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2005年5月平度市某猪场保育仔猪发病,经初步诊断为魏氏梭菌感染。笔者从小肠病料的内容物中分离出魏氏梭菌,并进行了提纯和生化试验鉴定。  相似文献   

2.
从80年代后期以来,在祁连县野牛沟乡夏秋季牧场放牧的牦牛群中,流行着一种以消化道广泛出血并呈现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疾病。经细菌培养分离出了致病力较强的A型魏氏梭菌,从部分病料中分离出毒力很强的溶血梭菌,确定该地区多年来牦牛流行的疾病系由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和溶血梭菌引起的溶血梭菌病。通过4年的疫苗预防免疫取得了明显效果,有效的控制了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四川、江苏、吉林、安徽、河南、山东、福建、陕西等省广泛流行一种“猝死症”,根据各省“猝死症”病因方面的研究报道,认为兔的产气荚膜梭菌A型魏氏梭菌为主要病原菌。兔的魏氏梭菌痛是其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一种以急性、剧烈腹泻、排黑色水样或带血的胶冻样腥臭粪便,盲肠浆膜有出血斑和胃粘膜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魏氏梭菌是自然界分布相当广泛的一种致病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一种常见菌。本文主要综述了兔魏氏梭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与检测技术、防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1 前言魏氏梭菌可引起牛、羊、鹿、马等家畜烈性传染病,死亡率高,造成经济损失严重。A型魏氏梭菌不但可引起家畜肠毒血症,还可以引起人食物中毒、气性坏疽等症。犬A型魏氏梭菌病国内未见报道。1988年黑龙江某军犬基地,长春某宾馆警犬及兽医大学研究所实验用犬,先后发生以出血性肠炎为主要症状的病症,采血便、心血、肝及脾等病料进行细菌分离,获得了3株魏氏梭菌,经鉴定为A型。用该菌试制氢氧化铝灭活苗,对40只小鼠做了免疫试验,15天后攻毒获100%保护。用猪血清试治病犬  相似文献   

5.
以某农户养兔场疑似梭菌性下痢的发病兔的肝和各段肠管做为病料进行了魏氏梭菌的分离鉴定。通过纯分离培养、厌氧环境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毒素检查、泡沫肝试验等对分离细菌进行了鉴定,通过毒素检查,也证明了腹泻兔肠道内有毒素存在。细菌学检验结果与魏氏梭菌完全相符合,确定从病死兔分离到的细菌为魏氏梭菌。  相似文献   

6.
从80年代后期以来,在祁连县野牛沟乡夏秋季牧场放牧的牦牛群中,流行着一种以消化道广泛出血并呈现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疾病。经细菌培养分离出了致病力较强的A型魏氏梭菌,从部分病料中分离出毒力很强的溶血梭菌,确定该地区多年来牦牛流行的疾病系由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和溶血梭菌引起的溶血梭菌病。通过4年的疫苗预防免疫取得了明显效果,有效的控制了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饲料、食物、人畜肠道及粪便中,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多种严重疾病。牦牛魏氏梭菌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较高,而且多呈急性发作,又称猝死症。2011年某牧场部分牦牛口流涎、呼吸困难、喉头肿大,相继有4头牦牛病死,当地兽医采集病料送往我院做实验室诊断,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确诊为C型魏氏梭菌病,现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2012年8月份,陕西某牛场发生牛魏氏梭菌病,从病死牛肝脏、脾脏分离得到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牛魏氏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各年龄牛均易感染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牛的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俗称“牛猝死症”。  相似文献   

9.
牛猝死症是对牛突然发病,病程很短,死亡率高和无明显前驱症状的一类病的统称。引起牛猝死症有药物中毒、代谢病、寄生虫病、病原菌和病毒感染等,以致病病原导致的牛猝死症危害最为严重。 一、病原 猝死牛体组织中存在多种致病病原,有A型魏氏梭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费氏柠檬酸杆菌、变形杆菌,有些病料还分离出腐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从一例病死山羊组织内分离到一株致病性细菌,通过鉴别培养、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证明该病原菌为羊致病性A型魏氏梭菌;毒素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该菌同时含有α和β2两种毒素基因;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昆明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并从试验致死的昆明小鼠病料中分离到了与病死山羊病原相一致的细菌,从而确定A型魏氏梭菌为引起该山羊死亡的主要病原菌。本试验结果为该羊场魏氏梭菌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家畜"猝死症”是1990年前后在我国河南省部分地区黄牛出现的一种发病急、病程短、无任何前驱症状而突然死亡、致死率极高的疾病.近年来已蔓延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都有发病报道,死亡数量巨大,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经过研究调查,各地基本上查清了发病原因,摸索出了一些防治办法.概述如下,供疫区诊治时参考.1 魏氏梭菌或与巴氏杆菌疫苗免疫许多学者从当地猝死家畜病料中分离到魏氏梭菌或魏氏梭菌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原为魏氏梭菌.疫区多采用当地分离的菌株自制成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注射.从1991~1993年河南省豫东疫区应用河南农业大学自制的魏氏梭菌疫苗进行预防注射,使发病率有所下降.但由于疫苗未能广泛应用,又使疫区面积渐扩大.  相似文献   

