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胚性别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禽性别控制研究包括性别决定、性别分化、性别鉴定、性别诱导和性别控制等方面。性别决定与分化本质的发现是家禽性别研究的重要基础,对鸡胚性别的早期鉴定是对性腺基因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家禽的许多经济性状与性别直接相关,探明家禽的性别调控机理对家禽业具有重要意义。家禽性别分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受性染色体上性别决定基因调控外,常染色体上相关基因也参与了性别调控过程。文章主要从禽类的性别分化、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与性腺发育相关基因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深入研究禽类的性别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奶牛性别控制技术研究及其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奶牛的性别控制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在人工授精前通过对X精子与Y精子分离以控制性别;二是在胚胎移植前对胚胎的性别进行鉴定以控制性别;三是通过控制外环境来控制性别。1人工授精前的性别控制奶牛染色体的数目为60条,其中58条为常染色体,另外两条为性染色体即X、Y染色体,一般认为雄性动物胚胎的性染色体为XY型,雌性动物胚胎为XX型。由于Y染色体只在公牛才含有,因此,精卵结合时精子的类别就决定了奶牛的性别。X精子与Y精子之间存在着微弱的生物学差异,根据精子的形态、DNA含量、比重、膜电荷、抗原性、体积等差异,实施…  相似文献   

4.
鸡性别决定机制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和  潘玉春 《中国家禽》2004,26(23):51-53
性别决定和分化现象普遍存在的生物体中,其决定机制一直是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对脊椎动物而言,性别决定受遗传和环境因素所控制,其中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性别决定受遗传因素所决定。同哺乳动物所具有的XX:XY雄异型性染色体系统不同,鸟类具有ZZ:ZW性染色体系统,并且在雄性为ZZ,雌性为ZW,性染色体组成呈雌异型。  相似文献   

5.
牛的性别控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科学家们对精子及早期胚胎进行性别控制及性别鉴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将牛性别控制的途径、方法和结果作一概述。1 性别控制的途径 目前有两条途径,即胚胎移植时的性别鉴别和人工授精时的性别控制。1.1 胚胎移植时的性别鉴别 目前最为准确的方法是通过检查性染色体组成来鉴别性别,性染色体只能从处于分裂的细胞中看到。各种家畜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如牛的染色体数目为60条,其中58条为常染色体,形态一致,很难区别,而另外两条性染色体的形态与常染色体不一样,其鉴别相对较容易。雄性胚胎的性染色体为XY型,雌性胚胎…  相似文献   

6.
研究鱼类性别对培育优良性状、控制养殖鱼类繁殖、提高养殖鱼群体生长速度等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经济学意义.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复杂,cyp19a(cytochrome P450 family 19 subfamily amem-ber 1)基因是控制鱼类性别分化的关键基因,它编码合成的芳香化酶通过改变鱼体雄激素和雌激素的比例来...  相似文献   

7.
家禽体细胞内存在着一种能够控制性状遗传和表现的称为基因的物质。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功能单位,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之上。家禽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成双的,除一对染色体的形态与内容相互之间不同外,其余各对染色体的形态与内容都相同。因而在形成配子时,一部分配子中有一条染色体往往跟另一部分配子中的同源染色体在形态上有所不同。由于这条染色体与它的同源染色体与性别的决定有直接关系,所以就称为性染色体。家禽的性染色体为ZW型,即含ZW染色体为  相似文献   

8.
家畜性别控制是指在动物出生之前通过人为地干预或操作控制其性别,以改变家畜后代的自然性比,进而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特定性别的畜禽生产的一门生物学技术〔1〕。从1902年McClung提出性别决定理论之后,对于性别决定有了划时代的突破,1990年英国学者Sinclair和Gubby发现哺乳动物(包括人类)Y染色体短臂上靠近常染色体区的35K区域存在的性别决定区(SRY)〔2〕。同时伴随着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性别控制研究出现了高潮。当前牛性别控制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人工授精前的性别控制。一般认为雄性动物胚胎的性染色体为XY型…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X染色体与Y染色体在动物的性别决定中具有同等的作用。但随着分子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认为不能将它们二者看作在性别决定中具有同等的作用。实际上性别决定的关键只在于Y染色体,Y染色体的有无分别决定雄性或雌性。其核心是Y染色体将未分化的性腺导向睾丸的分化,缺少Y染色体则向卵巢发育,两者之间的其他差异都是第二位的,  相似文献   

10.
鸡胚胎的性腺发育是研究脊椎动物性别决定的一个很好的模型。文章综述了鸡胚胎性腺性别分化的基本过程、性别决定中性染色体(ZZ/ZW)的可能机制和性别决定关键基因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禽类的性别决定机制迄今尚无定论,目前较为公认的有以下几种假说:一是W染色体上携带性别决定基因(类似于哺乳动物的SRY)决定着个体的雌性化发育;二是Z染色体上某些基因的过表达(即不受剂量补偿效应限制)引发了个体的雄性化发育;三是前2种机制共同作用。已知禽类的性别决定候选基因有W染色体上的FET1、ASW和Z染色体上的DMRT1基因。此外,常染色体上的许多基因也参与禽类的性别决定和分化过程,如SOX9,AMH,cFOXL,CYP19A1等。  相似文献   

