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耕作方式下春小麦生育期土壤酶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在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土层深度的动态变化。4种耕作方式包括:传统耕作(T)、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秸秆覆盖(NTS)。结果表明,NTS可以显著提高耕层0~3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春小麦整个生育期分别比T 增加了4.02%,8.74%,20.51%和31.45%;而NT和TS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的效应有一定的阶段性。在空间分布上,NT和NTS 处理条件下4种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加深均呈下降趋势;T处理条件下4种土壤酶活性和TS处理条件下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土层加深呈先增后减趋势,而TS处理条件下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随土层加深呈递减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因子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效应各异,其中生育时期对脲酶影响最大,耕作方式和覆盖材料对蔗糖酶影响最大,交互作用对过氧化氢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黄土高原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地的土壤酶活性季节性变化,同时测定紫花苜蓿种植1、2、4、11和16年土壤中的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受到紫花苜蓿的种植年限、季节和土层深度的影响。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地土壤酶活性与季节呈显著相关,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表现为6月较高,蔗糖酶活性3月较高,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紫花苜蓿地土壤酶活性具表层富集性,在0~5cm土层中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高于5~10cm土层的1~3倍,而过氧化氢酶酶活性在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种植4年紫花苜蓿地土壤酶活性较高,种植11、16年的土壤酶活性显著下降。可见,种植紫花苜蓿达10年以上土壤酶活性下降明显,需加强人工牧草地管理。  相似文献   

3.
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退化盐碱草地,补播虎尾草(Chloris virgata)和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latum),同时分别覆盖2.0,1.5,1.0和0 kg·m-2的粉碎玉米(Zea mays)秸秆,连续3年观测土壤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补播和覆盖秸秆都可显著提高以上5种土壤酶的活性,同时随处理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从土壤酶活性的3年均值来看,补播野大麦优于补播虎尾草。补播野大麦同时覆盖秸秆1.5 kg·m-2的土壤酶活性最高, 与不覆盖相比,以上5种酶活性可分别提高17.84%,7.39%,24.95%,51.82%,7.20%。补播虎尾草同时覆盖秸秆2 kg·m-2的土壤酶活性较高,与不覆盖相比,以上5种酶活性可分别提高38.90%,28.22%,69.19%,53.97%,24.67%。由此表明覆盖同时补播虎尾草或野大麦能有效的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和养分。  相似文献   

4.
EDTA对高羊茅生长及其土壤中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VC管种植高羊茅,研究不同浓度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处理对高羊茅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 mmol/kg EDT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植物株高、地上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P<0.05),10mmol/kg和15mmol/kg处理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 mmol/kg EDTA处理增加了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10 mmol/kg和15 mmol/kg处理与对照相比有不同程度降低.EDTA处理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EDTA应用于土壤重金属修复过程时,其浓度不宜超过10 mmol/kg,否则会给植物生长及土壤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地膜覆盖在云南菠萝生产中的作用,设置以不覆盖为对照和黑色地膜覆盖两种处理,研究地膜覆盖对菠萝营养生长、果实品质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覆盖可以增加各个生育期的D叶的长度和地下根系干重;显著增加菠萝果实的单果重、小果数、果实的纵横径和纵横径比例;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以及糖酸比;提高菠萝单株生物量的各个组成部分的量,可显著提高单株收获指数;提高土壤中的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天祝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主要土壤酶种类及活性进行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土壤中存在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蛋白酶等8种土壤酶,它们的酶活性存在差异,天然草地中除蔗糖酶和过氧化物酶外其余酶活性均高于燕麦地,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了高寒草甸土壤酶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降解对苹果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在苹果典型优生区—陕西的洛川和旬邑苹果园中进行白三叶埋置降解试验,研究白三叶降解后对不同地区苹果园土壤蛋白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园中埋置白三叶后,除降解3个月时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旬邑降解6个月时的脲酶活性无变化外,其余处理的蛋白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均显著提高(P 0.05);在白三叶埋置6个月后,土壤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幅度大;埋置的白三叶降解后对不同地区苹果园土壤酶活性影响不同,对洛川苹果园的影响较旬邑苹果园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埋置的白三叶降解可以提高土壤酶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但此作用与苹果栽培地区和白三叶降解时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杨永凯  马维伟  陈好  韦昌林  杜佳囝  刘昊 《草地学报》2022,30(12):3263-3271
为探讨高寒湿地土壤酶活性对未来气候变暖和氮沉降的响应特征,在尕海湿地区沼泽化草甸内采用OTC系统模拟增温和外源氮素添加(15kg·hm-2·a-1)的方式,分别设对照(CK)、增温(T)、施氮(N)和增温+施氮(TN)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土壤酶活性(脲酶、蔗糖酶、磷酸酶、硝酸和亚硝酸还原酶)在不同土层的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性。结果显示:增温提高了脲酶、蔗糖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了磷酸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施氮降低了硝酸、亚硝酸还原酶和蔗糖酶活性,提高了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增温施氮的交互处理提高了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降低了硝酸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且在土壤表层差异显著(P<0.05);未来气候变暖和氮沉降加剧增加了土壤水解酶活性,降低了氧化还原酶活性。本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未来气候变暖和氮沉降背景下的湿地土壤养分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9.
