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原发性前胃弛缓一病,据我站门诊统计,占牛病的45.60%,占牛内科病的62.3%。本病是由于长期饲喂单一粗糙的饲料,加之饮水不足,饥饱不匀,使役过度,或因年老体弱,而致前胃功能降低,蠕动弛缓,食欲、  相似文献   

2.
前胃弛缓一病属中兽医脾虚慢草,脾胃虚弱、脾胃不和之范畴.该病在内科疾病中占重要地位.据诊治统计牛前胃弛缓病占牛发病的40%以上.由于病因、病理机制复杂,类型不一,治疗方法又不尽相同,常因治疗不当影响疗效,甚至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在下城州,牛的胃肠病每年平均发生170998头,约占动物内科疾病总数的47.2%。在患病家畜总数中,成年动物占20.3%,其中约有85%(29405头)的牛诊断为前胃弛缓。兽医实践中牛前胃弛缓的治疗到目前为止主要有:药物治疗(藜芦酊、乳酸)、物理疗法...  相似文献   

4.
前胃弛缓在牛内科病中所占比例较大。1996~2005年古城区所属乡(镇)兽医站服务情况统计,共治疗牛病276例,前胃弛缓占30.4%,一般的前胃弛缓容易治愈,但顽固病例往往久治不愈,甚至以死亡告终。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到治疗本病的关键是准确诊断,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
前胃弛缓在奶牛内科病中所占比例较多,所谓的前胃弛缓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前胃神经兴奋降低,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运转缓慢导致瘤胃菌群失调,产生大量的腐败和酵解的有毒物质,消化障碍,食欲,反刍减退或停止.  相似文献   

6.
前胃弛缓是牛的常见内科病之一,由于前胃神经调节机能紊乱、前胃壁兴奋性降低和收缩力减弱所致的一种消化机能障碍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很快加重,甚至造成死亡.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牛前胃弛缓53例,治愈5l例,治愈率达96.2%,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牛瘤胃疾病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常因治疗不当造成死亡,给生产带来损失。据我站1961年至1978年间治疗的1006例水牛中,内科病占619例(61.5%),其中瘤胃疾病141例,占内科病22.8%。本文仅对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臌气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据本院门诊统计,牛前胃弛缓病约占牛前胃疾病的80%以上,尤其是顽固性前胃弛缓病程较长,难以治愈。笔者从1980年起,试用胰岛素治疗牛顽固性前胃弛缓病22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耕牛前胃弛缓是常见多发病之一,中兽医称为脾虚不磨或脾虚慢草。据镇宁县兽防站门诊统计,81~83年的每年上半年里,共收治240例,占门诊病例总数的30.69%,占内科病总数的38.40%,本病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前胃兴奋性降低和收缩力减弱的疾病。临诊所见,则往往因饲管不善,饲料单一,加之饮水不足,使役过度,或兼有外感史和因  相似文献   

10.
牛前胃弛缓最佳诊疗方案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胃弛缓是牛的前胃神经兴奋性降低,食物在前胃内不能正常消化和向后移动,从而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和全身机能紊乱的一种疾病。见于中兽医之胃火、胃寒、脾虚慢草、脾胃不和等。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或不吃,前胃蠕动音减弱或停止,反刍减少或停止。本病在牛内科病中所占比例很大,据我院门诊1985年不完全统计,共治牛病748例,前胃弛缓占50%。  相似文献   

11.
2000~2009年,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前胃弛缓疾病869例,治愈率95%,效果理想。介绍如下。1病因原发性前胃弛缓的发病原因包括长期饲喂粗硬劣质难以消化的前胃弛缓饲料,如豆秸、地瓜蔓、  相似文献   

12.
前胃弛缓是牛的常见内科病之一,是由于前胃神经调节机能紊乱,前胃壁兴奋性降低和收缩力减弱所致的一种消化机能障碍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很快加重,甚至造成死亡。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牛前胃弛缓53例,治愈51例,治愈率达96.2%,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前胃弛缓在奶牛内科病中所占比例较多,所谓的前胃弛缓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前胃神经兴奋降低,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运转缓慢导致瘤胃菌群失调,产生大量的腐败和酵解的有毒物质,消化障碍,食欲,反刍减退或停止。表面为全身机能紊乱,临床所见的本病的患牛多数是继发生前胃弛缓,如:钙、磷代谢障碍、感冒、创伤性网胃炎、慢性胃肠卡他、真胃阻塞、瘤胃积食、慢性消化不良。本病是耕牛、奶牛及肉牛的一种多见病特别是个体舍饲牛更为常见。现就有关病史、症状、诊断、治疗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4.
前胃弛缓病是前胃神经兴奋性降低,收缩能力减弱,胃动力明显不足,使消化机能紊乱的疾病。在临床上以前胃(瘤胃)蠕动减弱或停止,食欲、反刍、嗳气紊乱为主症。此病较为多发,对治疗前胃弛缓病的方法颇为多见,也各有千秋,笔者从2003年以来,应用中、西药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疗前胃弛缓病,共收治142头,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前胃弛缓是反刍兽内科疾病中常见的多发疾病之一,尤其舍饲乳牛,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前胃神经兴奋性降低,肌肉收缩力减弱,张力不足.在临床上以前胃蠕动次数减少,力量减弱和持续时间变短,直至蠕动消失,瘤胃内容物运转缓慢,微生物区系失调,产生大量发酵和腐败物质,引起消化障碍,食欲、反刍减退甚至停止,乃至全身机能紊乱,生产性能降低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牛前胃弛缓可分为原发性前胃弛缓和继发性前胃弛缓.  相似文献   

16.
百叶干是中医对瓣胃阻塞的称呼。根据笔者在奶牛场数十年工作的经验体会,百叶干在奶牛的前胃疾病中,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胃脏疾病。可以这样说,前胃弛缓、瘤胃积食是奶牛疾病中比较常见的内科病,只要治疗及时和疗法得当,一般是比较好治的,但是病一旦发展到了瓣胃,则治疗效果、预后就不容乐观了。  相似文献   

17.
前胃弛缓是奶牛前胃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食物在前胃不能正常腐熟、消化,从而腐败分解,产生有毒物质,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和全身机能紊乱的一种疾病。按中兽医辨证属脾胃虚弱或脾虚不磨范畴。该病占奶牛内科病的60%以上,临床上以食欲、反刍减退,前胃蠕动减弱甚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牛前胃弛缓病证候认识中存在的分歧及其可能原因.方法主要运用计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建国以来中兽医治疗牛前胃弛缓病的资料.结果牛前胃弛缓病证候认识中虚证和实证的各分值段频数均呈非正态的均匀分布.结论牛前胃弛缓病证候认识中存在较明显的观点分歧,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胃弛缓的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季节的不同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牛前胃弛缓的病因、诊断及中西兽医结合的防治效果。对甘肃农业大学原武威家畜病院门诊病例中285例记录完整的前胃弛缓病例,从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分析。引起前胃弛缓的病因中以饲草因素为主,约占45%,其次是管理因素、继发病和其它;发病季节以4-5月份和9-10月份发病较多;治疗上以中西兽医结合治疗为主,根据病因和病情的不同,主要应用四种不同方法治疗原发性前胃弛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奶牛前胃弛缓是奶牛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是各种因素导致奶牛前胃消化功能兴奋性降低和收缩力减弱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1病因分析奶牛是多胃的反刍动物,其胃由: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真胃)组成,前三个胃内生活着大量的纤毛虫和细菌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以纤维素为营养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