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采伐季节 伐桩直径 桩高及树龄对刺槐萌芽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河北省灵寿县进行了采伐季节、伐桩直径、桩高及树龄对刺槐当年萌芽更新效果影响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非生长季采伐的萌芽更新效果明显优于生长季节内采伐,即前者的萌条数量、萌条径高生长及生物量显著高于后者;②伐桩直径对萌条数及伐桩萌条总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而各径级伐桩萌条的径高生长差异不显著;③在6~15a生的年龄范围内或伐桩高度低于30cm时,伐桩萌芽力是均等的,即树龄和桩高对伐桩的萌芽更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秦岭北坡发育良好的栓皮栎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生境条件下(林内、林窗、林缘)栓皮栎伐桩萌苗在种群更新中的地位以及环境条件对伐桩萌发能力、萌苗数量和萌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中存在3种起源的栓皮栎幼苗,分别为伐桩萌苗、实生苗和主干基部萌苗;2)伐桩萌苗在不同生境中对种群更新的贡献不同,在林内,种群更新以伐桩萌苗和实生苗为主,林窗和林缘的种群更新主要依靠伐桩萌苗;3)生境条件对伐桩的萌芽能力、萌苗的保存率和生长产生影响,林窗和林缘的伐桩萌芽能力较强,但萌苗枯死率也相对较高;萌苗在林窗中生长最好,其高度、基径、叶面积和地上生物量均大于林缘和林内的萌苗;4)林窗对栓皮栎的伐桩萌芽更新较为有利,在更新不良的栓皮栎次生林中适当间伐,开辟林窗,有利于栓皮栎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3.
对速生多用途树民占相思进行了不同伐桩高度(25cm,50cm,75cm和100cm)及不直径(4.1-8.0cm和8.1-12.0cm)萌芽更新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伐桩的萌芽率及平均萌条数随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直径的增大而减少,萌条直径,长度及直萌条(可望生长成材之萌条)总断面积随伐桩的高低和大小而增减,伐桩最低的萌芽率比以往的结果高4倍以上,以短轮伐期经营的马占相思人工林,采用50-75cm伐桩高度萌芽更新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辽东栎伐桩萌苗的发育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固定样地连续6年的调查,研究间伐强度分别为13.4%(弱度间伐)和30.0%(强度间伐)的辽东栎伐桩萌苗的存活与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间伐第1年,辽东栎伐桩均有萌生枝发生,每桩萌生枝数量和萌生枝高度在不同强度间无显著差异;2)萌生枝数量受伐桩高度和直径的影响,当伐桩高度较低时,萌生枝数量随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20cm后随之减少,呈三次抛物线关系;伐桩萌生枝数量随着伐桩直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直径30~50cm的伐桩萌生枝数量最多;3)伐桩萌生枝数量与最长萌生枝高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存在“萌生枝数量——高度权衡”现象;4)间伐第6年,伐桩的存活率为97.01%,强度间伐区萌生枝高度显著高于弱度间伐区;5)调查期间,辽东栎伐桩萌生枝数量逐年下降,伐桩产生的萌生枝数量越多,后期萌生枝死亡的数量也越多,表明伐桩能够自我稀疏,存在“萌代主”现象.在黄土高原地区,辽东栎伐桩萌芽潜力很大,应合理利用;间伐时伐桩高度应尽量低于20cm;伐桩直径在30~50cm更有利于其无性更新;间伐后伐桩应及时除蘖定株,促进萌生枝生长;间伐强度30.0%(强度间伐)更有利于辽东栎伐桩萌生枝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萌芽更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进行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萌芽更新影响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炼山清理迹地能提高萌条数量而且能促进萌条生长,提高萌条质量,并对伐桩的萌条分布也有一定影响,采伐时应尽量降低伐桩高度,并正确留条。  相似文献   

6.
不同直径伐桩对赤桉萌芽更新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速生树种赤桉进行了不同直径伐桩(2.1~6cm)萌芽更新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伐桩的萌芽率及平均萌条数随伐桩直径的增大而增大,萌条直径、高度随伐桩直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桉树伐桩萌芽的控制试验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桉树伐桩进行萌芽控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41%草甘膦除草剂10ml/L液喷30~60cm高的伐桩萌芽条,萌芽条和伐桩死亡率达95%以上;伐桩萌芽前采用厚度2C以上的黑色塑料袋覆盖,可以控制伐桩萌芽,伐桩死亡率达到82.7%以上。以上两种方法控制桉树伐桩萌芽效果好,操作方便,费用低,可以在桉树林抚育间伐、低产林分改造和采伐更新换代造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秦岭南坡不同生境条件下栓皮栎伐桩萌芽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佛坪县的栓皮栎伐桩为研究对象,分析2种生境条件下栓皮栎伐桩直径和高度与萌苗数量、萌苗生长的关系,并通过2年跟踪观测研究伐桩的萌发能力。结果表明:1)阳坡伐桩上的萌苗数量多于阴坡,但阴坡的萌苗生长量(基径、高度和冠幅)优于阳坡;2)萌苗数量随伐桩直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直径在15~25cm间的伐桩萌苗数量最多,萌苗生长量随伐桩直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3)伐桩高度与萌苗数量的关系不明显,随着伐桩高度增加,萌苗生长量增加;4)萌苗基径随萌苗数量增多而减小,萌苗高度与之相反,阳坡萌苗数量与萌苗生长量的关系比阴坡密切;5)砍伐2年后,伐桩萌发能力和萌苗生长量均出现降低趋势。栓皮栎伐桩的萌苗数量不仅受到光照条件的影响,也受到伐桩直径和砍伐后时间长度的影响,但萌苗的生长则受到环境条件、伐桩直径、伐桩高度以及萌苗数量的共同影响。因此,择伐栓皮栎次生林中基径为15~25cm的个体最有利于林地快速恢复,在随后的经营管理中控制伐桩的萌苗数量并疏伐过密的萌苗丛有利于萌苗生长。  相似文献   

