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述了水稻床土调酸效果及其对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指出在碱性土壤条件下,应用床上调酸技术,使水稻根系、茎宽等主要指标达到理想状态,不仅促进了壮秧,还具有抑制苗期立枯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熊飞 《科学种养》2008,(4):12-12
推广从日本引进的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对我国传统的水稻“水育密植”技术来说是一场水稻种植上的革命,它确能使水稻亩产大幅度提高,但需对土壤实施“调酸”、“消毒”,十分复杂,后来采用“壮秧剂”育秧,免去了“调酸”、“消毒”工序,故被称为简化旱育秧。有了旱育保姆后,水稻旱育秧更简单,连水稻催芽也省去了,所以被称为水稻“旱育保姆”新式简化育秧技术。这是育秧技术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与革新。该技术与简化肥床旱育秧相比,技术更加简单,而且秧根自带肥球,  相似文献   

3.
1水稻旱育秧田种苗期病害防治问题 水稻旱育秧田主要病害有恶苗病、立枯病(由镰孢菌、腐霉菌、丝核菌等引起)、青枯病等.水稻旱育秧田育苗常采用药剂浸种、消毒、床土调酸、施肥和苗期喷药等措施防治病害和培育壮秧.  相似文献   

4.
培育壮身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础.水稻旱育身具有低位分蘖、根系发达、矮壮等优点,移栽大田返青快,分蘖早,成大穗、成穗率、结实率高,水稻易获高产,水稻旱育身是当前推广的最好的育身方式,但旱育身的育身工序较为复杂,尤其是对苗床的调酸、消毒较为严格,农民不易掌握,往往导致站枯病、青枯病及生理性死苗的发生,同时由于农民苗床水肥管理不当,出苗不整齐,长势不均匀,达不到旱育身本来培育壮身效果,影响了水稻旱育衡植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刘丽 《种子科技》2016,(6):50-51
水稻旱育秧技术包括施肥、调酸、种子处理、播种、盖膜、控温控水及杀毒除虫等关键技术。此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推广,有助于实现水稻种植早播、早栽、早熟,节省种植成本与劳动力投入,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稀植床土调酸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育稀植是水稻高产的一项栽培技术 ,特别是对高寒山区稻田和冷荫烂锈田的水稻生产更具有增产幅度大的作用。为了探索旱秧在不同酸度土壤下的生长素质与调酸技术 ,更好地培育出健壮的秧苗 ,为进一步完善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在省农技总站的主持下 ,进行了水稻旱育稀植床土调酸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设计试验设施硫磺粉 (1) 5 0 g/m2 ,(2 ) 10 0 g/m2 ,(3) 15 0 g/m2 ,(4) 2 0 0g/m2 ,施 90 %浓硫酸 (5 ) 2 5ml,(6 ) 5 0ml和不施 (7)(ck) 7个处理、苗床小区 2m2 ,2次重复 ,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 ,(1)硫磺粉 5 …  相似文献   

7.
目前水稻旱育秧田育苗仍采用药剂浸种、床土调酸、消毒和苗期喷药来防治水稻恶苗病、青枯病,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使用技术严格,防治效果不稳定,而且传统的防治方法易造成药害,产生弱苗,成本高。水稻旱育秧田使用种衣剂进行水稻种子包衣处理,可有效地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青枯病和地下害虫等苗期病虫害,药效稳定,对秧苗安全。稻可欣  相似文献   

8.
20%寡聚酸碘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为了明确20%寡聚酸碘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开发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新型药剂,[方法]采用大田药效实验的方法,以40%稻瘟灵EC和75%三环唑WP为对照药剂,对20%寡聚酸碘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大田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75%三环唑WP 25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10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1500倍稀释液>40%稻瘟灵EC 10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20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3000倍稀释液,防效分别为97.32%、95.48%、93.51%、91.21%、87.32%、和79.57%。P=0.05水平上,20%寡聚酸碘1000倍稀释液与对照药75%三环唑WP 2500倍稀释液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相当,20%寡聚酸碘1500倍稀释液与对照药40%稻瘟灵EC 1000倍稀释液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相当,并且喷施20%寡聚酸碘稀释液与喷施对照药和清水的小区相比,水稻长势更加旺盛。[结论]20%寡聚酸碘对水稻稻瘟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开发为水稻稻瘟病防治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寡聚酸碘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证实,寡聚酸碘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为获得寡聚酸碘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人员以宁南霉素为对照药剂,进行了20%寡聚酸碘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田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为20%寡  相似文献   

10.
20%寡聚酸碘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8%宁南霉素AS 1000倍稀释液为对照药剂,进行了20%寡聚酸碘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的大田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为20%寡聚酸碘10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1500倍稀释液>8%宁南霉素AS 10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20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3000倍稀释液,防效分别为67.47%、64.26%、62.25%、59.04%和52.01%。对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效差异性显著分析表明,在0.05水平上,20%寡聚酸碘1000倍稀释液和1500倍稀释液与3000倍稀释液的防效之间差异显著,4种浓度的20%寡聚酸碘稀释液与对照药8%宁南霉素AS 1000倍稀释液对的防效之间无显著差异。喷施20%寡聚酸碘稀释液与喷施对照药和清水的小区相比,水稻长势更加旺盛。20%寡聚酸碘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和促进水稻生长的作用,但作为重要的水稻病毒病,至今尚无特效防治药剂,需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尽量降低该病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早稻育秧过程中易遭受低温冷害,引起水稻减产。因此,有必要研制耐低温的水稻育秧基质来保障早稻生产。本研究以我们实验室自己研制的发酵基质作为研究对象,外源添加褪黑素和茉莉酸甲酯后,分别在水稻萌发阶段和水稻生长7 d后进行为期3 d的低温处理,然后测定水稻的萌发状况、理化性质和基因表达,从而明确2种不同激素对早稻秧苗耐低温胁迫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褪黑素和茉莉酸甲酯均显著提高水稻在低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两者均能提高水稻在低温条件下的生长,包括提高株高、根长、根条数、干物重、叶龄和养分含量。在低温条件下,褪黑素和茉莉酸甲酯均能通过调节水稻体内抗氧化系统酶的活性和降低水稻体内过氧化氢与丙二醛含量来缓解低温胁迫导致的脂质过氧化损伤。褪黑素和茉莉酸甲酯均能提高低温条件下水稻体内的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脱落酸的含量,而茉莉酸甲酯则单独提高了水稻体内GA3的含量。褪黑素和茉莉酸甲酯对水稻耐冷基因存在不同的调控作用,在低温条件下,两者均显著上调OsCDPK7和OsLti6b,显著下调OsWRKY45基因的表达,褪黑素单独上调OsFer1基因的表达,茉莉酸甲酯单独上调OsT...  相似文献   

