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土高原草地土壤化学元素的特征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黄土高原草地土壤化学元素的含量,剖面分布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初步认为:(1)黄土草地土壤化学元素含量基本是黑垆土,褐土>黄绵土;(2)剖面分布特征以黑土最为典型,除Ba,Sr元素外,基本为指数回归。它不仅反映了黄土高原草原植被下黑垆土成壤过程中腐殖质迭加增厚,而且敢反映了化学元素迁移富集再分配。化学元素的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息息相关。黄绵土化学含量与剖面分布基本上是本区侵蚀土壤的特点;(3)按化  相似文献   

2.
不同熟化度红壤及红壤性水稻土的腐殖质组成及其特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林明海  赖庆旺 《土壤学报》1982,19(3):237-247
土壤腐殖质是评价红壤肥力的重要因素[2],根据前人研究[8,3,1]:一般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及组成受土壤地带性的影响。胡敏酸与富啡酸的比值自南向北逐渐递增,红壤胡敏酸与富啡酸的比值小于1。本文着重研究同一地区自然成土因素类同的情况下,红壤通过水旱耕作和培肥,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及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李香兰 《土壤学报》1987,24(1):27-34
关山不同植被下山地普通棕壤腐殖质研究表明,由于不同植被凋落物的化学组成不同,因而形成腐殖质的量与质有明显差异:(1)纯红桦林地腐殖质在剖面中含量由上而下降低最大,纯辽东栎林地与纯次生人工油林地较次.(2)腐殖质总量为:纯红桦林地>纯辽东栎林地>纯次生人工油松林地.(3)胡敏酸总量及胡敏酸/富里酸比值为:纯辽东栎林地>纯红桦林地>纯次生人工油松林地.(4)活性胡敏酸含量为:纯红桦林地>纯辽东栎林地>纯次生人工油松林地.(5)胡敏酸芳构化程度为:纯辽东栎林地>纯红桦林地>纯次生人工油松林地.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生物炭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团聚体特征的影响,以东北黑土区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了3个处理,2019-2020年连续施用低量生物炭5t/hm2(C1);高量生物炭25t/hm2(C2)和不施生物炭(CK),分析了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土壤腐殖质组分及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的影响,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13C核磁共振光谱(13C-NMR)对土壤胡敏酸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1和C2处理分别使富里酸减少了16.90%和40.85%,胡敏酸含量显著增加了14.86%和33.78%,胡敏酸在腐殖酸中所占比例(PQ值)也显著增加;FTIR和13C-NMR分析表明,C2处理的土壤胡敏酸的2920/1620值降低了11.82%,脂族C/芳香C比值降低了13.04%,表明高量生物炭使胡敏酸芳构化程度增强,脂肪结构比例降低;生物炭的添加促使土壤大团聚体(>0.25mm)比例增加,C2处理提升大团聚体的作用更显著。结合相关性分析发现,胡敏酸含量与2~0.25mm大团聚体含量显著正相关,胡敏酸分子的脂肪族官能团特征与>2mm粒级团聚体显著正相关。此外,C1和C2处理显著提高了烟叶产量。从而表明,生物炭能提升土壤腐殖质中胡敏酸含量和结构,有利于土壤大团聚体形成,提高土壤固碳潜力,对作物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红壤复合胶体腐殖质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成达 《土壤通报》2000,31(1):21-23
对闽北6个样品测定结果表明,红壤复合胶体中C、N含量较高,其腐殖质的C/N和HA/FA、胡敏酸的芳构化度和腐殖质氧化稳定性系数均较重组小,而松结合态/紧结合态腐殖质的比值则较大.这些特性有利于土壤养分保存与供应和改善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6.
