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卡那霉素浓度和喷洒时间对鉴定转Bt基因棉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检测有两方面,一是对转Bt基因抗虫棉抗棉铃虫性生物测定,一是对棉株体内Bt毒蛋白的检测。根据转Bt基因抗虫棉本身携带的含嵌合基因卡那霉素特性,国内李燕娥等人均进行了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检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卡那霉素的浓度以及喷洒卡那霉素的时间不同,抗虫棉与非抗虫棉对其反应时间不同。为更有效地鉴定转Bt基因抗虫棉不耽误农时特作本试验。1浓度对鉴定转Bt基因棉花的影响2005年4月在安徽农业大学棉花实验基地进行了用喷洒卡那霉素法筛选转Bt基因抗虫棉的实验,品种是抗虫棉新棉33B,非抗虫棉中棉所35。以40…  相似文献   

2.
利用标记基因与目的基因连锁的关系,通过检测标记基因的存在,间接检测出目的基因的存在。目前生产上推广的转基因抗虫棉绝大多数采用卡那霉素作为标记基因,因此只要检测出标记基因,就可以推断该棉花品种为转基因抗虫棉或是非抗虫棉。为此2 0 0 2年春季设计了该试验,以期为生产提供一种简便、科学、实用的鉴定方法。1试验概况1 .1材料供试棉花品种为中棉所41和中棉所2 9父本分别由本所中早熟课题组和杂种优势利用课题组提供;医用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为市场上购买,每支2 ml含卡那霉素0 .5 g( 5 0万单位) ,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试…  相似文献   

3.
随着抗虫棉种植面积在我国的推广扩大 ,尽早的鉴别与剔除混杂其中的非抗虫棉株成了棉农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抗卡那霉素作标记基因的抗虫棉 ,用卡那霉素涂叶法只适用于小面积鉴别 ,且工作量大 ,劳动强度高。2 0 0 2年初我们在海南岛三亚野生棉种植园采用卡那霉素喷雾法进行抗虫棉田间去杂的试验 ,其结果前已报道过。为验证该法对抗虫棉中后期的生育及产量有何影响 ,我们在河南南阳中棉有限责任公司作了进一步跟踪观察试验。试验于 2 0 0 2年 4月在河南省唐河县昝岗乡苏店村进行 ,选用抗虫棉品种新棉 33B和非抗虫棉品种中棉所 35。 4月底播…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抗虫棉是将能表达抗虫蛋白的基因转入到非抗虫棉中,使棉花具有一定的抗虫能力,其叶片对外源卡那霉素处理不敏感,而非转基因抗虫棉不携带嵌合基因卡那霉素,其叶片对外源卡那霉素处理敏感。本试验采用不同的卡那霉素浓度对抗虫棉和非抗虫棉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并将已萌发的棉花种子种植到田间。结果表明,非抗虫棉对卡那霉素浓度的变化反应较为敏感,即萌发率和苗期成活率随卡那霉素浓度的增大而降低;而抗虫棉只有在卡那霉素浓度较大时有所反应。因此,棉花种子经适当浓度的卡那霉素处理后再种植,对抗虫棉和非抗虫棉有非常好的筛选作用。1材…  相似文献   

5.
蚜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在甘肃等西北内陆棉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皮棉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生物技术把抗蚜基因导入棉花培育抗蚜虫棉花新品种,是综合治理棉花蚜虫危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一项主要的工作就是进行转基因植株的筛选鉴定。李燕娥等人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在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对转基因棉苗进行培养;祝建波等人直接在田间对己进行基因转化或转育的棉花叶片进行卡那霉素抗性筛选,都取得了较为肯定的效果。胡丽华等人报道大田筛选所使用的卡那霉素的适宜浓度为4000mg.L-1。但是研究地域不同,结果也不尽一致。为…  相似文献   

6.
以合丰35、黑农44和吉林35的胚尖为外植体,分别考察了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和草铵膦对不同基因型大豆胚尖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率合丰35和吉林35在卡那霉素100 mg.L-1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黑农44在100 mg.L-1处理时显著低于对照;芽数吉林35在卡那霉素100 mg.L-1时显著低于对照并高于其他浓度,而合丰35与黑农44在100 mg.L-1时芽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3种基因型大豆胚尖不定芽伸长均在卡那霉素浓度为100 mg.L-1时受到显著抑制。草铵膦浓度在0.2~1.2 mg.L-1时对合丰35和吉林35的芽数没有影响,但黑农44在1.0 mg.L-1时芽数开始显著低于对照;芽长合丰35、黑农44和吉林35分别在0.6、0.2和0.2 mg.L-1时显著低于对照。因此,合丰35、黑农44和吉林35的适宜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为100 mg.L-1,草铵膦浓度分别为0.6、0.2和0.2mg.L-1。  相似文献   

