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揭示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一次性配施对春播甜玉米生物量累积和氮素吸收累积量的影响,探明其对甜玉米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甜玉米化肥增效减施提供参考,2017年在广东省博罗县和惠阳县以甜玉米品种粤甜28号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是不施氮(CK)、常规分次施氮(U100,分3次施用)和2个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一次性配施处理(CCU100和CCU80,较U100分别减氮0%和20%),CCU100和CCU80处理中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的配施比例为7∶3。结果表明,在广东省春播甜玉米生长季节,控释尿素在土壤中的氮素释放特征近似于“S”线,氮素累积释放率达85%以上,氮素累积释放量随着土壤积温的提高而提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CU100的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高于常规尿素分次施氮处理(U100),生物量的平均增幅分别为4.68%(博罗)和6.75%(惠阳),氮素累积量的平均增幅分别为2.74%(博罗)和6.20%(惠阳)。在减氮20%条件下,CCU80处理的生物量与U100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而氮素吸收累积量低于U100处理,其中博罗试验点甜玉米收获期的氮素累积量较U100处理降低了10.02%(P<0.05)。与U100处理相比,CCU100和CCU80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减产,CCU80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P<0.05),氮肥农学效率的增幅为14.20%(博罗)和10.16%(惠阳),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增幅为4.92%(博罗)和22.03%(惠阳)。甜玉米收获时期,施氮处理显著提高秸秆和果穗的氮含量,而不同施氮处理的秸秆和果穗氮、磷、钾含量无显著差异。综上,在广东省春播甜玉米生产上,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一次性配施可满足春播甜玉米氮素吸收累积需求,确保充足的生物量积累,最终实现稳产高产,提高了氮肥施用效率,达到轻简化施肥、化肥增效减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分别在山东省泰安和河北省沧州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新型速效硫肥(Rapid release sulphur,RRS)对大蒜产量、维生素C含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设不施硫对照(S1),普通硫磺粉45kg/hm2(S2)、普通硫磺粉90kg/hm2(S3)、速效硫肥45kg/hm2(S4)和速效硫肥90kg/hm2(S5)5个处理,泰安点经济产量为蒜薹和蒜头,沧州点为蒜头。结果表明:与无硫对照相比,普通硫磺粉处理对大蒜产量无显著影响,速效硫肥处理有较明显的效果。S5处理下的大蒜产量在2试验地均表现为最高,其中泰安点蒜薹和沧州点蒜头增产明显,分别增加12.4%和3.2%。2试验地施用硫肥对大蒜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表现有所不同,泰安点S5显著提高了蒜薹维生素C含量、对蒜头影响不显著,沧州点S5显著提高了蒜头、维生素C含量。施用速效硫肥能提高大蒜的生产效益,两试验点均以S5增效为最高,泰安和沧州的施硫利润分别增加6 158元/hm2和2 164元/hm2,产投比分别为29.5和11.0。合理施用速效硫肥能实现在增加大蒜产量的同时稳定或提高大蒜品质,增加大蒜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栽培密度对玉米浙甜7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品种浙甜7号不同施氮量、栽培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浙甜7号最佳施氮量为210~240 kg/hm2,适宜栽培密度在5.385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4.
甜玉米高效栽培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甜玉米5种种植模式间经济效益的差异.[方法]以迪甜6号为材料,研究甜玉米一年一茬、一年两茬栽培以及甜玉米与小麦、蔬菜(马铃薯、辣椒)间套复种的5种种植模式的种植效益.[结果]甜玉米一年两茬栽培以及甜玉米与小麦、蔬菜(马铃薯、辣椒)间套复种的种植效益均高于甜玉米单作;一年两茬种植效益最高,两茬合计93 937.5元/hm2,抛去平均投资18 480元/hm2,纯收益增加41 610元/hm2;小麦复播甜玉米模式较小麦单播模式收益增加39 060元/hm2,抛去平均投资13 560元/hm2,纯收益增加25 500元/hm2;甜玉米间作马铃薯种植效益为71 460 元/hm2,套播辣椒种植效益63 750元/hm2.[结论]甜玉米5种种植模式间经济效益存在极显著差异.农户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间套种模式,提高甜玉米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甜玉米5种种植模式间经济效益的差异。[方法]以迪甜6号为材料,研究了甜玉米一年一茬、一年两茬栽培、以及甜玉米与小麦、蔬菜(马铃薯、辣椒)间套复种的5种种植模式的种植效益。[结果]甜玉米一年两茬栽培、甜玉米与小麦、蔬菜(马铃薯、辣椒)间套复种的种植效益均高于甜玉米单作。一年两茬种植效益最高,两茬合计93 937.5元/hm2,抛去平均投资18 480元/hm2,纯收益增加41 610元。小麦复播甜玉米模式较小麦单播模式收益增加39 060元/hm2;抛去平均投资13 560元/hm2,纯收益增加25 500元。甜玉米间作马铃薯种植效益为71 460元/hm2;套播辣椒种植效益63 750元。[结论]甜玉米5种种植模式间经济效益存在极显著差异。农户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间套种模式,提高甜玉米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管理条件下的复种效益,于广州市钟落潭镇梅田村基地开展了甜玉米(Zea mays L.)一年三熟不同氮肥用量、间作复种模式研究,并于成熟期测产计算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冬种马铃薯间作甜玉米在5∶5的行比下取得最高经济效益为29 217元/hm2,早种甜玉米在N2(225 kg/hm2)处理下取得最高经济效益为16 510元/hm2,晚种甜玉米在N3(300 kg/hm2)处理下取得最高经济效益为30 477元/hm2,一年的经济效益最高可达76 204元/hm2。适宜的氮肥用量及间作模式有利于提高甜玉米经济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李雪梅  曾荔波 《农技服务》2012,29(8):912-913
