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2.
根据1962—2011年黔南州12个气象观测站的实况降水量、气温月资料,计算蒸发量及可利用降水量。分析出可利用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及可利用降水量与降水量、气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降水量与可利用降水呈显著正相关,气温与可利用降水在7—8月呈负相关;设定降水量、气温的变化,计算可利用降水的变化量,在各月变化中,6月变化较小,12月变化最大,变化曲线可以用2次多项式拟合。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0~2013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实际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山西地区14年来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以及实际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全年大气可降水量月平均数值较低,其中,夏秋季节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且秋季与春季基本呈反向变化趋势;实际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季节降水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实际降水量总体要多于大气可降水量;降水量年际变化明显,呈总体减少趋势,大气可降水量年变化与实际降水量年变化并不一致,但总体也为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包头市1951—2014年64年降水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包头市年降水量在1953年与1989年存在显著突变,年降水量变化趋势由上升转为下降再转成上升。28年左右、14年左右和5年左右这3个时间尺度的波动控制着包头市年降水量在整个时间域内的变化特征。并且小尺度的偏少—偏多交替变化嵌套在大尺度的偏少—偏多交替变化结构中。  相似文献   

5.
利用聊城市8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62 ~2013年降水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线性回归、5年滑动平均法、自相关分析、M-K检验法,分析了降水系列的空间分布、年际、年内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2年聊城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为由行政区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4.9 mm.年降水序列年际变化大,趋势成分随年份线性变化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随机成分独立性强;站平均降水量与52年系列均值相比,20世纪60和70年代偏多,80、90年代偏少,2001 ~2013年持平;降水量年内分布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占全年降水量的81.4%,7、8月份降水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29.4%、22.5%;M-K检验结果显示,平均年降水和夏季降水突变点出现在1965年前后,是由多到少的变化,其他季节降水年变化震荡剧烈.  相似文献   

6.
利用夏津县气象局1961—2010年人工观测雨量资料,对降水量的年、季、月变化特征和突变等气候变化做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年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且具有波动性增减的变化,减少速率为-2.3 mm/a,7、8月减少趋势最明显。采用累积距平曲线对年降水量进行突变检验表明,年降水量在1977年发生一次突变。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油菜花期降水量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66个县市(区)1971—2014年油菜花期降水量及油菜产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基于信息扩散的风险评估模型,对浙江省油菜花期降水量在各级降水量下的超越概率进行计算分析,评估各地油菜花期面临的旱涝风险;同时分析了浙江省油菜花期各级降水量风险值与油菜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油菜花期降水量严重过剩的风险高值区主要位于浙西南地区,降水量短缺风险高值区主要位于浙江省沿海岛屿及宁波的部分县市;浙江省油菜花期降水量短缺基本可以通过灌溉得到改善,但油菜减产与花期降水量过多显著相关,油菜花期降水量300 mm是油菜是否减产的阈值。该结果可为油菜种植合理布局及农业保险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降水距平百分率为标准,对1980—2014年辽阳县夏季降水进行分析,探求辽阳县夏季降水量异常特征,以为建立夏季降水预报模型、科学防灾减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托里县1957~2012年56a降水资料的分析,研究了托里县近56a气候的干湿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托里县近56a降水呈略微增多趋势,年降水倾斜率为2.458mm/10a,低于北疆年降水量6.7mm/10a[1],其中夏季、冬季增湿趋势明显,降水倾斜率分别达到2.326mm/10a,2.092mm/10a,降水具有明显季节分布。  相似文献   

10.
利用呼伦贝尔市林区近30年额尔古纳、根河、鄂伦春和牙克石共4个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的逐月观测数据,分析呼伦贝尔市降水量的变化特征。通过分析其年际降水量变化可知,年降水量值额尔古纳、根河、鄂伦春均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而牙克石站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呼伦贝尔市林区大部分地区近30年年降水量值大部分年都较距平值偏低。通过降水典型年选取计算结果以及与中国气象局全国气象灾害风险普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后,选取2013年和1998年为呼伦贝尔市林区的降水典型代表年。通过典型年1998年和2013年的逐月降水量峰值判断分析可知,其月降水量呈现出双峰值的变化形态,这主要受到东北冷涡天气系统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降水量与农田需水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我国热量和降雨量地区分布对农作物栽培制度的影响,分析了各地区农田需水量,获得了我国降雨量基本大于农田需水量,农业充分利用降水量的节水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2.
根据Γ分布函数对海口不同时间尺度降水量进行了拟合,用最大似然法估计分布函数中的参数,然后利用柯尔莫哥洛夫方法对拟合效果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级保证率下的降水量.结果表明,Γ分布函数对海口不同时间尺度降水量均有较好拟合效果,大部分月份30年平均降水量高于50%保证率下降水量,低于60%保证率下降水量.  相似文献   

