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杉木、红锥造林,采用纯林、混交造林试验,经过几年的经营管理,抚育施肥、除草,其林木生长良好。试验结果表明:杉木红锥混交林的林木生长量平均树高、胸径、树冠,比杉木、红锥纯林的林木生长量分别平均树高大9.8%、10.3%,胸径粗11.7%、13.8%,树冠大13.3%、19%,郁闭度大28.6%、12.5%。  相似文献   

2.
对杉木、红锥造林,采用纯林、混交造林试验,经过几年的经营管理,抚育施肥、除草,其林木生长良好.试验结果表明:杉木红锥混交林的林木生长量平均树高、胸径、树冠,比杉木、红锥纯林的林木生长量分别平均树高大9.8%、10.3%,胸径粗11.7%、13.8%,树冠大13.3%、19%,郁闭度大28 6%、12 5%.  相似文献   

3.
通过引进西南桦组培无性系,2017年4月于福建省华安金山国有林场万世清工区开展混交造林试验,采用西南桦与红锥混交4种造林模式,2年后通过样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造林模式对西南桦早期生长表现影响不显著,各种西南桦混交模式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没有显著差异。西南桦有白蚂蚁、蟋蟀、天牛、木毒蛾危害。造林模式对红锥早期生长表现影响不显著,各种红锥混交模式树高、胸径生长没有显著差异。红锥有木毒蛾危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广东省龙眼洞林场在1989年种植的红锥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海拔高度和造林密度下红锥近20年生长量进行分析和统计,以期得出红锥人工林适宜的海拔高度和最佳造林密度。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对红锥人工林生长量影响较小,在0-300 m的海拔高度内,红锥人工林的胸径、树高和蓄积量等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对其生长有显著影响,综合分析得出该地区红锥的最佳造林密度为800株/ hm2。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扦插苗、表型优良单株采种培育实生苗及优良种源种子培育实生苗的不同层次红锥优异种质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层次红锥优异种质造林效果差异显著,扦插苗极显著优于表型优良单株采种培育实生苗和优良种源采种培育实生苗,扦插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明显优于实生苗;平均树高提高62.90%和121.26%;平均胸径提高30.81%和56.43%;表型优良单株采种培育的实生苗优于优良种源种子培育的实生苗,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提高35.83%和19.59%。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红锥优异种质,可大大缩短红锥育种周期。  相似文献   