为筛选出适宜桐梓县栽培的甜/糯玉米品种供生产上应用,引进了川玉糯5号、泸玉2008和江帅等9个甜/糯玉米品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糯玉米中,江帅产量最高,达12 139.5 kg/hm2;其次是川玉糯4号,为11 280.0 kg/hm2。甜玉米中,甜爽和超甜的产量分别为10 134.0 kg/hm2和10 000.5 kg/hm2。江帅、川玉糯4号、川玉糯5号和泸玉2008这4个品种鲜毛包都在10 800 kg/hm2以上,且抗性相对较好,食味纯正,皮薄肉嫩,糯性好,穗形美观,商品性好,可继续试验。甜爽和超甜300毛鲜产都在10 000 kg/hm2以上,且抗性好,籽粒都是蛋黄色硬粒,皮薄肉嫩,脆甜可口,生食如水果,多汁,脆嫩清润,品质极佳;排列整齐,籽粒饱满,穗形美观,商品性好,可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硫元素推荐施肥方法,逐步建立推荐硫肥施用技术体系,按照农技中心《2008-2010年硫田间试验方案》的要求,2008年-2010年进行冬小麦施硫肥效及适宜用量的试验研究。结论是:冬小麦最佳施硫量为48-55kg/hm2。施硫使小麦大孽率提高10%,千粒重增加0.8-3.9g。增产474kg/hm2,增效948元/hm2。  相似文献   

9.
特用玉米品种筛选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从全国各地引入144个特用甜、糯玉米品种,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实训园进行种植,进行物候期观察及地区适应性的鉴定,从中筛选出适应北京种植的甜玉米2个、花糯玉米2个、白糯玉米3个。1999年对7个品种进一步进行品比试验,筛选出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玉米品种秦龙甜一号和花香糯一号。2010年进一步对花香糯一号进行密度及肥料试验,确定最佳种植密度为52 500株/hm2、最佳底肥施用量为187.5 kg/hm2。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小麦施氮效果及氮肥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湖北省小麦施氮效应及氮肥利用率现状,在小麦主产县(市、区)进行了不同氮肥用量的70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施氮增产效果显著,施氮比对照平均提高产量3 159 kg/hm2,增产率达到84.6%;施氮平均经济效益增加3 866元/hm2,产投比5.3;氮素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分别为31.3 kg/kg和14.4 kg/kg。根据直线加平台模型,确定湖北省小麦氮肥最佳用量平均为158 kg/h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实现豫东潮土区夏玉米高产和轻简施肥。[方法]采取田间试验示范研究了专用缓释肥对夏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及抗逆性的影响。[结果]周口市商水县潮土区实验点的结果表明,缓释氮比例占45%的专用缓释肥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和穗粒数,较习惯施肥,千粒重提高28 g,穗粒数增加16粒。缓释肥促进了夏玉米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可维持土壤氮素养分平衡,增产增效显著,较习惯施肥,应用缓释肥暨种肥同播技术,增产13.5%,增效1 920元/hm_2;较与供试缓释肥等养分的普通肥料,增产10.3%,增效1 215元/hm_2。[结论 ]该研究为周口市大面积在玉米生产上推广缓释肥提供依据;为农机、农艺技术的创新融合拓展了更新空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提出推荐施肥措施。[方法]通过在秭归县玉米主产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该区域玉米施肥效果。[结果]测土配方施肥相比习惯施肥方式表现出明显的增产增收、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等效果。玉米平均增产606.0kg/hm2,增产率8.9%;新增产值平均1272.0元/hm2,减氮增钾减少肥料投入平均321.0元/hm2,平均增加纯收入1593.0元/hm2;配方施肥相对习惯施肥均为减氮减磷增钾施肥,平均分别减施纯氮、P_2O_5、K_2 O79.5、13.5,9.0kg/hm2,实际化肥施用量总计减少246.0kg/hm2。[结论]对初步制定的秭归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玉米作物肥料养分施用指标进行了较合理的调整和修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适宜海南土壤类型和品种特性的鲜食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法]以高秆大穗型鲜食甜玉米新品种泰鲜甜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效应的栽培试验。[结果]泰鲜甜1号在海南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在3.75万~4.50万株/hm~2;氮、磷、钾肥的贡献顺序为氮最大,其次是磷,最后是钾;氮、磷、钾施肥量均与产量呈一元二次抛物线方程,且方程均显著;当N、P_2O_5、K_2O为336、160、213 kg/hm~2,施肥比例为N∶P_2O_5∶K_2O=1.00∶0.50∶0.65时,可获得最佳经济产量,此时氮、磷、钾肥的肥料利用率、肥料效益较高。[结论]该研究结果适用于高秆大穗型鲜食甜玉米品种在海南中等肥力土壤上的种植。