12.
芳香化酶抑制剂诱导番鸭性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在番鸭胚性分化前注入芳香化酶抑制剂Formestane(F组)或Letrozole(L组)进行孵化,以了解其对孵化率的影响;通过人工雌雄鉴别和剖检,了解雄番鸭性腺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芳香化酶抑制剂对番鸭孵化率存在一定的影响,尤其L组的孵化率最低,经统计分析,F组与对照组间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L组与对照组间孵化率差异显著(P<0.05);性别鉴定结果为,F组与L组公番鸭所占比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F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L组与对照组比较,则公番鸭所占比例差异显著(P<0.05);对人工性别鉴定为雄性的番鸭进行随机剖检,发现有部分公番鸭的睾丸与正常睾丸形态不同,左侧睾丸比右侧略大,偏长,组织结构不紧密.  相似文献   

13.
鸟类性别鉴别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多鸟类都是雌雄单态的,对于雌雄单态的鸟类,尤其是幼鸟,很难通过体型外貌鉴定其性别.对雏鸟而言,通常不能用形态学方法来确定其性别.但鸟类性别鉴定却是开展鸟类育种及进化研究的先决条件.通过充分利用决定性别基因的相关知识,家禽育种计划就有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对雌雄单态鸟类常用的性别鉴定方法有翻肛鉴别、腹腔镜检、粪便类固醇检测以及核型分析等.然而,这些方法不仅可靠性差、耗时、价格昂贵,并且有的方法会给鸟类带来一些疼痛,甚至危及生命.由于雌鸟带有一条Z性染色体和一条W性染色体,而雄鸟带有两条Z性染色体,因此个体的性别可以通过位于其性染色体上基因来确定.在众多的DNA分子技术中,使用P2-P8引物对扩增性别特异的CHD1基因进行性别鉴定的方法最为可靠.  相似文献   

14.
《江西饲料》2014,(4):49-49
正Susumu Katsuma及同事回答了让昆虫遗传学家困惑了80多年的一个问题:W染色体怎样决定家蚕(Bombyx mori)和很多其他鳞翅目的雌性特征?在这一系统中,雄性有两个Z性染色体,雌性有一个Z和一个W。作者发现,雌性化因子是来自一个W染色体的、"与PIWI发生相互作用的RNA"(piRNA)。piRNA使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名为Masc)的产物沉默,该基因编码一个CCCH型锌指蛋白。这种沉默作用反过来对于双性基因(在胚胎中,该基因在性别分化级联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  李斌  韦平 《猪业科学》2004,21(7):13-15
1引言家禽性别控制研究包括性别决定、性别分化、性别鉴定、性别诱导和性别控制等方面。性别决定与分化本质的发现是家禽性别研究的重要基础,对鸡胚性别的早期鉴定是对性腺基因研究的重要内容。鸡的睾丸和卵巢是由共同的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germcellsPGCs)发育而来。种蛋孵化67h(性腺分化期)中肾开始参与性腺的形成。鸡胚发育的开始阶段,约至5d左右,生殖脊还是中性的性腺,此时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在形态上未发生分化。无性阶段之后(5d之后),雄性和雌性性腺逐渐发生分化。至6~7d,雄性性腺开始睾丸的分化,雌性性腺也开始出现卵巢的分…  相似文献   

16.
单性花植物性别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个自然现象。单性花由于仅含一种有功能的性器官,通过对其研究有助于解释植物性别分化和性别决定调控机制。植物性别决定方式多样且复杂,既有通过性别决定基因决定性别,又有性染色体,通过阻止性别决定基因重组确保稳定的性别分离;同时表观遗传由于影响基因表达活性,对性别分化也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植物激素、遗传因子、表观遗传修饰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单性花性别。本文从单性花分类、雌雄花表型性状差异、遗传基础、表观遗传修饰、激素调控等方面综述单性花性别分化和决定调控机理,并提出未来研究中将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为揭示植物性别分化和决定的机理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DMRT1基因编码的保守转录因子对性腺功能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家禽中,DMRT1基因定位于Z染色体上,最适合用于研究家禽性腺分化的调控因子。先前的研究显示在性别分化期间敲除该基因会诱导雄性鸡胚性腺出现雌性化,因此这个基因为鸡的睾丸正常发育所必需,但它是否足以诱导睾丸分化则不甚清楚。澳大利亚、美国、日本3个国家的科研人员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过量表达的DMRT1可诱导  相似文献   

18.
鱼类性别决定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的性别决定一般有两种决定模式,遗传决定模式和环境决定模式,遗传决定模式主要由染色体上基因决定鱼类性别,环境决定模式主要由温度、p H值和密度等决定鱼类的性别。文章对鱼类的染色体性别决定类型和鱼类性别决定基因Sox基因家族、芳香化酶基因及Dmrt基因家族进行了综述。对鱼类的性别控制技术中性激素诱导技术、性反转技术、雌核发育技术、种间杂交技术、三倍体人工诱导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鱼类性别决定及性别控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RAPD技术在性别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动物性别控制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课题之一 ,在生产当中 ,人们希望按照动物性别比例的需求 ,有选择性的繁殖动物 ,可在同等投入的条件下获得倍增的奶、肉、茸等产品。1 性别鉴定方法1 1 细胞遗传鉴定 细胞遗传方法又称核型分析法 ,具体方法是在胚胎滋养层上取一部分细胞 ,先用秋水仙素处理 ,再固定染色 ,检查性染色体 ,根据染色体中期的谱带差异 ,Y染色体的大小 (Y染色体长度短 ) ,形态判断性别 ,准确率达 1 0 0 %。但这种方法费事费力 ,在实践中难以推广。1 2 H -Y抗原法 H -Y抗原是雄性哺乳动物细胞膜上的一种糖蛋白 ,…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家蚕的染色体控制模式,从家蚕w染色体的分子结构、W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因素、家蚕性别调控级联末端性别分化基因以及家蚕与果蝇doublesex等基因同源的基因等几方面,阐述了家蚕性别调控机理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