12.
2000年7-8月,青海省同德县某乡藏系棉羊猝死,经对其中两只症状典型病死着羊病料分离培养,分离到数株疑似魏氏梭菌。通过肠内容物毒素检查、纯培养物毒素测定和毒素中和试验,证实致病力较强的两株为C型魏氏梭菌。毒价测定最小致死量均大于500小白鼠MLD。  相似文献   

13.
兔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流行性传染病,除未开料的乳兔外,不同年龄的兔均易感染,尤以1~3月龄兔多发,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以急性下痢、水泻为主要特征。2006年4月下旬,洪墩镇某饲养肉兔专业户的兔群发生了一种急性传染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  相似文献   

1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防疫监督总站化验室先后对阿勒泰、塔城、昌吉、巴州、博州等地州的部分县(市)先后送检的25份牛羊"猝死症"病料进行了细菌学检查,流行病学调查.从25份病料中分离出巴氏杆菌、魏氏梭菌和1例化学品中毒的病历.  相似文献   

15.
2004年2月上旬,笔者接诊临桂县宛田乡某个体瘦肉型猪场,该猪场近段时间连续发生断乳仔猪猝死现象,为查清死因,笔者对病死和病危仔猪进行了病理剖检,并采集病料,送兽医化验室检查,最后诊断为魏氏梭菌病。现将发病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国部分地区肉用牛群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 ̄1998年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四川等8省(区)部分地区采集肉用牛、肉役兼用黄牛及牦毛血清样品642份,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衣原体抗体。结果:肉用牛平均阳性检出率为32.6%(13.6% ̄72.7%);牦牛为18.7%(10.-  相似文献   

17.
自1990年至2000年间,海南省部分市县某些村庄的耕牛零星发病,共死亡1 663头.海南省畜牧兽医管理站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进行耕牛放养观察、尸体剖检、毒物检测、病毒和细菌分离等,结果在采集的23头病牛的样本中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A型、C型魏氏梭菌,从而证明牛“猝死”实为牛魏氏梭菌病.随后,我站与兰州兽医研究所联合研制牛魏氏梭菌多价苗,在6个疫点试用.经2年多的观察,疫点的牛魏氏梭菌病基本得到控制.但在部分疫点仍存在牛发病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杨三省 《中国养羊》1996,16(3):44-44
羊梭菌病是羊的一类主要传染性疾病,它是由梭菌属的几种主要致病性梭菌引起的羊的一类急性传染病。由腐败梭菌引起的叫“羊快疫”,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叫“羊肠毒血症”,也叫“软肾病”或“类快疫”,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叫“羊猝疽”,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初生羔羊梭菌性痢疾,简称羔痢(以上B、C、D三型梭菌也叫产气荚膜杆菌)。在正常情况下,羊肠道中的梭菌并不表现出致病作用,只有在羊只感染大量病原菌,或外因导致羊只抵抗力降低时容易诱发此病。1 梭菌病的主要特点除羔痢发生于7日龄内的羔羊外,羊梭菌病主要发生于2~24月龄、膘情壮肥的年轻绵…  相似文献   

19.
兔魏氏梭菌病(又称兔魏氏梭菌性肠炎或兔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所引起的以急性下痢为特征的家兔消化道疾病。 魏氏梭菌有6个菌型,可分泌12种毒素。家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我国1979年才发现)或E型及其所产生的外毒毒所引起的。该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动物的肠道、粪便及土壤中,在正常情况下,增殖缓慢,产毒量少。当气候和饲料突变,动物胃肠道环  相似文献   

20.
兔病防治     
16魏氏梭菌病16.1 病因 本病由魏氏梭菌引起,除哺乳仔兔外,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家兔对本病均有易感性。1~3月龄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长毛兔和獭兔易发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和伤口传染,病兔和带菌兔及其排泄物,以及含有本菌的土壤和水源为传染源。本病可常年发生,饲养管理不当(饲料突然改变,喂量过多,肠道不通气)或各种应激因素也可引起暴发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