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伟 《蜜蜂杂志》2003,(3):9-10
春繁是蜂群繁殖的重要一环 ,春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蜂群的发展和本年度全年的经济效益 ,应根据各地气候特点和蜂群基本情况 ,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春繁。现就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 ,谈谈本人春繁的一点体会 ,供蜂友们探讨。1 早排泄 ,控产卵蜜蜂经过漫长越冬期 ,肠道内积累了很多的粪便 ,随着早春天气的逐渐变暖 ,蜜蜂开始骚动 ,蜂王也开始准备产卵。及时排泄、控王可以很好地保存越冬蜂的实力。一般年份 ,在“惊蛰”之前都有适合蜂群排泄的天气。选择晴暖无风 ,气温 8℃的天气 ,于上午10时将蜂群搬到预先准备好的场地 (要求背风向阳 ,无积雪 ) …  相似文献   

2.
1 春季不理想 湘西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春无三日晴.油菜盛花之前有20多天持续低温阴雨,春繁受到较大影响,油菜花进入盛期天气放晴,但蜂群较弱,才真正开始春繁,因此,油菜蜜取得很少.到4月下旬蜂群进入强盛阶段,但今年柑橘开花很少,花期又遇阴雨,柑橘蜜也取得不多.  相似文献   

3.
蜂群春繁保温的意义和措施黑龙江地区春繁时间一般在3月20日左右。时节虽然已到“春分”,但寒流频繁、气候多变,而蜂群孵化蜂儿的温度是恒定的。因此,春繁期对蜂群进行适当的保温对促进春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春繁保温的意义1.1节省饲料和延长工蜂寿命:春繁...  相似文献   

4.
春繁是新一年蜂事至关重要的环节。四川东北部的巴中地区通常在1月上中旬开繁,此时气候特点是气温日差大,外界缺少蜜粉源。天晴时有时气温高至20℃左右,蜜蜂出巢飞行,无蜜粉可采,盗蜂严重,给蜂群管理带来诸多不便。根据多年实践,我认为巴中地区春繁管理时要做好做细以下工作:一、认真做好春繁准备工作1.场地选择与消毒春繁时蜂群一定要摆放在干燥向阳的地方。早春繁蜂这段时间气温低,多雨潮湿,蜂群易患白垩病,可以用生石灰撒场地,以每平方米3~5kg计算。  相似文献   

5.
正蜂群可按数量和越冬质量分为三个时期,根据不同群势和地域进行调整和管理蜂群。春繁期每个时期没有明显的界限,蜂群是渐渐由一个时期往另一个时期过渡的,但每个时期强群和弱群都有十分明显的变化和特点。春繁期蜂数与繁蜂数量成正比。一、春繁过渡期蜂群从出窖到开繁前,这段时间我们把它定为春繁过渡期,蜂群管理主要工作为:1.出窖排列。高寒地区春繁平均群势应在4框足蜂为宜,采取以强补弱达到春繁标准。如  相似文献   

6.
张伟 《中国蜂业》2000,51(2):12-12
由于我地主要蜜源在秋季,给繁殖越冬蜂造成时间上的困难,因此,越冬蜂群大多都不强,加上越冬期又长,到春季蜂群普遍较弱。如何加强春繁就更为重要了。本地蜂友习惯采用单王春繁,蜂群出室(窖)后,加强蜂群内外保温,促进蜂群在气温多变的春季繁殖,尽管如此,但蜂群恢复和增殖还较缓慢。多年来,我坚持采用双王分区春繁法,收效不错,现谈谈双王分区春繁的一点体会。双王分区春繁是根据本地初春寒暖多变的气候特点,参照“蜂群分区管理法”,把两个4框以下的蜂群放在一箱内,中间加上隔堵板,把每侧蜂群分为暖区(蜂王产卵区)和冷区…  相似文献   

7.
谈早春适时排泄、适时春繁的时间问题黑龙江省通北林业局前进林场(164033)谷世臣蜂群早春排泄对消除越冬隐患十分重要,同时早春排泄又影响着蜂群春繁时间;蜂群早春的繁殖开始时间直接影响其饲料消耗量及蜂群发展速度,而春繁时间又受气候及饲料源的影响与限制。...  相似文献   

8.
经多年来试验,成功研究出不用抗生素、早春能促使蜂群健康快速春繁的生物制剂和方法.在外界没有蜜粉源并且气温较低进繁殖,很难提高蜂群的积极性,培育出的幼虫不健康.一旦工蜂活动加强,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致使工蜂冻死和致病,导致春衰.很多养蜂者用弱群春繁,待蜂群强壮时流蜜期已过,只有望蜜兴叹.况且弱群在不良气候条件下繁殖,蜂群抵抗力差,客易感染疾病.开繁群势稍强的,蜂王又迟迟不产卵,蜂群发展缓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多年试验,找出了一种能预防蜜蜂消化道疾病、提高营养、增强抵抗力,促进蜂王快速产卵的生物制剂和饲养方法,能使蜂群快速健康春繁,为全年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蜂业》2015,(4):34-35
<正>黑龙江地区因地理因素与南方蜂群管理上区别很大,其特点是冬季严寒,越冬期长。特殊的气候环境对蜂群安全越冬非常不利,越冬蜂群死亡率高,蜂群出窖春繁时普遍存在群势弱的现象,全年主要蜜源期到来与繁蜂时间较短,在有限的春繁时间里,如果春繁群势确定不合理,强弱不均,对春繁影响很大,出现强群过早产生分蜂热,弱群通过后期补充也没有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进入大流蜜期总是出现强弱有别,平均单产上不去,直接影响总产量。笔者总结经验,找出原因,  相似文献   