7.
子叶期应用卡那霉素进行转基因抗虫棉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卡那霉素进行转基因抗虫棉田间快速检测,以棉花顶部第2叶为涂抹的最适宜叶片.但在大田生产上,要等到2叶进行鉴定,会延误间苗、定苗时间.2004年在大田生产上对抗虫棉和非抗虫棉分别于子叶期、2叶期、成熟期进行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涂抹试验,以明确在子叶期进行卡那霉素快速检测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抗虫棉是将能表达抗虫蛋白的基因转入到非抗虫棉中,使棉花具有一定的抗虫能力,其叶片对外源卡那霉素处理不敏感,而非转基因抗虫棉不携带嵌合基因卡那霉素,其叶片对外源卡那霉素处理敏感.本试验采用不同的卡那霉素浓度对抗虫棉和非抗虫棉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并将已萌发的棉花种子种植到田间.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泰安市属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 ,抗虫棉种植广为普遍 ,但抗虫棉综合利用与评价在我市尚未系统研究与试验。为此 ,2 0 0 2年通过不同抗虫棉品种在泰安市的生长发育规律、适应性、抗逆性和产量表现等方面的比较鉴定 ,为本地区推广应用抗虫棉品种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试验设在泰安市宁阳县共 3个试验点 ,土壤为砂姜黑土 ,采用的品种为中棉所 41号、s GK32 1、冀棉 668、鲁棉研 1 6与美棉 99B,美棉 99B为对照。试验为随机排列 ,重复 3次 ,棉花行距 80 cm,株距2 7cm,小区长 6m,宽 4m,共设 3个小区 ,每小区 5行区。根据长势喷助壮素化…  相似文献   

10.
对5个具有本生态区域适应性抗虫棉品种的比较试验研究,筛选并鉴定出科棉1号为适宜优质抗虫棉生产应用的中熟陆地棉品种,其F1与F2代之间性状分离不明显,丰产性略有差异,可以在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利用。常规抗虫棉品种中。以中棉所32号铃大。早熟性好。可以作为中早熟棉花生产利用。研究材料的5个抗虫棉品种对棉铃虫卵和成虫的毒杀能力均较强。抗虫性较好。抗虫棉育种上注重常规优质广谱抗虫棉品种的选育,育成农民心目中的“无虫棉”,前景广阔,意义重大而深远。也是棉花生产和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鲁棉研16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的转Bt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以中棉所12为母本,泗棉3号转Bt基因种质材料为父本杂交,经连续南繁加代和鉴定选择育成.1998~1999年参加山东省抗虫棉区域试验,2000年参加生产试验.2001年5月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转Bt基因棉卡那霉素田间快速检测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对转Bt基因棉对卡那霉素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的反应及其与棉花抗虫性的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棉花顶部第2片叶为卡那霉素涂抹的最适宜叶,田问卡那霉素涂抹反应与室内抗性生测结果吻合率高,且不同时期结果一致。说明棉花田间抗卡那霉素反应能够准确检测转Bt基因抗虫棉,可以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田间检测转Bt基因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5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品种来源1 996年从中棉所种质资源圃 95 - 1材料中系统选育 ,当年到海南加代 ,选系 961 0 2 7,1 997年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对入选系 961 0 2 7进行抗虫基因 ( Bt Cp TI)转育 ,当年海南加代 ,并涂硫酸卡那霉素改良溶液 ,进行抗虫性鉴定 ,决选抗棉铃虫系为 75 92 2 1 ( SGK-中 2 7) ,1 998~ 1 999年参加中棉所麦田晚春播品种比较试验 ,2 0 0 0~2 0 0 1年参加黄河流域麦套棉棉花品种区域试验 ,并且参加国家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展示 ,2 0 0 2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麦套棉品种生产试验。 2 0 0 3年获得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生产证书 ,同年通过全国农…  相似文献   