沙金龙  李健  李志刚 《草业科学》2013,30(9):1308-1312
以宁夏银川腹部的沙化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添加杨树粉碎材料(B)、添加杨树粉碎材料+覆盖柳树枝条(C)和覆盖树枝混合粉碎材料(D)3种方式进行沙化土壤的处理,并以不做任何处理的土壤(A)为对照,测定了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含水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B、C和D处理措施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P<0.05),其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最明显。B和C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中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P<0.05),D处理土壤中脲酶活性小于对照,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对照土壤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和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以及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关性显著(P<0.05)。可见,添加有机物对修复沙化土壤、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长年限啤酒花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采样和室内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啤酒花不同生长年限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中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非根际,而多酚氧化酶活性明显低于非根际。随啤酒花植龄延长,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脲酶活性显著升高,而中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与5年植龄的相比,植龄为8,18,20和22年的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降低14.80%,24.34%,23.03%和22.04%,差异均显著;脲酶活性分别提高3.96%,30.35%,80.99%和106.33%,除8年外,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通过对产量和α-酸含量的分析表明,植龄为18和20年时啤酒花产量最高,与其他植龄差异显著;α-酸含量在植龄为5和8年时最高,与其他植龄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饲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和平膜种植对玉米生长发育、干物质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选取了安定区广泛种植饲用玉米品种金凯5号、承3359和陕单8806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方式种植的玉米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用直尺测定玉米株高、称取测定单株重。结果显示:全膜双垄沟播的玉米株高、干物质含量、单株重均高于平膜种植的玉米。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区对建植四年的草地早熟禾草坪进行覆土厚度对草坪质量指标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与未覆土的对照相比,覆土厚度1cm、1.5cm和2cm的各处理均能增加草地早熟禾草坪的生长速度.覆土刺激了草地早熟禾分蘖的产生,生长前期效果明显,但生长后期效果不明显.从草地颜色和整齐度评定草地早熟禾的美观程度,应以覆土1.5cm厚为好.覆土还可抑制生殖枝的形成.覆土对草地早熟禾当年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在各处理及对照间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采用3种不同架式覆盖薄膜,研究了桂林贡柑果实留树越冬保鲜的成本和效益、树冠温度变化、落果率、果实品质变化及对翌年花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覆盖薄膜能显著减少低温和雨水造成的落果,较大幅度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全糖含量,保持酸度,对翌年花量与质量无明显影响。采用半躺开架式覆盖的综合效果优于半封闭架式。  相似文献   

14.
毛玉林 《草业学报》1999,8(2):76-80
紧实土壤降雨后常由于板结而严重影响作物出苗,导致建植不良乃至失败本实验采用遮阳膜覆盖、麦秸覆盖、不覆盖、土壤稳定剂4个表面处理和快速干燥、缓慢干燥2个干燥速度处理,研究芷蓉播后模拟降水条件一出苗情况,不同的覆盖及土壤处理条件下芷蓿出苗具有显著的处理效应,处理效应主要在出苗早期形成,遮阳膜覆盖比其他出苗显著要高;干燥速度地芷蓿出苗无影响。土壤剂和麦秸对苜蓿出苗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冬季地膜覆盖对延长草坪绿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北方地区,为使草坪在春季提前返青,延长草坪全年绿期,并最终使得草皮生产率得以提高,以及延长高尔夫球场的营运时间,获得很多经济收益。通过在3个不同时间用聚乙烯塑料薄膜和无纺布对草坪进行覆盖,与无覆盖处理的草坪相比较,研究冬季地膜覆盖对草坪返青的影响,并得出最佳覆盖材质和覆盖时间。结果表明:覆盖处理的草坪比无覆盖处理的草坪提前1个月开始返青;揭膜时,12月15日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草坪,以及1月9日用塑料薄膜覆盖和无纺布覆盖的草坪盖度达到80%,与无覆盖处理相较提前30d完成了返青;揭膜时,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草坪已完成返青,且盖度达到了足球场和草皮质量的二级水平,可直接用于实际应用。覆盖期间,无覆盖处理在2月中旬达到完全枯黄状态;而覆盖的草坪在整个覆盖期内,并未完全枯黄。1月9日用塑料薄膜覆盖对草坪盖度的影响最佳,可使草坪提前返青,在冬季也能保有一定绿色,最终延长了草坪绿期。  相似文献   

16.