为量化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程度,以不添加生物质炭土壤为对照,对不同土壤质地、土壤pH及生物质炭裂解温度、施用量、施用时长下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质炭显著提高了砂土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和胡敏素含量,平均提高幅度分别为18.6%和92.2%;增加了中性、碱性土壤中的胡敏酸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12.5%和13.7%;施用裂解温度为500~600℃的生物质炭对于土壤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含量的提升幅度最大,平均增幅分别为22.6%、14.1%和68.5%;生物质炭添加量为20~40 t/hm2条件下,显著提高了土壤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23.7%、6.9%和84.6%;生物质炭施入土壤3个月内,胡敏酸含量显著升高,平均增幅为29.5%,在3个月到1年内增幅逐渐降低,1年后增幅又逐渐升高;生物质炭施入土壤6个月内,胡敏素含量增幅最高,平均为72.2%;随着生物质炭施用时间延长,土壤胡敏素含量的增幅逐渐降低。综上所述,施用裂解温度为500~600℃的生物质炭,在短期内对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的砂土及壤土中的腐殖质含量有较好的提升效果,随着施入时间的延长,该效果会逐渐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龙川江流域6种不同植被类型对紫色土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和土壤养分(总磷、速效磷、总氮、碱解氮)剖面分布特征的影响,为该地区保持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锯齿形布点法,采集紫色土表层至30 cm深度的3个土层紫色土样品,用3次4分法分离多余样品,并测定相应指标。[结果]总磷、速效磷、总氮、碱解氮的含量和腐殖质、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碳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枯枝落叶层显著高于其他层(地下0—10,10—20,20—30 cm),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无显著差异。果园土壤腐殖质及其组成显著高于桉树林覆盖土壤,表现为果园落叶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桉树林。土壤腐殖质各组分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腐殖质组成与土壤有机质、总磷、速效磷、总氮、碱解氮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果园和落叶阔叶林下土壤腐殖质及其组分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稻作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比较3种稻作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总量、有机无机复合状况、腐殖质结合形态、腐殖质组成、胡敏酸光学性质和总酸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泡制度比水旱轮作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总量、重组有机质含量、胡敏酸含量和胡敏酸/富啡酸,而水旱轮作比冬泡制度有利于提高土壤松结合态腐殖质、松结合态腐殖质/紧结合态腐殖质、胡敏酸E4值和总酸度。由此说明,冬泡制度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总量和胡敏酸的累积,但不利于胡敏酸分子的增长,腐殖质品质较差。而水旱轮作条件下土壤有机质活性增加,胡敏酸分子结构趋于复杂,其氧化度和芳香度增加。因此,通过周期性的水旱轮作换茬,可使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和矿质化过程比例协调,从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稻草腐解过程中形成胡敏酸的组成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稻草腐解实验,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稻草腐解过程中土壤胡敏酸的化学特征的动态变化,旨在丰富农作物秸秆还田过程中的胡敏酸化学组成、性质与结构变化的特征。在试验培养条件下,施用稻草后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1.71%,腐殖质含量增加了51.93%,都在90d时达到最大值。施用稻草45d时的PQ值(HA在HS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降低,在90d和135d时的PQ值与45d时变化不大。施用稻草后土壤胡敏酸的色调系数(ΔlogK)逐渐减少,相对色度(RF)值迅速增大,胡敏酸的氧化程度和芳构化程度增强。胡敏酸的元素组成以碳为主,含量在52%左右,其次为氧。H/C的比值逐渐降低,O/C的比值不断增大。羧基和酚羟基为主要的酸性基团。羧基含量先降低,后随着腐解的进行,其含量不断升高;酚羟基的含量变化与羧基的含量变化趋势相反;羰基含量逐渐增加。施用稻草会引起紫色水稻土胡敏酸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盐渍土熟化过程中腐殖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研究了河北省曲周试验区不同改良年代盐渍土的有机质含量、腐殖质组成、含氧官能团含量及腐殖质红外光谱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渍土治理年限的延长,施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从盐荒地经三代、二代到一代试验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步提高;有机质的质量也得到改善,主要表现在:腐殖质总量提高、胡富比增大、E465/E665比值减少、官能团含量上升等。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腐殖质是极相似的多官能团复杂体系,表现在胡敏酸的类型上,由盐荒地到一代试区土壤胡敏酸逐渐由Rp型向B型转变,表明土壤腐殖质向着结构复杂化、功能多样化方向发展。盐渍土有机质含量和质量逐渐接近当地非盐渍土——浅色草甸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植被的分布受着气候、地形、土壤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所以谈到中国的植被就不能不联系到各种自然因素,尤其不可忽略它与土壤的关系;因为土壤也正是地形、地质、气候、植物以及人类活动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12.
罗贤安 《土壤学报》1981,18(4):353-359
土壤腐殖质是土壤发生、发育的结果,是土壤区别于成土母质的主要标志。特定的生物气候条件(以及其它成土条件)形成特定的土壤类型,也形成具有特定性质的土壤腐殖质。因此,研究土壤中腐殖物质的组成、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估计土壤生物活动的强弱与成土过程的趋向,从而为土壤分类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的时空动态对理解水热对植被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利用MODIS MOD16A2和MOD13A3月产品数据及气象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锡林郭勒草原不同类型草地近15年(2000—2014年)的ET月季动态及相关因子。结果表明:3—10月的ET均表现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沙地植被荒漠草原,1—2月和11—12月的ET均表现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沙地植被荒漠草原。荒漠草原11月ET最大,其余各类草原均在7月达到最大值;各类草原的最小ET均为5月。各类草原3—5月和10月的ET均为下降趋势,而1月、6月、7月和12月的ET均为上升趋势。春季、夏季和秋季的ET均表现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沙地植被荒漠草原,而冬季的ET表现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沙地植被荒漠草原。荒漠草原冬季ET最大,其余各类草原的ET均在夏季达到最大值。各类草原春季和秋季的ET均为下降趋势,而夏季和冬季的ET均为上升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3—10月及春季、夏季和秋季的ET与NDVI和降水量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p0.05);相反,1—2月、11—12月及冬季的ET与降水量负相关,而与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了我国黄土地区主要类型土壤中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水平、迁移积聚和剖面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土壤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比值和离散程度均接近其黄土母质,但各土类间仍表现出一定的分异,在弱碱性的土壤环境里,以(UO2)^2+存在的铀比较活跃。碳酸盐能促使铀的淋滤,而有机质的存在却有利于铀的积聚。钍和镭集中积蓄在富含粘粒的土层中,但在林地土壤中钍有淋移的迹象。从各核素的剖面分布看,土壤在发育过  相似文献   

15.