9.
针对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国营加锥农场油茶低产低效的问题,进行了不同伐桩高度(10cm、30cm、50cm)低产林改造试验,研究不同伐桩高度对油茶低产林的萌芽更新、存活生长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伐桩处理可以提高油茶的萌芽率,且随着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对伐桩后油茶成活率及生长的调查发现,伐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茶存活及萌条的生长,且随着高度的增加这种影响效果逐渐显著。4a后通过对油茶测产显示,伐桩促进了油茶产量的增长,伐桩高度10cm、30cm、50cm的油茶茶籽的单株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30%、100%、68.3%与95.0%、61.2%、26.1%。  相似文献   

10.
不同间伐时间和强度对杉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实验种植基地的杉木1200株,在不同的始伐时间和不同间伐强度下进行了培育,研究了对杉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中幼林生长与间伐强度和始伐时间之间呈相关性.即始伐时间越早、间伐强度越大,杉木中幼林抚育效果就更好,获得的经济效益也最大.所以,要想培育中大径杉木,应该在始伐期和强度间伐期进行研究,以取得最佳的种植效果.结合福建省邵武故县国有林场实际情况,开展中幼林抚育间伐试验,探索适合本地环境、气候、经营条件的抚育间伐方案,为实现杉木速丰林的经营目标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东北东部林区次生林主要阔叶树种的萌芽更新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固定样地调查,采用伐桩的径、高度、萌芽的数量、萌芽的生长情况等指标,分析东北东部林区主要阔叶树种的伐桩萌芽更新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伐桩径范围内,伐桩萌生枝数随着伐桩径的增大而增多;增长到一定程度后随着伐桩径的增大而减少;得出不同树种萌芽能力较强的年龄范围的伐桩径级。对于不同阔叶树种,伐桩高与当年生萌生枝数量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变化规律,研究地点具有产生萌芽能力的阔叶树种可划为3种类型:对数型、直线型、指数型,阔叶树的萌生枝高生长与伐桩径和伐桩高无明显关系。第2年伐桩萌生枝的数量与伐桩径的关系在总体趋势上与第1年基本相同,同时次年仍有新的萌生枝产生,但数量很少。与第1年不同之处在于萌生枝开始死亡,一方面,伐桩产生的萌生枝越多,死亡的数量也增大;另一方面,第2年的伐桩存活率在不同种类树种间差别较大:水曲柳高达96·2%,槭树为23·3%,榆树类为21·8%。所探讨的树种在研究区域内都有“萌代主”的能力,并且不同树种以及同一树种不同年龄,“萌代主”的能力和单个伐桩保存的萌生大树的数量不同。  相似文献   

12.
杉木干基萌芽能力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两片杉木子代林伐桩和杉木无性系采穗圃萌条数量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杉木子代林伐桩萌条数量在产地间、产地内家系间及组合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并有中等以上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在37%~39%之间;产地的遗传方差分量与产地内家系间的相近。伐桩萌条数量与基径粗度的关系随伐桩年龄的变化而表现不一;不同砍伐季节伐桩萌条数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杉木无性系采穗圃无性系间有效萌条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无性系的萌芽能力有较高的重复力。  相似文献   