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补灌及施氮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方式下,玉米各生育期全株、秸秆干物质积累均呈现出“S”型曲线变化规律.玉米全株干物质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相同P、K肥条件下,增施N肥可增加玉米秸秆干物质量;补灌(50 mm)条件下,相同施肥处理玉米产量和N肥农学效率分别比无灌溉增加4%~21%、1.8%~20%;补灌条件下,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225、120、60 kg/hm2时(Wl N4处理),玉米产量最高,可达到10 971 kg/h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表明玉米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条件下,平衡施肥和补灌可显著增加玉米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5.
早熟区大豆玉米套种栽培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品种延配9号,延农11号和玉米品种延敦玉1号,延单19号进行大田推广试验.大豆、玉米套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在3个试验点中有2个点套种玉米大豆比对照减产,但可多产玉米3200 kg/hm2以上,相抵大豆减产损失后相对产值增加1680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16.
优化配方施肥对玉米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优化配方施肥对玉米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指导科学合理施肥,进行优化配方施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配方施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具有显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玉米的营养生长,增加有效穗、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提高玉米籽粒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改善玉米的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优化配方施肥单产达8784.4kg/hm2,比常规施肥单产7463.7kg/hm2,增产1320.7kg/hm2,增长17.7%;优化配方施肥净增效益31531元/hm22,比常规施肥净增效益26367元/hm2,增加5164元,hm:,增长19.6%,增产增收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木薯间作糯玉米的高产高效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栽种规格的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和发掘高产高效间作模式,对木薯净作,糯玉米净作和8种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进行了鲜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是可行的,体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发现不同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不同,其中处理9(大行距100 cm,小行距70 cm)的鲜薯产量(51 274.36 kg/hm~2)最高,处理4(行距100 cm)的经济效益(52 794.15元/hm~2)最高,处理9的经济效益(46556.97元/hm~2)排第3位。综合评价认为,处理9的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最合理。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高产高效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豫东棉田不同间作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豫东棉区采用甘薯、芝麻、花生、糯玉米与棉花间作和棉花单作,分析不同间作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棉花/糯玉米和棉花/芝麻间作对棉花生长的影响较早(6月9日、7月9日),至盛花期(8月8日)棉花株高分别比棉花单作增加17.03 cm和13.94 cm(P0.01),伏桃较棉花单作分别减少6.60个/株和8.83个/株(P0.01);与棉花单作相比,棉花/花生间作的年总产值增加14 909.5元/hm~2,纯收入增加11 224.4元/hm~2,光能利用率提高25.01%,棉花/芝麻间作的年总产值增加14 352.8元/hm~2,纯收入增加11 936.6元/hm~2,光能利用率提高7.02%,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  相似文献   

19.
玉米新品种南校205的施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荫飞  简峰  沈青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398-7400
[目的]探讨玉米新品种南校205施肥模型。[方法]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3因素5水平20个处理,通过试验建立数学模型。[结果]南校205最佳经济效益施肥方案为:单产7 304.2 kg/hm2,纯收益10 287.40元/hm2,施N量216.84 kg/hm2、P2O5111.97kg/hm2、K2O243.97 kg/hm2 南校205最高产量施肥方案为:单产7 466.2 kg/hm2,纯收益9 995.92元/hm2,施N量300.67 kg/hm2、P2O5146.90 kg/hm2、K2O240.63 kg/hm2。经济效益最佳施肥方案比最高产量施肥方案产投比高。N与P2O5、N与K2O的互作分别达到显著、极显著水平。[结论]采用最佳经济效益施肥方案,比最高产量施肥方案收益增加291.48元/hm2,效果良好。种植南校205时要特别注意磷、钾肥对氮肥施用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