6.
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对红锥幼苗生长及造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条件下1,2年生红锥幼苗生长及造林效果对比分析,为2种年龄红锥苗木培育筛选出适宜的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亦为其造林适宜苗龄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种容器规格和11种基质配方分别培育1,2年生红锥苗,测定红锥苗期的生长动态,并开展造林试验,调查其早期生长表现。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探明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条件下红锥幼苗生长差异,应用相关分析揭示红锥苗期生长与造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显著影响1,2年生红锥苗的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P0.05),且两者交互作用对1,2年生幼苗的苗高、地径、根生物量以及2年生幼苗的总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1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幼树高差异显著;造林第2年,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和幼树高差异不显著,而地径差异显著。2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各容器规格的造林保存率、幼树高和地径均差异显著,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差异不显著,而幼树高和地径差异显著。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的交互作用对2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幼树高具有显著影响。1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幼树高、第2年幼树高和地径与造林前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当年和第2年幼树高与造林前幼苗根冠比呈显著负相关。2年生红锥苗造林,容器规格1(8 cm×12 cm,直径×高)当年幼树高、地径与造林前苗高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容器规格2(12 cm×15 cm,直径×高)当年幼树高与造林前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当年幼树地径与造林前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红锥苗木质量显著影响其前两年造林效果。【结论】容器规格与基质配方对1,2年生红锥苗木生长存在交互作用,因此红锥苗期适宜基质配方选择应依据苗龄和容器规格而定。培育1年生红锥苗,建议采用容器规格1和基质配方10(50%沤制树皮+25%黄心土+25%锥林表土);培育2年生红锥苗则采用容器规格2和基质配方7(50%沤制树皮+50%锥林表土)。在杂灌控制及时的良好立地,采用容器规格1培育1年生红锥苗,其造林效果优于容器规格2培育的2年生红锥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春榆初植密度、施肥及混交造林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植密度对春榆幼林树高和胸径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施肥处理对春榆幼林在胸径方面显著高于对照,而树高差异不显著;春榆与落叶松混交林在树高方面显著高于纯林,而胸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5年生红椿试验与示范林不同坡位生长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红椿幼林生长阶段,坡位是影响其胸径和树高生长量的主效应影响因素,不同坡位上红椿幼林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差异极其显著(p0. 01),红椿幼林林分胸径和树高生长量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并且不同坡位间导致的生长量差异在50%以上;其他立地因子如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对红椿幼林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影响较小,但对林分冠幅生长有显著影响(p0. 05)。可见在丘陵或者山地进行红椿造林时,坡位是影响红椿幼林生长的一个重要因子,在山体中下坡营造红椿丰产林,可充分保证红椿林分的生长量,同时充分发挥红椿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9.
曾和生 《山东林业科技》2009,39(5):55-57,54
对5年生不同苗木马尾松幼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造林苗木以选择马尾松切根裸根苗为宜,不同施肥处理的幼林树高和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以施复合肥效果最好,树高和胸径增长率为40.79%和61.19%,单施P肥效果次之,树高和胸径增长率为31.41%和43.58%,单施K肥也有明显效果,而单施N肥则效果不显著,说明我省红壤严重缺磷肥,造林施肥宜选用磷肥为主,少量施钾肥,氮肥在马尾松幼林地上可不施用,或少量施用,尽量做到合理施肥,以提高林地施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牛坡荒山采用穴状整地、全垦整地2种不同整地方式和施肥与不施肥2种施肥处理进行试验发现,不同的整地方式及施肥处理对杉幼林生长影响较大。其中全垦整地施肥对杉木幼林树高、胸径的生长与穴状整地施肥、穴状整地不施肥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穴状整地不施肥与穴状整地施肥对杉木幼树树高的生长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杉木幼树胸径的生长无显著性差异。全垦整地造林后第二年进行施肥,对杉木幼树树高及胸径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穴状整地造林后第二年进行施肥,对杉木幼树树高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对胸径生长的促进效果不明显。结果表明:全垦整地施肥处理效果最好,且与穴状整地施肥、穴状整地不施肥2种造林方式相比,全垦整地施肥对杉木幼林生长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不同立地条件下红豆树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容器苗与裸根苗在3种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红豆树在不同处理间造林,成活率、6年生幼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立地条件与苗木类型间的互作效应在成活率和胸径上呈极显著差异,在树高上无显著性差异;采用容器苗造林成活率、6年生幼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极显著大于裸根苗造林;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6年生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呈极显著差异,随着立地条件变差,容器苗与裸根苗之间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差距逐渐拉大,对造林成效的影响依次为:胸径成活率树高。  相似文献   

12.
杉木幼林施肥肥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肥力中等的酸性红黄壤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1年生杉木幼林进行7个处理、3次重复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杉木幼林树高、抽高和胸径虽有影响,但效果均不显著;钙镁磷肥、磷酸铵及过磷酸钙肥效相当,沟施肥效好于穴施。施肥能影响杉木各器官的生物量,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叶、干、枝、根;沟施磷酸铵对树叶生长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并对生物总量影响显著。协方差分析显示杉木幼林施肥时的初始树高会干扰肥效,特别对施肥当年树高的影响显著,肥效分析时必须进行修正以消除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史密斯桉造林密度与施肥模式进行了研究,对试验地设置3种造林密度作主区,4种施肥模式作副区。对17个月生史密斯桉的试验调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对胸径影响差异显著,适宜密度为2000株·hm-2。施肥对史密斯桉幼树树高、胸径生长的影响极显著,不同的施肥模式对史密斯桉幼林生长的效果是:桉树专用肥>复混肥+微肥>复混肥+磷肥+微肥>复混肥+磷肥。  相似文献   