13.
新疆年降水量多年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长系列雨量站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法分析年降水量的多年变化,并对1956~2000,1956~1979,1971~2000,1980~2000年等短系列年降水量的系列代表性作出分析评价,为合理选用水文系列提供依据;对新疆水资源调查评价和水资源综合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选取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10个台站(敦煌、酒泉、安西、张掖、武威、乌鞘岭、兰州、靖远、临夏、天水)1951~2000年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对甘肃省50年来降水量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年来甘肃省年际降水量变化为逐渐减少,年代际降水呈波动下降趋势;夏季成为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冬季则是雨雪稀少,也是一年中干旱季节。  相似文献   

15.
白银市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怀玺 《甘肃农业》2001,(7):34-34,5
近年来,白银各地针对月、季降水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一些成果,但这些研究对年际降水的变化及其规律涉及不多.本文利用时间趋势方程、谱分析等方法对白银市的年际降水的变化及内在规律进行探讨并得出一些结论,特别是90年代白银市南、北片降水变化反位相明显,对未来年降水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贵州水稻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等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研究基于贵州80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美国农业部(USDA)土壤保持局推荐的有效降水量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计算贵州水稻不同生育期内的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并分析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缺水量和灌溉需求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5年,贵州水稻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为324 mm,呈递减趋势,其中,移栽—抽穗期是有效降水量最大的阶段,呈递增趋势,其他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均为递减趋势;水稻全生育期需水量为737 mm,呈递减趋势,其中,移栽—抽穗期、抽穗—灌浆期需水量呈递减趋势,其他生育期需水量呈递增趋势;水稻全生育期多年平均缺水量为413 mm,呈递增趋势,其中,移栽—抽穗期缺水量呈递减趋势,其他生育期呈递增趋势。全生育期作物水分盈亏指数为0.56,其中,抽穗—灌浆期对灌溉依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干旱地区的降水量是制约农牧业生产的主要因子。本文做了保证率的计算和分析并应用灰色系统 G(1 ,1) 预测模型,对内蒙古武川县未来年份的降水量进行了灰色预测,预测效果良好,可为农牧业生产单位及决策者提供长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运城市临猗县试验田1985—2008年的降水量和产量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生育期降水量和底墒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找到对冬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阶段降水量,从而构建出用降水量对冬小麦产量进行预测的模型。再经过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对比分析,找到模型的不足。结果发现,制约试验田冬小麦产量的因素在于底墒水和越冬—返青期的防冻保苗措施,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地基GPS遥测四川盆地可降水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维佳  赵兴炳  周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79-10981
利用JICA项目(中日合作灾害研究中心项目)新津(103°49′16″E、30°27′″31″N,海拔429.75m)、达县(107°30′24″E、31°12′27″N,海拔313.63m)、北碚(106°26′36″E、29°50′33″N,海拔217.43m)3站2008~2009年的地基GPS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可降水量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全年可降水量为11304.7mm,十分丰富;一年之中,可降水量夏季最大,秋季次之,春季略低于秋季,冬季最小;可降水量月变化明显,昼夜月变化趋势则基本相同;同时,四川盆地全年可降水量空间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20.
利用JICA项目在威宁、大理、昆明、丽江、临沧、勐腊、蒙自、腾冲8站的地基GPS资料分析了云贵高原上空的可降水量特征。计算和分析表明,云贵高原全年可降水量为8 253.3 mm,较为丰富,可降水量在湿季大大超过干季。夏季可降水量最大,秋季次之,春季略低于秋季,冬季最小。可降水量年内变化明显,昼夜年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一年之中,可降水量7月最多,2月最少。在云贵高原上空,可降水量是由北向南增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