籽粒中葡萄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花后15d左右达到最大值,葡萄糖含量与β-葡聚糖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葡萄糖含量不是燕麦籽粒中β-葡聚糖合成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恒温培养箱,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观察杂草稻中胚轴伸长的动态过程,分析杂草稻中胚轴伸长过程中籽粒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发芽后1d到3d,杂草稻中胚轴伸长非常慢,发芽后4d到5d中胚轴伸长加快,发芽后7天中胚轴伸长逐渐停止,其最终长度显著长于辽粳294。杂草稻发芽过程中,籽粒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与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中胚轴伸长长度与籽粒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杂草稻发芽初期淀粉酶活性增强,促进了籽粒中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为中胚轴伸长生长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外源添加肌醇对大麦发芽过程中一些水解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肌醇对大麦发芽的影响,研究了浸麦阶段添加肌醇对大麦发芽过程中α-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植酸酶、β-葡聚糖酶活力的影响,并对麦芽部分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外源添加肌醇能提高发芽过程中水解酶的活力,α-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植酸酶、β-葡聚糖酶活力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38.1%、7.0%、12.3%、68.9%、20.5%;浊度降低63.2%,β-葡聚糖降低17.5%,库尔巴哈值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大麦β—葡聚糖含量的环境和基因型变异及其遗传改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β-葡聚糖含量受遗传因素决定,但不同地区和年度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成熟期间温度高,雨水少促进β-葡聚糖酶的活性及其表达关系密切,与胚乳质地,皮壳,棱型和粒重也有一定的相关。测定β-葡聚糖含量目前有酶学法,萤光法和层析法等方法,以酶学法最为普遍;本文也阐述了改良大麦β-葡聚糖特性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CO39四叶期水稻苗的叶片为材料,提取水稻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获得水稻β-l,3-葡聚糖酶基因(CO39-β-l,3-Glu),经序列测定得知该基因大小为489bp,通过Blastn搜索确定该片段位于水稻10号染色体。序列比对结果表明,CO39-β-l,3-Glu与已知的水稻Gns7和大豆GlycinesojacloneGs522194aendo-β-1,3-glucanasegene,GlycinesojacloneGs464889_Bendo-β-1,3-glucanasegene三个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51.5%,47.2%和49.1%。CO39-β-l,3-Glu基因是β-l,3-葡聚糖酶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葡聚糖酶在某糖厂原糖精炼过程中使用情况,通过在溶糖箱和蜜洗蜜贮罐连续加入葡聚糖酶,比较加酶前后生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加入葡聚糖酶能有效降解糖汁中的葡聚糖,对过滤、煮糖等过程有帮助,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葡聚糖酶的作用效果——原糖、中间物料和成品中的葡聚糖含量变化可通过葡聚糖单抗试剂盒快捷、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探明巴西橡胶树乳管的防卫功能,笔者采用RT-PCR和Northem-blot技术分析割胶、机械伤害和外源茉莉酸对胶乳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橡胶素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源茉莉酸和机械伤害均能上调几丁质酶、β-l,3-葡聚糖酶和橡胶素的基因表达,但机械伤害的效应滞后于外源茉莉酸;(2)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橡胶素的基因在割胶树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在未开割树中的表达;(3)割胶树胶乳中内源茉莉酸含量显著高于未开割树.  相似文献   

20.
糯青稞的品质形成机理与应用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是我国藏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受到食品和保健品等多种行业的高度关注。淀粉是青稞籽粒的主要成分,其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含量的比例是决定淀粉物化、营养和加工特性的关键因素。糯青稞(直链淀粉含量10%)具有淀粉易糊化、粘度高、回生慢及易降解等特性,具有潜在的加工优势。研究糯青稞的品质形成机理及应用优势有利于糯青稞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本课题组通过克隆Waxy基因全长序列,比较DNA序列及籽粒发育不同时期Waxy基因的表达差异,结合淀粉特性分析,初步揭示了糯青稞淀粉品质形成机理,开发了可用于糯青稞快速筛选的分子标记;对青稞籽粒的营养组分包括淀粉、β-葡聚糖、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微量元素等进行了分析,发现糯青稞β-葡聚糖、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并基于转录组、代谢组、e QTL初步分析糯青稞高β-葡聚糖含量特性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糯青稞具有易膨化、易蒸煮、易糖化、发酵快、糖化醪易过滤等加工优势,糯青稞的应用有利于独特新型青稞食品的研发及高效、低耗青稞产品新技术体系的形成。本课题组的研究为糯青稞品种选育和加工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