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棕红壤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锋 《土壤学报》1989,26(1):87-96
本文研究了湖南省洞庭湖东西两侧丘岗地区的棕红壤,提出了棕红壤的主要形成特点、特性、类型的一些指标,归纳如下: 1.具有比较弱的脱硅富铝现象,粘粒硅铁铝率为2.7—3.0;淋浴弱(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含量比红壤高0.18—2倍,风化淋溶系数多在0.3以上);粘粒矿物以水云母、高岭石为主;游离铁含量大于2%,游离度50—60%。2.颜色为红黄-暗红棕色;粉/粘比和砂/粘比一般都小于1,粘化值大于1;pH 4.8—5.8;CEC 8—14毫克当量/100克土;ECEC 16.5—23.3毫克当量/100克粘粒;盐基饱和度40-60%。3.参照上述指标,结合母质与地域特点,将其划分若干土属,并提出其利用改良上的相应差异。  相似文献   

2.
玄武岩发育的几种红壤的矿物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梅茵  杨德湧 《土壤学报》1991,28(3):268-275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生物气候条件下由玄武岩母质发育的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的理化性质及矿物组成。粘粒中氧化铁的含量都很高,为16.98±0.83%。砖红壤与赤红壤粘粒中高岭石与非晶物质的含量相近,它们之间的差异是赤红壤中没有三水铝石,而含有7—11%蒙皂石。红壤粘粒中高岭石和非晶物质的含量都低于砖红壤和赤红壤,而水云母和蒙皂石的含量较高,也没有三水铝石。粘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硅铝率、硅铁铝率、铁的游离度和风化淋溶系数等都反映了土壤风化程度上的差异,它与水热条件特别是年均温和积温有关,进一步说明生物气候因素引起的土壤性质及矿物组成变化比其它因素强烈。砖红壤与砖红壤性水稻土的差异是在氧化铁形态上;红壤与红壤性水稻土相比,后者粘粒中蒙皂石含量略高,水云母含量略低。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期形成的铁质富铝土特性及其在发生上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其他成土因素相对一致的前提下研究时间因素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探讨分类中的一些问题.随成土时间变长(Q4-Q1),土壤的微形态特征,化学性质和粘土矿物组成都发生较大变化.如原生矿物含量减少;三水铝石逐渐增多;高岭石结晶程度变高;粘粒硅铝率和交换量分别由1.91、57.5减至1.25、12.9;游离铁含量增加.分析资料的统计结果表明:成土时间对土壤性状的影响一般小于生物气候的影响;全新世火山灰发育的土壤的粘土矿物、交换量、游离铁含量等性状与红壤截然不同,不应归属于红壤而应在高级分类单元中加以区分;许多在发生上有意义的指标,如硅铝率等,由时间因素引起的变化(Q3-Q1)已超过了同一母质发育的不同土类间的变化,因此把Q3-Q1玄武岩发育的高富铝土归属于同一土属也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4.
福建红壤和砖红壤性红壤的发生和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果  林景亮  庄卫民 《土壤学报》1987,24(4):352-360
本文研究了发育于福建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13个土壤剖面的理化性质、微形态性质和粘粒矿物性质,讨论了这些土壤的富铝化程度、红壤和砖红壤性红壤土类划分指标的选择及分类问题,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均处于中度脱硅富铝化阶段,但在程度上有差别。以B层粘粒高岭石的平均含量为主要指标,平均硅铝率为辅助指标,将供试土壤分为两个土类:第一类是砖红壤性红壤,其B层粘粒高岭石平均含量大于70%,或介于60—70%之间,但硅铝率小于2.10;第二类为红壤,其B层粘粒高岭石平均含量小于60%,或介于60—70%之间,但硅铝率大于2.10,这里红壤和砖红壤性红壤的概念不完全等同于地带性土壤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主要运用土壤微形态学、粘土矿物学和土壤化学方法,对海南岛三个不同母质的砖红壤剖面的微形态特征和成壤过程进行研究,并将网纹红土和砖红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砖红壤典型的微形态特征为易风化矿物颗粒和粘粒胶膜的缺失、均质状的b-垒结以及风化成因铁锰质结核的出现;典型的成壤过程为强烈的化学风化、红化、均质化、淋溶以及显著的脱硅富铝化过程.随着成土母质和土壤排水条件的变化,砖红壤的微形态特征亦有所差异.而我国南方的网纹红土的发育程度低于砖红壤,不宜被划分为砖红壤或氧化土,而更趋向归入老成土,在我国土壤发生学分类中大致相当于红壤.  相似文献   