稻草覆盖对羊草育苗床土水热条件及其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松嫩平原西部地区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草秸秆覆盖措施对羊草育苗床土水热因子及其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处理虽然土壤温度条件优于稻草覆盖处理,但由于水分供应不足,显著地降低了羊草出苗率;与无稻草覆盖的对照处理相比,稻草覆盖处理水分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地表温度日变化幅度趋缓,具有良好保水作用和减缓温度日变化的作用.适量的稻草覆盖(200g/m2)能够同时兼顾保水和保温作用,出苗率最高,稻草秸秆覆盖是该地区春季羊草育苗比较有效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Mechanical cutting and mastication of juniper trees aims to restore grassland habitat by reducing the density of encroaching woody species. However, the associated soil disturbance may also create conduits for invasive species, a risk that must be mitigated by land managers. We characterized herbaceous communities in treated and adjacent untreated areas in a piñon-juniper (Pinus edulis and Juniper monosperma) woodland in northern Arizona 2.5 years after treatment. Untreated plots had 4 × the herbaceous cover (82%) than treated plots (21%). Within treated plots, native species cover (19%) was 10 × higher than invasive species cover (2%). Furthermore, treated plots exhibited greater plant community variability and diversity than untreated plots, driven by an increase in the diversity of native grasses and non-native forbs. No new recruits were Arizona listed noxious weeds, indicating that, at least in the short term, mastication is not producing invasive species hot spots in this piñon-juniper woodland.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土壤绝对酶活性和相对酶活性在果园不同覆盖模式下的变化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果园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传统清耕(Conventional tillage,CT)为对照,研究秸秆(Corn stalk,CS)、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 Ryrgrass,RE)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 White clover,WC)处理下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AG)、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BG)、β-木糖苷酶(β-xylosidase,BXYL)、纤维二糖苷酶(Cellobiosidase,CBH)、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Acetylglucosaminidase,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leucine aminopeptidase,LAP)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覆盖措施不同程度提高了0~40 cm各土层土壤绝对酶活性。AG,BG,BXYL,CBH,NAG和ALP活性表现为CS>RE>WC>CT,LAP表现为WC>CS>RE>CT。不同覆盖下土壤相对酶活性变化与绝对酶活性基本一致。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有机碳、全氮、全磷等土壤理化因子含量正相关,而与pH值和容重负相关,有机碳、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关键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9.
干旱环境中,植物在种子期对极端环境的忍耐能力最大,而幼苗期忍耐能力最小。幼苗为适应环境几乎耗尽自身能量,完全依赖自身的抗逆能力并不能完全得到健壮的植株和理想的建植效果。因此,该研究设计华北驼绒藜种子覆膜直播试验,通过播深、水分和施肥等不同处理,研究其在干旱荒漠草原区建植的技术。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种子易于浅播种,播深适宜1~2cm。覆膜直播利于提高幼苗的出苗率和保苗率。均分别高于对照8.32%和13.12%;水分是决定成苗率的重要因素,适度的干旱能够促进根系深长生长;施种肥对华北驼绒藜成苗有促进作用,对当年的地上生物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干旱环境中,植物在种子期对极端环境的忍耐能力最大,而幼苗期忍耐能力最小.幼苗为适应环境几乎耗尽自身能量,完全依赖自身的抗逆能力并不能完全得到健壮的植株和理想的建植效果.因此,该研究设计华北驼绒藜种子覆膜直播试验,通过播深、水分和施肥等不同处理,研究其在干旱荒漠草原区建植的技术.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种子易于浅播种,播深适宜1~2 cm.覆膜直播利于提高幼苗的出苗率和保苗率,均分别高于对照8.32%和13.12%;水分是决定成苗率的重要因素,适度的干旱能够促进根系深长生长;施种肥对华北驼绒藜成苗有促进作用,对当年的地上生物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