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针对目前母牛产后真胃移位的发生呈逐渐增多的趋势,本文阐述了母牛产后真胃移位的详细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了发病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为基层牛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奶牛真胃移位是指正常生理状态下位于腹腔右侧的真胃,位置发生变化(移至左侧),引起奶牛消化机能紊乱、产奶量骤降、食欲废绝,直至死亡的一种急性内科疾病。本文分析了真胃移位的病因,详细地介绍了一例泌乳奶牛产后真胃移位的临床诊断、手术治疗和术后恢复,以供同行参考,减少其对奶牛养殖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正在正常情况下,奶牛的真胃位于腹腔的右侧,左侧紧邻瘤胃,但是由于某些内在或外在的原因,真胃的正常位置发生突变,或处于瘤胃的下方,或移至瘤胃的左侧,均可引起奶牛食欲废绝、消化紊乱、排便异常、瘤胃臌气、腹部疼痛等症状,这就是真胃移位。奶牛真胃移位一般发生于4~5胎次分娩前后的母牛。它与分娩前的营养缺乏、母牛体位的变化以及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2007年秋至今用中药治疗6例奶牛产后真胃移位,有5例被治好,取得了治愈率达到80%的欣喜效果。有一个典型病例,产后长达3个月吃喝、反刍不正常。经仔细检查为真胃移位,而且是右移,在右侧倒数第二肋间中部有明显的钢管音。其他几例均为左移。  相似文献   

5.
奶牛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的正常生理位置发生改变,是高产奶牛产后的高发病。临床上主要分为左方移位和右方移位。左方移位是指真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且因真胃内常积聚大量气体,而使其浮移至瘤胃背囊的上方。  相似文献   

6.
奶牛真胃移位发病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真胃移位是指真胃由正常位置移到瘤胃和网胃的外侧与肋骨之间。随着奶牛产奶水平的提高,近几年真胃移位发病呈上升趋势。经对2002年饲养成母牛3487头统计,全年真胃移位发病共计166头,年发病率4.8%。手术治疗成功148头,失败18头,手术成功率89.2%。现对发病情况作简要分析。1发病牛胎次分析在166例的发病牛当中,其中一胎牛71例,占发病总数的42.8%,二胎牛36例,占发病总数的21.7%。一、二胎牛发病占发病总数的64.5%(表1)。真胃移位的发生往往与牛围产期的饲养、饲喂方式密切相关。一胎、二胎牛多发真胃移位,需要对其围产期的饲养特别是怀孕后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干奶妊娠母牛进行适当的营养处理,可以减少产后瘫痪及其他与低血钙有关的健康问题,如瘤胃停滞、真胃移位、胎衣不下、子宫脱出及早期子宫炎。即使不表现临床症状产后瘫痪的牛也可能有上述问题,综合症状为委靡不振、食欲下降,从而影响产后的泌乳性能。为减少产后瘫痪而经常采用的一个方法是,把妊娠后期母牛的钙进食量限制在每天33—42克以下(1989年NRC建议)。但有些文章报道,这种办法并不总是奏效。只有把钙  相似文献   

8.
<正>真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真胃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是奶牛消化系统的常发病。真胃的炎症或溃疡往往导致真胃的运动和消化功能紊乱,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继发真胃移位或真胃扭转造成严重后果。奶牛在产后,各胃的位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化功能受到明显影响,在精料过多等饲养管理不当因素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真胃炎。  相似文献   

9.
<正>1奶牛真胃移位的发病原因奶牛真胃移位可发生在犊牛、育成牛、经产牛和公牛的任何生理阶段,主要常见于产后6周内的奶牛。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点:1.1真(皱)胃弛缓是引发该病的基础病因之一。精料饲喂量过多,必然会导致真胃负担过重,其结果是引起真胃的收缩能力和弹性下降,真胃收缩力下降可导致真胃体积变  相似文献   

10.
真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真胃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是奶牛消化系统的常发病。真胃的炎症或溃疡往往导致真胃的运动和消化功能紊乱,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继发真胃移位或真胃扭转造成严重后果。奶牛在产后各胃的位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化功能受到明显影响,在精料过多等饲养管理不当因素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真胃炎。在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笔者应用椿皮散配合抗菌药治愈奶牛产后真胃炎数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特将典型病例报道于后。1典型病例1.1发病情况关华乡王某1头5岁奶牛,产后第9天,渐进性食欲减退,反刍停止,每次只吃少量青草,拒食精料。…  相似文献   