10.
辽宁各地的西方蜂群在越冬期多数以户外包装为主,由于受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每年蜂群越冬死亡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加之春繁时间与外界早期粉源植物的开花期间隔较长,"春衰"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春季如何使蜂群快速起繁,争取第一个大蜜源--洋槐的高产,一直以来是各地蜂友所关心的问题.就这个问题笔者谈一谈在春繁中如何利用辅助蜂群.  相似文献   

11.
李景辉 《蜜蜂杂志》2009,29(12):18-18
1春季不理想湘西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春无三日晴。油菜盛花之前有20多天持续低温阴雨,春繁受到较大影响,油菜花进入盛期天气放晴,但蜂群较弱,才真正开始春繁,因此,油菜蜜取得很少。到4月下旬蜂群进入强盛阶段,但今年柑橘开花很少,花期又遇阴雨,柑橘蜜也取得不多。  相似文献   

12.
我县地处黔北地区,蜜源丰富,适合发展意蜂饲养.但由于是山区,早春气温较低, "倒春寒"的时间长,秋季昼夜温差大,这样的气候特点对蜂群的春繁、秋繁都有不利影响.为此,1999年,我们自制了10个浅继箱在春繁和秋繁期间使用,效果不错.现将有关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启云 《蜜蜂杂志》2009,29(6):20-20
由于2009年春一直低温,春繁蜂群遭受了继2008年雪灾后又一次重大损失.2009年元月份与2月上旬气候还算可以,但显得很不正常;春繁第一代子确实非常好,接下来便是长时间低温,给蜜蜂活动造成极大影响,到3月上旬,绝大多数蜂群出现了断子,仅有的零散虫蛹由于哺育不良,只能算是滥竽充数罢了.  相似文献   

14.
朱黎 《蜜蜂杂志》2008,28(3):7-9
受全球气候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逐年升高,蜂群春繁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的2月初(立春前后)提前到20世纪90年代的元月初.放王开繁时蜂群2~4脾蜂,繁殖周期50天左右,到2月下旬蜂群满箱,2月底至3月初加继箱.  相似文献   

15.
《中国蜂业》2017,(3):31-32
<正>春繁工作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全年收成,春季的特点是早春气温低,天气寒冷,阴雨多,气候多变,寒潮频频,给蜂群出勤、排泄带来不便。尤其是早春,外界蜜源不足,全靠人工饲喂,给春繁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创造良好小气候,促进春繁快速发展,春繁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调整蜂群蜂数确保巢温稳定,调整早春群势,重点是群势低蜂要足。蜂一进入繁殖中心,巢温要保持在34.5℃上下,蜂群数量少,巢温难以达到要求,故需要调整群势,才能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春,北京郊区蜂群出现严重春衰,是几十年来的异常现象。春衰的蜂群大多出现在山区或半山区,平原地区占少部分。经走访,认为蜂群衰败的原因有以下四点:一、2007年蜂群秋繁时气候不正常,各种植物  相似文献   

17.
关振英 《中国蜂业》2006,57(3):15-15
黑龙江东部是我国高寒地区,蜂群越冬期长达6个月之久,而蜂群春繁又是处在外界既无蜜粉源而且寒流频繁、气候多变的恶劣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搞好春繁需要一些关键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四川、云南是我国西南地区两大繁蜂基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家蜂场到四川或云南繁殖蜂群。一、在四川春繁的利弊得失1.四川春繁期的气候特点到四川春繁的蜂场,场地都选在盆地及其周边丘陵地带,四周大山环绕,不受空气流动影响,没有一点风丝。盆地及周边丘陵地区,北面有秦岭阻挡北方寒潮侵袭,最低气温很少降至零度以下。蜂群繁殖前期(小寒至立春)是四川最冷的时候,最低气温在2~3℃,最高气温在7~8℃(成都周边俗称"川西坝子")。早晨如果出  相似文献   

19.
黄坚 《中国蜂业》2008,59(4):26
蜂群春繁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年的产量和收入,然而春繁是在气候寒冷、雨雪天气多,外界又无蜜粉源等诸多不利条件下进行的,搞好春繁确实困难较多。但是,事在人为,不利因素是可以化解的。笔者发现不少蜂场春繁不喂水。其实春繁更需要喂水,化解浓度高的蜂粮,  相似文献   

20.
陈汝意 《蜜蜂杂志》2014,34(11):2-2
<正>养蜂要在顺应蜂群生物学的基础上,结合地形、气候、蜜粉源、蜂的性能和群势等诸多实际,特别是极端气候的干扰,灵活调整管理措施。1春季气温迟迟不回暖时蜂群管理的应对措施推迟春繁时间,待花初现时开繁。推迟的方法是不囚王、不紧脾、不保温、不奖饲,严格控制蜂王产卵面积。待外界气温回升而稳定后,结合本场实际紧脾、保温、奖饲,促蜂王产卵春繁。川东秦巴、绥汀地区一般"大寒"左右,给蜂群包装春繁,"惊蛰"前加继箱。开繁时间一定待外界有零星花出现,气温回升稳定为宜,宁晚勿早,否则损失太大。晚开繁,气温回暖,万物逐渐复苏,蜂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