6.
陕西汉中土壤氧化铁及其发生学意义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地区水平地带5个有代表性的剖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育在下蜀黄土母质上的土壤全铁丰富,游离铁和活性铁较低,络合铁极少,铁在B层和上体中的聚积明显,土壤形成处于富铁化阶段;基岩母质上土壤全铁极少,游离铁很高,活性铁极低,铁的聚积较弱,低于铝的富集,土壤形成处于富铝化阶段;中山区土壤全铁和游离铁很低,活性铁和络合铁极高,铁主要在A层和AB层聚积,土壤形成处于硅铝化阶段。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部沿海陆域与海岛土壤属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静  陈巍  方明  陈邦本 《土壤学报》2003,40(3):407-413
以我国浙江、江苏、山东三省沿海陆域和海岛酸性母岩风化物上发育的 8个土壤剖面为对象 ,以海岛和陆域同纬度方向比较研究海陆不同生境下发育的土壤基本属性 ,阐明陆域和海岛土壤在同纬度同类型母质上发育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 :海岛土壤pH值、盐基饱和度、粉粘比、粘粒的硅铝率和硅铁铝率比同纬度相邻陆域土壤高 ,土体红化率、粘化率比相邻陆域土壤低 ;海岛土壤区别于陆域土壤的最明显特征是其具有复盐基作用 ;成土过程的强度均是在海岛低于同纬度相邻的陆域土壤。  相似文献   

8.
刘俊延  陈林  慈恩  胡瑾 《土壤通报》2022,53(2):262-269
  目的  为探明巫山黄土成因,了解该类母质发育土壤的发生学特征。  方法  以典型巫山黄土及其发育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详细考察剖面形态、颗粒组成、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他相关理化性质,计算探讨硅铝率( Sa )、化学蚀变指数( CIA )、钠钾比( Na/K )、铁游离度等风化指标。  结果  (1)巫山黄土的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平均含量为53.29%,与典型风尘沉积物相似,同时,巫山黄土与其他区域风成黄土的主要元素硅、铝、铁含量非常接近,上陆壳(UCC)标准化曲线也较为相似;(2)该剖面100 ~ 140 cm深度与其他深度相比,有机碳和硒含量较高,CaCO3相当物含量和δ13C值较低,推测在此深度堆积过程中的气候较为温湿,并可能出现过植物的生长;(3)巫山黄土剖面的 Sa 为8.73 ~ 9.17、 CIA 为65.96 ~ 69.10、 Na/K 为0.74 ~ 0.89、铁游离度为22.88% ~ 29.74%,与其他地区风成黄土相比,巫山黄土风化程度强于洛川黄土而弱于下蜀黄土和成都黏土,与汉江黄土和甘孜黄土十分接近。  结论  巫山黄土应为风积成因,处于中等化学风化程度,以脱盐基为主,脱硅富铁铝化程度弱,可能与汉江黄土或甘孜黄土同源。  相似文献   

9.
利用X射线衍射法估算了福建省221个土壤样品中粘粒云母含量并讨论了与粘粒云母含量变化有关的因素。结果表明母质是影响粘粒云母含量的主要因素。海积物、河积物及页岩上发育的土壤粘粒云母含量一般较高;基性岩上发育的土壤粘粒云母含量一般较低。风化度较高的赤红壤、红壤、黄红壤和黄壤等土类的粘粒云母含量一般较低。风化度较低的C层的粘粒云母含量一般较B层和A层高,但异源母质的堆积可以使A层粘粒云母含量高于B层和C层。  相似文献   

10.
对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的5个土壤剖面15个土样的粘粒矿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和粘粒氧化物的化学选择溶提测试,结果表明:(1)莽山土壤中粘粒矿物组合的垂直变化明显。海拔500m以下的红壤、黄红壤的粘土矿物以1:1型高岭为主,粘粒氧化物中有较多的晶质氧化铁和热碱溶性氧化硅。海拔850m以上的黄壤、暗黄棕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的粘土矿物以2:1型的14×10-10m过渡矿物和水云母为主,粘粒氧化物中有较多的无定形氧化铁、铝和三水铝石。(2)随海拔升高,土壤粘粒的硅铝率、氧化铁的游离度变幅不大,而氧化铁的活化度和各种氧化铝的富集明显提高。根据这些结果,结合莽山土壤的风化威土的条件与过程,讨论了莽山垂直带土壤中粘土矿物和氧化物的分布与演化过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