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适宜培养条件下,振荡培养4-5d的鸡Zong菌和粗粗柄鸡Zong菌幼嫩菌丝,经过滤洗涤收信,以0.6mol/LKCl为渗透压稳定剂,用1%纤维素酶加0.5%蜗牛酶的混合酶液处理,于28℃酶解3-4h,可获得大量原生质体,产量达2.82*10^6-3.24*10^6/mL。但所形的原生质体再生能力较差,再生率仅0.6%-1.2%。本文还详细研究了菌龄,酶系统,酶解温度和时间等多种因素对这种两鸡Zo  相似文献   

2.
香菇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后代性状变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菌种939和本所实验菌株中19为亲本,进行原生质体单核体分离和配对杂交。对杂交组合和亲本菌株的菌盖直径、厚度,菌柄长度、直径等性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0个杂交组合在子实体外观形态上与亲本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规律与亲本交配型的类型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山杏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马锋旺  李嘉瑞 《园艺学报》1998,25(3):224-229
对影响山杏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悬浮培养物为分离材料,在CPW+1.5%CelulaseOnzukaR-10+0.5%MacerozymeR-10+0.5%Hemicelulase+0.6mol/L甘露醇+1%PVP的酶解液中酶解10h,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分别达到8×106个/gFW和95%。以KM8P为基本培养基,在培养初期加2,4-D1.0、BA0.25mg/L,培养10d和30d后分别将BA调至0.5和1.0mg/L,以0.55mol/L山梨醇调节渗透压,培养过程中逐步降压,在0.5×105个/mL的植板密度下液体浅层培养60d后形成了微愈伤组织。将微愈伤组织转至固体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在分化培养基上分化出不定芽,在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4.
以交配型基因为主要标记的香菇菌种鉴定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香菇交配型基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交配型基因为主要标记的香菇菌种鉴定新方法。这一方法以香菇性亲合性理论为基础,以交配型基因的等位性和多型性为依据,以标准菌株原生质体单核体的两种亲本交配型为遗传标记,以待测菌株的原生质体单核体为材料。该方法中使用的原生质体方法和交配型测定方法都是相当成熟的技术,操作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5.
光木耳和琥珀木耳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辐射诱变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理盐水配制的木耳单核担孢子悬浮液,用剂量100-2000Gy、剂量率20Gy/min的钻60v射线辐照后,挑取3100个辐照处理单孢萌发菌落在完全培养基和基础培养基上筛选,共获得9株稳定的营养缺陷型单核菌株。辐照诱变频率2.38×1 ̄(-3)-4.44×10 ̄(-2)。营养缺陷型菌株原生质体回复突变率小于10 ̄(-6)。营养缺陷类型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和核酸碱基的单缺类型和复合多缺类型。  相似文献   

6.
以长根菇和鸡菌为亲本进行属间不对称融合研究 ,从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中得到能够双核化的单核无锁状联合的菌株 2 0株。栽培结果显示 ,这类菌株不能形成子实体 ,且菌株间菌丝的生长差异显著。但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 ,单核菌株均可双核化形成双核菌株 ,双核菌株具有出菇能力 ,菌株间子实体颜色、菌柄着生方式及菌丝生长速度等与亲本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低氮素和水杨酸对黄瓜子叶离体培养中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低氮营养和水杨酸对离体黄瓜子叶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营养(总氮量为30.0.L^-1,NO^-3-N:NH^-4-N为2:1),显著促进了花芽分化,低浓度水杨酸(SA10.0μmol.L^-1)对花芽分化也有明显促进作用,高浓度SA(高于10.0μmol.L^-1)则起抑制作用;低氮营养条件下施以低浓度SA(10.0μmol.L^-1)对于促进子叶花芽分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灰色关联度法在杏鲍菇优良杂交菌株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 6号和ACCC50894为亲本,分别采用单孢杂交和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方式获得65和37个杂交子,观测杂交子及亲本菌丝体生长情况,选择长势好及生长快速的杂交子进行栽培出菇试验.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生长势较强的杂交子从7个性状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单孢杂交获得的杂交子D12、D18、D20、D30、D19、D31、D17和D48关联度排名先于两亲本,农艺性状和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菌株Y29和Y30关联度排名介于两亲本之间.  相似文献   