The soils across treeline should vary because of direct effects of biological differences of coniferous subalpine forest and the herbaceous alpine tundra in Colorado. In addition, the change in life form may indirectly affect soils because of interactions of the vegetation and wind-driven deposition processes. Thi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s nitrogen (N) saturation is a growing concern in high elevation ecosystems, and treeline is predicted to be a deposition hotspot. The vegetation transition at treeline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test the effects of vegetation, topography, and external inputs on soils at three spatial scales. First, a regional evaluation of soils at eleven abrupt treeline sites was made comparing sites on east and west aspects both east and west of the Continental Divide (CD). Second, soils were compared in the adjacent forest and tundra. Finally, edge effects were assessed along transects spanning treeline. At the regional scale, total soil N was higher east of the CD and on east aspects while exchangeable calcium was higher on east aspects and at sites west of the CD. Higher lead (Pb) concentration in the forest organic horizon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206Pb/207Pb ratios, an indication of greater anthropogenic Pb inputs. However, the spatial pattern in soil Pb suggests a different source area or transport mechanism than N. Within individual sites, the soils differed between the forest and tundra in almost every measured variable, but edge effects were minimal on both sides of these abrupt treelines. While a direct link between the observed soil patterns to deposition of external inputs cannot be made based on the study design, the observed soil patterns suggest that the impacts of acid deposition are amplified or attenuated by processes such as dust deposition.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区的土壤水分状况属蒸发自成型水分状况,伴随有土层的干燥。在人工林草植被作用下,土层将会进一步向干燥化方向发展,从而形成“复合干层”或“重叠干层”。土壤水分的短期或长期补偿,都难以使其土壤湿度恢复到田间持水量状态。草原地带应以建造适应性强的灌木为主,森林草原地带着重建造防护-薪炭互补的防护林体系。改撂荒地为人工草地,是经济利用土壤水分资源、提高土地生产率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川西北草原退化沙化土壤剖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川西北草原不同退化程度土壤的剖面特征和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大,土壤剖面的草甸层变薄,植被覆盖度降低,优良牧草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土壤有机质和腐殖酸呈下降趋势,土壤的富胡比呈上升趋势.在土壤养分变化中,土壤的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各土壤养分含量在剖面上的分布次序为:表层>亚表层>底层.全钾含量略呈上升趋势,但整体变化不大.土壤的pH值也略呈上升趋势,表层土壤pH值小于亚表层.  相似文献   

18.
新疆阿勒泰山区土壤形成特征有有机物质积累特征、粘化特征、钙积特征、盐积特征和相应的化学组成及粘土矿物特征。ba值0.99~2.41,粘粒Sa 3.53~4.84,Saf 2.63~3.57,土壤淋溶风化程度不高,R2O3在山地棕色针叶林土、山地灰色森林土中略有移动,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伊利石为主。本区山体高大,土壤垂直分布完整,东西差距显著,具有温带荒漠草原土壤垂直分布的典型特征,在干旱中温带的山地土壤中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腾格里沙漠东缘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阶段土壤养分和pH值的变化,在研究区从东向西分别采集6种植被恢复阶段的土壤,分别测定了其pH值、有机质和全效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沙丘固定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都呈逐渐增加趋势,分别从1.32和0.025g/kg增加到1.89和0.061g/kg,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半固定沙丘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明显增加,发展为固定沙丘后由于大量植物的生长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反而比半固定沙丘低。荒漠草原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含量最高,退化草原速效磷含量比荒漠草原略高,差异不显著随退化荒漠草原恢复进程,人工梭梭林速效磷含量降低,速效钾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pH值以人工梭梭林较低。植被恢复过程中,沙生植被的存在对有机质和氮素的富集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流沙固定和退化荒漠草原恢复,土壤有机质、氮和磷的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氮、全磷和有效氮的含量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黄土地区非代换性钾与土壤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恒义 《土壤学报》1988,25(4):315-322
黄土地区土壤类型和发育程度与土壤非代换性钾有关。本文初步研究了黄土地区主要土壤类型非代换性钾的变化。影响土壤非代换性钾含量和释放累积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质地和有机质。粉砂粒、粘粒和有机质与非代换性钾呈正相关,而砂粒与非代换性钾呈负相关。土壤非代换性钾含量由北向南从66.71-84.62增到117.09-129.95mg/100g土;释放累积量由北向南从147.03-173.00增到251.18-346.08mg/100g土。说明黄土地区土壤非代换性钾的含量和释放累积量均从北向南逐渐增加。砂绵土和黄绵土,砂黑垆土和轻黑垆土的非代换性钾含量和释放累积量其剖面分布较均一;而粘黑垆土和黑(土娄)土的粘化层的非代换性钾含量和释放累积量高于耕作层和母质层,但因地形部位不同又存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