12.
刘应胜 《种子》2012,31(11)
通过杂交水稻制种实践,分析了在制种的过程中常见的花期不遇的原因、花期预测及其常用调节方法,制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栽培措施,制种花期预测方法与水调法、肥调法、药调法、植伤法等主要调节方法的概念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为筛选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有效药剂,确定10%寡聚酸碘·丙硫菌唑悬浮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建立10%寡聚酸碘·丙硫菌唑悬浮剂防治水稻恶苗病使用技术,上海贯发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辽宁东港市、吉林通化市和吉林梅河口4地采取水稻浸种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大面积杂交水稻制种上,九二○每亩用量已达12~15克,有的高达16~20克。这不仅加剧了九二○市场供求矛盾,提高制种成本,而且使种子商品质量和播种质量都明显下降。针对这些问题,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研制出了8种调花生长素(下文称处理),在杂交水稻汕优63(珍汕97A×明恢63)制种上,以单用花调灵和单用九  相似文献   

15.
张家界不同植烟土壤类型腐殖质的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调查、取样及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张家界5种不同植烟土壤类型的腐殖质含量、组成、性质。结果表明:胡敏酸碳含量由高到低为:黄壤>水稻土>黑色石灰土>红壤>紫色土;富里酸碳含量由高到低为:黄壤>水稻土>红壤>黑色石灰土>紫色土;胡敏素碳含量由高到低为:黑色石灰土>黄壤>水稻土>红壤>紫色土;胡敏酸/富里酸(HA/FA)为:黑色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红壤>黄壤。松结态腐殖质碳含量为:黄壤>黑色石灰土>水稻土>红壤>紫色土;紧结态腐殖质碳含量为黑色石灰土>黄壤>水稻土>红壤>紫色土;稳结态腐殖质碳含量为:红壤>黑色石灰土>黄壤>水稻土>紫色土;松/紧比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紫色土>红壤>水稻土>黄壤>黑色石灰土。这说明5种植烟土壤类型中黄壤的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紫色土的腐殖质品质最好,水稻土和黑色石灰土的腐殖质含量和品质均为中等,红壤最差。各腐殖质组分与有机质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胡敏酸和松结态腐殖质可作为衡量植烟土壤肥力的表征指标。  相似文献   

16.
水稻床土调施剂对土壤和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水稻床土调施剂进行水稻育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播种时将适量的调施剂与细土拌匀后撤施能显著提高秧苗素质,对秧苗根系发诶和干物质积累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应。同时能改善土壤的酸碱度及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复合调理剂是循潭县农业局复合肥厂经反复研究试验成功的一种多功能新型土壤调理剂,具有调酸和杀菌功效,还能提供多种大量和微量营养元素,为秧苗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并有效地遏制和解决了水稻旱育苗中,障碍最大的立枯病、青枯病,为秧苗健壮生长,培育多蘖大壮苗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水稻旱育秧获得如此良好效果,在油菜旱土育苗,又怎样呢?为此,我们进行了探讨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点与材料试验在黄家坝镇沙坝村赵家堡组的车口田进行。供试品种为双低杂交油菜油研7号。供试复合调理剂,由湄潭县农…  相似文献   

18.
水稻要高产,"水、肥、气、热"四要素要协调好,要以水调肥、调气、调热,保持合理群体结构和根系活力,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在水稻四要素中"肥"是最难把握的,从几十年的水稻高产栽培实践中,特别是近几年来运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基本摸准了粳稻单产800 kg/667 m2的高产科学施肥技术。粳稻单产800 kg/667 m2,在基础地力400~450 kg的田块,NPK合理配比应该是1∶0.45∶0.5,无机N总用量为14.7~16 kg,其中基蘖肥与穗肥应采用5∶5或6∶4。穗肥中的促花肥应占60%,于倒3.5叶龄(即幼穗分化第二期)施用;保花肥应占40%,于倒1~1.5叶龄期施用。  相似文献   

19.
水稻立枯病是旱育秧最主要的病害,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危害十分严重,成为稻农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关丽君等详细研究了我国北方稻区旱秧立枯病与土壤pH值、病原菌、秧苗素质等的关系,明确了培育壮秧和防治病害的关键技术是土壤调酸。成文志等研究认为,立枯病发生时,温度为主导,床土PH值、电导率、通透性为关键,苗期管理为基础,关依据“盐随水走”的理论,提出“小通风,浇透水”的防治措施。而立枯病在我省却少有人对此进行立项研究,也缺少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为此,作者对我市水稻旱秧立枯病菌种类及致病性,消长规律和药剂防…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制种使用调花宝调节花期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调花宝作为一种以促进杂交水稻父母本提前抽穗的调花措施效果明显,是切实可行的,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