9.
长根菇与鸡菌属间不对称融合后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长根菇和鸡Zong菌为亲本进行属间不对称融合研究,从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中得到能够双核化的单核无锁状联合的菌株20株。栽培结果显示,这类菌株不能形成子实体,且菌株间菌丝的生长差异显著。但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单核菌株均可双核化形成双核菌株,双核菌株具有出菇能力,菌株间子实体颜色,菌柄着生方式及菌丝生长速度等与亲本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香菇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方法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试验通过三种方法收集菌丝体 ,经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后得到其单核体 ,将不同菌株的单核体杂交配对后得到了不同于亲本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1.
翘鳞香菇是新近开发的具有市场潜力的食用菌新品种。本文综述了其栽培技术、固体发酵、深层培养、药理活性和生物修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在人工栽培条件下获得的翘鳞香菇(Lentinus squarrosulus)子实体,搜集担孢子并分离获得了103个孢子单核体,分析孢子单核体的交配结果可知翘鳞香菇属于四极性交配型系统;X2测验结果显示,供试翘鳞香菇菌种的四种交配型孢子单核体的比例符合1∶1∶1∶1的分离规律;研究中发现翘鳞香菇的B因子内部发生重组,产生了新的B因子,其重组率为0.97%.  相似文献   

13.
香菇液体菌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香菇液体菌种的研究,确定了香菇液体菌种生产的工艺流程、培养基配方及接种量。香菇液体菌种表现出分散性好、萌发快、菌丝生长旺盛、菌龄一致、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菌液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以往固体菌种培养中存在的发菌周期长、污染率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香菇细胞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双核期香菇菌丝体24hr的观察,我们发现了香菇菌丝细胞核有四个分裂细胞核有四个高峰期:即2:30-3:30;8:30-10:30;16:00-17:00;20:30-31:30。其中8:30-10:30为最大的核分裂高峰期,20:30-21:30为最小的核分裂高峰期,在观察中我们还发现香菇细胞核进行有丝分裂时香菇染色体数是8个。  相似文献   

15.
香菇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香菇等食用菌的最好保鲜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原理、加工工艺和加工时的注意事项。并通过冻干香菇和传统干燥香菇的理化指标的测定,进一步证实了冻干工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分析18个香菇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出菇温度、产量和菇形等方面的性状,筛选出高产、耐热、抗霉力强的广温型菌株Le2,中低温型优良菌株Le6,高温型优良菌株Le7、Le8和Le10。  相似文献   

17.
以香菇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标准,对香菇风味酱的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香菇63.13%,植物油21%,白糖0.3%,花椒粉0.06%,十三香0.12%,白芝麻0.30%,味精0.09%为基准,豆瓣酱与黄豆酱总量12%,豆瓣酱与黄豆酱比例1∶2,豆豉2.1%,辣椒面0.9%时,制得的香菇风味酱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8.
对近年来香菇分子生物学技术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香菇的遗传转化、基因克隆、DNA分子标记和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香菇大分子碳源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三种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对香菇Cr-02菌株大分子碳源的代谢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淀粉是最先被香菇菌丝分解利用的多糖。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类大分子聚合物中,香菇发菌初期优先利用半纤维素,其次是木质素,纤维素利用较少。由于纤维素的降解受小分子碳源的诱导,同时又受小分子碳源的抑制,还受氮素营养的影响,木质素的降解也受培养基中碳、氮营养的影响,香菇在整个发菌过程中降解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三类大分子聚合物的规律,于不同配方培养基中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贵州省生物研究所保藏的马桑香菇菌株为试材,对其进行ITS鉴定,按照基础生物学研究方法,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以及pH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野生马桑香菇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所选菌株为有机香菇下的进化分支,同其它香菇属食用菌具有本源差异,且野生马桑香菇菌丝的最优碳源为蔗糖,最优氮源为蛋白胨,最适pH为7~10,培养温度以23~25℃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