11.
奶牛大量饲喂精饲料、高蛋白饲料、玉米青贮、软化秸杆,加之运动不足,产后过量饮喂,导致真胃迟缓,常诱发真胃移位。本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妊娠后期或分娩不久,由于子宫妊娠期间不断膨大,从腹腔底部将瘤胃抬高,使真胃向前向左推移于瘤胃左下方,分娩后子宫重力解除,瘤胃突然下沉,真胃被挤压在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形成真胃移位。  相似文献   

12.
大理是奶牛饲养比较集中的地区,而且基本都是舍饲.近年来随着农田种植结构的调整,饲草饲料结构比例的改变而发生的一种在奶牛产后几天较为多见的顽固性不食症,有前胃迟缓症状,但无前胃迟缓的预期治疗效果,有真胃移位相似性质,但无真胃移位的典型特征,没有适当有效的治疗办法,已经成为当地兽医临床的疑难问题,故以外观症状称为顽固性不食症.  相似文献   

13.
红光农场畜牧公司有奶牛(混合群)近2500头。近年来,奶产量单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各种疾病特别是“真胃变位”发生率显著增长,2003年1~10月共发病37例,发病率占成母牛2.74%。1发病情况调查最早发病为产后第8d,产后30d发病牛为23头,占62%,说明该病与奶牛分娩有关。妊娠后期子宫的逐渐扩大,将瘤胃上抬,真胃逐步移向前方及左侧,到后期已处于半变位状态,分娩后子宫变空,真胃继续扩张,进而发展成为左侧移位。调查显示,奶牛2场奶牛发病头数最多,而且产后发病时间延长(最长为212d)。这是由于奶牛2场产奶量比其他场产奶量高,糟渣及精料喂量…  相似文献   

14.
红光农场畜牧公司有奶牛(混合群)近2500头。近年来,奶产量单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各种疾病特别是“真胃变位”发生率显著增长,2003年1至10月共发病37例,发病率占成母牛2.74%。1发病情况调查病牛发病情况见表1表1显示,最早发病为产后第8天,产后30天发病牛为23头占62%,说明该病与奶牛分娩有关。妊娠后期子宫的逐渐扩大,将瘤胃上抬,真胃逐步移向前方及左侧,到后期已处于半变位状态,分娩后子宫变空,真胃继续扩张,进而发展成为左侧移位。表1还可以看出,奶牛2场奶牛发病头数最多,而且产后发病时间延长(最长为212天)。这是由于奶牛2场奶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奶牛单产的不断提高,奶牛的真胃移位发病率明显上升。这与奶产量高,饲养管理失衡,大量饲喂谷物精料有关。该病一般发生在产后,少数发生在泌乳后期及干奶期。治疗的方法很多,笔者在治疗该病的手术疗法中得到启发,经过多次试验,认为消气灵加风油精治疗真胃移位优于其他方法,现介绍出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奶牛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不实施奶牛产后的护理措施。或者实施了错误的护理方法,奶牛的产科和代谢类疾病就会接踵而至,例如,乳房炎、乳房恶性水肿、乳热症(产后瘫痪)、酮血病、酸中毒、瘤胃积食、胎衣不下、真胃移位、真胃积食、真胃炎等奶牛产后综合症状,轻则花费巨大的治疗费用,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影响经济效益;重则治疗不愈,不得不淘汰奶牛.为此,我们从饲养管理和预防措施上,提出奶牛产后的护理方法来避免和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后疾病包括产后瘫痪、胎衣不下、产褥热、真胃移位等,给奶牛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探讨奶牛产后保健技术很有必要.本文就影响奶牛产后疾病的种类、致病因素、诊断、预防措施、产后护理、治疗等保健技术进行讨论,以提高奶牛饲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是奶牛真胃变位的两种形式之一,即真胃由腹中线偏右的正常位置经瘤胃腹囊与腹腔底壁间潜在空隙移位并嵌留于腹腔左侧壁与瘤胃之间,其特征为积液、腹痛、腹胀和脱水等症状,多数病例集中出现在产后1个月内.笔者在奶牛场手术治疗若干例真胃左方变位的奶牛,奶牛均痊愈,在此将手术治疗要点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9.
奶牛真胃移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奶牛真胃移位的病因、临床症状、手术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其中,手术方法治疗了多例真胃左方移位病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真胃移位是奶牛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生是由特殊的生理阶段有关,其发生的机制主要是产后奶牛的采食量较低,瘤胃占据的容积小,而分娩后子宫占据的空间缩小,真胃趁机游离于腹腔左侧而压迫于瘤胃下,因而是不可避免的一种疾病,在管理条件较差的牛场,发病率可达2%以上。确诊为真胃左方移位后多通过手术疗法,在生产中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3种:翻转法、左方切口手术疗法和右方切口手术疗法。笔者在多家大型养殖场和兽医院接触过大量的真胃移位病例,对这3种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