13.
林龄、采伐方式对大叶相思萌芽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南省琼海县进行了不同林龄、不同采伐方式对大叶相思萌芽更新影响的研究,同时比较了保留不同萌条数量的萌芽林生长表现,结果表明:(1)林龄对伐桩萌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伐桩存活率及萌条的径、高生长影响显著或极显著。林龄越大,萌芽更新效果越差;(2)皆伐和隔行采伐对大叶相思伐桩的萌芽率、萌条数量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但对萌条的径、高生长影响极显著。试验证明对大叶相思林分施以隔行采伐通过萌芽更新建立复层林分是可行的;(3)保留不同数量萌条对萌芽林早期(1.5年生)的径、高生长有极显著影响,但对后期(4.5年生)的生长影响不显著。每棵植株伐桩保留4根萌条的萌芽林生物产量最高,更新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在海南省琼海县进行了不同林龄、不同采伐方式对大叶相思萌芽更新影响的研究,同时比较了保留不同萌条数量的萌芽林生长表现。结果表明:(1)林龄对伐桩萌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伐桩存活率及萌条的径、高生长影响显著或极显著。林龄越大,萌芽更新效果越差;(2)皆伐和隔行采伐对大叶相思伐桩的萌芽率、萌条数量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但对萌条的径、高生长影响极显著。试验证明对大叶相思林分施以隔行采伐通过萌芽更新建立复层  相似文献   

15.
以秦岭南坡商洛地区栓皮栎次生林皆伐后的伐桩萌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生境条件下伐桩萌生幼苗监测,分析阴坡阳坡2个生境不同萌苗保留量对栓皮栎伐桩萌苗生长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皆伐后5年期间,2个生境条件下伐桩萌苗数量从伐后第2年开始减少,第4年数量趋于稳定.2)2个生境条件下,不同萌苗保留量监测表明,伐桩随着萌苗数量增多,萌苗平均基径、高度、冠幅减少.3)栓皮栎伐桩不同萌苗保留量监测表明:萌苗基径、高度均为阳坡>阴坡;与对照(自然生长)相比,确定萌苗保留量之后,伐桩萌苗基径、高度增长迅速,4年之后减缓;2个生境条件下栓皮栎伐桩萌苗随着萌苗保留量增多,高度、基径增长幅度降低.4)皆伐5年之后,2个生境条件下不同萌苗保留量栓皮栎伐桩萌苗器官生物量为主干>侧枝>叶片;随着栓皮栎伐桩萌苗保留量增多,伐桩萌苗生物量呈现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保留3个萌苗的伐桩萌苗生物量最大.萌苗保留量对栓皮栎伐桩萌苗生长和生物量累积影响显著;留萌栓皮栎伐桩保留1个萌苗有利于萌苗生长,保留3个生物量积累较多.选择不超过3个的留萌数量,更能实现不同目的的次生林培育.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杉木萌芽条培土采用3种不同除萌方式进行试验,并于试验后1年和4年成林后进行数据对比,探讨杉木迹地萌芽条萌芽生长状况。试验表明:萌芽条培土和除萌方式之间对杉木萌芽条的生长状况未发现交互影响。在采伐的次年萌芽条培土和不培土相比,杉木萌芽条的生长差异达到极显著,培土对萌芽条的生长极为有利。人工2次除萌、1次除萌和不除萌3种方式对杉木萌芽条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2次除萌对促进杉木萌芽条的生长最为有利,1次除萌的效果次之,不进行除萌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7.
<正> 杉木属强萌芽性树种,采伐后的伐桩能够生长出旺盛的萌芽条,对这些萌芽条加强管理,可使幼林适时郁闭。同时,经营萌芽林,较重新整地造林相比,可以节省投资,且技术并不复杂。信阳地区已有大面积的杉木林陆续进入成熟林,成熟林采伐后,其更新方式如何选择已十分重要。为此,我们在  相似文献   

18.
伐桩高度对尾巨桉萌芽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尾巨桉3个不同高度水平伐桩的萌芽率和萌芽力的调查分析,阐明伐桩高度对尾巨桉萌芽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巨桉的萌芽更新能力极强,且高度在5~10 cm的伐桩在3个处理中具有最高的萌芽率和萌芽力,其中,萌芽率高达97.3%,显著高于15~20 cm的伐桩;萌芽力高达16条/桩以上,且与10~15 cm和15~20 cm的伐桩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处理对萌芽林胸径和树高的生长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杉木插条苗培育与造林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插条造林,过去都是砍伐桩萌条上山栽植。这种方法由于对插条的选择不严,优树伐桩的萌条甚少,不能获得较大的增产效果;同时伐桩萌条来源有限,不能满足大面积造林的需要,造林成活率一般也不高。为了获得大量的优质插穗,提高造林成活率,促使杉木速生丰产,几年来,我们营建杉木萌条采穗圃,解决了插穗来源,并利用萌条在圃地扦插育苗,培育扦插苗上山造林,已初见成效。一、营建萌条采穗圃杉木萌条采穗圃是精选杉木优苗,利用其萌芽力强的特性,作为提供优良无性繁殖材料的基地。其特点是:建圃较易,可连年采穗,萌条产量高、质量好,并能保持母树的遗传特性,管理方便,技术容易掌握,繁殖快,成本低,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刺槐伐桩当年萌芽条基径的生长观测,运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了不同直径的伐桩上萌芽条基径间的差异性;运用多项式回归分析法拟合出了萌芽条基径的生长模型;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研究了萌芽条基径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得出在伐桩萌芽后的生长季节内,降水量是影响萌条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