14.
以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幼龄人工林为材料,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红锥幼林生长的影响,为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各处理的树高和胸径相对增量及根、枝干和叶的生物量均高于CK;T4处理的叶生物量最高,T5处理的树高、胸径相对增量和根、枝干生物量最高;不同施肥处理下各生长指标差异显著。T4处理(N87.5 g/株, P_2O_581.3 g/株, K_2O 50.0 g/株)和T5处理(N 87.5 g/株, P_2O_5162.5 g/株, K_2O 75.0 g/株)为红椎幼林较为适宜的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15.
广西沿海砂质地风大、高温,土壤贫瘠,乡土阔叶造林树种选择困难.通过4年10个树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生长表现为杂交相思(Acaciamangium×A.auriculaeformi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铁刀木(Cassia siame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灰木莲(Mangleitia glauca)>越南青冈(Cyclobalanopsis austro-cochinchinensis)>稠木(Lithocarpus thalassic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墨西哥洋椿>(Cedreia mexicana)>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杂交相思生长量虽然大,但干形差、耐寒性差,成活率偏低.枫香生长量大,保存率高、干形好、树高及胸径变异系数小,林相整齐,可作为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在广西南部沿海地区推广造林.灰木莲、米老排和铁刀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中等,保存率中等,干形一般,树高及胸径变异系数大,但林相整齐,可选择立地条件稍好地段造林.红锥、稠木、墨西哥洋椿、顶果木、越南青冈生长差,保存率低,树高及胸径变异系数大,林相差,不宜在广西沿海砂质地造林.  相似文献   

16.
广西红锥种源/家系造林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对广西红锥5个种源32个优树子代的造林试验表明,在其幼树期(3年生)不同种源、家系的红锥林木生长差异显著,由此初步评选出4个种源及7个优良家系。此7个优良家系,与最差家系相比较,其平均树高增加12.60%~32.33%,平均胸径增加31.385%~38.72%,单株材积增加102.30%~235.77%。  相似文献   

17.
广西红锥优树选择标准研究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通过对广西7个县(市)的红锥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的调查,共初选优树89株(其中天然次生林56株,人工株35株),优势木445株(其中天然次生林280株,人工林165株)。经统计分析,确定在红锥天然次生林中优树选择的标准为:树高超过优势木平均树高的9%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树高的17%,胸径超过优势木平均胸径的16%或超过林分平均木胸径的44%,材积超过优势木平均材积的52%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材积的143%;在红锥人工林中优树选择的最低标准为:树高超过优势木平均树高的10%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树高的21%,胸径超过优势木平均胸径的21%或超过林分平均木胸径的43%,材积超过优势木材积的55%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材积的140%。该标准适用于广西红锥的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内的作为用材林的红锥优树选择。  相似文献   

18.
杉木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由粉砂员岩坡积母质发育而成的硅质黄红壤上,经不同施肥量及配比12个处理、不同施肥时间10个处理5年试验研究表明,杉木幼林施氮肥和钾肥无显著效应,施磷肥效应显著。造林当年及第3年各施钙镁磷肥50g/株,与对照比较,杉木幼林地径、胸径、树高、蓄积分别增加15%、18%、15%、53%,取得生长效应与经济效益的最佳水平。配比施肥效应以造林当年与第3年每株各施尿素30g、钙镁磷肥,100g最佳,但配比施肥效应仍以磷肥效应为主。施肥时间以造林当年与第3年隔年施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对5年生不同苗木马尾松幼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造林苗木以选择马尾松切根裸根苗为宜,不同施肥处理的幼林树高和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以施复合肥效果最好,树高和胸径增长率为40.79%和61.19%,单纯P肥效果次之,树高和胸径增长率为31.41%和43.58%,单施K肥也有明显效果,而单施N肥则效果不显著,说明我省红壤严重缺磷肥,造林施肥宜选用磷肥为主,少量施钾肥,氮肥在马尾松幼林地上可不施用,或少量施用,尽量做到合理施肥,以提高林地施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营造杉木红锥混交林、纯林进行试验比较,在同样的试验地内采用混交林、纯林造林,经过5年的经营管理,杉木红锥混交林效果显著。结果显示:杉木红锥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红锥纯林相比,平均树高分别高9.26%、3.51%,胸径粗10.71%、5.09%,冠幅大8.00%、3.85%,蓄积量多25.00%、12.24%,土壤结构好、养分含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