14.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和下胚轴转化方法的比较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农50、东农42和黑农44的子叶节和下胚轴为外植体,对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和下胚轴2种转化方法进行了比较和优化.结果表明:不同转化方法对大豆的品种要求不同,东农50适合子叶节转化法,而黑农44适合下胚轴转化法.在子叶节转化体系中,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是100 mg·L-1,在下胚轴转化体系中,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是75 mg·L-1,可见下胚轴体系比子叶节体系在卡那霉素筛选过程中表现得更为敏感.在子叶节和下胚轴转化体系中,最适乙酰丁香酮浓度均为200 mol·L-1,最适共培养时间均为3 d.在子叶节转化体系中,5 d苗龄时转化率最高,而下胚轴转化体系中,4~6 d苗龄时转化率均较高,以6 d苗龄最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抗虫棉在大丰市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2 0 0 2年种植面积达 2万公顷 ,占全市棉花面积的5 7.8%。主要品种有中棉所 2 9、鲁棉研 1 5、南抗 3号、科棉 1号等。为了探明不同抗虫棉品种间对棉铃虫的抗虫性差异 ,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进行了该项研究。1试验方法1 .1材料。由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棉虫组统一提供未着药的棉铃虫卵。由大丰市种子公司提供苏棉 9号原种 (常规棉 ,作为试验中的对照品种 )和中棉所2 9、鲁棉研 1 5、科棉 1号、南抗 3号 4个抗虫棉品种。1 .2观察方法。于二代棉铃虫发生期间 ,用未着药的棉铃虫卵放在养虫室内孵…  相似文献   

16.
王增信  刘生荣 《中国棉花》2005,32(10):13-14
针对当前抗虫棉品种普遍存在苗势弱、抗病性下降以及植株较小、铃轻衣分低等问题。我们以抗虫棉品种鉴选试验为基础,根据抗虫棉的特殊生育特点,以双价抗虫棉中棉所41为典型代表品种,分析棉铃发育和早衰状况,为转基因抗虫棉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试验于2002-2004年在本所试验站进行。试验地肥力中等,采取宽窄行(80+40)cm配置,小区面积20 m2,3次重复,4月10日前后开沟带水点播,覆盖地膜,密度为每公顷6.75万株。试验3年先后选用中棉所41、33B、sGK 321、99B、中棉所45、冀棉668、鲁棉研21等抗虫棉品种(系),按统一措施管理。各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抗虫棉品种(系)的抗病性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从 1 998年开始推广应用转基因抗虫棉 ,到 2 0 0 3年种植面积已达 30 0万公顷。 1 999年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增设抗虫棉区试 ,截止 2 0 0 3年 ,共 35个品种 (系 )参试。抗虫棉的抗病性是新品种审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 ,对 1 999年以来参加国家抗虫棉区试品种的抗病性作一评述。1材料和方法1 .1棉花品种。供试 35个棉花新品种 (系 ) ,均为国家抗虫棉区域试验参试品种。1 .2鉴定方法。鉴定在中棉所进行 ,病圃为长 2 0 m,宽 2 .5 m人工感染的水泥池病圃 ,病原菌为安阳菌系 ,具中等致病力。供试品种 (系 ) 1行区 ,3~ 4次重复 ,随机排列…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基因型大豆对卡那霉素和NaCl的耐性,以大豆黑农44、合丰35和淮豆9号的下胚轴为外植体,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和NaCl对不同基因型大豆下胚轴不定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不同基因型对卡那霉素和NaCl的耐受性不同,且在伸长培养42 d时随卡那霉素和NaCl浓度的增加,不定芽诱导率、芽数和芽长均显著降低;黑农44、合丰35和淮豆9号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分别为100,150,100 mg·L-1,NaCl的筛选浓度分别为100,100,75 mmol· L-1.  相似文献   

19.
硒肥浸种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和籽粒含硒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硒对小麦生长发育等的影响,采用室内发芽培养试验,结合土壤培养试验,以冀麦1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硒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对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硒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含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0.5 mg Se·L-1的亚硒酸钠溶液对冀麦12进行浸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促进根、芽及幼苗的发育,对提高籽粒产量和籽粒含硒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 ,我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和农杆菌介导法 ,已成功地将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构建的双价 ( Bt Cp TI)抗虫基因导入中棉所 1 9、中棉所2 3、中棉所 35等系列优质、丰产的棉花品种中 ,并在 1 997年得到一批抗虫性比较稳定的新材料。1 998年 ,我所生物技术研究室抗虫转化课题组将这些抗虫棉原始材料移交给我所中熟棉育种课题组进行性状改良和提高 ,以便育成综合性状优良的抗虫棉新品种 (或品系 )。中熟棉育种课题组综合利用系统选育、杂交转育、南繁加代、田间罩笼鉴定与室内生测鉴定相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